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同仁隆務大寺,上下吾屯寺,夏河拉蔔楞寺

作者: aileenali

導讀早八點,昨天聯系的出租車司機便來旅館接我們,包車游玩同仁再到夏河的價格是180元,和網上先前看到的170元差不離。“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十五世紀開始,發祥於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畔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土聚居村。數百年來,這裡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會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到,都為� ...

早八點,昨天聯系的出租車司機便來旅館接我們,包車游玩同仁再到夏河的價格是180元,和網上先前看到的170元差不離。“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十五世紀開始,發祥於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畔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土聚居村。數百年來,這裡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會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到,都為其它藏區所少見,故被喻為“藏族畫家之鄉”,而同仁地區在藏語裡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便統稱為“熱貢藝術”。隆務鎮老城區建築古樸自然、諧調,各式古老宅居自河岸開始,漫過一級台地,與二級台地上的隆務大寺融為一體,古城風韻十分濃厚。在寬闊的一級台地古建築群中,有醒目的二郎廟、圓通寺、清真寺點綴其中,構成重要的視交點,具有完整的古城風貌。隆務寺、圓通寺、清真寺藏、漢、回三個不同民族的寺院依地勢高低座落在同一條街上,這在全省乃至全國為罕見,形成了名城老城區一道獨特的景觀。這些建築布局自然,裝飾簡樸,依據地形高低錯落有致,形成青藏高原特有的建築風格,在各式民族服飾烘托下,充溢著深郁的鄉土氣息。回頭望去,高大喬木穿插其中,將一片古城裝點得虛虛實實,極富情趣。可能因為時間尚早,隆務大寺好多殿堂的門都緊閉著,因此我們也沒有花18元買門票,而是在寧靜的寺廟裡隨性地轉悠。偶爾遇到一兩個喇嘛,他們臉上的表情也不如塔爾寺裡的喇嘛那樣狡猾而是充滿了淳樸。隆務寺最早建於元代,屬薩迦派(花教),明代皇帝於1622年賜提“西域聖境”的匾額與寺裡,清代三世達賴喇嘛在青海弘揚格魯派教法,隆務寺改宗格魯派。寺廟龐大,一半建在山谷平地中,一半依山而建,有些佛殿的裝飾可說金碧輝煌,滿牆的重彩壁畫。就這樣在無人講解的情況下我們也都在寺內轉了近1個小時,足下所到之處隨時可見該藝術之魅力的無窮深厚:從充滿印度、尼泊爾風格的壁畫、卷軸畫即藏語唐卡之色彩絢麗,到泥塑、木雕的手法粗放古樸、生動傳神,還有刺繡、減堆之堆繡藝術的精湛工藝,無不讓人震撼,體會到雄渾、博大之感。9:40司機開始用手機催促,我們便踱步出院趕往下一目的地---吾屯上下寺。同仁縣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一到吾屯上下寺你就更能切身感受到充滿神秘色彩的唐卡、堆繡、雕塑之“熱貢藝術”。 當天吾屯上寺格外熱鬧,全村婦女都聚集在此,我看著她們一次次地在背簍裡裝上泥土,然後往上面的寺院走很是好奇。我們並不知曉其間的原由,後問一喇嘛才知道她們是在造“辯經寺”(辯經是西藏宗教信徒進行學習的重要手段。 恰巴·卻吉僧格是“辯經”首創者,學習顯密經論時,他提出要弟子先學習辯理,然後學習因明、中觀、般若、俱舍、律論等五部大論,實行問答的形式,一人提出自己的觀點,另一人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論,聲音宏亮,以拍掌加強語氣,這樣使弟子進步快,理解深,掌握知識多。辯論者雙方的三要素:智慧具足、心機熟練、經籍通曉。辯論四根本:主張、見解、戒禁和我論。辯論三過失:內容過失、思維過失和語言過失。)接著又見她們背著經書繞寺一周,一邊還要轉經筒。喇嘛再次告訴我們她們等會還要繞田地一周,那預示著來年的農田能長得極其旺盛。