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自駕游神州-大西北-(四十一)天水羲皇廟與麥積山

作者: 賽馬50

導讀(四十一) 天水羲皇廟與麥積山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最早繁衍生息於黃河流域。據世世代代口耳相傳,補天的女媧、創立八卦的伏羲就活動於黃河支流渭水的上游。盡管這是模模糊糊、不足憑信的神話傳說,但至少可以肯定,我們的老祖先曾在這裡生活過。 因此,在我們從蘭州出發去寧夏銀川的路上,特意饒一大彎,先去天水參觀羲皇廟。 高速路280公裡,過道費83元(包括1 ...

(四十一) 天水羲皇廟與麥積山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最早繁衍生息於黃河流域。據世世代代口耳相傳,補天的女媧、創立八卦的伏羲就活動於黃河支流渭水的上游。盡管這是模模糊糊、不足憑信的神話傳說,但至少可以肯定,我們的老祖先曾在這裡生活過。

因此,在我們從蘭州出發去寧夏銀川的路上,特意饒一大彎,先去天水參觀羲皇廟。

高速路280公裡,過道費83元(包括10元進天水的外環高速通行費),中午到天水。下高速不多遠就找到羲皇廟。

通過一條幾百米長的步行街到大廟,門票每人30元。

明代建築。廟內幾十棵郁郁蔥蔥的古柏,古老的大殿正中是身披樹葉的羲皇塑像,據介紹是明代原作。天棚繪著八卦圖案,四周以文字、圖畫形式介紹羲皇的功績:創立八卦、結網捕魚、養蠶織布等等。

雖然我們知道這裡的建築只有幾百年,而傳說中的羲皇距今已有八千年之遙,但站在大殿前,想像我們的先民也曾經在這裡,與大自然頑強地拼搏,代代繁衍,發展成為鼎立於世界東方的泱泱大國,不禁十分感慨。

我們到這裡來,並不是想見到有關那個時代的什麼器物證據,看看祖先的雕塑,追本溯源,不忘我們是黃河的子孫、中華民族的後代,這就夠了。

大門前是江澤民的題詞。同大家一樣,他也喜歡游山玩水,許多名勝古跡都有他老人家的筆跡。

參觀了羲皇廟,南行30公裡,游覽天水的另一名勝“麥積山石窟”。

門票每人70元。可乘電瓶車進山,每人10元。時間還早,且只有2公裡的柏油路,我們步行。

麥積山因石窟所在的山峰酷似農村麥秸垛的形狀而得名。

洞窟大約有200來個,所雕塑的佛像大部分為北魏時期作品。由於沉積岩山體較為松散,千多年來,受自然力的影響,不光色彩已基本消失,塑像如手指等突出部分已有好多脫落。因此,有一些雕鑿在外的大型塑像,後代有些重修。

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在參觀其他三個石窟時,我們時時感到屈辱和惋惜:莫高窟數萬卷經書的流失、雲岡石窟精美雕像的被盜、龍門石窟在文革中的嚴重破壞。而麥積山石窟的雕像基本完好。

問導游小姐,原因有二。第一,在上個世紀初,國外文化強盜沿絲綢之路瘋狂盜竊中國文物時,麥積山因名氣不算大,並且交通不太便利,而未引起注意,躲過一劫。第二,在文革來臨時,當地農民有迷信思想,信奉這些古老塑像的神力,低調掩蓋,因而絲毫未損,奇跡般地躲過那場更大的浩劫。

我們沿著半空中架設的棧道,透過洞窟前安裝的鐵絲網,逐個參觀早期工匠們的精湛手藝,至於這些佛像姓甚名誰倒在於其次。

回到停車場,我們的賽馬正大出著風頭。由於車身用不干膠紙貼著“走過西藏、走過新疆”等字樣,許多人正在那評頭品足。他們不太相信,這輛小車能夠走過川藏線、青藏線而皮毛未損。一位五十多歲的北京女同胞竟直言不諱的脫口而出:“就這小破車?”

羨慕之余,幾個有心人認真地了解起這車的性能、價格來。

一位天水市政府的司機設想到了退休後,也搞輛小車,同老伴一起,每到一個地方,住上幾個月,游走神州。

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



(n)



(n)



(n)



(n)



(n)


精選遊記: 天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