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遐思

作者: hm3c135301

導讀敬亭山遐思天朗氣清。從九華山歸來的路上,我們專程去拜謁久負盛名的“江南詩山”敬亭山。 昨日的九華山上,游人如織,人頭濟濟。今天的敬亭山上,卻只有我們這批遠道而來的游人了。空山寂寂,不免讓我們生發出幾許失望、幾許失落。 人說,“高山仰止”,但是,站在山腳下看敬亭山,不需翹首,只需平視。畢竟,敬亭山的高度只有286米。從山腳出發,腳步輕健的� ...

敬亭山遐思天朗氣清。從九華山歸來的路上,我們專程去拜謁久負盛名的“江南詩山”敬亭山。

昨日的九華山上,游人如織,人頭濟濟。今天的敬亭山上,卻只有我們這批遠道而來的游人了。空山寂寂,不免讓我們生發出幾許失望、幾許失落。

人說,“高山仰止”,但是,站在山腳下看敬亭山,不需翹首,只需平視。畢竟,敬亭山的高度只有286米。從山腳出發,腳步輕健的人,大約只需一刻鐘的時間就能登上山頂,這和我們昨天登覽的九華山簡直不能相提並論。

眼前的敬亭山實在是太平凡了,沒有嵯峨崢嶸的奇石怪岩,沒有蒼翠馥郁的青松古柏,沒有柔婉的溪流、清洌的山泉和如霆如雷的飛瀑……她似乎缺乏一座名山應該具備的視覺衝擊力。就此而言,敬亭山實在有點不幸。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公元753年,也就是大唐天寶十二年的秋天,迎著清涼的晨風,從黃塵飛揚的古道上走來了一位詩人,衣袂飄飄,須髯飄飄,頗具幾分道骨仙風。

哦,敬亭有幸,這一天,她迎來了被時人稱為“謫仙”、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

李白來了。他來尋訪“二謝”的遺蹤。恃才傲物的太白,能讓他青眼相向的文人墨客真是屈指可數,但是,南朝“二謝”——謝靈運、謝朓卻使他心儀一生。

這裡,曾是“二謝”相繼擔任過太守的地方。在這裡,謝朓還留下了歌詠敬亭山的詩句:“茲山亙百裡,合沓與雲齊。” 李白的心和“二謝”是相通的,難怪李白在官場失意的時候,就要腳穿謝公屐,手持白玉杖,前來與“二謝”進行心靈的對話,領略謝朓描畫的詩境了。

粗粗一看,敬亭山只不過是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山,遍訪名山大川而見多識廣的“二謝”和李太白卻為之競相折腰,似乎沒有道理;細細一想,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詩人的眼裡,世間萬物本來就可以隨著自己的主觀情思而變化萬端的。喜歡就是喜歡,喜歡一樣東西本沒有太多的道理——其實,這大概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

恃才傲物的李白,曾被“四明狂客”賀知章譽為“謫仙人”。他的孤傲,為他留下了讓高力士脫靴、令楊貴妃端硯的風流佳話;與此同時,他的孤傲也為他的從政生涯種下了禍患。性格就是命運,李白不會藏鋒斂芒,他的鋒芒太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古來材大難為用,在權貴們的眼裡,李白的孤傲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張狂,所以,權貴們容不下他。他們慫恿天子,激怒龍顏,最終把李白“賜金放還”才算了事,李白的政治生命就此畫上了休止符號。辭別帝京,浪跡天涯,或許是彼時彼刻李白官場生涯的最好終結了。

天性不甘寂寞的李白,卻偏偏被拋向寂寥的境地。不平則鳴,於是他發出了“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慨,發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浩嘆,發出了“明朝散發弄扁舟”的長嘯。而今,當我們或高聲吟誦、或低聲淺唱青蓮居士的詩句的時候,有誰能體會到他當時難以名狀的苦痛呢——難忍的寂寞,難忍的失落,還有滿腹的憤懣和無奈,噬囓著詩人的心。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寄情於美酒,是李白當時最好的解脫了。但是,杯中之物只能暫時麻木李白的郁悶,卻不能使他心如止水,徹底拋卻苦痛,“舉杯消愁愁更愁”哇。

