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十六日(九)

作者: 濁酒半杯

導讀貴州十六日(九) 6/6印江---梵淨山---江口---銅仁(318公裡) 早上七點許驅車從縣城出發,往江口方向六公裡處有岔道直通梵淨山,八點半到護國寺(海拔1385米)。護國寺始建於唐末或宋初,是彌勒道場,以至歷朝有人把梵淨山與峨眉山(普賢道場),五台山(文殊道場),普陀山(觀世音道場),九華山(地藏王道場)並稱為五大佛教名山,但護國寺早在五八年就已廢圮,一九九八年遼寧僧人釋佛友來梵� ...

貴州十六日(九)

6/6印江---梵淨山---江口---銅仁(318公裡)

早上七點許驅車從縣城出發,往江口方向六公裡處有岔道直通梵淨山,八點半到護國寺(海拔1385米)。護國寺始建於唐末或宋初,是彌勒道場,以至歷朝有人把梵淨山與峨眉山(普賢道場),五台山(文殊道場),普陀山(觀世音道場),九華山(地藏王道場)並稱為五大佛教名山,但護國寺早在五八年就已廢圮,一九九八年遼寧僧人釋佛友來梵淨山,發願重修護國寺,經過多年努力終初具規模,然因資費不足,建造較為粗糙。我們拜訪了這位可敬的釋佛友方丈,雖已年高九七,但腰背挺直,聲如洪鐘,有佛家風範。九點進梵淨山二道山門,就在護國寺邊,這裡開始收門票(門票50元)。九點半到棉絮嶺,這裡海拔1975米,汽車到這裡就不能前行了。算了一下,從印江縣城到棉絮嶺共七十七公裡,開車兩個小時。

從棉絮嶺開始我們步行上金頂,十一點半到金頂賓館。一路上山路平緩,寬也有一公尺開外,比較好走,走走歇歇也不算累。今天登梵淨山我們碰上了好運氣,在護國寺拜佛時還是大雨滂沱,上到棉絮嶺後雨已經小了,但遠山濃霧彌漫,待向金頂進發,眼前已可見金頂上影影綽綽的怪石,在金頂賓館吃午飯時,迷霧漸漸散去,新老金頂及山頂嶙峋巨石已清晰可見。賓館裡一位推拿師名叫戴長友毛遂自薦當導游帶我們爬老金頂。老金頂下海拔2250米處有一塊敕賜碑,題記為“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年代為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據說這是梵淨山現存最早的文物了,由於套著玻璃罩,碑文看不清,戴先生講碑文上稱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

老金頂有一段像一線天的路很難走,人只能拉著鐵索幾乎垂直上行,這時雨又大了,我差點要放棄,終於爬上金頂,雨驟然停了,霞光從雲霧中灑下,新金頂就在眼前,蘑菇石萬卷書等幾處石林就在眼下,一覽無遺,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此時天空清朗,萬籟具寂,如入梵淨境界。或許是因為我們在護國寺燒了香捐了錢,或許是因為我們特意造訪了九七方丈,蒼天才會這樣恩惠於我們,今天是六月六日,真是六六大順啊!老金頂上有一個小廟,打開門,供桌上有一張彩照,一人身披袈裟,雙手合十,盤坐在山崖邊,戴先生講,他從四川來,是一位白領,獨個在這個小廟坐禪三個月,小廟旁的懸崖邊有“悟空岩”新刻石一塊,不知是不是這位仁兄所為。小廟下方有兩間無頂破敗的石屋,戴先生講這是唐代老廟遺址,而新金頂上的老廟是元代遺址,所以區分為新老金頂。是否為唐元遺物似不足為信,但老金頂比新金頂開發得早是無疑的。戴先生還說,如果運氣好老金頂上還能見到佛光,有一年他曾陪三個人上這小廟修身,其中一位是香港來的,他們在山頂待了十五天,有一天也是雨過天晴,他們真的看到了佛光,佛光中還有三個合掌盤坐的人影,難道真是他們的虔誠感動了佛陀。

從老金頂下來後,沒多遠就是梵淨山的標志蘑菇石,再過去就是新金頂了,我們與戴先生告別,覺得請他做導游是值得的,他是一個土郎中,治病的藥全部是在梵淨山采制的,所以對梵淨山特別熟悉。新金頂比老金頂海拔稍低,但山體突兀隆起,卓世獨立,直指蒼穹,絕對高度有百米以上,全部要直立爬行才能登頂,所以我們放棄了。過鎮國寺,開始下山了,這就是恐怖的6880級台階的起點(所謂8000級台階應加上爬金頂的台階).我們是坐滑竿下山的,四百元一人,抬滑竿的都是土家人,田姓,祖上從陝西遷徙而來。又下雨了,霧也大了,山路兩邊都是茂密的樹林,什麼都看不見。下山的路很陡也很窄,很難走,中間許多路段都是我們自己行走的。待到山腳下,聽得瀑聲轟鳴,見得潺潺流水,方覺豁然開朗,此地叫魚坳,梵淨山江口方向的出入口。這6880級台階我們坐滑竿沒有休息用了兩個半小時,如果上行至少要三個多小時,可見艱難。江口這邊有滑竿的明碼標價,最低每1000級30元,全程200元,但可根據各檔體重加價,最高不超過500元,這麼詳盡的標價我是第一次看到。

魚坳到山門的路在修,有八公裡,坐面的每人十元。我們的車在山門外等候,從山門到江口縣還有二十多公裡,也在修路,司機一路走一路嘀咕。晚餐在錦江邊的魚味館。九點到銅仁,宿掛牌四星寶鑫大酒店,這是我們此行住過的最好的酒店,房間大,設施全,但房價便宜,豪華臨江房門市價僅268元。深夜有一個騷擾電話,畢竟是地級市嘛。

這段我寫得比較詳盡是因為它可以作為游梵淨山的攻略。去過梵淨山的人恐怕很少, ,登上老金頂的人更少, 貴陽導游中我問了五六個都說沒去過,網上也大多語焉不詳。現在當地旅行社組團或驢友大多選擇從江口方向上山,但這條路線是連續陡坡,濃蔭蔽日,兩旁看不到任何風景,從魚坳到金頂的絕對高度有1600米。而從印江方向上山,雖然要多走一百多公裡,但交通還是很方便的,道路不錯,從江口到印江的大巴也不少,坐車到棉絮嶺後,到金頂的絕對高度只有500米,且都是在山脊上行走,坡緩,隨時隨地可以觀賞四周風光.可見從印江上江口下或印江上印江下是為佳選。


精選遊記: 銅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