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塔爾寺,東關清真大寺

作者: aileenali

導讀功略上說從西寧體育館過去的停車場可以坐面的去塔爾寺,通常30元一輛車四人坐。我和Adam才從賓館出發便遇到昨天同去青海湖的一對小青年,為了少走路便以40元和出租車司機成交,開始了我們的第二天旅途。塔爾寺(Kumbum Monastery),藏名貢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它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蓮花山,始建於藏歷六繞迥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 ...

功略上說從西寧體育館過去的停車場可以坐面的去塔爾寺,通常30元一輛車四人坐。我和Adam才從賓館出發便遇到昨天同去青海湖的一對小青年,為了少走路便以40元和出租車司機成交,開始了我們的第二天旅途。塔爾寺(Kumbum Monastery),藏名貢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它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蓮花山,始建於藏歷六繞迥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我國藏傳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是雪域偉大的上師、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創者宗喀巴的誕生地。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寺占地面積600畝,建築面積逾十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五十二座,殿堂、僧舍9300畝,鼎盛時期僧眾3600名。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布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宏偉建築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優美,超然神聖。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游人如潮 。可謂聞思五明,修持四續,傳承文化,遐邇聞名。我們在酥油花館看到了獲得全國金獎、銀獎的作品。相傳酥油花源於西藏.唐文成公主與土蕃王松贊干布結親時,曾從長安帶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薩大昭寺內。嚴寒的冬季,無鮮花獻佛,信徒們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於佛像前。從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習俗。1594年,酥油花傳到了塔爾寺,經該寺藝僧苦心鑽研,使其在題材和工藝上有了新的發展,成為塔爾寺獨有的一種高超的油塑藝術。之前在文成公主苗了解到酥油花是用酥油(奶油)塑造各種形像的一種獨特雕塑藝術,也稱油塑,在高原嚴寒的氣候條件下,僧藝們將潔白的酥油,經過洗揉、制胎、敷面、描金束形、上盤等復雜的程序,便形成一幅具有故事情節的壯觀恢宏的浩大場景。然而因為酥油的熔點很低,很多喇嘛若要完成一個酥油花作品必須在強低溫下來制作,往往那些喇嘛的雙手都會因此難堪不已。此時此刻當這巨幅作品被封閉在空調房內任人觀賞時,我在想有多少喇嘛為此而付出了自己的雙手呢?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晚上,是塔爾寺酥油花燈會,兩座高高的花架競相輝映,供人們欣賞絕妙的酥油花藝術。塔爾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機構和科學的程序,制作酥油花的地方叫花院,塔爾寺一直有上下兩個花院。酥油花藝術繼承藏傳佛教藝術“精”、“繁”、“巧”的特點,其設計、制作自古是師徒口手相傳,一般都在封閉的環境裡精心制作。由於兩個花院在題材和制作工藝上互相保密、封鎖消息,長期以來各自都形成了一定的獨立流派,他們在競爭中發展,每年都以新的面貌,新的技藝展示各自的成果。一座高高的花架上,山川河流、樓宇亭閣、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布局錯落有致,景物萬像,盡收眼底。此時縱觀整個花架,色彩艷麗、布局嚴謹、首尾融通、氣勢磅礡,在佛燈輝映下,流光溢彩,氣像萬千,使光彩奪目的歷史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塔爾寺另一絕“堆繡”是獨創的藏族藝術品種之一。它用各色的綢緞剪成所需要的各種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以羊毛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在布幔上,由於中間突起,有明顯的立體感。寺內大經堂懸掛有“十八羅漢”等堆繡藝術產品。堆繡制作精細,圖案別致,形像生動,繁復奇絕,是該寺獨特的傳統藝術,是僧侶藝術之佳作。其工序有圖案設計、剪裁、堆貼、繡制、個別圖案部分上色等。以堆貼為主,繡制為輔。堆繡分平剪堆繡和立體堆繡兩種。