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峽谷

作者: Style7

導讀 (百花嶺的傈僳族孩子們) (基督教堂) (怒江第一灣) (五裡村) (秋納桶的怒族人家) 大年初一,連夜趕到滇西的六庫,就是為了看一看傈僳族每年春節從大年初二到初七的“澡堂會”。傳說中住在高山峽谷的傈僳人每年此時都要背毯子、被子,帶著米、肉、油、鹽、菜和炊具,相會到怒江邊有溫泉的地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熱氣騰騰的溫泉水中一邊搓洗,一邊說 ...


(百花嶺的傈僳族孩子們)



(基督教堂)



(怒江第一灣)



(五裡村)



(秋納桶的怒族人家)

大年初一,連夜趕到滇西的六庫,就是為了看一看傈僳族每年春節從大年初二到初七的“澡堂會”。傳說中住在高山峽谷的傈僳人每年此時都要背毯子、被子,帶著米、肉、油、鹽、菜和炊具,相會到怒江邊有溫泉的地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熱氣騰騰的溫泉水中一邊搓洗,一邊說笑,嬉戲打鬧,其樂融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但原本應該是傈僳族的狂歡節——“澡堂會”,現在簡直就成了在眾多攝影愛好者面前表演的一場鬧劇。無數的“長槍大炮”對著洗浴的婦女,原來澡堂會的意義是否扭曲了?

白花嶺的孩子們,讓我體會到了傈僳族的熱情和能歌善舞。傈僳山民,還是虔誠的教徒,他們很多人沒文化,更談不上對音樂的理解,他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音樂,但是令人驚訝萬分的是,他們能用清晰的四聲部合唱出完美的詩篇。原本空蕩蕩的教堂,在村長廣播招集下,聚集了一排排穿著鮮艷服裝的村民們,為我們唱起了聖歌,據說是一個法國傳教士為他們翻譯成傈僳文字的。

法國傳教士安德烈、任安守等神父。他們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不懼千難萬險,歷盡磨難,進入怒江峽谷,有些傳教士不惜長眠於此地。之後,會聚在教堂裡的傈僳山民唱頌著熱愛生活,與人為善,和睦相處,淨化靈魂的福音。黃昏時候來到知子羅山腰處的基督教堂,不由得讓我對他們充滿敬意.

在貢當神山上看到的怒江第一灣,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因為在找這個觀景點的時候隊員之間有了分歧,有的說要往山上走,有的認為在下面。結果他們五人繼續爬山,我是懶人當然就下山了。結果證明我是對的,當我看到這瑪瑙色的“奧米加”給他們送消息時,自然是立了一大功了^-^。

丙中洛在貢山縣境內,是怒江州溯江而上最北端的一個鄉,能走車的路到此為止。這裡的傈僳族、藏族散居在山腰至谷底的坡面上。每到禮拜之日,信天主教的去了重丁天主教堂,信喇嘛教的去了普化喇嘛寺。

再往前,便來到盛名赫赫的石門關。只見兩邊峭壁如刀削一般,似兩扇堅實的大門偉然而立於怒江兩則。經過怒江通往西藏的人馬驛站,還看見現今的馬幫隊伍馱著貨物經過,雖然不能說有多壯觀,但也總算長了見識。我們的司機也就在這個和我們說BYEBYE了,余下的道路就憑我們兩條腿走了,直到秋納桶……!沿路風光無限,碧藍的怒江水始終伴隨著我們,江對面還有美麗的小村莊——五裡。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