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朝聖

作者: 冰_人

導讀法門朝聖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北10公裡的崇正鎮(今法門鎮),東距西安120公裡,西去寶雞96公裡。1987年4月,法門寺地宮被發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寶,其中有12l件璀璨奪目的金銀器,17件玲瓏玉潤的琉璃器,16件已失傳的“秘色瓷”器,還有“700多件綿、續、羅、紗、絹、綺、繡等各類紡織品。這批文物種類之繁、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制作之精,等級 ...

法門朝聖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北10公裡的崇正鎮(今法門鎮),東距西安120公裡,西去寶雞96公裡。1987年4月,法門寺地宮被發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寶,其中有12l件璀璨奪目的金銀器,17件玲瓏玉潤的琉璃器,16件已失傳的“秘色瓷”器,還有“700多件綿、續、羅、紗、絹、綺、繡等各類紡織品。這批文物種類之繁、數量之多、質量之優,制作之精,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這一考古發現立刻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專家們指出: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陝西繼秦兵馬桶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據專家考證,法門寺不是建於阿育王時期,也不是建於東漢末年,而是建於北魏時期約公元499年前後,現寺內尚存的北魏千佛殘碑就是立塔建寺後不久樹立的,當時稱阿育王寺(或無憂王寺)。

隋朝時,改天下佛寺為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實寺”。《無憂王寺真身寶塔銘並序》記載:“隋朝置之,名成實寺。大業五年,僧不滿五十人者廢之。此寺從廢入京師寶昌寺,其塔故地仍為寺莊。”

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它以皇家寺院的顯赫地位、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對唐代佛教、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初時,高宗李淵改名為“法門寺”。法,是由梵語“達摩耶”譯意,指佛法;門,有可入義、能通義;“法門”指諸法之門是暢通的,勸人信仰佛教,進入妙法莊嚴路。取意於“如口來開法門,聞者篤信”,“以種種法門宣示佛道的”的佛典。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這裡度僧80名入住法門寺,任寶昌寺僧人惠業為法門寺第一位住持。唐貞觀年間,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自貞觀年間起,唐朝政府化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寺內殿堂樓閣越來越多,寶塔越來越宏麗,區域也越來越廣,最後形成了有二十四個院落的宏大寺廟。主要有天王院、淨土院、羅漢院、地藏院、吉祥院、左會院、真身院等。寺內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輔”之地規模最大的寺院。

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第一次開示佛骨。佛指舍利的重現,掀起了一股崇佛熱潮。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第二次迎奉佛骨。宮廷主持佛事活動僧人智忄宗、弘靜向高宗建議再示法門寺佛骨,高宗救准前往開發,並賜錢五千、絹五十匹以充供養,後又賜絹三干匹作為造佛像、修寶塔的資金。佛指舍利再現人間時,道宣律師目睹手摸,他這樣記述它的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內孔正方,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余內小指於孔中,恰受。”這就是1987年4月在法門寺塔基地宮發掘的四枚舍利中的第一枚舍利。當年高宗將這枚舍利迎請到皇宮裡供奉,武則天舍衣物市絹一干匹,“為舍利造金棺銀停,數有九重,雕縷窮奇。”直到龍朔二年(662年)才送回法門寺塔中。這次迎佛骨是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奉獻最多的一次。

武則天為了鞏固其統治,大崇佛法。長安四年(704年)冬,她令僧人再次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入宮供養。舍利進京城時,“萬眾梵香,千官拜慶,人們竟相施舍,“頂缸指炬者予先,舍財投寶者恥後。”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皇家樂隊,列隊奏迎。武則天在宮內“身心護淨,頭面盡虔,請法藏捧持,普為善禱”。京城內外沉醉在禮拜的浪潮中。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逐漸衰敗,統治階級更加利用宗教作為維系其統治的手段。760年,肅宗第四次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並賜給法門寺金銀器具、金禍架裟、擅香、琴瑟像等物品。790年德宗興起了第五次迎佛骨的活動,“傾都瞻禮,施財巨萬”。憲宗在元和十四年(819年)不顧韓愈的諫勸進行了第六次迎奉佛骨活動,“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立充施者。”

韓愈當時任刑部侍郎,他看到佛教勢力愈來愈大,寺院享有免稅免役權,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影響國家收入,毅然上書《諫迎佛骨表》,反對迎請佛骨,“事佛求福,乃更得禍”。但當時禮佛浪潮席卷朝野,憲宗聽不進勸諫,將韓愈貶到潮州(今廣東潮安縣)任刺史。韓愈滿腔悲憤地寫下了《左遷藍關示侄孫湘》的千古名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清初詩人陳允暢游法門寺後說:“不妨葬佛地、諫表兩並存。”法門寺佛骨聖地和韓愈的諫表在歷史上是並存的,各有它獨特的價值。

