人在徽山皖水間、桃花源裡人家

作者: 西澤明馴

導讀人在徽山皖水間、桃花源裡人家西遞是我這次徽山皖水之行的最後一站,它距離屯溪50多公裡。一大早車子從屯溪出發,折向西北而行,一路上有青山綠水相伴,清清麗麗的陽光灑滿路邊的溝溝壑壑,盤山公路像一條舞動在綠海之上的飄帶,時而伴溪而舞,時而束崖而繞。疾駛的車子柔柔和和地隨曲曲折折的山路而行,忽而爬上山梁,忽而滑下山谷,疏疏淡淡的山嵐車前車後, ...

人在徽山皖水間、桃花源裡人家西遞是我這次徽山皖水之行的最後一站,它距離屯溪50多公裡。一大早車子從屯溪出發,折向西北而行,一路上有青山綠水相伴,清清麗麗的陽光灑滿路邊的溝溝壑壑,盤山公路像一條舞動在綠海之上的飄帶,時而伴溪而舞,時而束崖而繞。疾駛的車子柔柔和和地隨曲曲折折的山路而行,忽而爬上山梁,忽而滑下山谷,疏疏淡淡的山嵐車前車後,蔥蔥翠翠的山色車左車右,把一車游人的心撩動的飄飄忽忽。

坐在車窗邊,把目光投向遠方,近處的峰崖蔥翠欲滴,遠處的群山綿延不見盡頭,在秋日清麗的陽光下,被那柔柔的山嵐輕輕地纏裹著,起起伏伏的山峰像歷史,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我一直在想著,當年一代代的徽州商人就是從眼前的這些山水間走出這大山,走向山外的世界,憑借著自己的精明和才智,在完成了資本積累後,又帶著豐厚的財富回到這大山裡來投資家鄉。他們帶著衣錦還鄉的榮耀,揣著光宗耀祖的心願,憋足了相互攀比的勁頭,在這裡建住宅,建祠堂,建廂宇,建牌坊,一坐坐精美豪華、富麗堂皇,在這閉塞偏遠的大山深處,在這遠離塵囂的天地,構築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心靈家園。今天我要去的西遞,便是這其中之一。

西遞是一個由胡氏家族幾十代子孫繁衍生息而形成的皖南古村落,它開始於北宋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初。據史記載,西遞胡氏宗族的始祖其實原來姓李,是唐昭宗李曄的小兒子。當年唐昭宗為避梁王朱溫之亂,在逃難途中皇後何氏生下一個男嬰,李曄托付給近侍郎婺源人胡三公秘密收養並帶至婺源考水,改姓胡,取名昌翼。後來李曄全家被殺,只有這隱姓埋名的胡昌翼得以幸免。在北宋皇佑年間,這一家族的五世祖胡士良由婺源去金陵途經西遞,深深被這塊藏於大山深處的山形水勢所吸引,認定西遞就是一塊極為難得的風水寶地,便將全家從婺源遷居西遞,從而寫下了胡氏家族在西遞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近千年的歷史。

西遞的胡氏家族至明萬歷年間出了一個官至膠州刺史、荊王府長史的胡文光,使得這裡的胡氏宗族開始發旺起來,到了清道光年間,又是這一氏族的後人,是為當年江南六大富商之一的胡貫三將它推向了鼎盛。當時的西遞就有將近600座豪華的宅院,兩條大街,近百條巷子,縱橫交錯,曲折幽深,如同一座龐大的迷宮,人口近萬。西遞沒有辜負其先祖的意願,它不僅走出了胡氏家族的巨商大賈,而且還相繼出現了一批秀士英才,如清代著名的書畫收藏家胡積堂,在康有為“公車上書”上簽名的胡家三舉人胡殿元、胡嘉楷和胡騰逵,還有在光緒32年就創辦了崇德女子職業學校的黃杏仙等。

據說胡士良當年之所以舉家遷來西遞,就是因為受到中國傳統風水觀念的影響和制約的。一次與此山水的不期而遇,使他發現了這裡的山形有“天馬湧泉之勝,犀牛望月之奇”,並根據風水學的理論得出了“船形西遞,大吉大利”、“東水西流,吃穿不愁”的結論而選定了西遞為胡氏家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這其中雖然有著濃厚的風水迷信色彩,但傳統的風水學其本身就包涵著自然美學的視角。選擇這嵌於皖南山水之中的西遞建設自己的家園,這裡前有朝山,後倚龍脈,有似龍鳳獅像形之山峰把守村口、河流,有像玉帶般的溪水綿延流貫全村。又經過後來的發展,這裡阡陌縱橫,一座座瓦屋房舍錯落相間,青山綠水,田園牧歌,被後人稱為了“桃花源裡人家”。

當年陶源明一篇《桃花源記》,讓一代代的後人為尋覓那文中的桃花源而絞盡腦汁。實際上作者在文中就清楚的說過,那個武陵漁人本來就是茫然誤入文中所說的桃花源,雖他在離開時還特意的沿著來時的路留下過標記,但人們聞訊再訪卻不得復路。這說明作者筆下那虛幻怪異的桃花源本來就是一個幽微神秘的夢。可是,來到西遞,西遞人會告訴你,這裡便是作者當年那夢幻的再現,更為巧合的是,陶源明當年曾居住過的牛頭山就在這皖南,據說與西遞就相距很近。

說來好巧,就在我們快到西遞時,在路旁臨水的崖壁上就有“桃源古洞”的遺跡。下的車來觀看,古洞早已殘缺不堪。據說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修築這條盤山公路時,是修路的民工把此洞給炸毀的,導游一再說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立於此處用心感悟,遙想古人從這裡乘舟逆流而上,於次洞前舍舟登岸,行數裡,眼前忽然開朗,一座遠離塵世的悠然村落現於眼前,這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這不就是陶源明筆下的桃花源嗎?相傳當年李白來黟地至此桃花洞前,曾為這佳美的景色所傾倒。當他聽到隨從的黟縣人魏邁向他講述這桃源古洞“鉤山帶河,連雲做棧,前觀霧靄,後藏洞天”的景致時,不禁發出:“莫非此處就是陶潛筆下的勝境”的疑惑,並隨口吟詩一首:“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裡間。地靈多草木,人尚古衣冠。”可想而知,那時的這片山水就已經是了那個令人夢牽魂縈的世外桃源了。

從前,古人要進入這黟縣境內,必須先走水路,然後穿過這桃源古洞,舍舟登岸,走過一段曲折的溪邊山路,視線便會豁然開朗,曠野平疇現於眼前。是不是後人所建的這西遞就是那桃源夢境的復制,我不知道。只是當車子穿行過曲折蜿蜒的山路,過這桃源古洞處前行不久,當自己的腳步終於站立在西遞村頭時,那一座座粉牆黛瓦的屋舍悄無聲息地被那青山綠水環繞浸潤著,麗麗的陽光,薄薄的山嵐,長長的綠水,靜靜的田園,酷似一幅恬淡清幽的桃源畫境展於眼前。真想不到,在這峰巒四合,偏僻荒遠的皖南,竟藏匿著這麼一塊鐘靈毓秀、恬靜淡泊的天地,如畫境,似夢幻。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