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深度游

作者: 大善

導讀如果來到岳麓書院就逛逛院子,這個建國後仿古的小院落肯定給人平平常常的印像,我覺得岳麓書院的精華在書院裡的每一幅對聯,讀懂了對聯才算讀懂了書院 岳麓書院對聯1、頭門對聯 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撰聯人:虞愚(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院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對聯道出了千年學府岳麓書院人才輩出的歷史事實。 2、赫曦台 ...

如果來到岳麓書院就逛逛院子,這個建國後仿古的小院落肯定給人平平常常的印像,我覺得岳麓書院的精華在書院裡的每一幅對聯,讀懂了對聯才算讀懂了書院

岳麓書院對聯1、頭門對聯

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撰聯人:虞愚(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院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對聯道出了千年學府岳麓書院人才輩出的歷史事實。

2、赫曦台對聯

(1) 三湘雋士講研地,四海學人向往中北京大學教授商鴻逵(1907---1983)撰,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王遐舉書

(2) 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清代進士,湖南巡撫左輔(1751---1833)撰,當代王超塵補書

“安利勉”語出《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譯成白話是:“有的人是安然自得的去實踐這些道理,有的人看了有利才去實踐,還有的人是勉強自己去實踐,不管初衷如何,等到成功,都是一樣的了”。“天地人”語出《易*系辭傳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譯成白話是:“(《周易》作為一本書)有關於天的道理,有關於人的道理,有關於地的道理,把天地人撮起來各用兩個爻表示,一共要六個爻,這六個爻不是別的,就是講天、地、人的道理”。對聯的意思是說,如能融會貫通安、利、勉這三種情況,潛心治學一定能取得成功。作為生徒必須要精通天地人的道理,知識廣博才能成就人才。

3、大門對聯

(1)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清代山長袁名曜所撰寫了上聯,門下貢生張中階對出下聯

(2)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

學有因革通便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聯為湖南師範大學教授馬積高撰、曾曉虎書。大意為:治理國家,急迫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切不可忽視世界歷史潮流和著前年學府;治學有傳承與革新的辯證關系,順應時勢融會變通,便可立於不敗之地,試想一想,朱熹與張試,毛澤東與蔡和森的治學方法,不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嗎?

4、二門對聯

(1)納於大麓,藏之名山

撰聯人:清末岳麓書院(時已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學監程頌萬。上聯出自《尚書*舜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下聯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聖君子”,又見《漢書*司馬遷傳》:“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對聯的意思是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闊物博的岳麓山中。

(2)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

學宗鄒魯,理門義路聖賢心

“衡湘”之衡山和湘江。“鄒魯”之孟子和孔子的故鄉,這裡泛指孔孟儒學。“大澤深山”,源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理門義路”源出《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為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上聯講明了岳麓書院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南接衡岳,前臨湘水,大澤深山,龍盤虎踞;下聯講明書院辦學的承傳和學習的途徑,岳麓書院傳播孔孟儒學,崇尚聖賢,是學習禮義的好地方。是由清代山長羅典所撰。

惟楚有才 於斯為勝 -這副對聯據說是清代嘉慶年間當時岳麓書院的山長,

叫袁名曜,他從《左傳》裡面集了這個上聯,惟楚有材,但《左傳》裡頭是“

雖楚有才,盡晉實時用之”,就是成語“楚才晉用”的出處,改了一個字,改成了惟楚

有才;下聯呢,是當時岳麓書院的一個學生,叫做張中階,他答上來的,它是《論語》

裡頭的,叫做“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取了後四個字,然後構成了這一幅岳麓書院的

門聯,意境非常深遠,氣勢非常豪邁,成為了湖南的標准的廣告語。在抗日戰爭中,這副對聯被日機炸毀,現在懸掛的是1984年根據歷史照片復制而成的。

書院的學規:中國書院一般都有學規。所謂學規,是書院訂的用以規範生徒學習、生活行為的規矩章法。岳麓書院的學規,最早源於朱熹的《書院教條》,到清代乾隆年間,歐陽正煥任書院院長時,提出“整、齊、嚴、肅”四字並撰詩,刻在碑上嵌於書院講堂右壁,流傳至今。這四個大字剛勁有力,令後人景仰不已。

講堂內的對聯: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可以立,聖賢道可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撰聯人:清代山長曠敏本。對聯意為: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查,毀和譽由別人評說,得和失聽任天命決定、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峰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榮辱得失便可置之度外;君親恩如何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聖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登上赫曦台,感受衡雲湘水的魅力,一切便可找到答案。對聯所反映的都是基本的儒家道理,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精選遊記: 長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