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城萬裡長:嘉峪關晨曦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大漠雄關―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是舉世矚目的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城。一座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城池,守衛著漫長疆界的安寧,同時也阻擋了一個民族的開拓進取。秦漢時期的長城(西端)遺址,現在留下來的只是那些風沙剝蝕後的土包,卻展示了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五裡一燧,十裡一墩”到“三十裡一堡,一百裡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完全� ...

大漠雄關―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是舉世矚目的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城。一座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城池,守衛著漫長疆界的安寧,同時也阻擋了一個民族的開拓進取。秦漢時期的長城(西端)遺址,現在留下來的只是那些風沙剝蝕後的土包,卻展示了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五裡一燧,十裡一墩”到“三十裡一堡,一百裡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完全把襲擾西部邊疆的羌戎、鮮卑、匈奴趕得無影無蹤,煙消雲散。

邊塞詩人經常詠頌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中的玉門關和陽關,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茫茫戈壁灘上的“蛛絲馬跡”留給我們的是對滄海桑田的感嘆。

離開敦煌,我告別了游伴,獨自沿著“隴新”鐵路,一路停留。到達嘉峪關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孤獨的身影走出站台,一種茫然的感覺,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漫長、疲憊的旅程已經消耗了太多的情感(新疆的南到喀什噶爾,北到喀納斯湖,西到伊犁界碑,東到吐魯番。還有敦煌的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等),要不是那凝重的長城心結,我真的想回家啦。

可是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新的一天又開始啦。獨處異鄉的新鮮感覺,宛如打了針強心劑般亢奮。迎著晨曦,我向著心目中的關城走來,經歷一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感悟。

一、多多關照

“請多多關照!”每當看到日劇中彬彬有禮的敬語,我都會有一種酸澀的感覺。但絕不會像看到日本優雅的茶道時,“自豪”地說,這有什麼呀!不就是學我們中國的嘛。

在中國 “多多關照”的使用頻率是很少的,而拜托關系辦某事時,常說的卻是“請關照一下”。

到了這曾經是“邊關要塞”的地方,才知道這“多多關照”的出處。在這座呈四方形的關城裡,內城有東西二門:光華門和柔遠門,外城的嘉峪關門是通往關外浩瀚的大漠,出入的人員,都要持有腰牌或關照查驗身份,這就是“多多關照”的源由和現在護照的“鼻祖”。在關樓內,現代版的嘉峪關關照,成為時下旅行的紀念品。

站在城牆上,從垛口望去,巍巍的祁連山和茫茫的戈壁,阻隔著兩種不同的文明。一座座關城、一道道城牆圍成了一個整體,孤獨地矗立著,連接著身後蜿蜒的長龍。

走出關門,大漠中的游樂項目,吸引著眾多的游客。而默默的破舊的明城牆,則少有人問津。沿著夯土壘起的牆根,我邊走邊停,聆聽著歷史的回音。眼前,一位放羊的孩子歡快地唱著歌兒,趕著羊群向城牆走來。原來是明長城裂開的洞口,成了人們進出的通途。我站的那會兒,摩托車,板車,甚至拖拉機,也從那處通過。

我不禁要替殘破的明城牆,向人們鞠躬:請多多關照!

二、擊石燕鳴

凄美的愛情傳說,往往會借助動物的暗喻。比如“兩只蝴蝶”的梁祝,而擊石燕鳴的故事,則講述著嘉峪關城的“邊塞情懷”。

相傳一對恩愛的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兩燕飛出關外,日暮雄燕飛回關門已閉,遂悲鳴撞牆而亡。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鳴聲至死。從此每逢有人以石擊牆,就能聽到燕子的鳴啼聲,久而久之人們便視為吉祥的像征。以後將士出征時,夫人、妻兒就到這裡擊牆祈祥,由此形成一種風俗。

我不明白的是,明明是不祥的“生離死別”,為什麼“久而久之人們便視為吉祥的像征”呢?而且還“擊牆祈祥”?!

我更不能理解的是,人們或者游客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去以石擊牆,來聽那悲鳴的啼聲,難道不覺得“殘忍”了點嗎?

三、一磚定城

也許是傳說故事,也許是針砭時弊,嘉峪關的定城磚故事一直留傳至今。那位精通“九九演算”的易開占,或許是不懂得“隨機應變”,也可能不精通“官方演算”,竟敢揚言:經他計算的築城材料,不會多出一磚一石,這還讓督建的官員們怎麼活呀?也難怪會有官員想整治他。果然他的計算也會“出錯”,多出了那麼一塊磚。還算官員們心地不算壞,在他的胡扯下(面對多算出來的一磚,他則說是上天所放的定城磚,否則城樓就會倒塌),能放他一馬(按照當時的說法,多用或少用一磚都要治罪並罰勞役三年的)。這可能是“旁敲側擊”,也可能是“下馬威”。我想,經此“一劫”的易占開,以後也許就會“老實”起來了,不過他也因此而“青史留名”啦,可謂“因禍得福”。君不見千百年來,有多少能工巧匠“名見經傳”的呢?

望著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的這“最後一磚”,我不知道是應該佩服叫易開占的聰明工匠?還是那位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官員?不管怎樣!他們的故事,讓這座大漠邊塞的嘉峪關多了點樂趣和對後人的啟示。2004年7月27日游歷2004年8月初稿2006年9月整理校錄


精選遊記: 嘉峪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