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行漫記

作者: aurora_star

導讀蜀行漫記我從小喜歡旅游,確實走過不少地方,游過不少風景名勝。此番入蜀之旅,是我籌劃最久,准備最充分的一次。此次游程為九寨——黃龍——樂山——峨眉,是諸多旅游線路中的經典線路,也是我查閱大量資料,精挑細選後作出的決定。其期望值之高,不言而喻。 此次行程安排的非常緊湊,我們於二十五日晚十一時許飛抵蓉城,次日七時便乘車前往九寨溝。起初的路 ...

蜀行漫記我從小喜歡旅游,確實走過不少地方,游過不少風景名勝。此番入蜀之旅,是我籌劃最久,准備最充分的一次。此次游程為九寨——黃龍——樂山——峨眉,是諸多旅游線路中的經典線路,也是我查閱大量資料,精挑細選後作出的決定。其期望值之高,不言而喻。

此次行程安排的非常緊湊,我們於二十五日晚十一時許飛抵蓉城,次日七時便乘車前往九寨溝。起初的路線安排是先游樂山峨眉,後到九寨黃龍。可天公有意戲弄,久未下雨的成都當天大雨傾盆。導游無奈,只好把這天用來趕路。

由於主干線塞車,我們臨時繞路而行。雖然比較顛簸,可我不但沒有絲毫不悅,反而暗自竊喜。記得五六年前乘汽車由遼入蜀,錯由秦嶺最高處翻越,雖然路途遙遠艱辛卻樂趣盎然,至今記憶猶新。有句話說得好,有些錯誤如果你不去犯,才是最大的錯誤。由於錯誤,你走上了另一條原本不應該走的路,領略了另一種本來不該領略的滋味,雖然不一定美好,可終究是種嘗試——我一向認為,感受過了,即是值得。

看一個地方真正的民俗民風,去城市是不會有大收獲的。如今的城市建設已越來越缺少個性,清一色的鋼筋水泥森林。如果某人憑空降落在一個城市,他大概分不清是到了上海還是深圳。而村莊小鎮則往往保留了較多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別人酣然會周公之時,我卻睜大了眼睛仔細觀察著車窗外不時掠過的小村落。

地方特色最直觀最明顯地體現在民居上。當地民居多不甚高,也決不寬敞明亮,仿佛是壓了一下的火柴盒,一個一個地擠在一處。有趣的是如此小氣的屋子,卻習慣懸一塊匾。我見一間鴿籠樣的小屋匾上赫然寫著“棟宇輝煌”,不禁啞然失笑。雖然失之簡陋,可在這樣灰蒙蒙的煙雨中,有這樣寬檐矮牆的小屋,門楣上橫著黑地金字的匾,門柱上貼著有些褪色的紅紙對聯,屋檐下吊掛著些你認得清認不清的物事,門口再獨坐著一位臉上溝壑縱橫、默然無語的老人,一種淡淡的蜀風蜀韻便自然而然地暈染出來。

這條公路沿岷江逆流而上,隨著它在崇山峻嶺中蜿蜒回環。這條大江一直伴隨在我們身側,一路奔騰,一路歡歌。岷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修築在岷江上。遠眺都江堰,我不能不折服於先人的勇敢和智慧。雄偉的堰壩引導著滔滔岷江水興利免災,終年滋潤灌溉著美麗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得享“天府之國”的美譽,與這古堰起到的重大作用是分不開的。直到今天,都江堰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雨一直在下。岷江之水在天降之水的誘惑下分外激動活躍。雨幕襲天而落,一面召喚著他,一面融入他體內充沛著他的力量。岷江熱血沸騰,騰越著擁雨入懷,回應著天之水的召喚。江水本天水,天水即江水,二水合而為一,更顯氣勢恢弘,蕩氣回腸。

逆江而上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仿佛在反尋一部鴻篇巨著的最初構想,更像追溯一個巨人的成長過程。眼見著他由雄渾磅礡的壯年轉回激情澎湃的中年,再逐漸到活潑歡快的童年,最後回到蹣跚學步的幼年。無論哪個階段,他都盡可能多的汲取更多力量。天上飄落的雨滴,山上流下的小溪,他都來者不拒,拼命地成長壯大。“江海不擇細流而能成其深”,早就爛熟於胸的名句如此鮮活具體地一幕幕呈現在你面前,不能不令人感到一種震撼。

