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追蹤-吳哥之行

作者: sunnyren1213

導讀9/27 周四 金邊 - 暹粒 Phnom Penh to Siem Reap 周四早晨我們坐7:30分的湄公快線,沿NH6公路到暹粒(xian li)鎮,300公裡的路開了6個小時。今天的暹粒就像一個渡口,來來往往都是漂泊的過客,其實暹粒更像一座跨越古今歷史的大門,邁出一步是通向古老文明的吳哥王國,門內是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幾年前這裡還是安靜、沉悶的窮鄉僻壤,然而隨著每年游客的激增,它很快發展成為� ...

9/27 周四 金邊 - 暹粒 Phnom Penh to Siem Reap

周四早晨我們坐7:30分的湄公快線,沿NH6公路到暹粒(xian li)鎮,300公裡的路開了6個小時。今天的暹粒就像一個渡口,來來往往都是漂泊的過客,其實暹粒更像一座跨越古今歷史的大門,邁出一步是通向古老文明的吳哥王國,門內是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幾年前這裡還是安靜、沉悶的窮鄉僻壤,然而隨著每年游客的激增,它很快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中心城市。暹粒周邊仍然保留著迷人的鄉村風情:古老的法國店鋪、繁茂的林蔭大道和靜靜流淌的河水讓人仿佛置身於過去,而五星級酒店、空調巴士又將人們拉向未來。這裡有一系列良好的設施,當地人友好且喜歡娛樂,最重要的是這裡距離輝煌壯觀的吳哥古跡僅咫尺之遙。

PM1:30我們到達車站,專職TUTU司機把我們送到了位於酒吧街附近的家庭式旅店Sun Sengky Guest House這是一家安靜整潔的三層白色建築,小樓前院可以停車,後院有二十幾根晾衣繩,上面掛著白色的床單迎風起舞,旅店老板自家的老人坐在木制的平台上閑聊,早晨下樓後坐在後院的石凳上,就可以看著當地人開始他們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我們住在Room113,其實是位於三層樓梯口的第一間小屋。今天的午餐首選就是大名鼎鼎的Amok,這是一家小巧、時尚、個性鮮明的柬埔寨風味餐廳,這裡也有和國內一樣的春卷,米飯是本地種植的絲苗米(可做成各種炒飯)。Amok是柬埔寨的國菜,魚或海鮮和其他一些輔料放在一起烹飪後,放在挖空的椰子殼內或放在用棕櫚樹葉折成的容器內。

午餐過後,我們坐上TUTU車前往吳哥窟的售票處,拍完大頭照後購買了三日票$40,緊接著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巴肯山BakHeng,此時天色已暗,天空中還下著雨,太陽公公早回家去吃晚飯了,哪裡還有什麼日落呢?巴肯山距離吳哥王城以南大約400米,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站在山上欣賞日落美景。不幸而又無法避免的是,如今這裡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成群的游客氣喘吁吁爬上陡峭的山坡,而山上早已無立足之地了,下山的情況更糟,一路上都沒有照明設施。

9/28 周五早上相約5點看小吳哥Angkor Wat的日出, 我們走出旅店時,外面還是黑夜,一路上凡是坐著TUTU車的,都是起早准備看日出的游客。來到小吳哥時,天色漸亮,地上還都是濕的,大批游客及攝影愛好者的長槍短炮已占據有利位置,看起來今天天氣不佳,日出是看不到了。吳哥窟被 一條190米寬的護城河所環繞,這條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矩形、長1.5公裡,寬1.3公裡,與它相比,歐洲城堡周圍的護城河簡直就像玩具模型一樣。一條457米長,9.5米寬的七頭蛇型欄杆從主要入口一直延伸到中心寺廟,中途經過兩個優雅的藏書室和兩個水池,人們都喜歡在北邊的水池觀賞日出。

我們離開游人扎堆的小吳哥後,果然成功地避開了人群。第一站是豆蔻寺Prasat Krawan,它是一座印度教的寺廟,建於921年,共有5座磚結構的寶塔,按照由北到南的順序排成一排,面向東方。第二站是塔高寺Tak Keo,它是一座純然未作任何裝飾的寺廟,如果它最終被建成的話,無疑是吳哥最精致的建築之一。TUTU車在古木參天的路上繼續向前開,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其實坐在TUTU車上看著四周移動的風景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我們的第三站是赫赫有名的塔布隆寺Ta Prohm,9點到達景區時,這裡連一個游客也沒有,估計此時都在大小吳哥扎堆呢。

