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手記莫斯科(二)新聖女公墓

作者: 往往

導讀俄羅斯手記 莫斯科(二) 新聖女公墓7月24日 星期二 下午 天氣晴 有雲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這裡埋葬了許多名人,所以又叫“名人公墓”。在我們的墓園,那是逝者冰冷的世界,方正的墓碑上除了死者的名字和祭奠死者的親人名字就沒有什麼了,一般連生平也不刻在碑上。給人以悲涼而蕭瑟的感覺。俄羅斯則不然,在新聖女公墓,每天都會有大批的莫斯� ...

俄羅斯手記 莫斯科(二) 新聖女公墓7月24日 星期二 下午 天氣晴 有雲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這裡埋葬了許多名人,所以又叫“名人公墓”。在我們的墓園,那是逝者冰冷的世界,方正的墓碑上除了死者的名字和祭奠死者的親人名字就沒有什麼了,一般連生平也不刻在碑上。給人以悲涼而蕭瑟的感覺。俄羅斯則不然,在新聖女公墓,每天都會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來到這裡參觀,好讓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在俄羅斯人的心中,新聖女公墓不是告別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讀生命、淨化靈魂的教堂。當我們進入墓園的時候,也同樣有一種對逝者的崇敬。一般來說這裡的人大約有幾種,一種是政界名人,像戈爾巴喬夫,他才剛剛去世,還沒有立碑,只有一副照片和一個十字架。他因為選擇了普京為接班人,給俄羅斯帶來了新的契機,這可能是他不能磨滅的功績之一吧。王明和他的夫人也安葬在這裡,因為政治的原因,他們只能安葬在異國他鄉,但畢竟這裡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也許只能魂歸故裡了,看了總覺得有點心酸。人死了,所謂蓋棺定論, 1971年9月11日,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去世後,就被安葬到新聖女公墓。他是前蘇共最高領導人當中唯一沒有被安葬在克裡姆林宮紅牆之下的一位。遠遠地離開了紅場、離開了他的前任們。這是因為,反對斯大林的赫魯曉夫生前就說過,他不願意和紅場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發動政變逼他下台的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紅場上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魯曉夫最終被埋葬到了新聖女公墓。赫魯曉夫去世後,他的家人請當時蘇聯最有名的現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為赫魯曉夫雕刻一尊塑像,好對他的一生做個形像的總結和評價。這很有戲劇性,因為赫魯曉夫生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評價過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罵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錢,拉出來的卻是臭狗屎。雕塑家以他的大度原諒了赫魯曉夫,並為他設計這塊很有特點的墓碑。赫魯曉夫的墓上立著一塊高3米寬2米的墓碑,墓碑由黑白兩色的花崗石幾何交叉組成,赫魯曉夫的頭像就夾在黑白幾何體的中間。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通過黑白兩色和交錯的花崗石,表現了赫魯曉夫鮮明的個人性格和他的歷史功過。一半白色一半黑色,說明他功過各半,赫魯曉夫的頭從花崗石中探了出來,緊盯著來往的後人,傾聽著後人對自己的評價。現在,曾經將赫魯曉夫趕下台的波德格爾內也被安葬在了新聖女公墓,兩個生前的政治死敵,死後卻戲劇性地葬在了同一個墓地。這也是俄羅斯人的另一種寬容吧。當你看著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大人物變作墓碑的時候,心中產生的想法是超脫的,沒有什麼人會永遠存活,那些無聊的爭鬥都將是過眼煙雲。