公路在高山深谷中逶迤延伸。腳下是滔滔岷江,兩岸是絕崖峭壁。這條灰色的帶子就這樣無限地延長,仿佛永無止境。在這裡,山已經不能再用“座”這樣的量詞,取而代之的是“層”、“片”。每座山看起來大同小異,只在山勢起伏上稍有變化,但都是一樣的高峻挺拔。山上的林木密密層層,看上去根本無可登攀。可人的適應力和創造力終究無可估量,坡勢稍緩的山地,就被人開鑿成一片片梯田,有的甚至開鑿到山腰以上,讓人不由得擔心那農民如何播種,又要如何收割。眼見著這一切,令我回憶起第一次長途跋涉進川的情景。許多路段要比這險要的多,景致也多變的多。但大致風格是一樣的,都是上有陡崖,下臨深谷,都是一樣重重疊疊的山。此刻再見此景,不由得感到一陣熟悉和親切。

四川氣候本已溫暖潮濕,草木繁盛,山體貯水量很大,再加此時落雨繽紛,水氣更加充沛。山高林密處便不時凝聚起一團雲霧,緩緩升騰飄蕩。此雲剛離,彼霧便生,但見碧山翠嶺,白雲繚繞,忽聚忽散,縹緲似仙。就像嬌羞少婦肩上輕披的薄紗,媚態動人。只是人間織工再巧,終究織不出這般濃淡有致的紗料,更織不出這輕靈誘人的韻味。此時行於環山路上,未免有些騰雲駕霧,飄然欲仙之感。

途中經過羌族居住區,導游簡略介紹了羌族的“搶婚”習俗,即小伙子愛上哪家姑娘,便要趁其不備將其背在背上一路跑回自己家中,途中不能停下來,否則姑娘就會認為小伙子不夠強壯,不夠聰明勇敢,就會自己跑回家去,小伙子也就別想把媳婦娶回家了。

羌人信奉的宗教是原始崇拜,即認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決不輕易冒犯神明,客觀上也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效果。他們尤其崇拜白色石頭,認為它們可以帶來吉祥好運,所以羌族民居上就壓著許多白石頭。他們的屋子也很有意思,大多分三層,底層養牲畜,中間住人,頂層作晾曬之用。

快到傍晚的時候,山路繞到一個較高處。山下是兩個大湖,正是岷江水彙積所成。岷江水性子奇特,不管水流大小,一路奔流甚急,從未見有漫成淺灘緩流之時,到此卻驟然停步。偌大一個湖,微波不興,水平如鏡。更奇的是水色碧綠,與尋常湖水決不相同。一般湖水本身並無顏色,只是由於聚積在一起而呈現出隱隱泛青泛黃的顏色。但這湖水仿佛天生就是有顏色的,而且綠得純正清明,如同一塊巨大的翡翠落入山谷。令人稱奇。導游解釋說這叫季節海,某年一次大地震後山動江移,一夜之間此湖驟生。山裡人叫湖作“海子”,據導游說這是因為山裡人離海太遠,終生難得見到,卻對大海心馳神往,故此稱山中湖泊為“海子”,取“海之子”之意。

此時已行了大概一天的路,導游告訴大家車行山路輪胎摩擦嚴重,溫度太高,須在此處洗車噴水以降溫,請大家下車暫時休息一下再趕路。這樣的事我從前過秦嶺的時候也遇到過,要不時地往輪胎上灑水降溫。有的長途貨車為了節約時間發明了一種裝置,在四個輪子上方都裝著水槽,一有需要便拉動開關,水自動流下來衝刷輪胎。因為水隨山走,補水並不成問題。偶爾也可見到專門的洗車場.九寨溝是剛開發的旅游線路,由於路段艱險,設施不甚完善,多是沿途村落居民自己組織的商業活動。在較大的村落附近遍形成了一個個簡陋的“商業區”。顯然這季節海就是一個較重要的停留站點,有幾個專門的洗車場,路過車輛大多停下來衝洗一番。也有些山民擺起攤位叫賣當地土產山貨,像什麼麻椒,山菜,蘑菇之類。我們下去轉了一圈,並沒見什麼感興趣的東西。回到車上坐下不久,同行的一位旅伴舉著一棒玉米(當地稱作“包谷”)上來,一面啃一面喊:“導游,這玉米是不是用糖水煮出來的,好甜呀!”導游笑著否認,說山上水土不同,當地居民多以包谷土豆作主食,這包谷是山泉灌溉,又無污染,味道本就很甜。我一時好奇心起,想嘗嘗這味道如蜜糖般甜的玉米,遂下車買來一棒,果然香甜非常,不免又驚訝贊嘆了一番。

