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徽杭古道行

作者: robbinson9

導讀十一徽杭古道行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杭古道位於皖浙兩省之交界,是古時候徽商進浙經商的重要商道。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時也曾沿著古道肩挑背扛進浙經商,艱難求生。“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走在古道中的人總是行色匆匆地,要趕在日落前到達目的地。我們這次十月長假去古道的目的,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當� ...

十一徽杭古道行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杭古道位於皖浙兩省之交界,是古時候徽商進浙經商的重要商道。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時也曾沿著古道肩挑背扛進浙經商,艱難求生。“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走在古道中的人總是行色匆匆地,要趕在日落前到達目的地。我們這次十月長假去古道的目的,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當然還要去尋找一下古道的靈魂,體會當年徽州商人創業的艱辛。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清涼峰鎮,全長約五十余裡,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作為浙江十大徒步線路之一。這條兩天的線路難度適中,體力消耗不大,是徒步穿越者的入門級線路。而且沿途風光秀麗,峽谷縱深,溪水潺潺,樹木蒼翠,非常適合踏青。“江南第一關”、“藍天凹”等景觀保持自然風貌。

我們一行9月30日晚深夜到達了浙江馬嘯鎮銀龍塢村,用防潮墊睡袋在農家住宿一晚,第2天一早,呼吸著清涼的空氣,我們背著登山包便徒步出發了。一路都是原汁原味的皖浙鄉村風光,白牆青瓦的民居點綴在一片片綠色田野中,猶如一幅天然桃花源畫卷美不勝收。

慢慢的開始走上山路了。爬山其實是件很累的事情,關鍵看你如何調整。就像一句廣告詞說的“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當風景吸引你的注意力時,疲勞也會被淡化。不時還有當地的村婦挑著籃子、柴刀從一邊走過,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挑自家種的西紅柿上山賣給游客的。我嘗了一個,果然爽口清甜,消除疲勞。走在狹窄的道上,看著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谷,遙想當年走在古道上的徽州商人們,是怎樣的一種寂寞。又有多少人最後能像胡雪岩一樣,走出了貧瘠的大山,走向了富庶的江浙?歷史的答案往往發人深省。

同行的有的體力慢慢不支,每邁出一步,不是,每挪動一步都要付出全部的力量,心髒加速的跳躍好像要從胸口蹦出來似的,每前進一步是那麼的艱難,沒向上10米都要休息一下大口喘氣。於是,同行體力好的接過他的背包,鼓勵著共同前進。終於,在翻越一片長長的鯉魚背上坡之後,終於來到了第1天的宿營地“藍天凹”休息。

古道最高處1020米的“藍天凹”是一塊平坦的大草地,風景很美。我們搭建了營地後便用帶來的炊具埋鍋造飯,有米、卷心菜、鹹肉、香腸。味道倒也鮮美,就是火力不均,一半的米成了夾生飯。我們當晚在“藍天凹”徽杭人家管理站腐敗了一把,土雞湯(7只雞燉的一鍋湯,極鮮美)、紅燒肉、炒青菜,真是無比美味啊,一天的疲勞都消除了。晚上,坐在帳篷外看星星,那時上海從未見過的深邃的天空,點點閃亮的繁星,讓人的心都醉了。

第2天一早拔營下山,一路上雪堂、下雪堂、黃茅培,慢慢步入徽杭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兩邊是岩石聳立,南北夾峙,中間一條溪水潺潺,走在石板路上,但聞空谷足音,回蕩鳥鳴。沿途可見峽谷、溪水、瀑布,保持相對原始、自然的狀態。在“江南第一關”附近的一段石階盤山小道,大約有五華裡長,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關門由四根天然岩石構成。門楣西邊刻“江南第一關”,東邊一面刻“徽杭鎖鑰 同治二年裡人建造 邵道棠題”。自岩腳至關口經1400余級石台階,在石壁中鑿開橫檔嵌入長約2米的花崗石板,築成棧道,如天梯般向上伸展,直入雲間,抵達江南隘口。關口上刻有“徑通江浙”的魏體字。

下山的路較為輕松,在12:00趕到伏嶺鎮,簡單中飯後便回上海了。我們每一次行走後,都會渴望下一次,渴望走得更遠一些。但徽杭古道,還會再來;對那滿山的綠色,依然向往!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