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任逍遙

作者: zbin25

導讀彩雲之南任逍遙――――――雲南游記 2001年的 “十一”前後, 終於實現了盼望已久的滇之旅。所選路線是昆明-中甸-麗江-瀘沽湖-大理-昆明, 前後行程共7天。 中甸---傳說中的香格裡拉 到了昆明機場, 不敢耽擱, 輾轉找到去中甸的長途大巴, 下午三點鐘出發直奔中甸。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 英國人詹姆士的小說> 中 ...

彩雲之南任逍遙――――――雲南游記

2001年的 “十一”前後, 終於實現了盼望已久的滇之旅。所選路線是昆明-中甸-麗江-瀘沽湖-大理-昆明, 前後行程共7天。

中甸---傳說中的香格裡拉

到了昆明機場, 不敢耽擱, 輾轉找到去中甸的長途大巴, 下午三點鐘出發直奔中甸。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 英國人詹姆士的小說>
中所描繪香格裡拉曾引起無數人的向往, 據考證, 香格裡拉實質上就是指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而中甸為這個州的首府(上面文中的 “建塘”即為中甸的縣城)。

昆明到中甸800多公裡路程, 共行駛14個小時, 第二天早晨不到6點鐘到中甸縣城時, 天還沒亮, 四周一片漆黑,只好躺在車上繼續呼呼大睡。天亮後, 在客運站附近找了個招待所, 住宿還算便宜, 每人每晚15元。 吃完早點便到客運站找開往碧塔海的車。沒想到中甸交通很不方便, 客運站平時根本不設這個線路。於是試圖在車站尋找同行者, 以便合伙包車去。遇上一個重慶來的小伙, 他反倒竭力勸我們跟他一道去梅裡雪山(他已買好了票, 半小時後就要出發了), 並說他頭一天他剛去過碧塔海, 沒意思, 如果去過九寨溝, 再去碧塔海絕對會失望。不過我們還是沒有聽他的勸說, 後來搭了一輛去白水台的中巴, 途中在離碧塔海西門不遠的地方下車。

碧塔海門票30元。在門口一了解情況就傻了:這西門離碧塔海還有7公裡路程, 徒步走過去得2個半小時。也可以騎馬前行, 來回每人65元, 不過據說沿途風景不錯。為了省些銀兩, 也為了考驗一下自己的體力,於是毅然決定徒步走到碧塔海。出發時是上午十點鐘光景。一路上在高原的山林中穿行, 四周是茂密青翠的樹木, 幽靜的山谷, 湍流的溪水, 間或可見開闊而平坦的高原草甸及安詳吃草的馬群和犛牛, 這美麗而原始的不加任何雕琢的景色仿佛只有在夢中才見, 讓人興奮不已。

路上除了見到迎面而來的一對背著專業攝影設備的夫婦外,幾乎沒看到別的行人。 山中溪水遍布, 草甸上已沼澤化,許多地方小路很泥濘, 有些路段干脆用木頭搭成棧道。迪慶的平均海拔為3300米, 路往一座山上延伸, 海拔達到近4000米, 便愈發感到乏力, 呼吸急促, 心跳猛烈, 不得不歇一會兒, 補充點能量再走。此座山翻越得十分艱難, 感覺頭也痛得像要掉下來, 才意識到這是高原反應, 只能咬牙攀登。

中午12點半終於翻過了這座山, 沒多久, 一片湖水像鏡子一樣出現在眼前,碧塔海終於到了。碧塔, 藏語意為櫟樹成氈,因每年滿山杜鵑花怒放時形成 “杜鵑醉魚” 和 “黑熊撈魚”的神奇景觀而著稱。但不幸錯過了這樣的時節, 看到的景色的確無法和九寨溝相比, 但它面積廣闊, 靜靜地躺在高原的群山之中, 間或湖面上有不知名的鳥兒飛翔, 湖邊富於層次: 深色的湖水, 淡綠的草蕩, 青翠的草甸, 岸上簇擁著各種盛開的野花, 卻也有著自己的魅力。

