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夢中的荷蘭

作者: (蘋果)

導讀醉夢中的荷蘭記得5年前的那個寒冷日子,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對面的一個旅館裡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匆匆離開了。那次旅行雖然沒留下太多的印像,但還是感覺到,荷蘭是個清雅浪漫的地方。這次來就不同了,時間從容了許多,自然就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風車之國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東西,標志著這個地方的文化習俗,荷蘭當然也不例外了。 � ...

醉夢中的荷蘭記得5年前的那個寒冷日子,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對面的一個旅館裡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匆匆離開了。那次旅行雖然沒留下太多的印像,但還是感覺到,荷蘭是個清雅浪漫的地方。這次來就不同了,時間從容了許多,自然就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風車之國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東西,標志著這個地方的文化習俗,荷蘭當然也不例外了。

提起荷蘭王國,人們會聯想起風車、木鞋、郁金香、雪茄煙等許多很有特色的東西。不管別人怎麼說,我覺得,風車是最有代表性的。

很早以前就看許多描寫歐洲書籍,在那插圖裡,總能看見許多風車。在那些年月裡,風車好像童話一般,令我感到神奇,充滿了誘惑。那時我不知道風車是怎麼建造的,也不知道用來做什麼的,只覺得那一個個渾圓高大的底座,支撐著幾個斜斜的碩大的葉片,在那廣袤的原野裡慢慢旋轉著,別有一番情趣。那旋轉的,像夢幻,像詩情,像一個個遐想。我憧憬那種寧靜祥和舒適清雅的田園景致,向往那種綠色的風車情懷,心靜的時候,幾乎能夠聽見風車古隆隆的轉動聲。

當我真正踏上歐洲這片土地的時候,方才發現想像裡的和現實裡不一樣,風車並非到處都有,雖然許多國家也建有一些風車,但無論數量和種類,沒有一個能比上荷蘭的。這個現像很令我好奇,後來問過一些人,方才知道其中的緣由。

荷蘭地勢底平,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境內60%的地區海拔不過1米,38%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西部處於海平面以下,最低點為海拔-6.7米。海岸線總長1075公裡,有大片淺灘和沙洲。多少年來,荷蘭人為了生產生活,也是為了抵御海水的襲擊,圍海造地,沿海築起了長長的堤壩,全長有3000多公裡。

荷蘭是個多水多雨的國家,水面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年平均降水600--800毫米。這樣,圍建起來的低地裡,不斷會積攢了大量的水,如果不排到海裡去,那些低地就會被淹沒。要把那些水排到海裡去,談何容易,特別是在過去文明尚不發達的時候,排水就是個足夠人費盡腦筋的難題。好在荷蘭沿海地帶是個風區,風力資源很豐富,聰明的荷蘭人便充分利用風能,用風車來排水,以維護低地不遭受淹沒。由於水車提水不高,而水的落差又很大,所以就用幾個風車排起來,一級一級地提,排到高出地面的河道裡,然後流入大海。由於需要排出的水量很大,因此建造了大量的風車,分布在低地的各處。這樣,也就構成了荷蘭獨特的風車景像。

其實,荷蘭人並不是僅僅利用風車來排水,還做了許多事情,最多的用途是磨面。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你就會發現風車也有大小之分。幾個排列在一起,個頭小一點的風車,是用來排水的,那些孤單且比較高大的,則是用來磨面的,一個風車就是一個磨房。荷蘭人把磨房和風車結合起來,先建造一個寬大的磨房,還有儲藏室以及住房,然後在上部建造一個風車,用風力來磨面,由於需要的動力大,所以風車也大,遠遠看去,有些雄偉壯觀的味道了。

如今,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荷蘭已經使用現代化的排灌系統取代了原有的風車。風車,已經完成了它在排灌上的歷史使命,相繼被拆除了,所以能看到的也就比較少了,目前留下來的,僅僅是一種美好的記憶,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像征。為了繼續開發利用風能,荷蘭人研究制造了許多現代化的風力發電機,利用風能來發電。在那些風力發電場,潔白林立高聳的支架,如同海灣裡一支支帆船的桅杆,那一片片潔白的葉片,好似朵朵盛開的蘭花。現在,荷蘭的風力發電技術已傳播到世界各地,在我國新疆達板城風力發電場,許多風力發電機就是從荷蘭引進的。

