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親近蘇州

作者: 秋葉飛起

導讀 又一次親近蘇州 蘇州是小的,但又是大的。這個城市蘊涵著幾千年傳承的江南風情,通過她的園林和小巷散發著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懷。 父親的墓在蘇州寂靜安寧的橫山中,故得以每年親近一次蘇州,與大多數的人不同,我與妻每年都住一個晚上,好好的品一品姑蘇的面,聽一聽吳儂的語,散一散江南的園。 08年3月22日 早759路7:00出發,20分鐘後南廣場1號線,8:00不到就到 ...


又一次親近蘇州

蘇州是小的,但又是大的。這個城市蘊涵著幾千年傳承的江南風情,通過她的園林和小巷散發著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懷。

父親的墓在蘇州寂靜安寧的橫山中,故得以每年親近一次蘇州,與大多數的人不同,我與妻每年都住一個晚上,好好的品一品姑蘇的面,聽一聽吳儂的語,散一散江南的園。

08年3月22日

早759路7:00出發,20分鐘後南廣場1號線,8:00不到就到了新客站。買的是K376,上車後那個後悔啊!以後再也不能買K字頭的火車票,普通話“快”的第一個字母,其實就是慢車,應該買T字頭的。我所看到的這輛從上海發往西寧的列車,正是應了網絡上的語言:“很亂很糟糕”。更要命的是在8:39分准時開動的時候竟然沒開空調,而這時所有的窗是關著的,我這個冠心病人只能趕緊到廁所,那裡的窗他媽的也是鎖著的,估計我那時的臉色已經不對了,那些只能擁堵在廁所門口的善良的人趕緊找來了列車員,開了廁所的窗,並跟我說讓人去開空調。真是搞不懂這又不是開往奧斯維辛的列車。

10:05到蘇州站,買好第二天下午回上海的火車票。

因為掃墓的人多,11:20才在平四路坐上502路,三刻鐘後一車的人就我們兩個到橫山站下,沿青石路去往墓地...(下次要避開掃墓大軍乘一下33路試試看)

回到這個站,乘游4到鳳凰山(應該再下一站“木瀆古鎮”)下,延著髒希希的80年代建造的路找到了木瀆電力賓館。掛牌兩星,在香溪東路6號,可想而知這條路的前世了。我曾經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看到,中國古鎮的大規模摧毀並不是在文革中,而是在80年代的建造新鄉鎮的運動中。可惜啊!可惜的豈止是這些小小的古鎮,梁思成先生的眼淚留不住北京偉大的古城牆,只流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而我們的長河呢,留得住黃萬裡先生的想念嗎...

賓館160元,比如家木瀆店周末價248要實惠好多,性價比不錯。很多拍電視劇的都住此。

休整到6點出發坐三輪車去中市街的“石家飯店”,國營的,80年代的風格,點石家醬方、螺絲、素什錦和一瓶啤酒,醬方就是一大大塊帶皮的紅燒肉,微甜,那張皮入口感覺還是值58元的,咳!現在的豬肉價就是CPI指數啊!可惜沒有點葷什錦,老婆看了功略滿腦子就是這口肉了。兩個小胃口,打包了一半的螺絲,一半塊肉和肉湯。

散步回賓館,一路的街邊的店毫無特色。賓館門口的聯華超市買啤酒和飲料,詢問店員第二天進靈岩山和到寒山寺的路線,蘇州人真的很好,非常耐心,而且介紹得到位。其實我親近蘇州的另一個理由是蘇州人的親近。吳儂輕語,散淡人生。

晚上洗好澡看看功略研究研究第二天的路線,然後就著螺絲喝喝啤酒,電視中鳳凰衛視傳來了馬英久贏得大選的消息,入聯公投也沒有通過,兩岸和華府都松了口氣。印像比較深刻的是民進黨的謝長廷操著閩南普通話說:“選舉是我個人的失敗,不是台灣的失敗,今天不要為我哭泣”。前兩句話很煽情,後一句則太煽情了。而藍營那邊有人問到國民黨勝了是否會一黨獨大時,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回答則不單是煽情了...

08年3月23日

早起在香溪東路的一家叫張萬興的小面館吃的,也是隨意望一眼進的,以我在蘇州吃面的經驗,三個字名號最後帶“興”的面館一定是本地面館,像百年老店“陸長興”。這個小店傳承著本地的特點,紅湯,湯寬面細,辣醬澆頭中竟然還有些許的筍丁。

靈岩寺在現今的中國堅持只收一元門票,體現主持不隨俗流之風範,但你需要從邊門(以前的正門)進,6元錢三輪車載過去,順著從前乾隆爺的御道上去。將近山頂,有一塊石頭,石頭的年歲無從考證,但那上面曾經坐過一個世人皆知的美女,白衣飄飄,引得2500年前的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刀光劍影。夫差贏得美女時,在山頂為她造了“館娃宮”,後勾踐贏了夫差,卻把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付之一炬,燒成了斷壁殘垣。