新聖女公墓不是因為埋葬著赫魯曉夫這樣的政界人物而名揚海外,赫魯曉夫該為葬在這裡而感到榮耀。新聖女公墓裡埋葬的政治家並不多,這使得墓地少了一些政治上的爭論而多了一些藝術上的美感。我們走著看著。為每個名人的生平而感動。這裡埋葬著26000多個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的名人屍骨。除了和他同為政治家米高揚、波德戈爾內等等。這裡沉睡著著名文學家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契訶夫、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烏蘭諾娃,畫家列維坦,科學家圖波列夫、瓦維洛夫,這些曾經對俄羅斯的歷史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世紀偉人都長眠於此,而且每個人通過自己獨特的墓碑,向世人講述著他們不同的生命故事。每個墓碑的創意都是那麼意味深長,設計者試圖用一個無聲的雕塑,向人們訴說這些名人的輝煌。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的墓碑是一塊潔白的大理石,她優美的舞姿永遠的留在了像幕布一樣的碑刻上,讓世人無法忘記。馬戲創始人,優利·尼庫林坐在一片松林中,眼睛看著他前面臥著的他忠實的朋友,那只聰明的狗,據說他和他的狗是同天死亡的,這是心靈交融的結果,比人和人的情感更為真摯,動人。

歌唱家夏裡亞賓的墓前豎立著一座全身雕像。雕像的姿態是當年著名畫家列賓為他畫的肖像:夏裡亞賓坐在沙發裡,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裡,頭略微上揚,神情專注,似乎在聚精會神地傾聽。從未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夏裡亞賓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被稱為世界“低音歌王”,他的歌聲曾經讓世界文學大師托爾斯泰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低沉的嗓音也震撼了整個世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歌手、俄羅斯民族的驕傲,由於受到國內激進分子的誣蔑和誹謗而不得不流亡國外,甚至還被剝奪了“人民演員”的榮譽。據說,夏裡亞賓生前曾賭氣地說道:“我連骨頭也不能埋在這個國家。”但是在他1938年去世後,這位不朽藝術家的遺骸,終於從巴黎遷葬到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夏裡亞賓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新聖女公墓飽含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墓主的靈魂與墓碑的藝術巧妙結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羅斯墓園文化。新聖女公墓陳列了俄羅斯的整個歷史,每個墓碑都仿佛是歷史的一頁,而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個俄羅斯雕塑藝術發展的縮影。看了墓碑的設計你一下子就會知道他的豐功偉績:世界著名的米格戰鬥機的設計者米高揚的墓碑,設計得非常簡潔,一架飛入雲霄的米格戰鬥機反映了米高揚畢生的理想和追求。河水順著堤壩奔流而下,形像地反映了岡得洛夫為俄羅斯水電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數學家的墓碑上是一道算式,物理學家則是刻上了他偉大的發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臨終前的最後一刻,被雕塑家永遠地定格在了一塊石板上:他的一只手放在書稿上,飽受疾病折磨的身體微微抬起,眼睛凝視著遠方。墓碑下面還雕刻著伴隨了他大半生的軍帽和馬刀。導游告訴我們,前邊來的團,有一撥70歲上下的老人,居然在墓前高聲朗誦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警句。可見他是如何影響了當年那些攪進了政治漩渦的熱血青年。

