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高僧與浙西天池(四)

作者: bugis

導讀斷際希運禪師(黃檗禪師)《昌化縣志》(1924年版):“黃檗禪師 ,閩人也,創剎千頃,四方衲侶,從者甚眾。大中(唐宣宗年號)末年卒” 。 《龍塘山志》(道光3年版):“尋(不久)入唐山之大明,謁 (拜見)鹽官國師(指悟空禪師, 唐宣宗封悟空禪師為國師),分座接納,後住千頃……”。 《昌化縣志》(1924年版):“(千頃山)龍興寺……,唐元和間(元和: ...

斷際希運禪師(黃檗禪師)《昌化縣志》(1924年版):“黃檗禪師 ,閩人也,創剎千頃,四方衲侶,從者甚眾。大中(唐宣宗年號)末年卒” 。

《龍塘山志》(道光3年版):“尋(不久)入唐山之大明,謁 (拜見)鹽官國師(指悟空禪師, 唐宣宗封悟空禪師為國師),分座接納,後住千頃……”。

《昌化縣志》(1924年版):“(千頃山)龍興寺……,唐元和間(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黃檗希運……,復從舊址,營建梵宇”。

[說明]

唐朝,隨著佛教勢力日益興盛,寺院經濟實力極厚,寺僧還積極參與社會上的土地兼並,促使大批農民兩極分化 。貧苦農民有的逃亡,有的被迫出家為僧,有的向寺院租田做佃戶 。寺院佃戶能享受免役(不向國家服勞役) 、免稅的特權。這樣,寺院就直接控制著大批農民,農戶控制愈多,寺院剝削的財富也愈多,一個寺院就是一個大地主 。 寺院還有自己的律法(僧律)和武裝(僧兵)。他們可以不受國家任何約束,一個寺院就是一個“佛國”。“佛國”越多,對唐王朝的威脅越大。朝廷與寺院之間政治、經濟方面的矛盾衝突也越多。於是朝廷的“廢佛”之舉已勢在必行。

唐武宗李炎(841—846年在位)獨尊道教。他剛一即位就下詔規定:玄元皇帝(李耳)永生常在。李耳的生日稱做“降神聖節”。生日這天朝廷放假一天,大小百官要像給皇帝祝壽一樣在太清宮舉行朝拜儀式,慶賀聖誕。武宗還把道教信徒趙歸真等81

人請進大明宮 ,在大殿造起九天道場(誦經和舉行儀式的場所)為唐武宗修仙而舉行受錄(道教的密文)儀式 。道教信徒得寵,乘機攻擊佛教,說佛教是外國傳入之教,應予取締,促使武宗決心廢佛。

唐武宗登位後就陸續廢佛。到會昌(唐武宗年號)5年 ,武宗斷然下詔:規定京城長安只留4寺,陪都洛陽2寺,各州留1寺,每寺留僧10名,其余寺院一律拆毀,僧尼一律還俗 。武宗還派4名御史大夫巡行天下,督促廢佛詔令的執行。結果,御史所乘之車馬還未走出京城,而天下寺院已統統被拆,足見百姓對“佛國”痛恨之深。這次廢佛 ,全國共拆毀寺院4600余所,僧舍40000多所,僧尼還俗26萬,寺院奴婢15萬獲釋,沒收寺院土地數百萬畝歸政府。這對佛教勢力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此舉,史稱“會昌滅佛”。

斷際希運禪師就是在這一背景下來千頃山的。

[傳略]

斷際希運禪師,福建閩縣人(今福州市) 。年少時來江西高安鷲峰山(後改黃檗山)出家。

《祖堂集》說:“希運禪師舉止大方,性格豪爽,小節不拘。額間隆起如珠,號稱肉珠。出家不久,就來浙江天台山拜師。後又去上都(陝西西安)尋師,途中經一老婦指點仍回江西尋訪百丈懷海大師。師問:“來干什麼”?運答:“不為別的”。說著就跪拜百丈 ,並問:“最上乘的大法是怎麼的” 。百丈好久不回答,運又說:“老是不說話,後人豈不斷法種”?百丈微笑一下就轉身回方丈室。希運緊跟在後,並說:“我是特地來的”。百丈終於開口說:“要是真的是這樣,以後可別辜負我”。於是百丈收希運為徒。

