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游記一

作者: 浮生影

導讀久聞韶關丹霞山之名,正逢5.1假期,暮春時節,與友三人,便決定共游丹霞,倒應了那句詩“終日混混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5 .3日下午自深圳乘火車,大約6個小時,夜半方到韶關。出站之時,通道兩旁廣告,便是滿目的丹霞山的旅游廣告,不由的更激起了游山的興致。此晚夜宿韶關。 一宿無話。翌日早起,已下起了稀稀瀝瀝的小雨。吃過早餐,便到火車站附近的南� ...

久聞韶關丹霞山之名,正逢5.1假期,暮春時節,與友三人,便決定共游丹霞,倒應了那句詩“終日混混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5 .3日下午自深圳乘火車,大約6個小時,夜半方到韶關。出站之時,通道兩旁廣告,便是滿目的丹霞山的旅游廣告,不由的更激起了游山的興致。此晚夜宿韶關。

一宿無話。翌日早起,已下起了稀稀瀝瀝的小雨。吃過早餐,便到火車站附近的南客運站,搭乘到仁化的專線車去往丹霞山。車行大約1個小時,忽然見一圓壇,內有雕像,上書兩字:丹霞。心中一喜,丹霞到了!

下車前行約300米,就是丹霞山景區的大門,大門由幾方赤色的巨石建成,上刻‘丹霞’二字。看到大門的赤色巨石,不免就讓人想起‘丹霞’名字的由來。原來這裡方圓大約300平方公裡,幾乎全由丹霞地貌的紅色沙礫岩形成的群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此名曰“丹霞”。整個景區由三個部分組成:丹霞山景區,陽元石景區和龍翔湖景區。買票(120/人)進入大門,有免費巴士送游客到各個景區的入口。我們因未定晚宿何處,故此就負重前行,乘車先到了丹霞山景區長老峰的入口。進得山門,便有兩路,一路緩坡直行,去向龍翔湖,一路則要拾級而上,向峰頂攀爬。我們選了向上的山徑,開始了登山之路。路由大塊的石條砌成,寬約1.5米,石條色褚,很像是燒制的紅磚,其實就是依山取材而成的紅色沙礫岩。路上游人如織,兩旁樹木叢生,石路蜿蜒向上,時常沒入山林之中或隱於巨石之後,不免有曲徑通幽之感。我們行過錦石亭繼續向上,到得一個岔路口,一邊是經別傳寺往觀日亭方向,一邊是過一線天去陰元石,我們沿後路向陰元石行去。先是一壁巨石,沿石壁下行少許,果然又是兩壁山石中間裂出一條道路,應該就是一線天了。行至一線天出處時,忽見兩壁空隙,豁然開朗,遠含青山,煙雨茫茫,恍若桃源之所,使人心曠神怡。繼續前行,因為天有小雨,道路略有濕滑,但雨中游山,又另有一般滋味,兩旁雨洗新綠,水霧時起,山林靜逸,呼吸暢順,心中就想著那‘山階小雨潤如酥’,滿目就感受‘絕勝煙雨滿丹霞’,倒真是‘山色空朦雨亦奇’。山路每隔不遠,就有一處休憩的所在,當然賣小吃紀念品的商販也在其中,行人可以稍作修整,些許飲食,買些紀念品然後上路。我們稍坐飲水,然後繼續前行。過得一片竹林,青翠叢生,修直挺拔,下有小溪流淌,細流而清澈,‘嗜酒愛風竹,蔔居必林泉’,杜甫想要的所在,該正是此處吧。幾經上下,數道曲折,我們已到了陰元石的所在。原來這陰元石是塊天然形成的石頭,因形狀酷似女性生殖器而得名,她與陽元山的陽元石對應,就成了此處游人的必游之地。看到此石,我們只能感嘆自然之鬼斧神工。越過陰元石,來到一處觀景台,此台地處山頂,視野遼闊,遠觀群山,千姿百態,僧帽,寶塔,獨秀等諸峰隱現與雲霧之中,恰似絕佳的一幅水墨畫;近看層林蒼蒼,山花爛漫,,綠葉經雨水新洗,翠色欲滴,人也神清心靜,不免覽著勝景,多吸幾口這清新的空氣。回過頭來,一道更高的山峰立於對面,這就是主峰長老峰了,峰頂處的觀日亭也朦朧可見,於是便向主峰進發。先要從我們所在之地下到谷底,然後才能再攀山而上,路上遇到從觀日亭處過來的游客,個個氣喘吁吁,面無表情,疲態盡顯,向我們問多久可到陰元石,哈,我們就一一給予鼓勵‘快了快了,馬上到了~’,然後向著他們的來路前進。