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麗人行之三

作者: oreja

導讀18日,天氣格外的晴朗,氣溫也很適中,覺得自己很英明,挑了這樣的好天氣出來游玩。通過前一天的接觸,覺得那個司機大哥為人不錯,路也很熟,約了他早上八點在賓館門口碰頭,我們繼續包他的車。昌河小面的向北線風景區奔去,一路上,嶄新的柏油公路邊,早起的村民們已將大袋大袋的稻谷鋪在了公路兩邊,在朝陽的照耀下,順著公路鋪開的稻谷就像兩條鑲著的金邊, ...

18日,天氣格外的晴朗,氣溫也很適中,覺得自己很英明,挑了這樣的好天氣出來游玩。通過前一天的接觸,覺得那個司機大哥為人不錯,路也很熟,約了他早上八點在賓館門口碰頭,我們繼續包他的車。昌河小面的向北線風景區奔去,一路上,嶄新的柏油公路邊,早起的村民們已將大袋大袋的稻谷鋪在了公路兩邊,在朝陽的照耀下,順著公路鋪開的稻谷就像兩條鑲著的金邊,平坦地伸向遠方。北線的第一站延村偏離柏油路,是在高高低低的石子路上碾過去的。由半山腰的石子路往下開了約十來分鐘,到了延村。那是個比曉起小很多的村子,從村頭走到村尾用正常的步速六、七分鐘就走完了,村子的周圍都是村民們的田地,在田地間的小徑上散步,深深地吸一口清晨的田園空氣,感覺一股清香沁入了心肺。雖然是這樣偏遠的山村,與外界的聯絡卻發展的很好,家家戶戶都拉了電,以致於我們在拍照時總要想盡辦法避開林立的電線杆和縱橫的電線。村裡保存著眾多較為完整的老屋,大多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商賈建造的,建築多為一至三層的穿鬥式木構架,四周也是風火山牆,老屋至今還有人住,住家熱情地引我們進去參觀,屋檐下與立柱間的戲獅的雕刻精美而傳神,使我們不由自主地給它來了張大特寫。狗狗們也很可愛,大狗們趴在地上懶洋洋的曬太陽,一只黃白毛夾雜的小狗倒是勤快,蹦在前頭給我們引路,還跑兩步就三回頭的站在岔路口等我們,生怕我們走丟了。村裡農戶的家門前放著看上去很古老的木制的碾谷子的器具,從頭到尾,從裡到外的木結構,簡單的機械傳動原理,看著心裡直癢癢,想要親自動手操作一番,苦於沒有稻谷可用。一些農戶在自家的園子裡種了些瓜藤,結出的南瓜,金黃而碩大,沉沉地墜了下來。

延村的下一站是思溪,聽說思溪在婺源小有名氣,是因為八十年代的一部電視劇《聊齋》曾在思溪村取景。思溪村的村口就是一條河,河上跨著一座小小的廊橋,名為“通濟橋”,走過這座木制的小廊橋才算到了村裡。村民們都很悠閑,一個婦女在河邊洗衣服,一大桶,就在橋下,依著河邊的一棵樹蔭,揉揉搓搓。一小堆村民就圍在橋邊,打牌的打牌,拉家常的拉家常,絲毫不在意外來人的打擾。

村裡有一戶祖上是做大官的人家,祖屋保存的很好,這座大宅是這兩天看到過的雕刻最考究的一家。不僅屋頂、屋檐、檐廊、門柱等上有雕刻,就連左右各六扇木框門上也精雕細酌地刻上了字體各異的一百個壽字,可謂用心良苦。屋主說,這座宅子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難怪刻有壽字的門上都用玻璃框架保護了起來。門上還貼著一張不引人注目的小字條,上書:“在此拍照,收五元”。我不知so看到了沒有,不過她以最快的速度將刻有百壽字的門照了下來。

思溪村裡的路比延村寬闊,像是個大村落。有一處,是兩座大屋離的很近,風火山牆的間隔給中間留下了一條非常狹小的路,大屋的山牆都很高,走在這條小路裡,左右兩邊感覺像紫禁城裡的高牆,陰森肅穆;又使我想起《紅樓夢》裡好色的賈連被潑了一身糞的那條黑黑的街,讓我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

急急的想看拍過《聊齋》的老房子,可是思溪比延村大多了,村裡的指路箭頭又時有時無,弄得我們一點方向也沒有。依著景點的介紹在村裡四處打聽,終於在村邊看到了一座不起眼的房子,正廳和側房都帶庭院,庭院是相通的,大概是怕陌生人擅闖,主人把兩座院子相通的門鎖了起來,透過門縫,覺得側屋的小院別有風味,征得主人的同意,我們穿過正廳的邊門進到側屋,看布置像是一間小客堂間,抬頭看著內屋頂才發現與眾不同,這間小客堂間的內屋頂上居然也層層疊疊,由一塊塊小木條壘成各種形狀釘在屋頂的角角落落,既起到了支撐點的作用,又可裝飾房間,一舉兩用。客堂間的方桌上方,掛著一副玻璃框架的山水畫,畫上寫有《聊齋》攝制組送,大概這就是《聊齋》取景地唯一的證明了。客堂間往外走,就是小庭院了,果真是小,十來個平方,通往大庭院的小門緊閉著,小門上還做了個考究的屋檐,是由兩根木柱撐著的那種,門邊種了棵小樹,看上去柔弱的很,牆邊爬了些小野草。果然是個鬼魅的地方,難怪《聊齋》攝制組會選中此地取景。

當地人很熱情的要為我們做導游,被我們委婉地拒絕了。實在是想安靜而不受打擾地感受一下沒有紛爭、清新、靜謐而又樸實的小山村。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