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安六日行(四)

作者: cjjhanson

導讀在西安待的兩天,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是煙霧彌漫,那晚也不例外,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大雁塔,也沒能目睹到它的風采,真是可惜。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位於距西安市區4公裡的慈恩寺內,始建於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天竺國歸來後,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計並督造建成。正當人們還陶醉在夢幻般的� ...

在西安待的兩天,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是煙霧彌漫,那晚也不例外,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大雁塔,也沒能目睹到它的風采,真是可惜。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位於距西安市區4公裡的慈恩寺內,始建於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天竺國歸來後,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計並督造建成。正當人們還陶醉在夢幻般的噴泉景色中時,噴泉僅持續了15分鐘就結束了。噴泉結束後,周圍的交通開始變得擁擠了,路上都是觀看完噴泉的游人,原本想打車回去的,但是想到昨晚的遭遇,我們就改坐牛氣十足的公交車(606路南大街下)回了賓館。

2006年10月6日,我們又准時地在6點起床了,6點半退完房寄完了行李,便匆匆出發去了火車站,開始了最後一天的行程。我們先坐公交306(游5)去了秦始皇陵,門票40元(學生半價)。秦始皇陵北臨驪山,南依渭河,而且當地特產鐵、鉻等金屬,常年沒有洪災,是建造陵墓的首選寶地。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塚為四方錐形,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所以現在這裡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沒有太大的觀賞性,逛了一會兒就出來了。

接著,我們坐車去了西安東線的精華—秦兵馬俑博物館,門票90元(學生半價),另請了1位導游,導游費36元(平日30元)。秦兵馬俑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裡半處。1974年3月,臨潼縣晏寨鄉西揚村的4個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裡處打井時,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1976年通過鑽探,在此坑的北側20和25米處分別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它們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原先的西楊村已改名為秦俑村,而且當年發現兵馬俑的4個農民也因此成為了名人,是秦兵馬俑的形像大使,只要有貴賓過來造訪必請這四位元老助陣,估計光出場費就賺了不少了,呵呵。這4個農民現目前都還健在,雖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但到了節假日都會趕赴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等景點與游客見面,游客還可以得到他們的簽名,不過得買秦兵馬俑的資料(160元含光碟1片),需三思。這次有幸在秦始皇陵和秦兵馬俑見到了其中3位老人,在秦始皇陵的那位老人叫楊志發,沒得到他的簽名,但是和他握手了,希望他能給我帶來好運,希望哪天也讓我踩著個寶貝,哪怕只是個破碗,哈哈。在秦兵馬俑的那兩位老人的名字已不記得了,我沒要簽名更沒有跟他們握手,連照片也拍到,因為他們還有肖像權,禁止拍照的。

三個坑共發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多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間,根據裝束、神態、發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據說陶俑原本是彩色,但是從地下挖出來後,就被氧化了,顏色變成了泥土色。坑內還出土有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不過兵馬俑曾遭到過劫難,許多陶俑被焚燒了,好多兵器也被搶走了,據說都是項羽干的。展館旁邊有個環繞電影院(屏幕360度環繞),播放的就是兵馬俑的歷史,從制作到被破壞,然後到被發現的整個過程都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觀眾當中多數是老外,所以項羽的臭名也將遠洋了,哈哈。

秦兵馬俑不愧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步入展廳,給人的第一印像就是規模極其宏大,尤其是一號坑,僅一號坑面積就達16000平方米,內有同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陶俑、陶馬6000多個,且各個陶俑的制作精致細膩,其發式、神態、衣服均有細微的差異,充分展現了兩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手工技藝。不過,據說由於保護技術有限,沒能全部挖掘出來。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還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被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當時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裡,外面用一個木槨裝著。出土時,因木槨腐朽,土層塌陷,兩輛銅車馬都殘破嚴重,其中二號銅車馬已碎成1,555片,經過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專家兩年半細心艱苦的修復,於1983年10月1日正式對外展出,一號銅車馬也於1988年正式展出了。這兩乘車都是四馬單轅,呈前後縱向排列,一號車叫“高車”, 車上配備有弓弩、箭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這說明此車是用來保護後面二號車的安全的。二號車叫“安車”, 安車上有前御室和後乘室,兩室之間隔以車牆,趕車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後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兩側有三個車窗,後面留門。據說是供秦始皇出游時乘坐的。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二號坑展廳內有一個仿真拍攝點,游客可以和仿真陶俑合影,還可以坐在仿真銅馬車上留影,不過價格挺貴的,按一下快門10元(用自己的相機拍)。