蘇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諾夫去世後,女雕刻家穆希娜對墓碑的設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終於,一只垂死的天鵝形像震撼了所有前來參觀的游客。這只美麗的白天鵝成為了索比諾夫靈魂的化身。幾乎每一個墓碑,都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看到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墓碑,看著他的墓碑上那簡單的幾個音符,你仿佛聽到了那激動人心的《列寧格勒交響曲》回響在耳畔。那是從1941年7月10日到1944年8月9日,德國人把列寧格勒圍困了3年零1個月,在這1000多天裡,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共犧牲了90萬人,其中僅餓死和凍死的就有46萬多人。1942年8月9日,德國人認為列寧格勒已經唾手可得,但是,那一天,酒店沒舉行德國人的慶功宴,取而代之的是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列寧格勒交響曲》的首演。在戰火和硝煙中,盡管當時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只剩下指揮和15名團員,樂團在全市征集臨時樂手,空軍為樂團運來了總譜,為了使演出正常進行,蘇聯紅軍先以強大密集的火力將敵炮打啞,隨後,這部深刻表現蘇聯人民對法西斯侵略者的憤怒與反抗的正義之聲,便在這座英雄的城市裡奏響了。人們從街上、從掩體裡、從住所裡聚集到廣播擴音器前,傾聽著英雄的樂章,列寧格勒交響曲響徹了列寧格勒的上空,支撐人們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僅1942年至1943年,肖斯塔科維奇的這部交響曲就在美國演出了62場之多。現在肖斯塔科維奇平靜地躺在新聖女公墓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但是人們是不會忘記這個偉大的音樂家的。我們在這裡尋找著影響了俄羅斯,甚至整個世界的英雄們的足跡,同時也尋找著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在這裡還有許多有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蘇聯圖式飛機的創始人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圖波列夫墓特別好找,也很有特色。而且更讓人稱奇的是子承父業的阿列克賽·圖波列夫同他的父親一起也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圖波列夫是蘇聯第一流的飛機設計師,蘇聯的轟炸機和民用飛機都是由他領導設計和生產的,並且都用他名字的縮語ANT命名。二戰中蘇聯重要的主戰機型圖—2雙發動機轟炸機,以後的圖—4、圖—16、圖—95等轟炸機和圖—104、圖—114民用運輸機和遠程客機都是他的手筆。圖波列夫去世後,他的兒子在70-80年代領導設計出新一代變後掠翼的中程轟炸機圖—26和遠程戰略轟炸機圖—16。了不起的父子,是一對天才呢。

埋葬在新聖女公墓的並不都是大師。在新聖女公墓成千上萬的墓碑當中,最樸素的可能就是軍人的墓碑。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他們中的許多人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了祖國。上世紀50年代,我曾經在哥哥姐姐影響下看過一本叫《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的蘇聯小說,那是影響了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的故事。而小說中的原型卓婭、舒拉以及這本小說的作者——兩位小英雄的母親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都安葬在這裡。

據說,卓婭塑像現在的表情和姿勢,就是年僅17歲的她被德軍絞死後的真實情景。在卓婭死後,她的弟弟舒拉也進入坦克學校學習。他畢業後以指揮員的身份參加了戰鬥,獲得了衛國戰爭一級勛章和紅旗勛章,在戰爭勝利前夕,他也不幸犧牲。如今,這個英雄的家庭被埋葬到了新聖女公墓,他們的遺體和那些在二戰中犧牲的元帥將軍們埋葬到了一起。

新聖女公墓原來只是一塊埋葬修士的普通墓地,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19世紀時才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後歸宿。20世紀30年代,原來安葬在教堂裡的一些文化名人也被遷移到了這裡。

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理等人的墓葬,就是在這個時候遷入新聖女公墓的。果戈理雖然只活到43歲就去世了,但他寫下了《死魂靈》和《欽差大臣》等文學作品,使他成為當時俄羅斯偉大的語言藝術家。。

他墓地的鄰居是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只比果戈理多活了1年,死於肺結核的他去世時只有44歲。這位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寫出的《變色龍》、《套中人》兩部作品,是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

正是托爾斯泰、普希金、果戈理、契訶夫等文學大師,像一盞盞燭光,照亮了封建沙俄統治下的夜空,點燃了俄羅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火種。人們現在來到新聖女公墓每次見到他們的墓碑時,都是對自己靈魂的一次淨化。當年我們在文革中第一次偷偷接觸的所謂違禁文學作品,也正是這些大師的巨作呢。至今我都深深的敬仰著他們。

也許在這裡還有更多的故事,我們永遠也講不完,但我們在這裡卻解讀了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但只要認真的對待生活,人生都是美麗的。我們看著,聽著、想著,只覺得時間太短,可導游說有人認為這裡陰氣太重,不適合久留,我們只得走了出來,心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馬戲創始人)



(卓婭和舒拉)



(王明夫婦)



(烏蘭諾娃)



(赫魯曉夫)


精選遊記: 莫斯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