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時見到了一家超大型的個人毛主席紀念館

作者: 53123538

導讀國慶去山西玩時,在太原到平遙的國道上路過一家個人辦的毛主席紀念館。剛剛開放,正在試營業,可以免費參觀。於是進去看了一下,堪稱震撼。辦館人歷經千辛萬苦、四處借債、實現個人理想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希望以後去山西的驢友們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很不容易的。 前兩天看到網上登了一篇采訪這位辦館人的文章,下載了給各位看看: 山西榆次:楊� ...

國慶去山西玩時,在太原到平遙的國道上路過一家個人辦的毛主席紀念館。剛剛開放,正在試營業,可以免費參觀。於是進去看了一下,堪稱震撼。辦館人歷經千辛萬苦、四處借債、實現個人理想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希望以後去山西的驢友們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很不容易的。

前兩天看到網上登了一篇采訪這位辦館人的文章,下載了給各位看看:

山西榆次:楊建光和他的毛澤東紀念品展館


http://www.cnarts.net時間:2007-10-15 10:21:27 【大 中 小】【打印】【關閉】

1966年,17歲的少年楊建光,作為榆次中學生的代表,前往北京天安門。在這次毛主席對紅衛兵的接見中,他距離毛主席只有十幾米。萬人洶湧中,他永遠記住了那張充滿魅力的臉。也是那一次,他獲得了一枚毛主席紀念章。這枚像章穿越了歲月,成為他心中永遠的情結。 沒有人能夠准確估量這一次接見,對他精神的震撼,人們只知道,40年後,這個當初的少年,創造了國內個人投資規模最大的毛澤東紀念品展館紀錄。

10月14日,當記者在晉中市榆次區工業園區見到楊建光興建的毛澤東紀念品展館時,頓時為之一震。這是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在已竣工的一號展廳內,陳列著5萬多件展品。其中有3萬多枚像章。此外,僅塑像就有200多座,最高的達到4.2米。其他諸如出版物、書信手跡、證件、刺繡、唱片等各種門類的收藏品還有1萬余件,不少是罕見的孤品和珍品。再看眼前的楊建光,中等身材,面部棱角分明,輪廓很深,堪稱英俊。只是從那灰白相間的頭發和深陷的眼眶,隱約可見一種因體力透支而產生的疲倦。

是的,這位58歲的老人的確太累了。紀念館2006年6月正式動工,2007年6月完工,9月28日試開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楊建光為此透支健康,四處借錢。他投入的,是一生的心血。

正是上午,陽光灑滿展廳,參觀的人絡繹不絕。60歲的張輝和62歲的胡泉久久地停留在展品前。兩位老人都是榆次經緯廠的退休工人。張輝已經是第二次來這裡了,他連聲對記者說:“這件事太不容易了,這些展品真好。一下子想起了很多過去的東西,很有教育意義。我們回去,要叫家裡的人都來看。”

從9月28日到現在,雖然遇到了歷史上罕見的連陰雨天,但展館仍然有近萬人次的參觀量。還有不少學校看中這裡,要做青少年教育基地,其中,一所中學已經與楊建光簽訂了協議。

徜徉在這座紀念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代風貌如在眼前。

票據上,國務院第三招待所,1971年一晚的住宿費是0.3元;1968年,一位軍官送給侄兒的結婚禮物是一整套50枚毛澤東像章;唱片《蝶戀花》上,印著毛主席語錄……展館裡,僅各種《毛澤東選集》的中文版本就有30多種,外文版的《毛澤東選集》還有20多種。最大的毛澤東像章直徑達到30釐米。最小的像章則不到成人小姆指指甲的一半。說起這枚最小的收藏品,楊建光非常得意,這是他在天津以非常低的價格淘來的,是目前僅見的孤品。

楊建光並不單是簡單地陳列收藏品,書法、美術功底都很深的他,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幾個作品:用像章拼出來的中國地圖,地圖上的每一個省都是用當地的像章做成的;用像章拼成“韶山”、“南湖”、“井岡山”、“遵義”、“延安”、“天安門”圖案標志,描繪毛澤東一生各個重要時期;用毛澤東語錄拼出毛主席紀念堂圖案。其精致程度,完全可以當作藝術品來看。這些設計,受到了觀眾交口稱贊。

在楊建光的努力下,他創造了兩個紀錄——國內個人毛澤東紀念品收藏最齊全,個人投資規模最大的毛澤東紀念品展館。

這個紀念館的一切,讓記者產生了很大的疑問,一個退休的普通干部,怎樣完成了這個浩大的工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楊建光出生在一個革命干部家庭,12歲時,父親去世了。作為革命干部的後代,楊建光在各方的照顧下長大。從煤礦工人到鄉長,到民政局的副局長,楊建光的工作始終是最出色的。工作之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

自從受到毛主席接見後,楊建光就開始了收藏毛主席像章。在那個年代,收藏毛主席像章是很多人的愛好,楊建光並不特殊。時光流逝,人們的時尚觀在轉變,社會上的收藏門類日漸多元,楊建光卻從不曾改變。他花在收藏上的錢越來越多。上世紀90年代初,從榆次到太原有了小巴車,每個星期六,他早晨6時就出門,要趕最早的那一趟車,去南宮淘收藏品。漸漸的,他在那裡有了名氣,有什麼好東西,都有人給他留著。楊建光還經常自費出門,到現在,已經去過十七個省、市、自治區。不管到哪裡,他一下車,第一句話都是,你們這裡的收藏品市場在哪?

