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邊走邊拍—城市印像

作者: 緯度間的旅行

導讀武漢·邊走邊拍—城市印像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顥·黃鶴樓 引子 在武漢呆了一周出差,終於有幸了解了這個我從未踏足的土地。雖然其間工作時間占了一大半,但閑暇下來總能通過一步步的深入,了解到這個城市的興衰歷史� ...

武漢·邊走邊拍—城市印像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顥·黃鶴樓

引子

在武漢呆了一周出差,終於有幸了解了這個我從未踏足的土地。雖然其間工作時間占了一大半,但閑暇下來總能通過一步步的深入,了解到這個城市的興衰歷史,了解到它的底蘊文化並深深的為之所打動。難怪連李白這樣的詩人看到這首詩也會大擱文筆而甘拜下風。匆匆幾日武漢印像未見深刻,但回來之後看到此詩,卻頓生感慨。

歷代的滄桑與歷史都已輪回過往,只空留下黃鶴樓與這片依舊淳樸的風土人情。



(武漢·武昌)

*武漢三鎮

沒去武漢之前一直以為武漢就是武漢市,和武昌,漢口是毫不相干的幾個城市。直到飛機落地才被告知,在機場大巴買票前必須提前弄清楚去武漢的那個區才賣,因為價格是不同的(去武昌30元,漢陽20元,漢口15元)。經過一陣研究,由於此行是去武漢大學,故選擇終點(武昌傅家坡機場大巴停靠處),其他兩個機場大巴停靠分別是漢口的範湖和民航小區點(與其他城市機場大巴侯車點不同,這幾個點都比較隱蔽不像北京在繁華的西單,也不比深圳在熱鬧的華強北,找起來比較辛苦)。

為什麼武漢叫武漢三鎮?我至今也弄不明白,在查火車時刻表的時候並沒有武漢站只有武昌和漢口站。我想這也是這個城市比較特別的地方,也只有熟悉武漢的人才會知道,原來武漢就是武昌+漢口+漢陽的統稱。歷史資料顯示早在100多年前,武昌,漢口和漢陽就是依長江和漢江劃分開來的三個市區。之所以武漢被分為三個區原理也並不復雜,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在武漢和“長江”交彙,形成了一個T型(順時針轉90度)的三個區域。

如果讓我這個十足的“地理盲”和“歷史盲”用一個字來概括我對武漢的感覺,那只有一個字:大。武漢真大!!!是我見過的城市中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實至名歸。其實並不是我去過的城市太少,即使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我覺得也沒有武漢給我留下的空間感大。

*從深圳“飲茶”到武漢“過早”

“過早”是武漢人用早餐的俗稱。

武漢留在我腦海中的令一個深刻的印像就是過早,每天清晨,在繁忙的街頭市井,都可以看到匆忙趕去上班的人們邊走邊邊吃早餐。可能也是因為地理遼闊的原因,把早餐的時間放在路上吃,是一個頗優化效率的方法。在武漢不論在大小餐館用餐,似乎都在使用一中類似方便面似的紙盒,我想也和這樣的飲食文化相關吧(輕巧方便也便宜)。每次用餐紙盒的收費是0.2元。想到節約資源,也有些人會自帶盛具購買。武漢的“過早”攤點小店極為發達,而且花樣頗多。既有油條、面窩、燒梅(燒麥)、湯包、也有一些更具特色的豆皮、熱干面,糊湯粉等。

在這裡需要隆重介紹的就是戶步巷的早餐一條街。其實在武漢有很多規範的飲食一條街比如首義園等,但戶步巷留給我的卻是另一番感受,雖然在人與人的匆匆擠攘之中會覺得有些忙亂和嘈雜,但是這種別樣的市井文化在現代的都市繁華裡卻顯的極為稀有。