在湖邊徜徉了一陣便乘快艇到了湖的南端。欣然穿藏族服裝騎犛牛留影, 身背吉他的一個藏族青年邊幫我解下藏服邊哼唱著藏族歌曲, 是我所熟悉的旋律,便奇怪地問: “你也會唱爾甲(一個以唱九寨溝而著名的藏族歌手)的歌?” 他用有點生硬的普通話告訴我, 爾甲是他的表哥, 他本來也在四川九寨溝那邊, 是後來翻山越嶺來到這裡的。原來如此。然後他彈吉他唱起>
一歌, 粗獷而狂野的歌聲在山谷中飄蕩, 在歌聲中我邊走邊向他揮手告別: “再見, 康巴漢子”。

在南口的山頂上好不容易搭了一輛別人包的中巴, 傍晚趨車前往中甸的那帕海。 到達時天已黑下來, 只看見一片平坦的草原和山頂上瑰麗的晚霞。白天游人來這裡可以騎馬, 可惜來得太晚, 無法體驗到騎馬馳騁高原的感覺。那帕海更特別之處是,據說國家珍稀動物黑頸鶴每到冬天會成群飛到這裡棲息生養。

第二天早上在中甸縣城的客運站一狠心花260元包了輛面的,打算游虎跳峽和長江第一灣, 然後直奔麗江。司機師傅四十多歲, 姓張, 很健談, 一路熱情地介紹中甸的風土人情, 各景點的情況, 並講述電視劇《文成公主》拍攝隊在此拍外景的經過,及他父親當年參加紅軍行軍打仗的事。路上盡情飽覽了中甸的美麗風光。剛下過雨, 遠遠地,雲霧在山間漂浮, 讓人驚訝的是, 雲是那麼低, 離地面很近, 仿佛伸手可及。草地上可見成群的牛馬和一片片的一種有毒的紅色植物, 裝點著這美麗的高原。康巴人的院落前木架子上晾著成堆的青稞, 四周格外寧靜與和諧, 一切正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裡拉。

虎跳峽---氣勢磅礡的長江激流

行了2個小時, 中午11點半到了著名的虎跳峽景區。虎跳峽位於中甸東南部, 與麗江的交界處, 萬裡長江在此劈關奪隘, 驚濤駭浪在深峽中激蕩奔湧, 傳說曾有猛虎憑借江心巨石一躍而過, 因而得名。

虎跳峽門票30元, 分為上虎跳, 中虎跳, 下虎跳三段, 上虎跳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因其它兩段距離很遠, 只到上虎跳一游。虎跳峽很深, 從上面沿陡峭的石階小心翼翼下去,就聽見巨大的轟鳴聲, 看見了磅礡的江水。峽寬僅數余米, 江心有一13米高的大石, 猶如孤峰突起, 渾濁的金沙江水與巨石搏擊, 山谷轟鳴, 水氣彌漫, 氣勢非凡。岸邊隨處可看見身著民族服裝的彝族兒童坐在那裡向過往游人招手, 游人可與他們合影, 只要給他們一、兩元的小費即可, 這些彝族小孩成了虎跳峽的一道風景。

據說許多中外游客選擇步行游虎跳峽, 以細細觀賞虎跳峽的全部風貌。這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游覽, 前後共十幾公裡路程, 需兩天時間。

石鼓小鎮---壯麗的長江第一灣

下午2點鐘到達石鼓鎮。 石鼓鎮距麗江縣城53公裡, 萬裡長江在這裡繞山轉了個大彎, 而使其著名。

這裡的門票包括石鼓紀念館總共才3元。鎮子很小, 大部分房屋都集中在鳳凰山坡上, 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鎮卻有著一定的歷史背景。相傳諸葛亮南征戰勝時, 置直徑1.5米, 厚0.7米鼓狀漢白玉石碣, 石鼓鎮因而得名, 明朝嘉靖年間麗江土司木高兩次征服吐蕃叛亂後又在鼓上留文。鼓上有裂縫, 有戰亂裂開, 太平相合之說。這裡自古以來是南北交通樞紐, 忽必烈 “元跨革囊”, 紅二方面軍北上抗日皆在此渡江。