我還見好些婦女會抓上一種學名為“白鼠”的香草植物,點燃後扔到爐內,聽說是為了許下的心願能夠顯靈。如果真是那樣,我是不是也要燒上一把呢?其實同仁還有很多不錯的景點:如坎不拉森林公園,李家峽水電站,仙女湖,麥秀原始森林等,要不是趕時間真值得多住幾天,好好玩一玩呢!從同仁到夏河的路是相當難開的石子路,我們的司機一路沒有任何抱怨,只是按我們的需求不停地播放著藏歌—“姑娘走過的地方”。那歌陪伴著我們坐在晃晃悠悠的車廂裡,讓旅途的倦意了無蹤影。車到夏河已經快下午1點了,Adam說要請司機一起用餐。好在夏河主干道雖然不長卻總能找到一兩家漢餐館。我們在一家名為“春宏”的吃了娃娃菜,番茄炒蛋,宮保雞丁,木耳肉片,味道真的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了。飯畢,我們在事先預定的夏河黨校招待所(20元一個床位)卸下行李,繼續朝拉蔔楞寺前行。甘肅夏河與拉薩、德格一起,組成了藏區三大古文化中心,素有“第二西藏”和“東方梵蒂岡”之譽。隨處可見的經幡和轉經人,無處不在的酥油茶和艷麗藏袍,隱約的藏傳佛教寺廟和裊裊梵音……偌大的拉蔔楞寺坐落在山谷裡,金碧輝煌的建築洋溢著莊嚴聖潔的氣息,走入山谷,便有了超凡脫俗的寧靜。我們到達時為下午1:20,看門的喇嘛說要2點才開門。於是我便慢無目的地在偌大的寺院內到處走走看看。初見拉蔔楞寺,我不禁眼前為之一亮,頗有驚艷之感。藏式布局,建築形式多為藏式,漢地宮殿式和藏漢混式。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拉蔔楞寺,給人的第一印像就是視覺衝擊力特別強,整個建築群有石木和土木兩種牆體結構,所有經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牆,色調素潔,質樸大方,故有“拉蔔楞寺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說,殿頂的四周都有邊麻草扎砌而成的棕紅色矮牆,既減輕房屋載重量,又顯高大美觀,極具莊嚴隆得的宗教氣氛。大經堂因其規模盛大而得名,進深11間,寬15間,內呈木結構,有140根巨柱支撐,可容納3000僧眾誦經,經堂陳設、裝飾富麗豪華、四壁繪各類佛畫並嵌以佛龕書架,柱上懸掛著精美唐卡和幢幡寶蓋,頂幕綴以蟒龍緞。大金瓦寺(即彌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築的典範,帶有濃郁的尼泊爾建築特色,高達10米左右的鎏金彌勒大像為尼泊爾匠人的傑作。莊嚴肅穆中隱隱透著執著奔放之感。2點不到陣雨突然襲擊拉寺,因為走了若大一圈已經頗感疲乏,於是我便沒有隨其他游人再次入寺,而是在門口與英俊的喇嘛聊天。呵呵,這樣不僅省了40元的門票同時也了解這個學院的歷史:拉蔔楞寺1709年建造,距今300多年歷史,866多平方米,這裡有6個學院:哲學(學16年)、醫學(13年)、理工科、藝術學院、上學院、下學院,也可以把全寺六大扎倉(學院)稱為分別為鐵桑浪瓦(聞思)、居麥巴(下續部)、居多巴(上續部)、丁科爾、曼巴、季多(喜金剛)扎倉。寺內的大經院是集體念經的地方,每天都有早課和午課。喇嘛從八九歲就開始讀學前班,其初級學僧除學習該院密宗經典外,還要學習用彩砂繪制壇城,並考試音韻、音樂等,中級 學僧主要學漢歷天文歷算、藏文文法和書法藝術,並學習西藏傳來的法舞跳法。高級學僧 必須遵守三律,防止身語之惡行,並要求掌握漢歷天文歷算。入學考試是統考,要通過辯經、誦經等。喇嘛一旦考入了就可自由學習和選擇老師,同時這裡是免學費和書費的,不過超過25歲就不能參加考試了。鐵桑朗瓦扎倉、俗稱大經堂,是拉蔔楞寺僧人學習顯宗的學院,一切規定、律儀、都依照拉薩哲蚌寺郭芒扎倉。學僧主要習究三藏(論藏、律藏、經藏)、三學(戒律、禪定、勝慧)及四大教義(毗婆沙、經部師、唯識師、中觀師)。通過師授、背誦和辯論的形式,最終要達到通曉佛學五部大論,即《因明》、《般若》、《中觀》、《俱舍》、《律學》。分十三級學習這五部經典,一般需要15年時間才能學完。聞思學院設三種學位,即然江巴、尕仁巴和多仁馬巴。通常般若部畢業之後的學僧可申請參加然江巴學位考試,每年兩次;凡學完俱舍級的學僧均可獲得尕仁巴稱謂;多仁巴是聞思學院最高學位,其考試非常嚴格,不僅要求俱舍部畢業,而且要經大法台審查認為德才兼備方可報名,正式考前一個月,由寺主嘉木樣大師預考一次,令其背誦五部大論中的《根本論》,合格者方能參加正式考試,考前考僧要設宴五天,邀請本學院六年級以上的學僧及僧友參加,可算考前指導和提示,也促進與學長同窗間的友情。多仁巴候選人凡參加考試而未及格者,終生再無考取的機會,使得每年二個名額更顯珍貴。若取得多仁巴學位,便可被派為活佛經師或屬寺的經師。他們去世後還可轉世,從而形式新的活佛轉世系統。

