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鎮之茶峒

作者: nj老菜

導讀三、茶峒情思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是《邊城》開首的一段,那是七十年前的文字了,以存念。 下面開始我的記述: 茶峒位於貴州、重慶、湖南三省的交界處,酉水的支流花垣河從這裡流過。茶� ...

三、茶峒情思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是《邊城》開首的一段,那是七十年前的文字了,以存念。

下面開始我的記述:

茶峒位於貴州、重慶、湖南三省的交界處,酉水的支流花垣河從這裡流過。茶峒地處湘渝要道,有一條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就要通過這裡。但知道這裡、來到這裡的人,應該都是由於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而茶峒也將永遠與先生的《邊城》聯系在一起。

從花垣到茶峒的小面很多(8元),下車後自然是先撲向河邊,去看那翠翠常去的地方。河水依然清澈,河邊幾個女孩在洗涮,她們苗條的身形起伏著。吊腳樓上掛著大紅燈籠,“中國邊城”四字醒目,看來這是旅游最好的宣傳。只是河邊鋪了寬寬的水泥路面,使得吊腳樓離開了原先的河邊,使人很難聯想起船工與樓上女子互相呼喚的場景。

河邊一小廣場,碑刻立了一周,用各式書體鐫刻著《邊城》裡的文字,用這種形式寄懷沈從文先生,以及他展現給世人的關於這個小城的風情和河邊少女的故事。我看著,為先生沒有能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故事而嘆息,那是為什麼。

河中一座小島,島邊株株垂柳,一座潔白的塑像孤獨的立著,隔河只見她的背影,那是翠翠,這座小島近年來也稱為翠翠島了。

一個小售票亭,一個年齡與翠翠相似的女孩,守著小亭,守著翠翠島。她告訴我,上島要20元門票,反正沒有游客,就讓我隨意去了。裝飾漂亮的渡船2元,船娘搖槳渡我過去。島上是個小公園的模樣,翠翠立在中間,她身影苗條,長辮垂背,手捧束野花,依在腮邊,目光蘊含朦朧的情感,凝注地向著河水流去的方向,忠實的大黃狗依偎在她腳旁。到底是黃永玉的手筆,將這純真的少女,初發的情思,朦朧的戀想,在純白的大理石上傳神凝固。

春風習習,楊柳依依,湘西山水依舊,物是人非。游客們還能否感受理解從文先生當年的文字,還是滿足於在塑像下到此一游?我將拍的照片給售票的女孩看,告訴她要將照片貼到網上,讓更多的人來看翠翠,她很高興。

一條青石板路通向拉拉渡,路旁還是湘西式的民居,一只黃狗伏在老屋門口,懶洋洋地曬太陽,我從旁經過,它只是看看我,沒有搭理,依然伏著。一位青布衣上繡飾鮮艷的婦女在門裡拉動絲線,繡著鞋墊上的圖案,這可是依然當年?

幾個背著背簍的老鄉正走向渡口,碼頭邊有著一面石壁,藤蔓纏出蒼翠,在高處刻著從文先生的“邊城”二字。河的對岸就是重慶地界,我也隨著老鄉上了渡船。這種渡船在流速不急的河面常有,它不用槳篙,而是由一根鐵絲或鋼索連接兩岸,一般是由船工拉動鋼索來帶動船,所以稱為拉拉渡。翠翠當年也是陪著爺爺以此度日,穿梭於河水之間,交織著兩岸的生活和歲月。

到了重慶,一座在那狂熱年代裡建立的塔式建築立在碼頭上,通體大紅,倒也符合那時的氣氛和它的主題。塔體上依然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標語和畫像,色彩鮮艷,看來是近期經過修繕,保持了原貌。其他地方的類似玩意兒早已不復存在,這裡保留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敬仰還是為了旅游,其實留下來倒也可以讓人們不要忘記那個不應忘記的年代。

坐在碼頭,望著河裡島上的翠翠背影,她依然凝望著青年儺駕船離去的方向。

酉水對岸的石壁上,先生的題字“邊城”深深鐫刻。

身邊紅色塔上的偉人像在冷冷地看著一切。

突發奇想,二位湘人如能光臨,將作何感慨?

別胡思亂想了,發了個短信給友人:

“酉水清幽,

流過昔日邊城;

雞鳴晨曉,

喚醒三省邊陲。

舊城新顏,

記懷逝去的歲月;

遠走他鄉

仍是青春的選擇。

翠翠依然在遠望,

痴情凝固成永久的雕像;

高速路即將通達,

會帶來遠方阿哥的探望?”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句可是先生在《邊城》裡的最後一句話。



(大紅燈籠高高掛)



(豆蔻的年華,初發的情思)



(湘西女繡)



(邊城拉拉渡)



(對於紅色的回憶)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