873年,唐懿宗不顧群臣反對,執意進行了第七次迎佛骨。迎接儀式極為隆重,執幡幢儀仗約萬隊,瞻禮仕女僧尼如潮如流,歌舞管弦和梵誦之聲沸天盈地。懿宗親自出迎,向佛骨頂禮膜拜,將佛骨“迎入內道場,即設金花帳、溫清床,龍麟之席,鳳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薦瓊膏之乳等,”以作供養。“宰相以下競施金帛,不可勝數”。當年,滋宗去世,次年爆發了黃巢起義。873年底,僖宗昭令將佛骨送還法門寺。次年正月初四關閉了塔下地宮石門。從此,佛指舍利再沒有聞世,所藏供奉器物也成了千古之謎。

五代、兩宋時期,法門寺佛事蕭條,修聾很少。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四級木塔崩塌。萬歷七年(1579年)由士紳楊禹臣倡導在民間集資,歷30年修成了十三級寶塔。塔為八棱形,高47米,整個塔體為仿木構式磚塔。第一級上方八面分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字,以示八方,東、南、西、北的塔門上分別刻有“浮圖耀日”、“真身寶塔”、“舍利飛霞”、“美陽重鎮”。第二層到最高一層,除塔頂為覆缽形銅制塔剎外,每層八面各有—門洞,每洞置—銅佛像,共88尊。每一洞外護鐵絲網,塔內不設樓梯,不供登覽。塔身仍仿木構建築形式,每層有出檐磚刻鬥拱,第一層鬥拱下有磚雕花,棱間有二龍戲珠、獅子麒麟、雙觀朝陽等浮雕,並伴有花葉雲朵等修飾。塔的第二層下部雕刻的是倒垂欄杆,飾蓮花和卷草雲紋草圖案。塔上門洞內還藏有經書、銅器。整個寶塔高峻挺拔,以拔地出世之雄姿矗立在周原上。

清朝幾次對法門寺進行修整,次第建起大雄寶殿、木佛殿、西佛殿、銅佛殿、浴佛殿和九子母殿。到民國中期,法門寺的布局為:中軸線上有山門、銅佛殿、真身寶塔、正殿等主要建築,兩側有鼓樓、鐘樓、睡佛殿和禪佛殿。1939年,華北慈善會會長朱子橋先生集資對寶塔進行了加固,並請大乘和尚住寺。

1949年後,法門寺先後由良卿、常惠、惠民、澄觀等法師主持寺務。195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將法門寺真身寶塔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以來,政府撥款重修了大佛殿、銅佛殿、西方三聖殿和鐘鼓樓,使千年古剎煥然一新。1984年,寺院交佛教界管理使用,住持澄觀帶領僧眾發揚“農禪並重”的優良傳統,辦起了衛生香廠,並組織了織席小組、經像流通部,還經營花卉、樹苗、照相、招待所等服務項目,基本做到“以寺養寺”。目前,法門寺是陝西省重點寺院。

法門寺座北朝南,山門巍峨壯觀,圍牆檐下雕刻著鳳凰翩躚、獅子滾舞、麟麒飛馳、游龍戲嬉等圖案,東西牆頭各有—條龍探身仰首,呼之欲出。

寺內翠柏青槐,各色花卉,把寺院點綴得幽靜美麗。與大門相對的是銅佛殿,殿內供奉的彌勒佛、文殊、普賢兩菩薩和十八羅漢都是1986年佛教界所塑,由75歲的居士馬伯齡精工制成。其中的十八羅漢,其身材、面容一反其他寺廟的瘤瘠瘦削和古怪相貌,雕塑得衣冠整肅,儀態豐盈,很有唐朝塑像的風格。受到佛學專家的好評。

法門寺的鐘樓和鼓樓均系雙層樓閣式建築,檐牙高啄,鉤心鬥角,玲成而又秀麗,是仿明代鐘鼓樓原樣修復的。鐘樓內存放著明朝鑄造的大鐵鐘一口,重3600斤,通身刻著一部完整的《金剛經》。每當黎明,寺僧撞響晨鐘,聲振四野,十三級寶塔迎著朝霞而立,使“法門曉鐘”成為扶風八景之一。清初詩人劉瀚芳曾詠選“法門曉鐘”:

瞳瞳曉色未全分,無限鐘聲入夢聞。

京兆虛傳佛音壽,浮圖依舊矗青雲。

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大雄寶殿。殿前甬道上有一塊青石,石上有兩處凹陷成坑,民間稱“宋巧嬌告狀石”,傳說是宋巧姣告狀時用膝蓋跪磨的。京劇《法門寺》《拾玉鐲》、《雙姣記》)就取材於這個故事。