石鼓立於一個小院的亭子內, 鼓上的文字已有些斑駁, 亭子也經歲月而顯滄桑, 漆已剝落, 亭柱左右牌匾上有對聯題為: “金江非畫渾為畫, 石鼓無聲勝有聲”。 亭子旁邊是一條古老的小巷, 巷子很窄, 雜草叢生的石階, 兩旁破舊的老屋, 殘檐土壁, 仿佛訴說著小鎮的歷史與變遷。拾階而上, 來到石鼓紀念館。

1936年4月, 紅二方面軍在賀龍, 任弼時等的率領下, 從石鼓鎮渡過了金沙江, 取得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 1977年所建紅軍長征渡口紀念碑及當地農民幫助擺渡紅軍過江的雕像靜靜地立在山坡上, 面對著江水, 在四周青山映襯下格外肅穆莊嚴。 極目遠望, 眼前青山環抱, 渾黃的金沙江水湍流不息, 好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

小鎮上路旁的攤上賣當地手工編織品及一種稱為黃果的綠色水果, 其實就是橘子, 外表皺皺巴巴, 很酸又有點苦。

有山有水, 風景秀美已是個好地方, 加之地處長江第一灣, 又有一定的人文價值, 使石鼓小鎮頗有種不同尋常的韻味。

麗江---風情萬種的大研古城

從石鼓鎮出發行駛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令人神往的麗江。

麗江的大研古城始建於元初, 已有800多年歷史。 這裡古風儼然, 昔日的繁華仍依稀可見, 並以 “家家臨溪, 戶戶垂柳”而聞名於世, 被譽為 “東方威尼斯”, “高原姑蘇”。 這裡是古納西王國的心髒,東巴文化在此發源並保留至今, 國家級保護文物白沙壁畫, 被稱為唐宋韻律的 “活化石” 的 “納西洞經古樂”,以及被譽為世界唯一活的像形文字的東巴文字都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珍品, 因而古城充滿歷史與文化氣息。

根據網上資料事先聯系到當地納西人開的家庭旅館 “東巴客棧”, 因趕在國慶節之前, 談了個實惠價, 每人每晚15元。客棧位於古城的五一街文治巷一個較偏的地段, 頗費一番周折才找到。店主人夫婦40出頭, 很熱情地接待我們, 並和我們拉家常。真沒想到, 這個擁有18個床鋪的小客棧竟彙集了來自多個國家的旅行者, 多是兩兩一對, 分別來自法國, 美國, 荷蘭, 澳大利亞, 日本和韓國, 來自中國的只有我們兩人及一個鮮族小伙兒(他和另外的日本人和韓國人是一起的), 莫非此客棧已名揚海內外了不成? 店主人雇的兩個女服務員一個是傣族, 一個是來自瀘沽湖的摩梭族, 他們會講英語。“同是天下背包族, 相逢何必曾相識”, 不同國度的游客一起閑坐在小院中的沙發上, 感受著這納西族的小院風情, 彼此講帶有各種口音的英語,卻也談笑風生。

晚上在巷子裡吃特色小吃, 有麗江耙耙、餌絲和過橋米線, 直吃了個十二分飽。 然後拍拍肚子, 直奔四方街, 那裡每周四晚有篝火晚會。四方街是古城最有名、最熱鬧的地方, 店鋪林立, 游人如織。 幾個納西族男女著民族服裝手拉手起舞, 便有眾多游人也乘興不斷加入到他們的行列, 圍著篝火歡跳, 人們沉浸在歡樂氣氛中。

離開四方街, 隨意在城中漫步, 街旁有許多賣民俗物品的小攤, 包括反映東巴文化的各種工藝品, 令人愛不釋手,目不暇接。來到燈火閃爍的酒吧街, 各式風情的酒吧沿清澈的溪流兩旁分布開來。歡唱的溪水, 古老的石橋, 婆娑的樹影, 別具特色的老屋, 散坐在河邊陽蓬下悠然閑聊的各國游人, 河中偶爾有不知誰放的荷葉燈靜靜飄過, 岸上的燈影及倒映在水中的燈影連成一片, 此情此景使人仿佛置身當年繁華的江南姑蘇,這大概就是麗江令眾多中外游客流連往返的重要原因吧。