居麥巴扎倉,屬密宗學院下院,主奉密宗集密、大威德、大自在(勝樂)、三大金剛、六臂和法王護法。僧眾研習密宗教義,廣授法師灌頂。本院原先戒律繁多,不准穿綢緞,不能飽腹,吃飯須持缽,外出要持錫杖,走路不准仰頭,等等。丁科爾扎倉,為密宗學院上院第二世嘉木樣活佛遵照六世班禪羅桑華丹益西大師的法旨,仿照後藏扎什倫布寺時輪學院創建的,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學僧研習以《時輪經》為基礎,主要研究天文、歷算,所編藏歷,對安多蒙、藏地區農牧業生產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還遠傳到尼泊爾、不丹和印度等國的一些的地區。

曼巴扎倉即醫藥學院,是第二世嘉木樣大師仿照西藏拉薩藥王山寺醫藥學院創建,專門培養醫學僧人的教育機構,現兼設門診部和制藥廠,該院研制的“潔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黃散”已列入國家藥典;另外還有18種成藥單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區地區成藥,並行銷全國。季多扎倉即喜金剛學院,主供喜金剛、金剛手大輪、虛空瑜伽、集密、大威德、勝樂等密宗本尊,主要研習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其初級學僧除學習該院密宗經典外,還要學習用彩砂繪制壇城,並考試音韻、音樂等,中級學僧主要學漢歷天文歷算、藏文文法和書法藝術,並學習西藏傳來的法舞跳法。高級學僧必須遵守三律,防止身語之惡行,並要求掌握漢歷天文歷算。 拉寺有正月法會、7月法會和9月法會。正月法會源於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在拉薩舉辦的祈願法會,在拉蔔楞寺開始於第二世嘉木樣活佛久美昂吾(1728—1792年時期,法會自正月初三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歷時十五天,正月法會的特點是舉行一系列活動。在法會期間,拉蔔楞寺的全體僧人,每天要在大經堂誦經六次。第一次叫晚會,第二次叫晨會辯論,第三次叫午時會,第四次叫祈願會,第五次為晚茶會,第六次為晚辯爭會。