一路崎嶇,經過幾次小憩,行過了一段空寂的谷底,向上又經過陡峭的石階和一片赤紅的岩壁,我們終於登上了主峰,‘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裡的景致,果然又是更上一層,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又經過一段山路,到達了觀日亭,亭在山峰之顛,是觀日出的勝地,可惜我們此次未必有機會等天晴日出了。觀日亭上,百裡江山,一覽無余。到了這裡,才看到了繞山而行的錦江,似一條玉帶,蜿蜒與群山之中,時有游船開過江中,帶起白波漣漪,水映山色山接水,滿目的青山隱隱,綠水茫茫,身處高亭之上,只覺涼風習習,天地悠悠,真有把酒臨風之想,也為這錦繡江山做一番於心有戚的感嘆!亭上留戀良久,才下來繼續行程。經過商量,決定不去寶珠峰、舵石方向了,就沿著旁邊的海螺峰,把幾個岩洞瀏覽一下然後下山。於是向海螺峰進發,一路十分幽靜,除卻我們,幾無旁人,行走不久,路中就有一巨大的佛龕,高約5米,四方形,四面各有一位菩薩雕像,也是用本地的岩石雕鑿而成,色調鍺紅,風格古樸,苔痕斑斑,不知何年何月落成。對此深山古佛,我們也合十參拜,靜心而去。繼續幽徑前行,向下時忽然一轉,就到了一處半岩洞,長約60米,高約9米,原來就是草懸岩了,本是一壁平直岩石,因著水的衝刷和風的侵蝕,下部向內凹陷形成半岩洞。這裡可以清晰的看到丹霞的本貌——紅色的沙礫岩。向前又有幾個類似的岩洞,為返照岩,晚秀岩等,不過規模小些。因為天造成洞,洞外清泉流過,隱於山林之中,幽靜無比,故此古時有隱士隱居於此,倒也是個清修的所在。小詩一首記之:雨落山林靜,林密石徑幽,從來此岩客,幾個得長生?再前行,就到了下山的路口,此處名:丹梯鐵索。顧名思義,可知是個險要所在,到前一看,果然是幾乎垂直的一段約30米高的懸崖石階,旁有鐵欄保護,上下其中,必要手腳並用。由上下行,到一半時,身體幾乎與石壁平行,垂直於地面,手握鐵欄,極目四眺,感覺身心俱輕,似是浮於空中,眼前一只雄鷹飛過,倒真想與它並翅翱翔,共擊長空! 下得鐵索,有一小亭,小憩片刻,繼續沿山路下行。大約10幾分鐘後,道路漸平,隱約聞得鐘鼓之聲,似乎還有煙氣繚繞,路轉回頭,正是一座佛寺。匾額上書‘別傳寺’。先看到寺旁一株古樹,遍身纏滿紅繩,原來卻是棵姻緣樹,因而念及‘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因緣’,獻於諸位觀看此文的有情男女。寺院不大,依山而建,卻也別致。不免動了‘因過山寺逢僧語,偷得浮生半日閑’之心,於是拾級步入寺中,看能否尋得心內之寧靜。入寺後,越過山門,一銅制香爐立於階上,余香裊裊,再向上便是大雄寶殿。鐘鼓樓分列兩側,再向側深,便是和尚的修養之所。此時已是下午,寺內香客不多,輕閑幽靜,寺後青山恃立,前臨空谷幽深,倒真是個清淨的修心之處。步出寺門,雖未曾與僧語,卻也著實感到了心內一時之閑。拼詩一首,以記之:深山藏古寺,林幽路難及,雲深尋淨土,此地最相宜。繼續下行,過得一道石門,石壁上幾個紅色刻字映入眼簾:紅塵不到,細想來,卻也真是有理,以此清幽之所,紅塵如何染得?下來幾十米的路邊,便是滿壁的石刻,多是佛家偈語,當然最讓我們感興趣的,就是‘丹霞’兩個紅色的大字了,於是紛紛攝影留念。再下行少許,就倒了我們走向陰元石時的岔口,原來我們已經轉過了山的一周,回到了起始的地方。一般的游人,正是走的與我們反方向的路線,不過終究還是彙於此地。一路下山不提,出了大門,旁邊的竹房內,還有免費的茶水可以品嘗,於是我們在此稍做休息,輪流的品那五花八門的茶:膠股蘭茶,荔枝紅茶,野菊花茶等等不一而足,時候已經不早,下午6點多了,身體此時也覺疲憊,便登車返回,這晚就在陽元石景區不遠下榻,欲知後事,且看明天分解~


精選遊記: 韶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