麗江是需要慢慢品味方能深刻體會其韻味的地方。第二天在城中悠然閑逛了一整天, 陶醉在小橋流水人家, 老屋古巷石板路的情境之中。古城倒也沒多大, 有些地方一天之中不覺轉上了三四圈, 心滿意足地買下些相中的民俗物品。傍晚的時候找了個背街臨溪的餐館, 坐在餐館二樓臨窗的位置, 點了一份耙耙(沒辦法, 這東西對我太有誘惑力, 只好再吃一次), 一份炒餌塊(這也是代表性的小吃), 一盤炒田螺外加一道炒時青,邊欣賞窗外古城美景,聽著淙淙的流水聲,邊美美地慢慢享用。暮色中的古城別有一番迷人的景致。天邊一抹絢麗的晚霞, 溪旁的店鋪傳出悠揚的樂曲, 幾個納西婦女在溪水邊洗衣, 游人在石板路上悠然穿梭, 間或有飽經風霜的納西族老婦背著包慢慢走過, 幾只鳥兒停在對面屋檐上靜靜休息, 經風雨剝蝕的老屋的房檐錯落有致, 在此美景中用餐, 真不失為人生之一大享受啊。

還有一件樂事:晚上提著穿壞的涼鞋去修,和巷子中旮旯裡來自四川農村的修鞋老頭神侃了一陣。雖只能聽懂他百分之七、八十的濃重的四川方言, 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只好連蒙帶猜, 卻也聊得盡興。一時興起,拙劣地模仿四川話問他: “四川人民生活還好吧?” “好, 好哇。” 他高興地連連點頭, 純厚而質樸的樣子讓人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古城中彙集著眾多的各路狂人, 隱居在這如世外桃園的邊陲古城中或揮灑豪情,或宣瀉情緒, 沒准兒你一不小心闖入哪個小院便會撞見幾個。

從下塌客棧牆壁上的古城簡介上抄下如下字句, 以自娛:

麗江古城十件事:

一. 到萬古樓聽鳥叫, 與麗江老頭搭話;二. 吃一碗黃豆面;三. 看四方街的四張臉; 四.發現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巷;五. 拜會一名隱士或狂人;六. 站在遠處觀察一位麗江老太太;七. 喝一口麗江的井水;八. 有幸得到一張 “麗江名片”;九. 各買一個不同類型的麗江耙耙;十. 進一個院子發呆。

麗江附近有玉龍雪山和黑龍潭, 也都是著名的景點, 不過行程中沒有安排。

瀘沽湖---神秘的母系社會

似乎很多神秘而著名的地方都位於偏辟而路途遙遠的地方, 九寨溝如此, 瀘沽湖也如此。

從麗江去瀘沽湖有新老兩條路, 走老路經寧蒗縣城到瀘沽湖需9個小時, 而走新路6個小時到。麗江的天氣變化無常, 不巧,前兩天下了幾場大雨, 據說泥石流泛濫, 新路多處被破壞而一度導致交通中斷。出發那天只有到了新老路岔口才最後決定走新路, 可省些時間。

路上的險峻異常, 中巴汽車始終在山谷中盤旋, 時而穿行在山谷底部, 時而行駛在山顛。車外是看不見底的深淵或奔騰的金沙江。有時汽車被濃霧包圍, 白茫茫一片, 能見度極低, 那是車進入了雲團中, 真正的 “騰雲駕霧”。 而一路上所見泥石流毀壞道路的情形真可謂觸目驚心, 大大小小的泥石流有幾十上百處, 泥石流將山崖上的樹木和草連根拔起傾瀉下來, 擋在公路上, 養路工人臨時清出路以保證通車, 有的地方靠懸崖的一端已塌掉了一半, 車從所剩的另一半緩緩通過時幾乎涼氣倒吸。而山下金沙江水渾黃不堪, 外國人說中國的河裡流的是土, 並沒有言過其實,可見在這雲南高原上水土流失問題何其嚴重, 水土保持的課題何其嚴峻。