《傳燈錄》記述他曾參學過南泉山普願大師和鹽官齊安國師 (悟空是謚號,齊安是法號)。希運自己曾說,馬大師(馬祖道一)弟子中得“正眼”者只二 、 三人,廬山和尚智常是其中之一。由此說明,希運還曾師事過智常。可見希運師承的只能說是江西禪師,師長不限於懷海一人。不過這些師長能中他意的真是寥寥無幾。《傳心法要》記述,他曾大言“大唐國內無禪師”。又解釋說:“不道無禪,只道無師”。

希運在各地拜師學成後 , 仍回洪州鷲峰山(黃檗山)大安寺 ,積極從事洪州禪系的發展 。這時 ,大官僚裴休正任職於洪州。裴休崇佛,曾親往拜謁希運。並贈詩一首 :“……願欲事師

為弟子,不知將法傳何人 ?”以表達裴休願拜希運為師的意願。希運遂收裴休為徒。從此,希運的傳禪事業受到了大官僚裴休的積極支持,聲望也隨之日增 。《禪宗史》說,當時“四方學徒,望山而趨,睹相而悟 ,往來海眾常千余人”。因此,後人就稱希運為臨濟宗的祖師。

希運對洪州禪系的發展所作的努力並獲得成功,是與裴休的積極支持休戚相關的。裴休,河南濟源人,世代崇佛。其父裴肅曾任常州,越州刺史,浙東團練觀察使等職。因此,裴休出身於官僚門弟。裴休自己官至戶部侍郎,兵部侍郎 ,並任丞相5年,罷相後,仍任刺史、節度使,戶部侍郎等職。而且裴休家族歷代崇佛,有連續70余年奉佛不衰的歷史。

裴休崇佛,亦尊重師父希運。一次,希運去新安(約今休寧一帶)入寺投宿,裴休正任官於此,得知希運到來 ,即前去拜見,行弟子禮。希運亦喊裴休之名而未叫官名。接著裴休就請希運去官府招待。裴休任官於洪州鐘陵(今江西進賢縣)時,正值武宗滅佛輿論正盛之時,裴休曾迎請希運至治所 ,便於 “旦夕問道”,又為希運解脫即將來臨的“滅佛”之難。後來希運來到浙江,入唐山之大明“謁鹽官國師。”悟空禪師以比其他門徒高一檔次的禮節接納希運。後希運移居千頃山。

不久武宗服仙丹中毒身亡 ,唐宣宗繼承帝位 。宣宗廢除“滅佛”令,各地佛教寺院開始興復。希運抓住這一機遇 ,在公眾的支持下,通過布施、募化、助工等方式 ,在千頃山巔建造起雕梁畫棟,規模宏偉的慈雲禪寺(後改名為龍興寺)。

民間傳說,在建寺之初,希運曾率領僧眾利用當地樹木 ,土地燒出99灶窯,建起99間房,其艱苦建寺精神可想而知。慈雲禪寺的建成,標志著千頃山佛教的正式產生。“創剎千頃”的希運禪師也就當之無愧地被當地人們尊為慈雲禪寺的“祖師”了。寺也因希運之人傑而靈。當時,四面八方的老衲新僧,朝佛香客紛紛湧入千頃山,千頃由此而知名。

慈雲禪寺的殿宇樓閣,紅牆黛瓦掩映於千頃山的湖光山色之中,更增添了千頃山的迷人風光。於是一批批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絡繹不絕來此游山玩水,燒香拜佛。從此,千頃山的旅游業隨著慈雲禪寺佛教的產生而產生。正如當時一位詩人所吟的一首詩所說:“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樓閣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詩不僅是對千頃山秀麗風光的描繪,更是對千頃山的佛教與旅游業當時已經產生的有力證明。

