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峨眉樂山行之五——心中的大佛

作者: 風吹佩蘭

導讀峨眉之絕在金頂,此行雖無緣親眼目睹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四大奇景,但總算朝拜了一下普賢菩薩,略表了幾分向佛之心。在佛界中,四大菩薩皆有著自己的道場。譬如,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台山,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九華山,而峨眉山便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據介紹,現今屹立於峨眉頂峰雲海之上的十方普賢金像,足有600噸重,通高48米,是目前世 ...

峨眉之絕在金頂,此行雖無緣親眼目睹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四大奇景,但總算朝拜了一下普賢菩薩,略表了幾分向佛之心。在佛界中,四大菩薩皆有著自己的道場。譬如,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台山,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九華山,而峨眉山便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據介紹,現今屹立於峨眉頂峰雲海之上的十方普賢金像,足有600噸重,通高48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當然,48米的高度也並非隨意而為,而是代表了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而十個普賢頭像,則又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如此匠心獨具的意喻,的確表達了芸芸信徒一心向佛的摯誠之心,不知大慈大悲的普賢菩薩能否感應?相較於峨眉金頂流金逸彩的普賢聖像,樂山大佛則更多了一份大氣與神秘。本來在網上聽說買門票進山觀佛不能照到大佛的全景,且門票又貴,不如坐船至江心觀佛來得合算。但想來想去,既然來了,總要近距離瞻仰一下的,反正錢乃身外之物,多花一些也無妨。於是,決定買票進山,並額外多加一筆支出,請了個美女導游作陪,一邊觀佛一邊聽故事。據導游介紹,樂山大佛是我國最大的一尊石刻坐佛。始建於開元初年,完成於唐貞元十九年,前後花費九十年時間。整座佛不僅完全符合人體各部分的比例和結構,而且在像體上巧妙地構築了人們不易看到的排水系統,避免了大佛表層受雨水衝刷而風化。最神奇的是,從佛的兩耳向下岩鑿的T型排水系統,管口僅為嬰兒頭部大小,一般成人是無法鑽進管口,向下挖鑿的,那麼古人是如何在沒有任何現代科學儀器的幫助下,打通這套排水系統的呢?關於這個問題,至今尚是一個謎。

從大佛頭頂,沿著在絕壁上人工鑿成的的九曲棧道,我們扶著鐵欄,慢慢向下走,大佛就在眼前,頭以山齊,腳踏大江,構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奇特景光。從山腳仰觀佛像,不由感慨萬千。歷經風吹雨打的千年大佛,依然雄偉完美,雍容大度。順著大佛的目光,向遠方眺望,那是三江彙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此交融,一同奔向大海。山水合一,更顯大佛的莊嚴壯麗!與此相比,猶如螞蟻的我們,是何等的渺小。不禁感嘆先人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工藝。更令我們驚嘆的是關於大佛的一則傳奇故事。據傳三年自然災害時,樂山凌雲寺的僧人於某日清晨突然驚奇地發現,佛的雙眼一夜之間閉了起來。難道,世間有何炎涼,令佛不忍目睹?果然,在佛的腳下,人們意外發現大量已經腐爛的屍體。原來,飢荒致使許多人飢餓而死,而來不及土葬的人們,便把這些可憐的人扔入江中,實行水葬。江河日下,屍體最終漂到了佛的腳下。於是,大佛顯靈,不忍目睹人間如此慘像,這才閉起了雙眼。

聽罷,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當初,先人造佛,願望就是期許大佛能庇佑生靈免遭塗炭,怎料事隔千年,大佛竟遭如此磨難,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人類自造其孽,自食其果。究竟是佛之悲哀,還是我等之孽?


(雍容大度的樂山大佛像)


精選遊記: 樂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