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識:高原與氧氣

作者: pious

導讀為了旅游,許多人會上到高原。也有許多人會聽了關於高原缺氧的傳說,而不敢上到高原。常識講,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氧氣壓力過低,會導致人吸氧不足,因而會產生缺氧的症狀,可能會頭痛,會頭重腳輕,會上氣不接下氣。至於肺水腫、腦水腫這些極端表現,現實中的病例並非很多。高原缺氧當然會很難受,但值得體驗。 如果有人勸你,要適應� ...

為了旅游,許多人會上到高原。也有許多人會聽了關於高原缺氧的傳說,而不敢上到高原。常識講,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氧氣壓力過低,會導致人吸氧不足,因而會產生缺氧的症狀,可能會頭痛,會頭重腳輕,會上氣不接下氣。至於肺水腫、腦水腫這些極端表現,現實中的病例並非很多。高原缺氧當然會很難受,但值得體驗。

如果有人勸你,要適應高原環境,不要輕易吸氧、吃紅景天,我的意見是不要聽。該吸氧吸氧,該吃紅景天就吃。為什麼呢?缺氧時,人的機體會利用幾天的時間作應急反應,主要的表現是增加紅血球,紅血球主要是起攜氧的作用。但紅血球增多,會帶來血粘、高原高血壓等問題。人體自動增加紅血球之含量需要幾天的時間,因此在剛進入高原時,會因為高度突然增高,人體來不及適應,而產生體內氧氣供應不足的情形。既然只是短期旅行,何必要改變自己原有的生態呢?

有人告訴我,在高原待過15年以上,就下不來了,因為機體已經適應高原,下來就會得低原病。我相信。

其實,高原缺氧並不可怕。有一條小常識是:每天上升高度不要超過300米,這樣,就不會有過於劇烈的高原反應。我的經驗驗證了這一點,開汽車上去就好些。最怕的坐飛機,比如從成都的800米海拔,兩個小時內上到3700米的拉薩,就會產生高原缺氧症狀。1998年我第一次去拉薩,行前友人勸戒我:下了飛機,不要吸煙,不要喝酒,不要跑跳,到後要先休息半天,這樣就不會有太過劇烈的高原反應。我沒聽,一切照舊。但是到了半夜11點,忽然就後腦勺劇痛起來,而且疼了很多天,給了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從海平面到10萬米的高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均為21%。然而,空氣壓力卻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導致空氣稀薄,因此氧氣壓力也隨之降低。所以,盡管氧氣在大氣中的相對比例沒有變化,但由於空氣稀薄,氧氣的絕對量卻變小了,由此導致了缺氧。

由於氧氣壓力較低,人體會因缺氧而過度換氣,通氣。在海平面安靜狀態下,人體每分鐘需要250毫升氧氣,也即須吸入5升的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體必須吸入7.5升的空氣,才能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要。此時,人們會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運動,就更有氣不夠用的感覺。

氧氣在人體中起什麼作用呢?主要是氧化作用,即將人體攝入的塘、脂肪和蛋白質進行氧化反應,產生能量,供給身體的需要。氧化一克糖需要氧0.75升,可產生熱能4.1千卡,氧化一克脂肪需要氧2.03升,可產生熱量9.30千卡;氧化一克蛋白質需要氧0.95升,可產生熱能4.1千卡。而在人體的各個內髒器官中,腦需要氧氣最多,大約消耗吸入體內氧的20%,每l00克腦組織每分鐘耗氧3.3毫升。如果氣壓降低,大氣氧分壓和肺泡氧分壓也降低,動脈血氧飽和度也下降,人體即會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如人們登上空氣稀薄的高山時,由於氣壓降低,會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頭暈、惡心、嘔吐和乏力等缺氧反應,嚴重時還會出現肺水腫和昏迷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原病。當氣壓降低至240毫米水銀柱(相當於8500米高處的氣壓),體內氧的儲備降至正常時的45%,就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患了感冒,那就無論如何不能上高原,那是很危險的,易患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高原肺水腫的臨床表現如頭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個別嚴重者可有出現尿少,咯多量血性泡沫樣痰,甚至神智不清,寒冷與呼吸合並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勞累也可為重要誘因。治療上要早期給予吸氧,每分6-8lc,有肺水腫者可用50%-70%酒精吸入氧氣,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嚴禁大量飲水,口服強的松或靜脈緩滴氫化可的松,減少毛細血管滲透及解除支氣管痙攣,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應立即采用相應的治療措施,病情穩定後轉到較低的海拔地區繼續給予治療。 高原性腦水腫較易引起死亡,多見於快速進入4000米以上,發病急,多在夜間,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腦部小血管痙攣和通透性增加,產生腦水腫。患者除早期高原反應症狀外,伴有顱內壓增高現像,劇烈頭痛,嘔吐還可出現神導恍惚,抑郁或興奮儋妄精宰症狀,個別患者出現抽搐,以嗜睡、昏睡至昏迷、脈率增快,呼吸極不規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視神經系統頭水腫和出血等現像。治療首先連續給吸氧95%的氧氣和5%的二氧化碳,清醒後仍應間斷給氧,用50%GS甘露醇,速尿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急素E等治療,減輕腦水腫,降低腦細胞代謝,提供足夠的能量促進恢復可的請使用中樞N興奮劑,如洛貝林、可拉明等,注意水鹽和電解質平衡以及必要時的抗感染措施治療,病情穩定後轉到低海拔處繼續治療,有的登山者還會出現眼部綜合症,出現視網膜出血。

其實,羅患以上疾病,最好的治療辦法是短時間內下到低原。

我國的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地區,全區平均海拔高於4000米。人們對海拔高度有個高原反應的界定,一般來說,在3000米高度,一般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到了4000米,易患高原病;6000米是個一般人的極限,在那個高度上,無特殊氧氣供給的人不易生存。世界上一般群居生存的高度極限是5200米,在智利,是一個礦山城鎮。至於攀登珠穆朗瑪峰,那是極個別人的極個別現像。

我今年春節去拉薩,是坐火車上去的。盡管車裡有吸氧裝置,但仍是有高原反應,即頭痛、呼吸急促。我上過多次高原了,對這類症狀就不是很擔心。有人說,越是身體虛弱的人上了高原反應越小,這也許有道理,因為身體虛弱的人平時對氧氣的需求就少嘛。

到了拉薩以後,我們又租車去羊卓雍湖,中途在雅魯藏布江邊休息。這個過程中高原反應就很小,因為有樹有草有河水,有樹有草有河水的地方氧氣都會多些。一畝樹林每天可產生氧49公斤,可供11個人呼吸之用。一般人可能想像不到,就重量來說,氧大約占人體重量的60%。所以氧氣對於人類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高原。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