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泰山-濟南三日游

作者: superrabbit008

導讀D1: 8月11日乘火車K372(上海至兗州,106元),我是站票,很郁悶,直接坐在地上了。21:44發車,12日早上7:23到兗州火車站。 出兗州火車站,直奔對面汽車站。乘兗州至曲阜的汽車(5元),半個小時車程,正好小眯一會兒。 曲阜汽車站下來,出站就可看到萬仞宮牆,大概距離車站150米左右,步行就到。 進入城門後,正面就是孔廟的大門口,可以看到“金聲玉振”的牌坊,� ...

D1:

8月11日乘火車K372(上海至兗州,106元),我是站票,很郁悶,直接坐在地上了。21:44發車,12日早上7:23到兗州火車站。

出兗州火車站,直奔對面汽車站。乘兗州至曲阜的汽車(5元),半個小時車程,正好小眯一會兒。

曲阜汽車站下來,出站就可看到萬仞宮牆,大概距離車站150米左右,步行就到。

進入城門後,正面就是孔廟的大門口,可以看到“金聲玉振”的牌坊,不要著急往門裡衝,售票口在右邊50米處,不要到了檢票口再折回買票。三孔聯票150元,有學生票,單買貴很多,都挺值得一去的,還是買聯票比較好。

有時間可以到外面介紹牌上看看,周六周日有開城門的演出(免費),我正好趕上,9:00開始,挺不錯的。孔廟裡面還有絲竹表演,不過沒有看到。

游玩路線可以跟著旅行團的導游走,這樣一圈下來可以基本了解孔廟的結構了。

走孔廟的側門就可以到達孔府。還是跟著導游走,開始感覺不大,但是就往往是走到盡頭,一個轉彎又別有洞天。

到孔府後門出來,有一個小亭子,可以蓋孔府郵戳,別忘了蓋一個留念。

出了孔府後門,差不多12點左右,去孔林有1.5公裡的距離,希望節省體力的完全可以叫個人力車送你過去,一般四元搞定。我喜歡徒步,向右拐,再往北就是孔林。在十字路口,看到旁邊有個小廟,原來是顏回的廟,既來之則安之,順便游玩了一下(門票10元,有學生票),發現正在整修,不值得一玩。再過去是周公廟,沒有去。

回到十字路口繼續往北走,出了城門就能依稀看到孔林。

大約步行半個小時,到達孔林門口。之前可以看到一個“萬古長春”的牌坊,然後從中間磚路走來,感覺挺不錯的。

進入孔林,主要看孔子三代的墓碑,其余的墓群距離太遠,如果大家想要瀏覽可以乘電瓶車,我整整繞了一圈,用去一個半小時,沒有比孔子墓更好的墓碑。不過真的好大啊,都是墓碑。

出了孔林,實在是走累了,走出幾步路,在一位大叔的相勸下做人力車到汽車站,乘車到泰安(車費17元),路上一個半小時左右。

在泰安找了一間招待所(30元,建議大家找一間稍微好一點的,大概在60元左右),吃完晚飯就睡覺。

D2:

早上7點起床,打點行裝,乘3路(1元)到岱廟下車,向後走,參觀岱廟(20元,有學生票)。岱廟很有歷史,推薦大家游玩,有很多的碑刻和形像各異的柏樹。

出岱廟後門,直接向紅門進發。大家如果想節省體力可以再乘3路上去。

到了紅門,直接向上爬就是了(泰山門票125元,保險費2元,有學生票),十八盤也沒有什麼可怕,停停歇歇就到玉皇頂了。

我從上午十點從岱廟出來,從紅門開始爬是十點半左右,下午四點半到玉皇頂,中間還擺了N個POSE。一般5個小時可以到山頂了。

本想在山上住一晚,可以看日出日落,但是由於行程有變化,直接就下山了。

下山是按計劃從後山下的,大概是因為時間比較晚的緣故,在山頂補充能量的時候(半個小時)沒有看到一個人從後山塢(天燭峰)下去,17:15開始下山,一路就兩處農家,到山下天色已黑了下來(夠佩服自己的,19:15,花了兩個小時就到山下了),車也沒有了(早一些有U2旅行車,應該17:30之前都有,票價不詳)。幸虧碰到一個當地村民,開摩托送到泰安火車站(30元)。買了K16,大概九點多的火車(結果晚點40分鐘)到濟南。

在濟南找了旅館立刻睡下(60元)。

D3:

睡了個懶覺八點半出發,先吃了點早飯,先看趵突泉(40元,無學生票),後看大明湖(30元,無學生票),千佛山(30元,無學生票)沒有去。感覺濟南的這幾個景點門票偏貴。