聽導游說,前些天引起關注的那個德國小伙子就是在這裡“喬裝打扮”的,看來還有同謀。我們聘請的導游講解得特別生動、精彩,而且無所不知,又問必答,我從她那兒知道了陝西十大怪指的是: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味道跟白饃差不多)、油波辣子一道菜、碗盆分不開、房子半邊蓋、老太太手帕頭上帶、吃飯不坐蹲起來、姑娘嫁裡不嫁外、秦腔不唱吼起來、不枕枕頭枕磚塊。我還了解到秦腔又稱“亂彈”,是陝西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秦腔聲調高昂激揚,強烈急促,幾近於吼,而且無論什麼人來唱,都帶有一種悲壯肅殺之氣,是西安的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中午11點多出了展館,好不容易才找著一家飯館,點了碗泡饃,好難吃。我感覺西安的景點,軟件設施都不怎麼好,就說吃飯吧,景區附近飯館少得可憐,而且飯館的環境都很差,所以建議自備中飯。飯館不多,但是水果攤倒很多,臨潼的特產-石榴和水晶柿子剛開始上市,不僅新鮮而且比市區便宜,可惜太重,沒力氣背著它們玩了。12點半坐上了306路返回市區,13點多抵達終點站-火車站西廣場,然後換乘306路(文昌門下,然後往回走,過南門,左邊就是碑林。)去了碑林博物館,門票30元(學生半價)。碑林始建於北宋哲宗年間(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碑林現有7個大型陳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從漢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其中多數是唐人所刻。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欣賞到篆、隸、草、行等各種書體,還有機會一睹歐陽洵、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的親筆刻石,以及王羲之、蘇軾等名家的墨寶。碑林特產拓片,拓片的制作方式是在刻鑄有文字或圖像的碑石上蒙一層紙,捶打後使凹凸分明,塗上墨,顯出文字圖像後揭下來就成拓片了。

出了碑林博物館大門,往右拐有個弄堂,這弄堂緊挨著城牆,延著城牆筆直往前走就是書院門街了,街上到處都是買古董字畫、旅游紀念品的小店,而且街兩旁的房屋都是木結構的老房子,整條街充滿著古典的氣息。出了書院門,我們看時間還早,於是就步行又去了鼓樓。我們先去了位於竹笆市45號(靠近十字路口)的樊記,吃了他們家的腊汁肉揪面片,本想再吃一塊他們家的特色-白吉饃夾肉的,可惜沒耐心等,排隊的人多而且制作的時間也長。

吃完後我們又去回民街逛了一圈,吃了灌湯包和茲糕,然後買了水果。西安特產的水果當屬石榴、大棗兒、柿子了,正好讓我趕上豐收的季節,所以買了好多,價格也比上海便宜了許多,7元能買8個大石榴、10元能買3斤大棗兒、10元能買一盒(大概10斤吧)柿子,真是樂開了懷啊。我在回民街裡的一條叫“西羊市”的街上買了一盒兵馬俑(只要4元),辛辛苦苦背回去的,卻被我媽扔了,說是像個土地老爺,放家裡不吉利。我還去了大清真寺門前的化巷街逛了一圈,化巷街上都是賣古玩的,好像專面向外國游客,只見金發不見黑發,那裡的店老板對我們這些國內游客也都是不肖一顧的,而且到處放著“不買勿碰”的告示,一碰到這樣的對待,購買的欲望全被打消了,算了,走人。

下午5點多的時候,吃飽了喝足了,但是已經走不動了,玩得實在累了。於是,我們就決定回賓館拿行李然後去機場,雖然我們的飛機要到晚上10點多才起飛。原本想坐鐘鼓樓廣場對面(靠近竹笆市)的機場大巴去機場的,可是那大巴1個小時才發一輛車。所以選擇了出租車,正好有兩個游客在找人拼車,所以我們就坐上了,一輛車100元,每人25元,和大巴一個價錢,而且司機抄了小路,1個小時的路程只用了40分鐘,六點半我們就到了機場。

2006年10月7日凌晨1點回到了家。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