收藏品越買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楊建光在國內收藏界名氣也漸漸大起來。2003年,楊建光萌生辦展覽的想法,他租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辦起了免費展覽。一時間,成為新聞熱點,他被媒體稱為“紅色收藏家”。新華社、央視等多家媒體紛紛報道。展覽一直辦到次年,僅租金和水電費就花了一萬多元。憑他和妻子兩個人的工資,難以繼續。但是,8萬多人次的參觀量與大量的好評,讓楊建光看到了其中的精神價值。

他在內心暗暗發誓,一定要辦一個自己的展覽館。

他開始跟周圍的人念叨這件事。不出楊建光所料,他的想法遭到所有人的反對。“一個人要搞一座紀念館,你是不是瘋了?”周圍的親人、朋友措辭強烈。楊建光的大哥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事是好事,可這不是咱個人能辦得了的。”可不是麼,一個拿退休工資的普通干部,沒錢沒場地,憑什麼去蓋一座紀念館?

楊建光偏不信邪。他游說親戚朋友,多方籌資。不厭其煩地講,退休前不拿講稿能講一上午的好口才,發揮了作用。最終大家還是拗不過他,在南京一家保險公司當部門經理的大女兒一次就給父親拿了32萬元,二女兒是大學老師,也把准備買房的12萬元拿了出來。楊建光的哥哥姐姐也都從最初的反對,轉而支持,紛紛借錢給他。可還是不夠,僅土地的征用費就需要數十萬元,楊建光作主,又把家裡的一套房子賣了,再從銀行貸款30萬元,最後愣是湊齊100多萬元,可以開工蓋展館了。



楊建光的妻子霍秀玲是一位俊秀的女子,即使年近六旬,仍然可以感受到她溫婉的風韻。

楊建光對妻子很滿意。退休前她是圖書館的干部。而楊建光的收藏品僅保存就是不小的工程,整理收藏的工作就是主要由她來做。圖書的晾曬、像章的分類保存,她都做得很專業,為了讓那些絲綢的圖像不被蟲蛀,她還專門買了樟木箱保存。

可是霍秀玲對丈夫不滿意。她說起來都是嗔怪,兩口子工作都不錯,可是因為楊建光的收藏,家裡從來沒有積蓄,工資一到手就被楊建光花沒了,幾乎就沒過過什麼好日子。但是其實她嘴硬心軟,每回最後都順從了丈夫的愛好。楊建光悄悄告訴記者:“為了安撫她,我也想出來個妙計,每個月先把工資全交給她,然後再向她全領出來。”

說起建這個紀念館的艱難,霍秀玲淚眼婆娑。去年五一,大女兒專程從南京趕回家看望父親。沒想到老伴見到女兒第一句話就是:“卉卉,你什麼時候才能給我那30萬元?”女兒傷心得不行,跟媽媽哭,我爸怎麼這樣?不關心我,就關心這個紀念館?霍秀玲說:“女兒哭得那麼無奈,我只能安慰她,說你爸也是著急呵。在建館這個問題上,我開始是不同意的,但是我知道,我要不支持他,這個事弄不成,我們這個家也得散了。那咱就支持他吧,頂多日子過得苦些。”

終於,一塊最初長著一米多高的荒草地,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高品位的紀念館。



40年的收藏歷史,楊建光的藏品如此之多,人們都猜測他是個百萬富翁。的確,以收藏品的市面價值而言,楊建光可以算得上是個“楊百萬”。但他的弟媳說,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百萬負翁”——負債的負。因為這麼多年,楊建光從來沒有賣過一次自己收藏的毛澤東紀念品。

可是楊建光分明有太多在常人眼裡“發財”的機會——僅只是一套“文革”郵票,市面估價就達到了十幾萬元。有人說他,隨便賣點什麼,還不比現在的日子過得好?2003年,一位平遙的商人找到楊建光,欲以一百萬元買下他的毛澤東紀念藏品。商人自然是看准了其中的商機,認為用三年的時間做展覽,不愁賺不到錢。但楊建光卻一口回絕:“給再多的錢也不賣。”

在與楊建光的對話中,他的內心世界一點點顯現。記者深深感受到了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倔強個性。

記者:“資金如此困難,沒有考慮過在不影響全部收藏品系列化的前提下,出售一點,補一下資金的缺口嗎?”

楊建光非常干脆地回答。“絕對不!我可以賣我的房子、賣收藏的古董,但是,絕不賣這些。”

記者:“女兒要集資房子,那錢拿在手裡是不是心裡也不好受。”

楊建光:“我做的這件事,對於未來的人非常有益的。人要看大節,不能拘於小節。”

在有著幾十年黨齡的楊建光眼裡,毛澤東紀念品所承載的,已經遠遠不止是一種紀念品,其中深含著中國人最為質樸而熱烈的感情。楊建光說:“毛澤東紀念品的種類、數量和流傳年代,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算得上收藏史上的壯觀現像。建紀念館,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這是我的生命,也是我的精神家園。現在,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我所收藏的紀念品,正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軌跡,如何看待過去,也就反映了我們怎麼看將來,希望更多的人在參觀中受益。在改革開放,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會與時俱進,二號展廳的收藏品將結合DV等手法,更有現代感地來反映這個時代。”(信息來源:太原晚報)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