因為朋友有約,沒有直接到上海,轉到了其他地方。

附1:孔廟、孔府、孔林資料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復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裡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裡,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的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

萬仞宮牆 《倫語》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在朝廷鋪佐魯君。有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孔子強些。”在場的子貢就打了個比喻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過肩頭,人們一眼就可以看見牆內的一切;我的老師孔子的那道牆有數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門,就無法看到牆內宗廟的雄偉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孫武叔聽了這番話,頓時為自己的淺薄感到無地自容。古時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

孔廟-詩禮堂前身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間茅層。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魯哀公傷心地親作誄(lěi)文,並在第二年下令將三間茅廬命名為壽堂,作為祭祀孔子的場所。

孔廟有橋有渠,就是不見水!原來,古人早就發現並作過努力,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人趁康熙來祭孔子上奏道:可不可以引城內之水?康熙准奏,但正在疏挖之時,曲阜知縣孔尚愉發現引城之水弊大於利,一旦霪雨,山水暴漲,泉流溢城,將危及孔廟!並再奏。這裡也就形成橋渠長年干涸的奇景。

孔廟幽深和寧靜,在高聳挺拔的蒼松古柏間,竟然棲息了許多白色的水鳥-鷺鷥,它是唐詩中“兩只黃鸝鳴翠鳥,一行白鷺上青天”的那種白鷺。這種白鷺是曲阜的市鳥。為什麼選鷺鷥作市鳥呢?因為它們每年冬天從曲阜孔廟裡飛出去,春暖花開的時候又飛回來,它們除了晚上去捕魚撈蝦覓食之外,平時是不飛出去的。鷺鷥是一種水鳥,但曲阜的水面並不多,只是6公裡外有一個水庫。因此這個現像非常神奇。

中國大大小小的孔廟都被稱為文廟或夫子廟,只有這裡的孔廟被稱為至聖廟。‘至聖’就是‘至聖先師’,意思是說孔廟是至高無上的一個聖人的廟宇。其中至字上面少寫了一橫,沒有封頂。這是意喻著,孔子的文化聰明絕頂,因此這個字蓋不封頂。這個石坊在孔廟裡規格是最高的,它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筆,當時還得到撥款十萬余兩而雕成的漢白玉門坊。

“成化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特點是書法精湛。碑下面以似龜非龜的動物為趺,名曰贔屃(bi,xi),據說是龍的兒子。傳說龍生9子,各有所能,赑屭的特征是龍首、龜背、鷹爪、蛇尾,善於負重且能長壽,故用以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裡撫摸這赑屭,他們說:“摸摸赑屭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輩子不生病”。

大成殿大成之意來自宋徽宗的‘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大成殿四周回廊有28根高約6米的巨大石柱環繞,石柱全為整石刻成,兩山及後檐的18根為8棱水磨淺雕,以雲龍為飾,總計有1296條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團龍。前檐十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舞,一條扶搖直上,一條盤旋而降,中有火焰寶珠。蟠龍四周,雲海翻滾,柱腳襯以山石和洶湧的波濤。十根龍柱兩兩相對,無一雷同;陽光照射下,只見雲龍飛舞而不見石柱,其藝術價值之高,就連故宮金鑾殿裡的貼金龍柱也不能與之媲美。難怪當初,乾隆御駕的時候,這些龍柱都被紅綾黃綢所包,生怕乾隆見過以後,甚過皇宮,龍顏不悅。乾隆皇帝則十分開明,他認為孔子理應享受比帝王更高的尊崇,故明令不讓在龍柱上掛上紅綾。然而當乾隆真正見到龍柱時,卻被深深的震驚了。天子依柱而立,沉默無語,只是不停地撫摸著龍柱,久久不忍離去。大成殿旁邊就是供奉孔子夫人牌位的大殿,但是卻是在孔夫人去世後2000多年才修建的,可見當時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現像。孔子塑像兩旁有“四配”,即復聖顏回、述聖孔伋、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

