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之行散記

作者: 勤學篤行

導讀柳蔭初濃麥浪微,夏花爭艷蜻蜓飛。2006年7月21日,我們來到了宜昌,登上環宇號游輪,開始了新三峽之行。這是三峽大壩建成之後的旅游,也是從下游向上游的觀光,短短三日,走馬觀花,觸景生情,浮想聯翩。現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紀念這一段難忘的經歷。 風光三峽 神女千載思念誰。瞿塘天下雄,巫峽天下秀,巫峽十二峰,神女最出名。聚鶴峰,林木常青,白鶴來 ...

柳蔭初濃麥浪微,夏花爭艷蜻蜓飛。2006年7月21日,我們來到了宜昌,登上環宇號游輪,開始了新三峽之行。這是三峽大壩建成之後的旅游,也是從下游向上游的觀光,短短三日,走馬觀花,觸景生情,浮想聯翩。現把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紀念這一段難忘的經歷。

風光三峽

神女千載思念誰。瞿塘天下雄,巫峽天下秀,巫峽十二峰,神女最出名。聚鶴峰,林木常青,白鶴來棲,飛鳳峰,峰巒蜿蜒,鳳凰展翅,登龍峰,盤旋而上,臥龍登天。唯有神女峰,立江遠眺,朝迎晨曦,暮送晚霞,滄海桑田。令人想起舒婷的詩,“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神女峰沒有因水位上升而感覺明顯的變化,巫山雲也沒有將神女籠罩而阻擋我們的視線,薄霧飄渺,似真似幻,江風拂面,如夢如仙。神女的傳說同樣豐富多彩,授書大禹,治理水患;托夢楚王,風流千古;妙筆宋玉,文情並茂。神女無言,脈脈佇立了千年,知己是誰,靜靜讀懂了心曲。

龍門懸棺何人為。三峽固然美麗,小三峽同樣秀麗,游三峽不看小三峽,是一種遺憾。小三峽在三峽的支流大寧河上,我們換乘深圳號游艇進發。第一峽是龍門峽,龍門大橋由於水位升高,雄姿不再,將沉江底。昔日險灘如今波瀾不驚,曾經運送荔枝的棧道,也從身邊的岩壁上消失。高峽出平湖,美景卻黯然。第二峽是巴霧峽,藏身於陡峭的懸崖絕壁之上懸棺,是古代巴人留給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謎團。所有猜想的答案足以編寫一部與三峽同樣厚重的書,既展示人類的智慧與想像,又吸引我們去尋根和探索。第三峽是滴翠峽,峽底埋藏著早已淹沒的大昌古鎮,峽峰嬉戲著日漸稀少的成群山猴。我們彼此尖叫著,不知究竟誰在看風景,誰是風景。

馬渡河畔山歌對。三峽幾千年,子孫在繁衍,小三峽過後又見——小小三峽。小小三峽位於大寧河的支流馬渡河,分別是長灘峽、秦王峽和三撐峽,目前只能游三撐峽,我們下游艇上木船,穿上救身衣,在船工的喊聲中起航。原來這裡水淺,需要纖拉杆撐,擦著河底卵石前行。也可以劃槳駕艇漂流,水急不深有驚無險。現在水位增高,水流平緩、清澈見底。我們發現三峽的水是黃的,小三峽的水是灰的,只有這裡的水才是清的。耳邊不時傳來當地人的山歌聲,我們的船工也跟著唱了起來,盡管聽不懂裡面的歌詞,卻能感受三峽人的質樸和熱情。身在木船,心隨流水,仿佛就在桃源仙境,一種回歸自然,擁抱自然的情懷油然而生,其樂融融。

風土三峽

秭歸香溪離騷碑。三峽最動人的故事是巫山神女,三峽最美麗的傳奇是昭君出塞,三峽最著名的文章是屈原離騷。屈原除了離騷之外,我們念念不忘的還有一篇奇文——天問。“天問”以其奇絕的內容顯示屈原驚人的藝術才華,非凡的學識造詣和超卓的想像思維。“天問”原文是很難理解的,問天地、日月、山川、靈異的神話傳說,很多已經失傳,竹簡竄亂造成詩篇次序顛倒的情形,更增加閱讀困難。“天問”提出一百七十三個問題,其中有些問題現在還有思考價值,像首句“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關於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那時天地未分,能根據什麼來考究?)提出了天地信息傳輸的問題和認識宇宙起源的障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將永遠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