短暫停留後,我們又接著踏上旅程。再走了一段路,河谷中的民居呈現出另一種風格。山民們就地取材,用樹干作梁柱,卵石作建材,黃土用水攪拌一下便成了黏合劑。如此簡單的原料居然也可以搭成一座座二層小樓,一樓用卵石壘成牆圍成一個封閉空間,二層根本就是幾根樹干撐起一個屋頂,四面無牆,大多用來放些木材之類的雜物,一樓才住人。雖然簡陋非常,卻也別具一格。

就在天色已擦黑的時候,我們忽然發現路邊出現了一行行彩色布旗,形狀有點像三國時期那種長方形的戰旗,五顏六色,迎風招展。仔細看還能發現上面畫滿了黑色的符號。導游告訴我們這就證明車已駛近藏區,這種彩旗就是藏族的“經幡”。篤信佛教的藏民族有三種念經方式,即“口念經”、“水念經”、“風念經”。口念經是傳統的方式,可是人們總要勞動,不能時時刻刻口誦佛經。虔誠的人們便想出了要水和風代替人們念經的辦法。他們把經文寫在轉盤上置於水中,水流盤轉,就相當於正在誦讀經文了。風念經就是我們所見的這種經幡,將經文寫在上面,風吹一遍就相當於誦過一遍經文。這經幡是用藏家手工自制的土布做成的,顏色也是藏民用天然顏料自己染成的,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褪色。經幡插的地方也是有講究的,插在田地裡是祈求五谷豐登,插在草場上是希望牧草豐美,牛羊興旺。像這種插在路邊的,就是祈禱過往客人一路平安。

果然再往前走,經幡逐漸多了起來,不時還可以看見一些寺廟。路旁有時會出現像水塔一樣的白塔,周圍也立著經幡,我猜這大概是墳墓一類的東西。可藏人習慣天葬,或許是僧人的靈骨塔吧!

九寨溝離成都直線距離雖不算太遠,可一路都在崇山峻嶺中打轉,一天走下來,還到不了目的地。天色漸晚,只好先住一夜再趕路。下得車來我們才發現這裡居然冷得很,夏天的薄衣短褲根本無法御寒。查資料時,我也看到了九寨溝晝夜溫差大,要多帶衣服的提醒,以為酷暑炎炎,冷又冷得到哪裡,帶條長褲足夠了。實在沒想到會冷到這種程度。迫於無奈,只好臨時買了件棉衣披上。

第二天六點多鐘上路時,天還很黑。四川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天黑的遲,亮的也晚。太陽遲遲不肯露面,這幾天又常下雨,山裡霧氣重得很,更是覺得寒氣逼人。又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於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九寨溝。

在溝口眺望,覺得景色與先前見到的並無太大不同。兩旁佇立的青山,一路已看得厭了。我不由得想,這哪裡有一點要進入仙境的感覺!不會也應了那句老話“盛名之下,其實難負”吧?正疑惑著,導游拿了門票過來,向我們解釋了一下。我這才知道,原來九寨溝的交通工具是統一的綠色大巴,這種車與市裡的公交車是一樣的,設有各個站點,在有站牌的地方上下車,車上配有導游沿途講解。我們還要乘上大巴再走上一小段時間,才能到達景區內部。現在所在的位置只不過是“過渡區”而已。

雖然才七點多鐘,天又是陰沉的好似要滴出水來,九寨溝口依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等了好一會,我們才衝上一輛大巴。坐在車中,我仔細觀察著車內。九寨溝是近幾年才大力開發的旅游熱點,這車自然是嶄新的。由於專作觀光車用,車窗便特別的寬大。我注意到車窗是全封閉的,只是在每扇大窗的上面有很窄的一扇小窗可打開通風。回想起導游千叮嚀萬囑咐絕對不可抽煙,一支煙至少罰款500,我猜這大概也是出於環保的考慮,避免游客隨手亂丟東西污染環境。

車漸漸駛入溝內,路旁是一條清澈的小河。導游告訴我們此河名為“翡翠河”。早就知道九寨溝水色絕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條河本非正景,卻也與一般河流迥異,真真澄澈透明,色如翡翠。沿著小河往前走,便是九寨第一景——鏡岩。山體仿佛被人用刀劈開,像一面白色大鏡佇立於此。據說上面有十二生肖的圖案,誰若能看出屬於自己的那一種,便幸運吉祥。此岩亦稱“照妖鏡”,把一切為禍人間的妖魔鬼怪拒之門外,留得溝內水秀山青,別有洞天。