走孔廟西路,進啟聖門,便見啟聖殿,這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孔子父親叔梁紇(gē)原是魯國陬(zōu)邑的大夫,力大過人,英勇無比。叔先娶魯國施氏為妻,生九女,無子。叔梁紇怕斷了香火,便休了施氏,與妾生一男兒,叫孟皮,可是腿腳有毛病,不可能頂立門戶。於是,叔梁紇娶顏家三女兒征在為妻。叔梁紇當時已是六旬老翁,征在還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少女,所以《史記》說:“紇與顏氏野合而生孔子”。“野”在這裡的意思不是不符合禮,紇與征在這種年齡懸殊的老夫少妻,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合禮儀的。婚後紇與征在同禱於尼山,求賜貴子,後果然生孔子,取名為丘,字仲尼。相傳孔子剛出生時相貌醜陋,頭頂如反盂,中低而四面高;而且眼睛露筋、鼻露孔、耳露輪、嘴露齒,眼、耳、鼻又都是又露,所以稱七露。顏氏以為是怪物,將他棄於山洞之中,這時有一只猛虎過來為他哺乳;暑天,山洞裡悶熱難耐,又飛來一只老鷹為他扇風,孔子得以存活之後,顏氏才把他抱走,所以這一帶有“鳳生虎養鷹打扇”的說法。至今尼山還有那個山洞,後人稱為:“夫子洞”,又名“坤靈洞”。孔子剛滿三歲,叔梁紇便早早去世了;顏氏一人將他拉扯到十六歲,也故去了。

參觀孔廟,要穿過幾道廟門。首先是大門欞星門。欞星即靈星,又叫天田星,古代傳說是天上文星,以欞星名門,有人才輩出,為國家所有的意思;而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因此孔廟大門以欞星命名,又意味著尊孔如同尊天。第二道門為聖時門,取意孟子稱贊孔子為“聖之時者也”,說孔子在聖人之中最適合於時代。再行穿弘道門,大中門和同文門,便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閣之首的奎文閣。“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為西北方白虎之首,由十六顆星組成,“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一文中說“奎主文章”,後人進而將奎星作為文官之首。閣名奎文,一則為尊崇孔子為天上奎星之意;二則因為閣乃孔廟的藏書樓,原為珍藏孔子遺著和皇帝御賜書籍的場所,是中國最早的大型圖書館之一。

“魯壁”,故宅井東側一段子然獨立的紅色牆壁,是為紀念孔子第九代孫孔鮒藏書而建的。孔鮒時期正趕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孔鮒將<<尚書>>、<<禮>>、<<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書籍藏於孔子故宅牆壁內,自己就到嵩山隱居去了,到死也沒回來。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魯恭王在擴建王宮拆除孔子故宅時,發現了這些經書,孔子經典方才留傳於世。人們稱之為“孔壁古文”,所以後人在此建魯壁,以紀念孔鮒藏書。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並不是孔子居住的府邸,而是孔子的子孫後代居住的地方,進門是孔子46代孫修建的代表孔子講學的“杏壇”。然後依次參觀了孔子歷代子孫的居所,包括76代孫結婚時住的房子和當時蔣介石贈送給他的結婚禮物——歐洲進口的沙發和地毯。

孔府內宅有道“內宅禁門”,在孔府大堂後面,這裡也是分界線:前為官衙,後為內宅。過去,該門戒備森嚴,門上貼有衍聖公手諭,外部人員嚴禁擅自入內。清朝皇帝還特賜了虎尾棍、燕翅鎲、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手持武器站立在門前,若遇違令者,以此武器打死勿論。門西側有一個露出牆外的特制水槽——“石流”,內宅用水由挑水夫將水倒入石槽,隔牆流入宅內水池中。孔府內宅第一進院落的正廳稱為前上房,門面有七門,是接待至親或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場所。

孔府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藍底金字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相傳,孔子第四十二代孫孔光嗣娶親之日,有神仙前來指點,碰到寫“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點,並告知孔家“富”字有點不吉。此後,孔府凡書富字皆無點。這叫“寶貴無頂”。又傳說乾隆時,紀昀為孔府書寫門聯,寫到“章”字時數遍皆不中意,遂棄筆安歇,睡夢中見一老翁在他寫的“章”字上劃了一筆,成了破“日”之狀,醒後揮筆而書,果然氣勢不凡。這叫“文章通天”。

據說當年嚴嵩有事相求,在大堂等候孔子後人衍聖公接見,兩個時辰未見人影,其當時坐過的板凳,今稱為冷板凳。

內宅門的內壁上畫著一個形似麒麟的動物,叫“貪”,傳說是天界的神獸,怪誕凶惡,生性饕餮,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全是寶物,連“八仙”的寶貝都為它所有,但它並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真可謂貪得無厭了。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並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要貪髒枉法。

顏廟:在曲阜市區北部陋巷街,也叫做復聖廟。顏回,字子淵,也是孔子高足之一。孔子曾經稱贊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後被人推崇為家貧好學的典型。