後來,裴休任官於宛陵(安徽宣城) 。千頃與宣城相近,裴

休又大建水西(寺名)精舍 ,禮迎希運去宛陵,向希運 “旦夕受法” 。由於裴休受希運的耳濡目染 ,後來終於進入空門(佛門)成為佛教信徒。

《傳燈錄》記述,由於希運酷愛洪州黃檗山,故晚年仍回原山,後來,人們“還以黃檗名之”。《禪宗史》說:“大中9年(855年)示寂(西逝)於洪州黃檗山” 。大中11年(857年)謚號“斷際”故人們稱其為“斷際希運禪師”。後又建墓塔,塔名“廣業”。

裴休將希運生前的一些言論整理成《斷際禪師傳法心要》和《宛陵錄》兩書流傳於佛界。兩書既代表了希運的佛學觀點,也反映了裴休自己的佛學思想。

黃檗禪師園寂後的34年(888年),唐僖宗李儇下敇封大德黃檗祖師受賜紫袍金帶,並賜白金二百兩付徒嗣……之詔。現復制詔文及黃檗祖師替容畫像仍收藏於當地民間。

[傳聞]

希運前往天台山拜謁賢師時,途中偶遇一僧,同行中倆人談笑風生,不覺來到了一條河邊 ,河中正泛洪水,那僧激勵希運渡過河去,希運自知無能 ,說:“你要渡就自己渡吧”。那僧就踏水淌波,如走平地,衣褲不濕 。到了對岸又洋洋自得地回頭對希運招手問 :“過來,過來!”希運肚內有氣就罵道:“你這個自私種,自己渡過了 ,還來嘲笑我,早知如此,我非打斷你的兩條腿不可”。那僧人聽後嘆道 :“你真是個大乘氣度的和尚(大乘,是初期佛教流行的派別之一。自認為可以普渡眾生 ,故自命大乘,與小乘佛派相對)。我的一切都不如你”。少頃 ,那僧人不知去向。

[試說]

黃檗希運是唐朝後期的一代高僧。他多方訪師問道,博采眾長,再融入自己對禪學理論的獨特見解。在傳禪過程中又運用自己“讓弟子自修自悟”的一套特殊方法,雖有流弊,但仍贏得眾多佛門弟子的普遍推崇 。後來經其弟子義玄(?—867年)在鎮州(河北正定縣)建立“臨濟禪院”,高揚黃檗希運傳統的本家宗風 ,並對其禪學理論不斷充實與發揮 ,終於正式創立了臨濟宗,成為臨濟宗的創始人,而佛教界一般都稱希運禪師為禪宗南系臨濟宗的祖師。因此,希運禪師成了既是臨濟宗的祖師,又是

千頃山慈雲禪寺的祖師,是擁有雙層“祖師”譽稱的一代高僧。

黃檗希運來千頃山後,廣收佛徒並建成一定規模的慈雲禪寺。從此,那些朝香禮佛的香客,拜師學經的佛徒,從四面八方源源不絕地望千頃山而趨。慈雲禪寺內晨鐘暮鼓之聲不絕,弘法誦經之音回蕩巒峰。慈雲禪寺的建成不僅標志著千頃山佛教的正式產生,而且為千頃山爾後佛教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為廢除“會昌滅佛”令後佛教的興復,走在全國的前頭。因此,他在當地百姓中留下了良好的印像,許多神化他具有特異功能的故事至今仍在當地盛傳不衰。“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國有無數雄偉壯麗的名山大川,除少數如湖北武當山為道觀占領外(道觀:道教的廟),其余大部分皆為佛寺所占。獨具高山湖光山色風光的千頃山亦不例外。自慈雲禪寺建成佛教開始興盛後,一批批文人名士來此與寺院僧人廣為交游 ( 交游風氣我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就已盛行)。他們或涉足於深山絕谷,或出沒於城牆湖邊。這種“交游”的出現標志著旅游已經在千頃山產生。以後,隨著時代的前進,佛教的發展,旅游亦隨之發展 。到了宋 、元時期,一些暢游千頃山後的抒懷、題壁詩或游記等一些文學作品相繼出現。到了明清時期,千頃山已成為當地的一大名勝,歷來都列為“唐昌十景”之一 。所謂“神池花暖”指的就是千頃山風光。

由此說明:當時千頃山的旅游業是隨著佛教的產生而產生 ,發展而發展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黃檗希運既是千頃山佛教的祖師,又是千頃山旅游的首位開發者。

http://www.china-trave.com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