正月初八為“放生”節,這項活動在圖丹頗章院內舉行,擺出寺內珍藏的寶物,供人們參觀,隨後由僧眾誦《招財經》伴有簡單舞蹈接著給事先准備好的馬、牛、羊身上灑淨水,在它們的耳朵上系上彩色綢帶然後放走,叫做“放生”,被放生的馬、牛、羊均被稱為“種馬”、“種牛”、“種羊”,任何人不得獵取。正月十三日為曬佛節,也稱亮佛節,次會在午前進行,開始時,由拉蔔楞寺大法台率領僧眾在寺對面山麓舉行曬佛儀式,由“花身土地”為前導,邊跳邊舞,獅虎歡躍,僧眾邊走邊誦經,僧眾抬著巨幅的彩繡大佛像——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和宗喀巴大師,每幅像寬十二丈,長三十丈,用有色綢緞剪堆制成。當僧眾將佛像在曬佛台展開後,僧眾頌贊佛陀功德,念淋浴經,萬眾肅然,默默念誦,祈禱平安。正月十四日跳法舞,會於中午時刻在大經堂前廣場進行,參加舞蹈在三十人左右,主角為法王及其妃,還有戴面具的鹿和犛牛等。在樂隊伴奏下,先將放在場中心的人形符,焚毀投進油鍋燒掉,表示把妖魔鬼邪鎮住了,最後由大法台率領領舞者和僧眾將“多日瑪”(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種施鬼的祭品),送至寺郊焚燒,預祝一年吉祥如意。正月十五日晚舉行“酥油花燈會”,其活動是供展拉蔔楞寺六大學院及大小活佛制作的酥油花。正月十五日晚,在大經堂周圍各固定的位置上支起木架,在木架上陳列各種制作精美的酥油花,花前供有許多酥油燈,在酥油燈的照耀下酥油花更加艷麗奪目,觀看者人山人海接踵摩肩,不到深夜不止。正月十六日“轉香巴”意為轉彌勒,這一天僧人們抬著彌勒佛從經堂開始,在樂隊伴奏下,繞寺一周,表示釋迦牟尼佛五千年教法當有五佛治世。因為彌勒佛在眾佛中表未來的,故眾多的信徒爭相繞寺轉“經輪”祈願未來幸福。關於正月法會的故事是我事後因興趣所致從網上google了一下了解到的,感覺很有意思呢!拉寺還有一個著名的“貢唐寶塔”,貢曲乎丹貝仲美大師建成於1805年,原名現見解脫大金塔,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在建築藝術與宗教意義上達到了完美神聖之境界。貢唐寶塔高五層,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有精銅浮雕鎏金八大菩薩;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築。整體建築集合了藏、漢、印度、尼泊爾四種建築風格為一體,在陽光映襯下顯得格外亮眼。我們去的時候那裡正在進行頂部的維修,喇嘛倒也客氣不僅開門讓我們到裡面轉了轉,還說沒能達成我們上塔頂的心願,讓我們到售票處退了10元的門票。遺憾的同時我們發現真正能感悟到拉寺美妙宏偉氣勢的方式是爬上後山拍攝全景,那裡你才能全身心地被拉寺環抱著,山上有長老休息,山下有喇嘛吹奏著法器以此練習經文,山風吹過好不清新啊。回到了夏河街道上,我發現藏族群眾真的很喜歡佩帶的各種裝飾物:從發飾、項鏈、耳墜、到嘎吾、手鐲、戒指、還有奶鉤、勞果、藏刀以及手表等。其中婦女的發飾披佩於分梳的許多碎辯上,常見的都是以銀圓、銀燈(扣碗狀,頂嵌珊瑚)、白螺、珊瑚、腊白、蚌殼等物連綴而成,項鏈是用珊瑚、翡翠、松耳石等珠寶石貫串而成。 嘎吾,一般都是銀質的,其形狀有圓有方,裡面裝有佛像、護身符等物,實為小巧玲瓏的小佛龕,起護自、裝飾的作用。婦女腰間佩帶的奶鉤、勞果多為白銀制作。因為我平時購物就屬於理性之人,Adam一個大男人又不喜歡逛街,於是我便為自己省下了不少銀子。晚上的一頓吃得真不怎麼樣,口味一般就不提了,沒想到夏河的晚上會一下子變冷。充充巴了幾口飯就急急地回去了。花費:包車90元,早飯3元,夏河住宿20, 面的2元, 洗澡2元,晚飯11元,藏耙4元=132元 (極力不推薦藏耙)



(擦金碗)



(請教數學)



(貢唐寶塔)



(綠色金色)


精選遊記: 同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