孔林-據說孔子73歲那年,預感到自己天命已盡,將不久於人世,在哀嘆“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決定帶領弟子出去勘選墓地。孔子死前曾將自己離世比作泰山崩塌,他以為墓地風水直接關系到後代的興衰,所以他不辭辛勞,親自奔波,最終選定了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濱,圈下了一塊占地18畝的墓地。子路提出:“此處風脈雖好,可前面還缺條河”。孔子說:“不必忙,自有秦人來挑河”。孔子長逝之後,過了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有人建議說:“要想讓儒學消亡,應當先破壞孔子墳墓的風水。孔林裡沒有河,如果在孔子墓前挑一道河,將他和闕裡故宅隔斷,孔子就不能顯聖了。”秦始皇一聽,馬上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挑了洙水河,正好為孔子效勞,完成了孔子墓的最後一項工程,也同時為孔林憑空添了一道風景。孔子從未崇拜過神,這似乎又像神的安排。這條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後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

墓地的“風水”,被孔子的後代視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勘測津浦鐵路時,原計劃經過曲阜,離孔林西牆很近。當時的衍聖公孔令貽得此消息十分著急,向朝廷連遞幾件呈文,說鐵路將“震動聖墓”,“破壞聖脈”,使祖宗靈魂不得安寧。結果鐵路到曲阜拐了個大彎,向西南繞行。如果沒有這檔子事,現在人們坐火車到曲阜游覽,就不用先到兗州下車,然後改乘汽車了。

孔林神道長達1266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余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孔子墓甬道洙水橋北迎面綠瓦三楹的高台大門,叫“檔墓門”。過此門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對巨型石雕,名曰:華表、文豹、角端、翁仲。華表又稱“望柱”,是進“天門”的標志。文豹形像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裡,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像中的怪獸。翁仲,傳說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後為對稱,雕文、武兩像,用以守墓。甬道盡頭大殿是祭祀孔子設香壇的享殿。

據說孔子死後,他的弟子紛紛從各地趕來悼念先師,每人親手植下一棵樹。孔子的墓位於孔林中心。直走左拐就看到孔子的墓了,墓前立了一塊大碑,上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但是最後的這個“王”字的中間一豎特別長,以至於拜祭的人被石台遮擋看不見下面的一橫,看起來就像個“干”字。這是因為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黃養正書寫是不是把孔子當成文宣王,而是當作自己的老師,是站在一個師生的立場上寫的碑文,所以特地把“王”字的一豎拉長了。而他死後成為帝王之師、萬世之表,這座高大的石台,正像征著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頂天立地。據說孔林有兩大怪,一是天上無烏鴉,二是地上無蛇。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馬背,稱“馬鬣封”,是一種特殊尊重的築墓形式。墓右為其子孔鯉的墓塚,南邊是孫子孔攸的墓,這種墓葬布局形式叫“攜子抱孫”。俗話說“懷子抱孫,世代出功勛”,“父在子懷,富貴永遠來”。按這種說法,此布局構成的風水對聖脈興旺是有作用的。孔鯉是孔子的獨根苗,生時,魯哀公特送去一條大鯉魚祝賀,孔子便給兒子起名孔鯉,字伯魚。孔鯉比孔子先故,一生無建樹,因為是聖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為“泗水候”,孔氏子孫尊為“二世祖”。孔攸繼承孔子學說並有所發展,著《中庸》等儒家經典,故被元帝封為“沂國述聖公”,孔氏子孫尊為“三世祖”。雖然孔子的兒子孔鯉沒什麼建樹,但有一句話流傳至今:“你老子不如我老子,你兒子不如我兒子!”真是太經典了!孔鯉一生有這句話就足以揚名了!孔子死後,弟子們守墓三年,相繼離去,只有子貢又守了三年。後人為紀念他,便在孔子墓西側的子貢守墓處建了三間西屋,立碑題“子貢廬墓處”。其間,子貢將南方稀有珍木楷樹,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對老師的一腔真情。楷樹,木質堅而韌,樹干挺而直,頂天立地,像征孔子為萬世師表,天下楷模。子貢與孔子之間真摯感人的師生誼間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孔林內有一塊“含淚碑”,位於祭祀孔子的享殿後面,距孔子墓數十米。這塊碑很奇怪,每年農歷8月27日前後,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時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中午,在石碑的表面,總是濕漉漉地掛滿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個極度傷心的人正在流淚。尤其在石碑中部豎刻“子貢手植楷”的碑文上,水珠最多;而“子貢”二字處,“淚流”又為最。假如把碑上的水珠擦去,不消一會兒,串串水珠接著就又冒出來。再擦再冒,決不會擦干,你說怪也不怪?有一年夏天,楷樹突遭雷火,不幸死亡。清帝康熙得知此事,詔令重植楷樹一株,並立碑刻石紀念。說來也巧,石碑正好立在當年子貢揮淚植樹的原址。於是,“含淚碑”便成為孔林的一大奇景。


精選遊記: 曲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