我們就這樣坐在觀光車內,一路走,一路看。大約經過了十余個景點。什麼盆景灘、火花海、珍珠灘、諾日朗瀑布等等。雖是走馬觀花,卻也大體領略了九寨之美,的確步移景換,各具特色。

車到“熊貓海”,我們終於可以下車步行游賞了。天仍下著時大時小的雨,我們身上仍披著剛買不久的棉衣——說來好笑,在七月末的中國,身上能穿著棉衣的人大概不多。不知可否算得上一種榮幸。大家的游興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都滿懷欣喜,迫不及待的想要真正走進九寨溝,領略九寨情。

九寨溝是鑲嵌在四川西北部岷山懷中的一顆寶石,距成都市區400多公裡,與甘肅接壤,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面積約720平方米,屬高山深谷碳酸鹽堰塞湖地貌。因其中居住著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2000—4500米左右,因海拔較高,氣溫偏低,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森林資源。在2000余公頃的天然林中蘊藏著雲杉、冷杉、紅松、紅樺等上百種珍貴林木及孓遺植物獨葉草和星葉草等,還有靈芝、天麻等數之不盡的珍貴藥材,更活躍著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十多種珍稀動物和一百四十多種鳥類。九寨溝以神妙,奇幻,美艷絕倫而成為世界鮮見,中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項國際桂冠的勝地,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號稱“九寨五絕”,名傳中外。

“天下山水聚蜀中,蜀之勝景凝九寨”,九寨溝的美景果然名不虛傳。純天然的山光水色,如詩如畫。九寨之美,美在水色。所謂“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多姿多彩的水是九寨美的精靈。而在這樣迷蒙煙雨的浸潤中看水景,更是氤氳出一種別樣風情。特殊的鈣華地質賦予九寨之水神奇的色彩,寶藍、翠藍、碧綠、靛青、乳黃等等美麗的顏色使清澈冰涼的水流千嬌百媚。動若彩帶輕飄,靜如美玉安置;流泉淙淙時像一曲飛揚的歌,聚流成湖時似一首凝固的詩。青蔥蓊郁的群山環抱著她,疏密有致的叢林簇擁著她,這靈動嫵媚的水就像一位養在深閨的的絕色佳人,享盡父兄的疼愛寵溺,自由嬉戲,恣情歡樂。這種靈動的彩色的水,為我此生所僅見。如非身臨其境,決難想像世間竟有此佳境絕色。

九寨溝地況特殊,山陡林密,谷深水急。既要保護這裡的山水草木,又要滿足人們渴望親近自然的願望。聰明的九寨人用木頭搭起一條條棧道,穿叢林,過峽谷,依山而建,順水蜿蜒。我走在上面,靜心凝神,仔細欣賞著這人間天堂,體會著她清新脫俗的美。

九寨水奇妙非常,流至不同區域即展現不同風情。雖然都是色彩繽紛,卻濃淡各異,色色不同;雖然都是動靜相宜,卻各具神韻,風格迥異。這熊貓海因常有熊貓出沒而得名,掩映在綠樹叢中。岸邊高山陡峭,植被蔥蘢,湖水一色碧綠,沉靜安寧。而其下游的五花海又稱孔雀海,則將碧綠、墨綠、寶藍等顏色包攬入懷,一齊呈現出來。凝神望去,水中一條淡青色的曲帶恰似孔雀頭頸,而那色彩紛呈之處便是其尾羽,正像一只驕傲的孔雀仰首挺胸,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走下山坡,沿棧道徜徉於五花海邊,近距離地欣賞她,你會發現另一個奇妙的水底世界。水中有成群的灰黑色小魚在自由游弋。這種小魚叫做高山裸鯉,是高山特產魚類,生長周期很長,因此成長的極為緩慢,要長十幾年才一丁點長。別看它們個頭不大,卻喜歡與人親近,成群結隊,活潑可愛。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九寨溝獨有的“水中樹林”現像,一些古朽的樹木倒在水中,被其鈣化,在樹體表面形成鈣華聚積,再不腐朽,樹體便如同標本一樣被保存下來。歲月悠悠,水底世界越來越豐富多彩:各種樹木平鋪水中,枝干交錯,疏影橫斜,茂盛的藻類植物生長其間,還有成群的高山裸鯉優游自在地穿行。紛繁復雜,班駁陸離。像一張圖案精美,暗紋密布的古老的波斯地毯,更像一塊年代久遠的琥珀,歷經鬥轉星移,幾度滄海桑田,平添了幾分深沉厚重的神秘美感。