大雄寶殿裡供奉著釋迦牟尼和迎葉、阿難三尊佛像。為1984年新塑貼金佛像。平日殿內供桌上香氣繚繞,供器佛像金光進發,不少游人香客在此叩頭揖拜。

大雄寶殿的東側檐下,有一塊奇特的臥虎石。長52釐米,寬48釐米,厚20釐米。這塊石頭平常看起來與一般青石沒有什麼不同,但潑上水後,一只老虎栩栩如生地臥在上面。傳說宋微宗來法門寺進香時,曾在這塊方石上休息過,因徽守屬虎,遂命名為臥虎石。徽宗還題“皇帝佛國”匠留作紀念。實際上這是一塊花紋似虎的大理石,不過這塊臥虎石也為幽靜的寺廟增添了不少活躍氣氛。

正殿內西牆上嵌著一塊明朝《西蜀大州居士詩碑》,高83釐米,長129釐米。詩中寫道他看到寶塔毀壞,十分難過,發願行乞募資進行重建:

法門寺,成住壞,空中忽起痴僧債。

百足鐵鎖掛肩筋,欲與如來增氣概。

增氣概,爾母苦,好待當年計玄度。

明朝十三級寶塔在清朝地震時,塔體就向西南傾斜,出現裂縫,塔體重心偏離3米多,西南角塔基下陷1米多。由於寶塔結構嚴謹,建築技術高超,才在傾斜中度過了三百多年。1981年8月因四川松潘地震和長年雨水侵襲又倒塌了西南半部,另半部塔仍毅然聳立,成為奇觀。為了保護佛教名勝生古跡,恢復佛骨聖地,陝西省佛教界發起重修法門寺塔,並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1985年成立了由宗教、文物等部門參加的重建法門寺塔委員會。1986年春開始拆除殘塔、整理佛像、經書和其他文物。為了重打地基,陝西省考古文物部門開展了對法門寺塔地宮的發掘工作。

1987年4月,封閉了一千多年的神秘地宮之門被打開,用電光一照,裡邊金碧輝煌,千年古物熠熠放光。經測量,地宮長21.12米,面積31.84平方米,是國內迄今發現的佛塔地宮中最大的一個。地宮基石皆雕成仰蓮瓣形,取塔建於蓮座之上意。地宮內壁多處斷裂,凹陷。地宮共有四道門,門上雕有天王護法像、蓮花等,色彩鮮艷。門楣上繪有姿態各異的瑞烏朱雀。前室發現了《大唐鹹通啟送歧陽真身志文碑》和《監送真身使隨真身供養道具及恩賜金銀器衣物帳碑》,這兩通碑不僅是研究法門寺歷史,而且是研究唐代佛教的重要資料。

從地宮發掘了四枚佛指骨舍利,一枚為“靈骨”,其他三枚為“影骨”。真身舍利“秘藏”於一普遍的鐵函裡。打開鐵函,裡邊是錄頂銀函,上有45尊造像和“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佛真身寶函”的鏨刻,再裡層是銀包角檀香木函,木函內放置著一具嵌寶水晶槨子,真身佛指就安放在槨內的壺門座玉棺中。其他三枚影骨,一枚置於嘉陵頻伽紋壹門座銀棺中,一核置於雙鳳寶蓋紋銀棺中,還有一枚置於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寶函中。這三枚“影骨”是唐代為了保護真身指骨的仿制品,但也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唐代金銀器是稀世珍寶。1949年前有少量出土,但多流散國外。建國後到法門寺地宮發掘前,全國共發掘出260多件金銀器,而法門寺地宮一次竟出土了120多件,且精雕細樓,精美絕倫,堪為國之瑰寶。這批金銀器可分為法器、供養器和生活用具三大類。

法器中最珍貴的是三枝錫杖。單輪十二環迎真身銀金花錫杖、雙輪六環銅錫杖和雙輪十二環金銀錫杖。其中雙輪十二環金花銀錫杖長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兩,銀58兩,比藏於日本正倉院號稱“錫杖之王”的白銅頭錫杖還要大。錫杖的蹲體是由復蓮八瓣組成,錫杖下端有三欄團花紋飾,欄之間以珠紋為界,極為精細。杖身中空,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鏨刻圓覺十二僧,手持法鈴立於蓮花台之上,個個憨態可掬,神情動人。錫杖下端綴飾蔓草、蜀葵、雲氣和團花。杖首用銀絲盤曲成雙桃形兩輪,輪頂有仰蓮流雲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工藝制作精致,可謂法器中的至寶。