白帝城深桃園淚。白帝城原是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而建,因其是僭越而被毀。劉備因關羽被害討伐東吳,兵敗退守白帝城,臨終前在此向諸葛亮托孤。其實諸葛亮作為中國最智慧的代表,已經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而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李宗吾“黑厚學”將曹操說成黑心,把劉備說成厚顏,未免以偏概全。且不說曹操在世時三分天下有其二,權傾朝野,卻一直臣事漢室而不稱帝,漢朝因為他多延續了二十多年,這和他的“寧我負天下人,毋讓天下人負我”的言論豈非矛盾?劉備為了不負盟約,為了哥們義氣,不顧諸葛亮的再三勸告,不管匡扶漢室的江山社稷,最終導致夷陵之戰的悲劇。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三游洞中至喜歸。三游洞相傳是著名詩人白居易探險發現,位於三峽下游的西陵山上。前有白居易與弟白行簡及友元稹同游,後有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共往,還有杜甫、歐陽修、陸游等文豪留有墨寶。這裡不講三游洞的綺麗,至喜亭的傳奇,楚塞樓的古樂,我們不妨親自體驗和實地體會。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文人墨客到此,不是被貶就是流放。可是面對打擊,面對磨難,他們不改其志,不易其節,文學創作窮而後工,像白居易被貶江州作“琵琶行”,蘇軾被貶黃州作“赤壁賦”,同時勤政為民有所建樹,像我們熟悉的白堤和蘇提就是最好的例子。苦難是一件珍貴的禮物,挫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其中的價值。

風情三峽

歡樂游船山水美。這次三峽之行共乘四種船,從游輪到游艇,從游艇到木船,從木船到龍舟,船越坐越小,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更難忘的是不同船上的不同經歷,增加了我們的見識,豐富了我們的經驗。在木船上,我們和船工攀談中得知,這裡原來非常貧困,有人一輩子都未到過巫山縣城,有了旅游有所改善,可是依然有孩子無法念初中,真令人感傷。在游船上,我們遇到一對從武漢來的年邁夫妻,望著他倆執手偕老,相濡以沫的背影,真令人感嘆。而在游輪上,由於空調故障,為了一個位置,為了一把椅子,一對男女大打出手,大煞風景,真令人感慨。美麗的風景也無法熏陶某些人的心靈,就像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填滿某些人的欲壑。

盛世峽江古今輝。這次三峽之行又一個欣喜,就是觀看大型生態情境劇“盛世峽江”,夜幕低垂,在洶湧澎拜的江水中,中華鱘似乎聽見了神女的召喚,逆江而上……晨曦微露,嘹亮的船工號子響起,一群群纖夫露著古銅色的脊背,艱難跋涉……轟天巨響,閃入眼簾的是弧光閃爍建設場面,驀然回首,三峽大壩已然聳立猶如天築……真可謂美景與科技聯姻,真實與夢境共生。以三峽大壩為天然背景,利用聲光電的現代科技,運用綜合立體的廣場式表演,集音樂、舞蹈、演唱、雜技、景觀等於一體,再現古今三峽文化的精髓。山水實景的演出突破傳統舞台的局限,以自然為舞台,以江水為音樂,以禮花為燈光,大氣磅礡,朝氣蓬勃,豪氣衝天。

騰飛華夏天地巍。新三峽的像征就是三峽大壩,三峽壩區的標志景觀就是壇子嶺。壇子嶺的觀景台是壩區的最高處,傍晚登臨,滿目朦朧,恍惚之間,幻影浮現……屈原踽踽獨行上下求索的峨冠,李白彩雲間猿聲裡飄拂的衣袂,白居易潯陽秋月下濡濕的青衫,李商隱巴山夜雨中搖曳的燭影,杜甫秋風茅屋裡漫卷的詩書,陸游鐵馬冰河上逶迤的旌旗……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二十多年前季小琴唱的長江之歌,歷久彌新。壇子嶺下有一本攤開的金屬制成大書,記載著什麼已不重要,中華文明正是靠著這種世代相傳的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江山如畫誘人醉,光陰似箭收心歸。我們的旅游就像信徒的朝拜,信徒在長途跋涉中感受神明的召喚,在沿路皈依中體會生命的價值。我們同樣,在旅程中發現青山綠水的自然之美,在穿越中找到自由自在的人生之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