都說李白一生瀟灑飄逸,其實他活得十分沉重,於是,他竹杖芒鞋,欲將滿腔的憤懣付諸山水了。命運多舛,度盡劫波,山山水水,便成了他休憩心靈、釋放苦悶的驛站。

秀山佳水,撫慰著李白的心靈,但它們卻撫平不了李白心頭永遠的痛。天涯孤旅,年復一年;世態炎涼,日復一日。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不寄情於美酒和山水,又能怎樣呢?所以,他還是踽踽而行,先後七次來到敬亭山中,借青山以排遣心中郁積良久的愁緒。

讓我們把畫面切回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秋晨;這一年,是李白被迫離開京都長安的第十個年頭。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李白是至情至性之人,眼前青山,心中塊壘,本來是可以讓李白嘯成劍氣,從而長歌短賦的。惜乎這裡卻尋覓不到“山光悅鳥性”的境界——鳥兒們一早就拍打著翅膀高飛遠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敬亭山前,坐看雲卷雲舒,本也是一種詩境的愉悅,可是,就連天上僅有的一片白雲,卻也不願留下陪伴詩人,慢慢地飄離了詩人頭上的這片天空。

寂寂空山,寂寂旅人,似乎都被這個世界遺忘了。靜謐的山,寂寞的人,面面相覷,相對無言……

青山獨對詩人,詩人獨對青山。靜謐,有時是對心靈的最好的撫慰。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詩人沉浸在滿山的靜謐之中。

清涼的風,拂去了心頭的痛;蒼翠的山,幻化成夢中的人。哦,世界是無情的,但是,世間尚有真情在,還有眼前這默默無言、脈脈含情的敬亭山沒有厭倦我,離開我,拋棄我啊……唉!人生哪,人生變幻無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雖無情,青山有情,李白被沉寂的青山感動了。他輕啟雙唇,吟就了這樣的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從此,敬亭山就在唐詩的菁華中定格,並且穿越時空,叩擊著後人的心弦,召喚著行色匆匆的旅人——

白香山來了,杜牧之來了,歐陽修來了,蘇東坡來了,文天祥來了……也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春秋,這裡就積澱起深沉的幽思,洋溢起濃烈的詩情,終於蘊積成了一座厚重的“江南詩山”。

厚重的“江南詩山”,也召喚著我們在這樣一個清爽的秋晨,低吟著李白的詩句,風塵僕僕,欣欣然地前來尋訪“詩仙”的渺渺仙蹤,前來“回放”詩人的飄飄仙韻。

石階磴道的兩邊,滿是擁翠的修篁,盤旋的葛藤,叢生的芳草,不知名的山花。聽不到鳥鳴,聽不到秋蟲呢噥,甚至聽不到溪流淙淙,只有幾束陽光,斜斜地穿透竹林,為這座山平添了幾分風韻。

天還是那麼藍,山還是那麼靜,風還是那麼清,我們仿佛已回到了一千兩百多年前的敬亭山上,看到了“古昭亭”中李白的身影,聽到了他“獨坐敬亭山”輕聲的吟哦。

啊!青山有情,敬亭山以她特有的靜謐,讓我們深深體悟到了李太白“獨坐敬亭山”時的心境和他的《獨坐敬亭山》的詩境。

是的,眼前的敬亭山實在是貌不驚人。崇高不屬於她,肅穆不屬於她,喧囂不屬於她,浮躁不屬於她;屬於她的,只有“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白——我們的“詩仙”是敬亭山的知音。有這樣的知音,敬亭山可以為之驕傲了。

我的心頭,油然升騰起對敬亭山的敬意,是她,在李白最落寞的時候,以她特有的靜默,送給詩人一片溫馨,撫慰了詩人的心靈。

物我兩忘,物我相融,都屬於超然的境界。逆著光,屏住氣,面對著敬亭山,讓朋友為我按下照相機的快門——敬亭山啊,就讓我和你也氣定心閑地相看一回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