供養器中有皇帝賜造的鎏金鴛鴦團花雙耳浴佛盆,口徑約50公分,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同類器物中最大的一個。盆口作成葵形,底襯闊葉石榴組成的大團花,盆底相戲鴛鴦把頭探出花叢,生動可愛。銀盆的內壁,刻有四對站於仰蓮座上鼓翹欲飛的鴛鴦,周圍花雲縝密,體現唐代金銀工藝的成就。

捧真身菩薩是唐懿宗為送迎佛骨盛放舍利而救造的供養器。高385米,重1926。7克。菩薩頭戴化佛花蔓,寶紹垂於肩後,上身裸露,下著羊腸大裙,發髻高挽,神態端莊,周身飾有珍珠纓絡。雙手捧著卷葉型長方盤,盤是刻有“聖壽萬春”等銘文,半跪坐於束腰仰復蓮座。蓮座上鏨有菩薩、天王、伎樂和三頭六臂金剛等,造形獨特。蓮座凹底望兩行龍,以立雲臥雲相襯托,中心為三鑽杵法輪。造形精美,神態逼真,是珍貴的藝術佳品。

生活用具中,唐僖宗供奉的金銀絲結條籠子、鎏金菜具、鎏金雙蜂紋樓空銀熏爐、鎏金雀鳥銀袖珍熏珠等等,工藝精美,結構巧妙,華美富麗,充分反映了唐代人民高超卓越的技巧。

法門寺地宮發掘的16件秘色瓷,是秘色瓷第一次在國內出土,不僅將秘窯產生的時間由五代提前至唐代,而且使鑒定秘色瓷有了標准的器物,是我國陶瓷史上的突破性的發現。出土的瓷碗、盤、淨水瓶、碟、托等器皿,造型古樸典雅,瓷色青中泛白,溫潤有光澤,如冰似玉,反映了唐代造盜業的極高成就。

地宮珍存的琉璃器皿20多件,有盤、碟、碗、托、瓶等,是建國以來琉璃器皿的一次重大發現。琉璃器自公元三、四世紀傳入我國,被視為比金銀器價值還高的用器,文獻上多有記載,20世紀初在新疆有發現,後來內地零星出土,均—沒有這次數量豐富,花色絢麗。

1988年11月9日,法門寺修葺一新,向世界開放。重修的真身寶塔高47米,巍峨聳立,仍8棱13層,從第2層至第12層,每層供置8個佛龕。地宮內安放著真身舍利。與以前不同的是,塔內新設有旋轉梯可登高遠眺。另外,地宮也按原樣修復。寺廟西側,新建了法門寺博物館,博物館的主要建築是唐式“珍寶閣”,高25米,共3層,一二層有漢白玉欄杆環繞,遠看如白雲托出宮殿,氣勢雄渾,同塔寺互相呼應。館內珍藏著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珍貴文物。這一天,在這裡隆重舉行了辭迎如來真身舍利瞻禮法會暨真身寶塔重建落成典禮。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和陝西省政協副主席周雅光為真身寶塔剪彩。法會由中國佛協副會長明旸法師主持。全國各地佛教界代表參加了法會。新加坡佛教代表團,日本臨濟宗、黃檗宗、淨土宗、聖德宗訪華團、香港佛教代表和澳大利亞佛教代表等,專程前來瞻禮舍利。當地約有5萬群眾彙集法門寺,參加了這一盛會。

法門寺從對外開放以來,不僅成為佛教聖地,而且成為繼秦始皇兵馬桶之後陝西的又一重大人文景觀和旅游勝地。開放後僅兩個月,就有80多萬海內外游客和群眾前來叩拜和觀瞻。

西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於(1994年)11月29日下午乘泰國專機抵達曼谷,供泰國廣大佛門信徒祭拜85天。這是中泰兩國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泰兩國友誼史上的一件大事。佛指舍利首次赴泰巡禮,供泰國僧俗大眾朝拜,這是中泰兩國人民、兩國佛教界悠久傳統友誼日益發展的重要標志.

法門寺十大世界之最

一、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二、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三、地宮文物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羅。

四、地宮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

五、地宮出土的一整套宮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

六、地宮中出土的雙輪十二環大錫杖,長1.96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並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

八、地宮中發現的700多件絲織品,幾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絲綢品類和絲織工藝,堪稱唐代絲綢的寶庫,是唐代絲綢考古的空前大發現。

九、盛裝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世界上發現的制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上面鏨刻金剛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羅,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法門寺,實際都是1987年以後的重建品。建築物為現代仿唐式建築,塔也是崩塌了半邊後重修的。所以,游客沒有多少歷史感。

2006年05月25日,法門寺遺址作為南北朝至清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精選遊記: 寶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