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怒江

作者: 怒江大峽谷神秘之旅

導讀話 說 怒 江 歷史 →長久以來,怒江都是一片人煙稀少,交通閉塞的邊地。從歷史記載來看,怒江一直在中央集權的管轄之內,但始終只是人口稀少的邊遠山區。就是在這片環抱於祟山峻嶺之間的土地上,曾發生過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戰,"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就是為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當時間翻到1949年的那一頁,這裡還並存著原始公社、封建領主和地主經濟三個不同� ...

話 說 怒 江

歷史 →長久以來,怒江都是一片人煙稀少,交通閉塞的邊地。從歷史記載來看,怒江一直在中央集權的管轄之內,但始終只是人口稀少的邊遠山區。就是在這片環抱於祟山峻嶺之間的土地上,曾發生過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戰,"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就是為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當時間翻到1949年的那一頁,這裡還並存著原始公社、封建領主和地主經濟三個不同階段的社會形態,被稱為是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

情況到今天已大有改變,中國最後一條鄉級公路終於在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裡通到了獨龍江邊,那個有著紋面傳統的民族也開始了與外界頻繁的交往。

地理→怒江就像兩山之間一條長長的帶子,路在江邊,山在路旁,人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點。

車離開了大理的漕澗繼續向西,前面是一段長長的挽坡路,長得你甚至感到沒有盡頭,然後氣溫也開始逐漸上升。

六庫是進入怒江大峽谷的門戶,是這條千米峽的起點,也是怒江州政府的所在地。

怒江處於橫斷山脈縱谷地帶,由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挾持著,呈南北狹長狀,被稱為"東方大峽谷"怒江山挾持著,

1540千米,在怒江州內長300余千米,由北至南橫貫整個怒江州。而怒江、瀾滄江、獨龍江又在這裡形成三江並流的景觀,高山與激 流在這裡形成了壯觀的地形地貌。峽谷兩面的山高聳直立,險峻奇絕,車在江邊走,人顯得渺小而又單薄。

氣候 →這裡夏季炎熱多雨,旅行應安排在10月至次年4月。怒江的海拔只有800米,簡直就是高原上的一片低地,常年氣溫在21℃左右。冬暖夏熱的氣溫對於旅行者來說,沒有太多的障礙,但因為雨季的道路危險較大,所以秋冬季到這裡旅行是最合適的。

人文 →多民族的聚居形成了這裡豐富的人文特色,也是這一地區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

無伴奏的合唱 →與其他的民族一樣,唱歌在傈僳族人生活中是一種最日常的表達方式,他們的生活是與歌聲相伴的。但傈僳族的無伴奏四聲部合唱卻震驚了世人,因為這些沒有任何專業訓練,沒有任何聲樂知識,而且在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情況下,他們的四聲部合唱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獨龍族紋面 →怒江獨有的獨龍族有一種古老的傳統,在婦女的臉上刺以花紋,在史書上有過"繡面部落"的記載。

獨龍族的紋面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臉上刺滿花紋,被稱為滿文 ,只在面頰兩邊刺花紋的稱為半文。對於紋面的習俗至今還是一個不解的謎,但大致分為五種說法:一是當地人的一種審美需要,二是為了防範外族對獨龍婦女的搶占,三是作為家族的標志,四是一種成人標志,五是為了驅邪避魔。

現在怒江僅存的紋面女已經很少,因為這一古老的習俗已經不被傳承了。

上刀山、下火海 →在我們的意識裡,"上刀山、下火海"只是一種表示決心的誇張說 法,任何人都知道,人的身體是不可能對抗鋒利的刀刃和火的。在"刀杆節"那一天,傈僳族人光著腳在化為炭火的堆裡跳來跳去,而且還在火堆裡翻身打滾、好像火對他們沒有任何作用,其中還有"洗火臉"、"傳火鏈"等活動。結束後,才正式開始"上刀山"的活動。36把刀刃向上的長刀以0.3米左右的距離分別栓在兩根長12米的木杆上,勇敢的傈僳小伙子,在喝了酒祭了諸神之後,便光著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到了刀杆上。但他們的皮膚毫不受損。 "上刀上,下火海"的場面並不是驚心動魂的,而是歡樂熱鬧的。為什麼傈僳人會獨有這種技藝,至今是一個謎。 怒江的橋 →橋在怒江不僅僅提供交通的便利,而且是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

對一個白助旅行者來說,怒江的橋梁具有充分的人文意義,不可錯過。溜索→溜索是連接怒江兩岸的橋梁之一,是怒江兩岸眾多橋梁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過江的人從溜索上滑過,身下是激流奔湧的怒江,而他們的生命就系在一根溜索和一個帶著他們往前的滑輪。他們甚至攜帶著到市場去出售的牲畜或者到平路上使用的自行車。溜索是用十多竹皮蔑片擰成的,粗細約如一個雞蛋大小。擰好的蔑索被拴在江的兩岸的大樹、木樁或岩石上。蔑溜索的壽命一般在半年左右,到時就要更換新的,而使用頻繁的,一個月就得更換一次,否則從溜索上通過時就會有墜江身亡的可能。


(怒江傈僳族人民過怒江)


精選遊記: 瀘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