塔布隆寺無疑是吳哥最具藝術氣氛的遺跡,也是每位游客必不可少的參觀項目,它的吸引力在於,和吳哥其他寺廟不同,它已經被叢林所吞噬,看起來就像當初法國探險家首次發現吳哥寺廟的情形一樣。當然這有點誇張,事實上,寺廟周圍的林木已 經得到了清理,只有那些最大的古樹還留在遠處,人們對其定期修剪,而不是像崩密列那樣處於原始狀態。在斑駁的綠蔭下,寺廟坍塌的寶塔和圍牆被巨大的樹木根系所纏繞。在這座古老的遺跡上體現出一個富有詩意的循環,首先是人類征服自然,快速地創造之後,自然再一次主宰人類,慢慢地將其毀滅。

離開塔布隆寺後,我們的TUTU車在林間小路上開了一會兒便來到了周薩神廟ChauSay Tevoda,它建於12世紀中葉,是供奉濕婆神和毗濕奴的寺廟。國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對其進行修復,但痕跡太過明顯。

托瑪農神廟Thommanon位於周薩神廟的北側。兩座寺廟建於同一時期,而且設計相似。它也是供奉濕婆神和毗濕奴的寺廟。此時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柬埔寨小朋友們開始圍攻游客們購買各種紀念品。

今天的午餐是在小吳哥景區對面的餐廳吃的,敞開式的食堂裡坐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我點了大蝦炒飯,拌上辣椒沙司後味道還不錯,店小二還端上了一大碗酸菜魚塊湯,哪裡知道這綠色看上去像通心菜的菜,嘗起來其酸無比,真是郁悶!剛吃到一半,外面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果然是雨季,這雨下得快,停得也快。正所謂雨過天晴,我們走出食堂,踩過地上的一個個水坑,朝著馬路對面舉世聞名的吳哥窟前進。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小吳哥,這裡是靈性與對稱的完美結合,是人類獻給他們所信仰的神的一份永恆的禮物。第一次走近吳哥窟會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是吳哥遺跡中規模最大的、無疑也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廟宇,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大 的宗教建築。中心寺廟包括三層,每層都用紅土圍起一個正方形,周圍是錯綜復雜的長廊。第二層和第三層的每個角都有塔作為標志,每座塔的頂端都有穹頂。中心寺廟的外圍是800米長的一系列復雜、神奇的淺浮雕。東回廊南面是吳哥窟最著名的淺浮雕場景:攪動牛奶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在這個恢弘的場景中有88個惡魔和92個戴著頭盔的神正在攪動大海以提取長生不老的仙丹,雙方都極力想得到這種靈丹妙藥。惡魔手握蛇頭,神把持著蛇尾,在大海的中心,巨蛇盤繞在曼荼羅山上,惡魔和神都以蛇為繩索競相拖拉曼荼羅山,攪動海水。中心塔距離第三層31米,距離地面55米,使整個建築顯得莊嚴、協調。通向上層的台階非常陡峭,因為通往天國的道路絕不輕松,如今游客們在此爬上爬下,樂此不疲。一旦到了中心塔,朝聖者就完成了全部使命,你可以迎著微風,觀賞風景,然後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細細品味這座偉大寺廟的對稱美和像征意義。

我們是坐著TUTU車,頭頂烈日,一路通過東面的勝利門,沿著勝利大道,一路挺進吳哥王城的。吳哥王城也就是大吳哥Angkor Thom,沿著中央廣場的東側有兩組建築物,北倉庫和南倉庫可能曾經是皇宮 。在兩個倉庫的前面是12座紅土寶塔-10座排成一排。癩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位於戰像平台的北面,是一座7米高的平台。平台的前護牆上至少有五層是經過精心雕刻過的仙女坐像。畫面中的其他人物還有頭戴皇冠、手持雙刃短劍的國王以及陪伴在左右的君臣和公主,平台建於12世紀末。