車行了4個小時, 中午12點到寧蒗縣城, 然後轉乘一輛中巴去瀘沽湖。和另兩個來自四川的夫婦倆同行。司機是個小伙兒, 自稱就是瀘沽湖畔洛水村的摩梭族人(但他明顯已漢化了), 他家開個“儒亨客棧”, 於是四人決定住他家, 每人每晚15元。又經2小時的繞山“盤旋”, 終於到達瀘沽湖。

從山上極目遠眺, 瀘沽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如黛青山環抱著翡翠般的湖水, 景色與長白山天池比毫不遜色, 有如人間仙境, 身處於此, 自身也仿佛有了超凡脫俗之感, 不禁為地球上還有這樣仿佛與世隔絕的美妙去處而感嘆。

進瀘沽湖的洛水村門票30元。直接趕到船埠, 與來自四川的另一對夫婦倆(他們從四川攀枝花開車過來)同租一條豬槽船(顧名思義, 像豬槽一樣的小船), 駛向湖心三島之一的鳥島, 沿石階爬上小島, 那二人則用買來的魚網在附近打魚。島上鳥並不多, 看了一座喇嘛廟便返回船上。湖中的魚很少, 那二人空手而歸。湖水出奇的清澈, 擺渡的摩梭姑娘說天好時能看到水下15米。

在岸邊穿摩梭族服飾借山水美景留影, 然後到一摩梭人家去家訪, 了解走婚習俗。 那家共十口人(幾乎每家都有這麼大規模), 有很多間房子, 都是木制的, 中間最氣派的房子住的是一家之長, 女孩子們有自己的閨房。 老太太熱情迎接我們進到後屋的廳裡, 她的一群兒女及外孫, 外孫女圍著柴火堆看電視, 其中一個女兒從火堆中撥出烤土豆來招待我們, 因在這偏遠高原上只長土豆和向日葵兩種作物, 土豆自然成了他們最常見的食物。隨意嘮了嘮家常,給了10元錢以表感謝。

晚上的篝火晚會恰好就在我們所下榻的客棧內的大院子裡舉行, 摩梭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為游客表演。幾乎所有歌中都會唱到 “嗎達咪”, 一問才知, 此語有多意, 表各種良好祝願及 “愛” “喜歡”等意思, 用得最廣泛。 摩梭族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 而現在隨著旅游業的發展, 與外界交流的頻繁, 已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漢文化, 村裡的小學裡教的也是漢語。 現在已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開始放棄傳統的走婚制, 選擇結婚了。不知隨著漢文化的滲透, 屬於他們自己民族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會不會慢慢消失, 若干年以後, 人們會不會仍然看到保留奇特走婚習俗的母系社會?

晚會後冒雨在湖邊吃了頓燒烤, 烤的是牛肉和湖中所產的小魚, 感覺那魚似乎肉很少, 純粹吃個魚鮮味。

大理----風花雪月之世外桃源

次日從瀘沽湖回麗江,然後乘坐開往下關的豪華大巴,晚9點在大理古城下車。

大理是白族聚居的地方,景致有“風花雪月”一說,即上關的花,下關的風,蒼山的雪和洱海的月,有一首歌《大理三月好風光》就極好地描述了大理的風情。這裡是雲南另一個世外桃源,金庸大師筆下的幾部武俠小說中都提到大理,有武功蓋世的高人出沒於此,可見大師也對此地情有獨衷。大理市分大理古城和下關新城兩部分,二者間隔15公裡。

在古城著名的護國路洋人街找了一家名為“洋人街客棧”的旅店,住宿費標間每晚50元。夜晚的洋人街燈火通明,各色酒吧遍布街旁,泡在裡面的果然以老外居多,又有很多人在逛賣旅游紀念品及當地特產的小店鋪,其熱鬧景像不亞於北京有名的三裡屯酒吧一條街。