豆皮的味道是不錯,蛋餅為皮,糯米為瓤,上面灑上炒熟的豆干,肉丁,香菇和蔥花,味道足可以和老佛爺的早餐媲美。雖然早在深圳的湘鄂情吃多了豆皮和面窩,但來到武漢卻發現更鮮美的美食還是在民間。面窩的做法很特別,以前一直以為是像炸油餅一樣做法,其實不是:米打成粉,加水調成漿,然後放入特制的勺中(四周下凹圓邊,中間鏤空凸起,放入蔥花和芝麻,放入油鍋裡炸熟。周邊厚,軟而糯,中間薄而脆,最最新奇的是,竟然面窩的一周邊都圍著一層薄薄的圓滑芝麻邊線。技術可謂純熟,工藝頗為精湛。

整個的一個小時,匆匆放棄了在酒店的自助西式早餐,開車從帥府趕來司門口(戶步巷),一路錯走了好幾個路口,但戶步巷留下的深刻記憶卻是終身難忘而又物超所值。



(戶步巷)

*黃鶴樓

黃鶴樓地處武昌,處在武漢長江大橋的一端,以唐崔顥的著名詩句而聞名天下,與湖南的岳陽樓和南昌的騰王閣並稱江南三大樓。然而與現代的風格建築相比,黃鶴樓早以失去了古代的宏偉壯觀。雖然從任何一個進武昌走長江大橋的車上沿途都可以看到黃鶴樓的景色,但越發有這樣的談古論今的感悟,見過騰王閣之後亦是有這樣的一番感慨。

古代的名人們帶著瞻仰和崇敬的心情來到黃鶴樓來相聚,吟詩做興,俯瞰大地。仿如現在的人們樂於聚守大廈頂層鳥瞰大地一個心態。

黃鶴樓有一段淵源:相傳黃鶴磯頭上原有辛氏開設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經常向其討酒喝,為了感謝他的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辛氏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酒家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相傳此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不知道呂大人一路騎著仙鶴離開武漢是何感受,也許不至於像我這樣匆匆飛離武漢後卻是如此的懷念武漢。

*古琴台

古琴台也是武漢的一大景點,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鐘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後來,鐘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逢知音死後要以摔琴做結局,我想這和現代人的觀念有些不同。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千金易找,知音難尋。一個人一生中如果遇到一兩個理解自己的人,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古琴台之所以這樣聞名遐邇,也是更多的令游人痴迷於這樣的友情而已。

*歸元寺

武漢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一出機場就可以看到大大的廣告宣傳牌,歸元即歸真,就是超出生滅之界,還歸於真寂本源的意思。這裡還是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分別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和羅漢堂等三組主體建築群。由於個人對佛教不夠感興趣不一一介紹。



(古琴台)



(歸元寺)

*武漢大學

學大漢,武立國!這是武漢大學學生對校牌詼諧的反解。正過來就是“國立武漢大學”的全稱。

武漢大學風景優美,歷史悠遠。以其三月櫻花更顯美麗。其實在個人的了解和細致觀察中發現,其實櫻花代表的不僅是武大的美麗,也代表了一段屈辱的侵華歷史。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向華中地區推進,武漢形勢緊張,武漢大學卒遷往四川樂山,委派湯子炳等五人留漢守校。10月,日軍侵占武漢後,湯等避入漢口法租界,武漢大學遂成為日軍侵華的中原司令部。校園內駐有日軍一聯隊千余人。文、理、工三學院為日軍中原司令部,宿舍為日本高級官員居住,餐廳〔現武大學生第一食堂)樓上樓下為日軍野戰醫院。雖然湯子炳帶著夫人(日本人)及留守人員前往校內與日軍交涉,要求日軍對武漢大學校園設施嚴加保護,但日軍卻借口“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點綴,可自日本櫻花栽植於此,以增情調”。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在武漢大學栽植它頗有少耀武功和長期占領之意。雖然美麗的櫻花帶給了我們賞心悅目的風景,也希望大家在欣賞的同時勿忘這段屈辱的國史。



(武漢大學)

更多武漢的圖片可以參考我的像冊:http://photo.***/photos/angelshenzhen/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