350米長的戰像平台Terrace of Elephants,曾經是國王觀看公共慶典的一個巨大的觀景台。站在台上,想像一下吳哥帝國全盛時期公共慶典的盛況,步兵、騎兵、馬拉戰車和戰像的隊伍浩浩蕩蕩穿過彩旗招展的中央廣場。戰像平台有五座向中央廣場延伸的外圍工事,中間有三座,兩邊各有一座。

此時太陽非常火辣,我們沿著小路往前走到了皇家圍地和吳哥古皇宮Phimeanakas,如今這座皇宮看一去有些破敗,我們也只能從它的字面含義中想像它曾經的輝煌。我們在寺廟旁的椰子攤駐足休息,新鮮椰子一塊錢兩個,椰子汁冰涼爽口,很解渴。

往南走,經過一扇古城牆門,就來到巴芳寺Baphuon的後面了,這是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最為壯觀的寺廟之一,它距離巴戎寺西北方200米,金字塔形的寺廟代表神山。通過巴芳寺的是一條長200米,由砂岩制成的走道,寺廟的中心建築高43米。巴戎寺Bayon與吳哥窟不同,從遠處看去,它更像是一座名過其實的碎石山。這裡有蜿蜒的走廊,陡峭的台階,最經典的是54座歌特式寶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神態各異、面帶微笑的佛像,這些巨大的頭像從各個角落俯視著人間,暗示著君主的絕對權利、控制和仁慈。在游覽過程中,你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若干頭像-有的只是一個輪廓,這些頭像或者水平凝視著你的眼睛,或者在你的上方注視著你。巴戎寺面朝東方,所以多數人都喜歡在清晨去寺廟參觀。太陽升起後,陽光一寸一寸地掠過每個頭像,使他們的面容看起來都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傍晚的巴戎寺,看上去也一樣的迷人。如果你留在這裡觀賞日落的話,就會看到和日出時一樣的效果,只是順序顛倒了而已。巴戎寺的淺浮雕全長1.2公裡,刻畫了一萬多個形像。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層外牆的雕刻,它展示了12世紀柬埔寨日常生活的逼真場景。

9/29 周六 今天不用早起看日出,我們坐上TUTU車,從暹粒走公路到達崩密列,全程大約80公裡開了2小時。一路上塵土飛揚,兩旁都是吊腳樓,我用手絹蒙住臉,以防風沙入眼。崩密列BengMealea的周圍是一條巨大的護城河,長1.2公裡,寬900米,如今早已干涸。寺廟完全被叢林所吞噬,讓人們分不清身在何處。從南面進入寺廟,穿過幾間黑暗的房間和葡萄藤來到中心塔,塔身已經完全倒塌。在碎石和植物之間隱藏著幾處驚人的石雕,此外東北方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藏書室。這座寺廟與眾不同,值得人們花時間徹底地游覽一番。如今,又多了一條通往中心區的木質走道(2004年修建的)。這裡可以讓你經歷一次有趣的秘境探險,向導告訴我”Beng” means under water, “Mealea” means flower,人在其中,仿佛身處在一個石頭迷宮裡,當地的向導帶著我在殘垣斷壁之間爬上爬下,如果沒有向導帶路的話,除了會迷路,你還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掉進周圍的石頭縫裡。

離開崩密列,我們在紅土路上又顛簸了一個小時,頭頂上是藍天白雲,兩旁是綠色的田地,時而還能看見幾只瘦小的牛羊,就這樣我們一路向女王宮挺進。中午在女王宮景區對面的餐廳吃的午飯,有菠蘿炒飯和新鮮椰子汁。

女王宮Banteay Srei被譽為吳哥藝術皇冠上一顆珍珠。它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印度教寺廟,由略帶桃色的石塊建造而成,寺內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它是吳哥最小的一處景點,盡管它面積不大,但卻聲名顯赫。女王宮保存得相當完好,寺內的許多石雕都是三維的,這座寺廟呈正方形,東西各有一個入口,東面的入口有一條引道。女王宮的精華之處在於裝飾豪華的藏書室和三座中央塔,這裡有大量的男神和女神的神像,以及美麗的金銀絲淺浮雕。女王宮的經典雕刻包括一個優雅的女人手持蓮花,身上穿的傳統衣裙清晰可見。我們吃過午飯後游覽了女王宮,此時游客不多,四周安靜詳和,但天氣非常炎熱。傍晚可能是最佳的游覽時間,但最晚也不要超過太陽落山。