我走在棧道上,一邊是默默佇立的青山,一邊是艷麗多姿的翠海,腳下水聲淙淙,頭上樹林陰翳。置身於此,凡塵濁垢一掃而空,真純樸實的天然清氣沁入心脾,確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無怪人們說:“如果這世上真有天堂,那就是九寨溝了。”

正在神思飛揚之際,卻見景致一變。眼前頓見開闊,一大片乳黃色的鈣華灘映入眼簾,先前的靜謐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歡樂活躍。水流至此鋪開,漫於灘上。鈣華灘底並不平整,激起成串成串的水珠,蹦蹦跳跳,晶瑩閃爍,恰如珠簾散落,滿地珍珠。不必解釋,這便是“珍珠灘”名稱由來了。此處水流漫開,面積甚廣,流速自然慢了下來,顯得隨心所欲,散漫無羈。水層仿佛像一匹乳黃色的鑲珠軟緞,閑閑地鋪散開來,自有一種慵懶嬌貴的韻致。卻不料平灘鋪至一處忽然斷裂,下現深谷。流水不及收勢,便一改方才的懶散,快快樂樂地飛身躍下,形成一襲銀亮的水簾懸於崖上,似乎那巧手織匠仍嫌錦緞不夠華美,又在下面用銀絲墜上流蘇。使他的傑作更臻完美。此季水量充沛,水簾顯得格外豐滿而有氣勢,奔騰的水流在崖頂和谷底之間描畫出瀟灑的曲線,為這碧山翠谷平添了十分氣勢,八分動感。山繞水,水依山,水因山而靈,山因水而秀,正是“淙流絕壁散,虛煙翠澗深”的美景。

我以為此處飛瀑已是美倫美奐,腳下雖依然前行,心神卻仍陶醉於方才所見的美景中,不覺忘情。忽聽水聲轟鳴,驚天動地。回過神來抬頭一看,實在又驚又喜。峰回路轉的迂回曲折不知何時已經消遁,眼前一片闊朗,又一襲巨大的水簾展現於前,比剛剛的珍珠灘瀑布更加壯觀,竟寬達300余米,其氣度自不待言,令人嘆為觀止。原來這便是藏語意為“雄偉壯觀”的諾日朗瀑布。造物主仿佛有意賣弄,故意把兩座瀑布擱置的近在咫尺,又巧費心思賦予她們不同的神韻。諾日朗雖然寬闊,卻並不以勢壓人 。一股股清流各自散開,仿佛千萬縷薄紗輕輕垂下,彙成一襲雪白的面紗覆於崖上,雖嫵媚卻不失莊重,極富大家風範。如果說珍珠灘瀑布像一名稚氣活潑的天真少女,諾日朗就是一位養在深宅的世家少婦,各具風采,美不勝收。

轉過兩座瀑布,心還隨著那跌宕有致的流水一起澎湃,眼前之景又是一變。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平如明鏡,清澈見底的海子——鏡海。這份忽如其來的安謐寧靜,令人心神一攝,不禁嘆服九寨溝的確“造化鐘神秀”,動靜安排得如此得宜。鏡海,由其名稱便可知其佳妙。一湖碧水,融進了天光山色,白雲綠樹,層次清晰,色澤艷麗。凝視著微波不興的湖面,可以看到一個奇妙的光與影構成的世界,水光瀲灩,山色空蒙,水、陸、空三景重疊交融,完美地呈現在鏡海中,那份兼容含蓄之美令人沉醉。

九寨溝呈“丫”字形,我們剛剛走過的是“丫”字的右叉,叫做“日則溝”,左叉名為“則查窪溝”,鏡海便位於兩溝交點。我們又上了觀光車,前往則查窪溝探幽訪勝。

這段路程相當長,坐在車內欣賞著窗外景致,不時可見身著藏袍的藏族男女,彩色的經幡,山尖上也常有長毛覆地的犛牛悠閑地吃草。確有一種異族風情。這就是九寨藏情了?我不禁微笑,是的,這藏胞、經幡和犛牛在這美麗的山水中優游自在,他們才真正與九寨血脈相連,肌膚相親,他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