平剪堆繡是將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圖案堆貼在設計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線繡邊而成。而在手剪的圖像內墊上棉花或羊毛使圖形凸起。然後粘繡在對稱的布幅上,再將堆繡好的不同形狀的圖像用繡緞聯成一個巨幅畫卷,構成一組完整的畫面,懸掛於殿堂之上,所堆繡的形像富有立體感和真實感,稱為立體堆繡。穿梭於塔爾寺的過程中,你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色彩艷麗,形體逼真的堆繡藝術。最後一絕是“壁畫”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分為粗地壁畫、刷地壁畫和裝飾壁畫等幾種。青海藏傳佛教寺院中的青海壁畫多用兩種繪制方式,一種是直接繪制在經過處理的牆面上,也就是刷地壁畫;另一種是繪制在大塊布料上,繪制時先按牆面的尺寸做好木框繃架,把經過浸泡、磨壓、刷膠處理的表面柔軟平滑不露布孔的畫布繃好,然後用工筆重彩進行繪制,再將繪制好的布畫鑲嵌到牆面,屬於裝貼壁畫。其手法完全同於唐卡,只是把面積放大了。 壁畫的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從佛教陀菩薩、佛經儀規、經變故事,到民俗風情、民族歷史,無所不有。繪制壁畫,多用純礦物質顏料,著色牢固,經久不變色。線描勾勒上,用筆流暢自然,以工整細膩為主,畫面富於裝飾性,壁畫既講究宗教題材的規範要求,又講究同佛教環境諧調統一的藝術效果,由於幅幅壁畫絢麗多彩、金碧輝煌,很好襯托了殿內佛像和佛堂建築,達到了宣傳佛教教義震撼人心的效果。`在參觀寺院的過程中導游並不會把三絕講述得如此地道,而我每次出游回來往往會找一些相關的書籍來加深自己的印像。上面提到的很多制作工藝就是後天讀書了解的。可惜的是擁有如此深厚佛學文化的寺院如今顯得過分的商業化,很多喇嘛的眼神常常呈現出錢欲和色欲。不過也只因塔爾寺創始人的神靈代代相傳,讓這裡始終蘊藏著神秘和虔誠,不會因如織的游人而阻絕膜拜的人們前來祈福。人們或拜或跪,捐錢者有之,轉經綸者有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朝拜只是想要實現靈魂深處的種種願望。有人說到了寺廟無論你是否是信佛之人都要拜一拜,於是從我到達塔爾寺的這一刻起便始終如一的祈求“母親身體安康,自己事業有成,未來婚姻幸福”,不知佛祖會否聽到我內心的聲音並幫助我實現心願呢?回來的時候依然是我們四個,只是那對小青年是要去到火車站出發前往銀川,而我和Adam則要去往下一目的地---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古城著名的建築,位於東關大街路南一側。占地面積1194萬平方米,分大殿和南北樓,初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已有600多年歷史,寺內有兩座如塔一樣的建築叫“喚醒閣”,是專供寺內呼喚教徒做禮拜用的。大殿外有兩層回廊式配樓,左右對持,給安詳寧靜的寺院增添了宏偉之勢。因為依斯蘭教信奉安拉,而安拉則推崇干淨,所以他們之所以不吃豬肉,因為豬食污穢物;之所以不喝酒,是因為酒是麻醉物;之所以婦女要包頭巾,是為了尊重她們才只讓她們露眼和手(關於這一點我始終覺得那是一種大男子主義的體現)。在依斯蘭教中只有一本經書---古蘭經,Adam似乎對此頗感興趣變求了一本說是閑暇之余可以讀來感受一番,不過事後他告訴我有很多東西還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在這個寺中,人們每周五會來做禮拜,稱為“主麻日”,往往有4萬人會聚集在這裡,使得寺院、街道擁擠不堪,而那天婦女是不能進入寺院的。這是不是又是所謂的尊重呢?因為要趕往同仁,晚餐我們就在銀賓酒店簡單解決了。同仁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東鄰甘肅省夏河縣,西連貴德縣,南接澤庫縣,北與循化、尖扎縣接壤,距省會西寧市181公裡。同仁在歷史上是游牧地區。據文字記載,早在後漢時代,這裡已是刀箭之戰,兵連禍起。在漢朝時期,同仁北部成為漢朝屯田之地。至唐中宗時,這裡作為金城公主的湯沐邑,賜於吐蕃。宋代是角羅蕃政權的勢力範圍。元明兩代,始以縣境保安為觸角,有中央屯軍的伸入,形成以隆務寺為中心青海最大的藏傳佛教政教合一統治體系,一直延續到清代。1992年設置同仁縣。從西寧到同仁的一路猶如在欣賞一幅天與山相吻,山與水交融,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長篇畫卷:那山沒有黃山的直上雲霄、層琳盡染,卻是遍布萬丈、光潔得凹凸有致,極富層次感;那水沒有九寨溝的豐富多彩、曲流靈動,卻是因天顯得更清,因山顯得更藍,讓人滿眼皆空,唯有靈魂似出竅般飛向遠方,腳步輕盈地游走在一座座黃色山脈、一片片綠色農田間。雖然先前好多驢友都說在甘南,你會為大自然的神工巧匠而折服,卻也會因為路途的遙遠而產生審美疲勞。我的內心卻是除了折服還是折服,往往為了拍到一張精彩的照片而不顧車行速度之快地依在車門按動快門。到達同仁時間已晚,好在西北的日照時間普遍很長,經當地人介紹我和ADAM便在一家二星級的旅館入住了。ADAM不習慣清真菜,我倒是很無所謂,不過為了讓同伴吃得舒服我們就簡單地在一家杭州小籠包店將就了晚飯。花費:塔爾寺80元,導游5元,車費19元,住宿40元,午飯12元,清真寺兩張門票20元,到同仁車30元=206元



(塔爾寺)



(東關清真大寺)



(虔誠朝拜的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