離開女王宮,我們坐上TUTU車七拐八彎開到了龍蟠水池Preah Neak Pean,這裡是建於12世紀末的佛教寺廟,規模雖然不大,但很完美。這座寺廟有一座大的正方形水池,周圍有四座略小的正方形水池,在中央水池中心有一座圓形的小島,小島周圍盤著兩條七頭蛇,它們的尾部互相纏繞,這也正是寺廟名字的由來。雖然小水池干涸已經長達幾個世紀之久,在中心島周圍的水池裡曾經有四座雕像,但如今只有一座保留了下來,法國的考古學家在清理遺跡時使用原來的碎片將其復原。這座雕像造型奇特,長著馬身人腿。這些水池曾經是用來進行宗教的洗禮儀式的,寺廟曾經位於一座巨大的水庫中心。

聖劍寺Preah Khan是吳哥最大的寺廟之一,這裡有錯綜復雜的拱狀長廊、精美的雕刻作品和長滿青苔的巨石。與塔布隆寺相同,它也是帶有圍牆的塔形寺廟,側翼建有走廊。聖劍寺占地面積很大,但寺廟本身就位於一座700米x800米的長方形圍牆之內。四條走道通向寺廟的各個大門,大門上雕刻著攪動牛奶海的場景。四條拱狀長廊以中央聖殿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延伸。聖劍寺內部的牆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如今有許多都保存了下來,其中包括智者和仙女。

離開聖劍寺往南走上一段路就是吳哥王城了,TUTU車開過視野開闊的中央廣場,從南門離開王城,到達巴肯山Bakheng。此時正是太陽下山之時,到處都是游客、導游和司機,大隊人馬向山頂挺進,唯一的小路上擠滿了游客,幾個意大利佬還在高歌一曲“我的太陽”呢。我在上山的路中發現了一個絕佳的觀看地,向右轉正好能看見准備下山的太陽,還有一條緩坡從山底向山頂延伸,其實這是一條古時的像道。我坐定不動,沒想到就這樣還吸引了眾多下山的游客,他們分別在我的旁邊和後面分散開來,我往後一看,還坐了十幾排人呢。這條像道,現在顯然變成了迷你影院,各國人民靜坐著觀看現場版“巴肯山日落”,太陽就像一個在油鍋裡剛煎過的雞蛋,慢慢地下去了,我估計是太集中眼神了,過了一會兒看其他東西,怎麼看中間都有一個小黑點,半個小時之內,這久違的太陽就乖乖地下班回家了。鑒於第一天摸黑下山的經歷,這次在天黑之前是一定要下山的,此時巴肯山的小路仿佛就成了電影院的出口,電影院散場,大批人馬齊步下山,我還聽見熟悉的滬語、粵語時而夾雜在世界各國語言中。山下的場面更為壯觀驚人,場面極為混亂,到處都是游客和車,沒有紅綠燈,更別說警察維持交通秩序了。馬路兩邊停滿了車,此時天色已黑,旅游大巴、中巴、豐田佳美車、TUTU車占領了唯一的道路,下山的人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座駕,我在混亂中,終於找到了我們的TUTU車,司機告訴我,這裡的傍晚幾乎天天如此。旁邊還有幾個老外頭帶專用頭盔,騎著自行車在混亂中穿梭而行。離開人聲鼎沸的巴肯山,TUTU車在一路漆黑中開進了燈火輝煌的暹粒鎮。回到住處後洗去這一路的灰塵,下樓後發現外面早已下起了小雨,真不愧是雨季啊。出大門左轉,幾步之遙就是Dead Fish Tower,看起來既像一個谷倉,又像一個大俱樂部。你可以坐在地板上,也可以坐在用樹干制成的餐桌旁用餐,當然也可以坐在空中樓閣上欣賞樂隊的演奏。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