不管如何,荷蘭風車,你依然旋轉著我久遠的夢。

窗景世界

不論在阿姆斯特丹還是在鹿特丹、海牙,不論城市還是在鄉村,在荷蘭,只要你來到大街上,就會發現家家窗景如畫,構築出一道很有魅力的獨特風景。

記得第一次來到荷蘭,我就從車窗外閃過的景物之中,發現這裡的房子與其他地方有著不同,差異不在房屋的結構,而在古樸幽靜的街道兩側,都是寬大的窗口,而每個窗口都擺著漂亮的花。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整個荷蘭的特色,僅僅以為是那些個街道的刻意修飾,並多次按動快門,記下這生活中的獨特景像。

如今我再一次注意到,在荷蘭,窗戶都做得很別致。不管是現代化的樓房,還是那些傳統的木屋,不論房子大小,不管房子是什麼顏色,所有窗子一律都做成白色,而且窗口很大,玻璃窗也很大,給人很敞亮的感受。並不僅僅這樣,窗口裝著白色紗簾,有的是眉簾,有的則垂到半窗,淡雅精致。在那寬敞的窗台上,擺著各種各樣的花,有鮮花,也有干花,有的一盆,有的則擺上幾盆,不管怎麼樣,看上去都是很典雅。

這樣,荷蘭的街道就變一道長長的畫廊,是一個個溫馨相聚的飄帶,是片片精致的風情。走在這樣的道路上,讓那美景一個個在眼前閃過,無疑也是美麗的心情。

據一位居住在荷蘭多年的導游講,她剛來到荷蘭的時候,也發現這窗口的精美,有時候就到人家的窗外觀看。特別是那些大客廳,窗景布置得特別好,特別吸引人。那些人家常年也不拉客廳的窗簾,晚上燈火通明,人在室內活動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盡管住足觀看,並沒有引起人家的反感。她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個民族,把自己的窗口當作一幅美麗的畫卷,而且喜歡敞開窗口,不怕人駐足觀賞。我想,這也是一個民族獨有的習慣吧。

在荷蘭,我常常注意觀看窗口,留意他們的裝飾。我想,這個民族是多麼懂得生活,多麼會享受生活,同時,也憧憬著,若是自己有了好房子,也要把窗口改造成這番模樣,擺上鮮花。我想,在那窗下讀書,一定是香香的。

雨夜餐館

在我的行李箱,有一只白色的信封,不用打開,就能聞到一股濃郁的雪茄煙的香味。這是一只雪茄煙,確切講是半只煙,而它留給我的,則是雨夜裡的一段古樸風情。

來到北荷蘭省省會城市哈勒姆,第二天傍晚時分,主人邀請我們到當地一家餐館用餐。可能他們覺得很平常,但是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一樣的感受了。

餐館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所以也沒有安排車輛,大家相互招呼著,步行而去。

來荷蘭之前,就聽說荷蘭的雨很多,可能是世界上最愛下雨的地方。據說,一年裡接近一半的日子要下雨,那雨並不是一直下著,而且說來就來,說去就去,瀟灑得很。

出門之前,天剛剛下過了一場雨,在地上布滿水跡,由於環境清潔,所以那地上的水也很清,可以映照出天上積存的厚雲。我們沿著那些敞快明亮的窗戶,彩色繽紛的牆壁,穿行在古樸的大街上,宛如走在一幅歐洲風情的油畫裡。

橫過馬路,經過了一座橋,穿過一道小街,進入了一條有上百年歷史的小巷。這種小巷,過去只是在電影裡和書本裡見到過,是很古的那一種,身臨其境還是第一次。踏著幽暗濕潤的石板路,在那一盞盞玻璃燈下,穿過一個狹窄的半圓門,這個古銅色的餐館。