所住客棧旁邊有一家東北風味餐館,見門口牌子上所列菜名頗感親切(本人老家東北),便走進去吃晚飯。來自黑龍江的美麗的老板娘三十多歲,溫和而地道的東北話讓我倍感親切,不禁想起自己在遼寧老家的姐姐來。隨意點了兩道菜,是老板娘親自下櫥做的,味道和從前在老家吃的差不多,總共才花十元錢。不由得暗暗欽佩老板娘離開家鄉來到遙遠的雲南闖蕩的勇氣。而第二天吃早點時注意到,她的有些跛腳,而店老板(她的丈夫)更是個走路一瘸一拐的殘疾人,不禁對他們更是肅然起敬。

中午才開始游覽,花5元乘馬車來到蒼山公園,門票加索道每人共35元。蒼山的美果然名不虛傳,一眼望去巍峨俊秀,十分蒼勁。山的頂部常年籠罩在飄忽不定,變幻莫測的祥雲中,頗有幾分仙氣。而在蒼山另一端洱海的對岸,山矮而平淡,雲也少而無特點,怪哉!通往山上的索道很長,足行進了二十多分鐘才到。山中泉水遍布,幾處景致對我這個頗見了些名山的人來說倒沒太多吸引力,不過也不失為修身養性,逍遙放松的好去處。

從山上下來花三元租個摩的去大理三塔倒影公園,該公園距崇勝寺三塔約一裡地,(沒辦法,三塔裡面每人需30元,還是省些銀兩吧)。園中有一塘,據說晴朗的天氣,可看見崇勝三塔倒映水中,與藍天白雲,樓台亭閣,綠樹叢花,巍巍蒼山交相輝映,有“景觀天地為咫尺,風情民俗架西湖”之特點。可惜我們趕上陰天,看不到水中倒影,只能在遠處觀賞三塔。一大兩小的三座石塔成了大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出來同開摩的的講好4元錢駛到洱海邊的碼頭。路旁是大片的稻田,有的還未成熟,有的已被收割了,白族農民在忙著勞作,一派迷人的田野風光。大理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富含民族風情,擁有歷史古城,又是魚米之鄉,好一個深得自然恩惠的地方,難怪人們包括洋人對此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一路上看得太多的高原湖泊,就覺得洱海也沒甚大的看頭了,乘小船在湖上看打魚(有魚鷹幫忙)對我倒有些吸引力,但時間有限,只得作罷,點到為止,接著乘公汽前往下關。

約摸半小時後到下關時已是傍晚,這裡熱鬧繁華,車水馬龍,富含現代氣息,和其他普通城市沒什麼區別。在街心公園的廣場仍可看到蒼山的雄姿,山頂彌漫著烏雲。在街上轉來轉去找不到合適的吃飯的地方,方恍悟當日正是10月1日,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合一之際,店家早早關門過節了。最後在客運站旁三個川妹子開的小飯館用了餐。

當夜11點乘長途臥鋪大巴返回昆明,車費40元。出發前等待的時候,滿車廂煙霧繚繞,仔細一看嚇一跳,車上所有男人都同時在“噴雲吐霧”,於是感慨雲南不愧為產煙大省,煙民之眾讓我始料不及。

大理還有幾個著名的去處:蝴蝶泉,小普陀三島,喜洲大院,南詔德化碑等,都沒能前往,也沒時間觀賞具當地特色的白族歌舞及三道茶表演。

昆明――四大名樓之大觀樓

行駛一夜,天明到達昆明。來時匆匆路過,而返回時也只有一上午時間游覽大觀公園。公園始建於明朝初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建大觀樓。大觀樓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乾隆年間,布衣詩人孫髯翁登大觀樓,有感而發,傲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盡情展示了滇池風光及雲南數千年歷史,書寫長聯的扁額就掛在大觀樓門的兩側,長聯更使大觀樓名聲遠揚,歷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皆在此留下足跡。

大觀樓立於八百裡滇池湖畔,遙望湖水。可惜滇池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湖水被污染,早已沒有昔日的清澈,失去了往日的靈性。

中午12點半飛離昆明,結束了此次滇之旅。

此行最大的遺憾是時間緊,行程緊湊而有未完全盡興之感。最大的感觸是雲南的確美妙神奇,不虛此行。最大的願望是日後有機會一定故地重游,尤其是麗江及大理兩地,景致極具特色,是屬於雖不在眼前卻會時常出現在腦海裡和夢中的那種。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