推開門進來,不用細看,古香的氣息迎面而來。待仔細打量過了,看清這是一個木制的閣樓,有三層,室內點著一些燭亮的燈光。樓下,昏暗的燈影裡密密坐滿了人,熙熙攘攘的。不知是雨天的原因,還是這裡小有名氣,接待我們的人也說人特別多。在那些客人身邊走過的時候,明顯感到那些人的身材高大。我聽說過,荷蘭民族是世界上個頭最高的,男人平均在1.83米,女人平均為1.75米,而今天和他們擦肩而過的時候,得到的就不僅僅是理性的認識了。

到一家具有典型荷蘭風格的餐館吃飯還是第一次。我從內心裡感謝主人的安排,這到不是因為飯菜比中餐好,因為來到國外,想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所以,在我經過那些人身邊的時候,注意觀察那些人,注意著他們的舉止神態。荷蘭人是友好的,人們見我們一行人來臨,有的抬起頭遞來友好的微笑,多數人依然埋頭聊天。

我們在3層閣樓上就餐,也就是最上層。看樣子是早早聯系安排好了,已經為我們擺好了餐具。在這個木制閣樓上也很好,走路的時候,就會發出一陣陣支支的響聲,感覺好像很高,也感覺一下子回去30年,想起來小時候走在閣樓上的感覺。

西方人是怎麼吃西餐的,過去知道些,但是體會不深,更不知道他們晚上忙碌些什麼。這次和他們在一起,按照他們的風俗共同用餐,也是一種親臨的體會。

西餐實際上是一種很簡單的烹飪,沒有多少美食可供烹飪王國來的人研究。一般來說,就是三道菜,開始上一碗湯,類似於我們的清湯,第二道菜是正菜,要麼是魚,要麼是雞或者肉類,量都不是很大,第三道便是水果冰淇淋。如果說還有的話,不過是加一點蔬菜,也就是點綴一下。這些飯菜並沒有多少味道,也很簡單,要是放到我們國內,興許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而他們卻不是這樣,往往需要幾個小時。

在我觀察,荷蘭人晚上出來吃西餐,興趣所在並不是要如何吃好,如何填飽肚子,而是進行思想和文化的溝通。從就餐的人來說,都忙碌一天了,晚上到這裡來,是為了消遣,為了交談。那西餐每道菜之間,也是間隔了很長時間,一般要隔四十分鐘還要多。一頓晚餐吃下來,怎麼也要3個小時以上。我好像明白一些,他們來對吃什麼並不是在意,更多的時間是談論一些問題,可能是生活體會,也可能是談生意,這才是真正的西餐。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吃西餐就是交流,而決不是中國人那樣,貧窮多年了,人們總想一個“吃”字。

對於我們來說,不願坐在那裡聊天,這也可能是傳統的習慣吧。對中國人來說,家的觀念很重,每當下班後,到了夜晚,就回家去了,和家人在一起,固守著家。在這裡卻不一樣,但是,我們不能辜負人家的一番心意,只好在那裡耐心等待,等待那道道菜的姍姍來遲。

就在這漫漫等待當中,窗外忽然雨聲大了起來,窗口、屋頂被打得啪啪做響,四下一片流水聲。在這大雨敲打屋頂和窗戶的聲響裡,在這個幽靜的異國閣樓上,我聽到一種宣泄情懷的深切感受。

菜是一個個上,我們在無聊和寂靜中等待著,品著酒,聽著雨。這雨聲似乎是很親切,很誘人,又很遙遠,在腦海裡滲透成一種陌生而又神奇的世界。

原以為閣樓是上不許吸煙,但有人忍不住了。這時,把那個黑小伙招呼過來,問可不可以吸煙。他笑了笑,點頭說,吸煙沒問題。說著,他跑到台上,拿來一個精致的小木盒,擺到我們的桌子上。這是一盒比較精致雪茄煙。他拿出煙來來,幫助削好,然後逐一遞給我們。荷蘭是世界著名的雪茄產地,這煙未必是最好的,也應該品嘗一下。於是,我取來一只,剛點燃,空氣裡頓時彌漫起一股古老的香味。

沒等把煙吸完,晚餐提前結束了。這時候,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們打開僅有的幾頂傘,簇擁著走進小巷的雨夜裡。回來的路上,雨水把那段雪茄打滅了,而我卻不願丟掉,如今依然保留著。

(2000年10月18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