“館娃宮”的舊址就是現在的靈岩寺。進入寺廟,習慣性的先避開人流,拐入右庭院,靜寂無人,合了古寺的禪意,靈岩塔悄然的座落在院中,始建於梁代,毀過,1989年又參照宋代營造法則重建了,但終歸是重建的了。後面有一大平台,可俯瞰山下,心曠神怡。少年時想不通香港那個演霍元甲的演員為何放著榮華富貴(80年代,香港就是榮華富貴的代名詞,更不要說香港的大演員了)不要去當僧人,到中年了才有點明白了,有時候一桌子山珍海味抵不過一大碗青菜米飯,一幫子人仰擁戴比不上一個人閑庭鶴步,但那有個悖論,就像釋迦牟尼曾經是個王子一樣。

燒了香,拜了佛。也不會因為靈岩寺的1元門票而小瞧了那裡的佛和僧人,功德箱中或許投入了更多的虔誠。寺中的素齋面堂大且高,邊上有一個小小的現加工面的作坊。

與其他寺廟不同,靈岩寺的西部保存著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山頂花園。至今存有吳王井、流花池、玩月池等與西施美女有關的遺跡。想像得出西美女在山頂的琴台上操琴時,一定操著吳王的心,也一定操著越王的心。真不知道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是為了江山,還是為了這琴聲...

延原路下山,坐三輪車到嚴家花園。木瀆的園林有嚴家花園,虹飲山房、榜眼府第、古松園等,可以買60元的套票,也可以單買,這個比較人性化。

小時候路過復興西路,見那些寂寥的洋房總在想那裡面的人有多沒勁。窮孩子的眼光是看不透洋房的西洋玻璃的。大了些跟著人群也逛過幾個園子,拍過幾張照片。所有的印像就假山、小池、房子,還有就是幾條走廊。

這一次不同,一杯好茶讓一個苦孩子喝了幾次,終於喝出點甜味來了。

旅行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避開團隊。剛一進門,後面就傳來喧囂聲,趕緊穿過邊上的小門往裡走,這一走豁然開朗,一大片池塘,中間一亭子,亭子邊一小橋。紅色的茶花,粉色的玉蘭,和大片的迎春花。風吹動,飄的是斜柳的婀娜。池中的金魚悠悠哉哉。身處此園,心想古人,不知道與表妹在此嬉戲,感覺如何?

這樣一來,到是反過來游了。穿過後花園,來到了冬園,園子裡遍植海棠,書齋也名曰:海棠書屋,因海棠抗澇耐寒,屋主以此勉勵後代,難怪嚴家子孫很多教授、企業家、政要。嚴家淦,曾經的台灣最高領導人。嚴雋琪,以前的上海市副市長,現在的人大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可能都在此屋勤勉於書過吧。很汗顏,我們這種苦孩子盡想著表妹了。

中國的文明大半融於她的文字與書畫中。“聽雨軒”,整個一面窗格玻璃後面是有著大葉子的植物,雨打在上面可以和玻璃上的彼此呼應,再來點麻將聲就一定更好聽了。

進入“疏影齋”,響午的陽光正透過窗格把影子散落到桌子上,椅子上,地上。一杯香茗,一本紅樓,齋前開滿的梅花,在小雪初霽,紅英綠萼時,一定是頗有宋代詞人姜夔“暗香疏影”之意境的。

秋園中有個“聞木樨香堂”,堂前是一寬大的亭台,台前是一池清水。堂中有香爐,那個塌是真的大,估計幾個人一起躺著都可以聞木樨香,語文沒學好,開始還納悶木頭有什麼好聞的。其實人家聞的是滿園的桂花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園主於此焚香點燭,供拜月神。兒孫折桂嬉戲,以寓“蟾宮折桂”高中之意。

待到步入夏園,則碧水清天,想必酷熱時荷風四面,綠蔭蔽日,真個是:“勝地四時濃蔭裡,洞天一派碧鮮中”。

整個園子中的花花草草數目繁多,最珍貴的則是春園中的一棵古廣玉蘭。嚴家花園前身是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詩選家沈德潛歸隱的寓所。此株廣玉蘭,相傳是乾隆下江南時,夜宿沈宅所栽,雖歷經百年滄桑而蓊郁如故。每逢春夏,千葩萬蕊,滿園花光。鄰近的友於書屋為自成一體的獨立庭院,前院湖石數片,花木扶疏,室內經典古籍,書香飄溢,怪不得家淦先生四歲吟誦唐詩,六歲熟讀《易經》。

最後來到了嚴家花園的大廳,明式楠木廳,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那幾根楠木直柱,看著就老。整個大廳四周都是嚴家淦的照片,畢竟榮耀之極。第一張就是與蔣正中先生的合影。嚴家淦其實更是個經濟學家,他接了一棒很好地傳給了蔣經國。

出了園子,是山塘街,沿街是香溪,要是香,那也是以前的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充斥著所謂的古街。反正街已不古,不怕弄壞。怕只怕麗江這樣真正的老屋,九寨這樣真正的山水。

街上的面依然可口。在中市街的八珍香買點雞腳爪。中國的飲食文化在這些爪子上就可以看出時間的淬煉。每到一地,如有雞爪、鴨爪,必要嘗嘗。曾經在福建冠豸山下的連城吃到過流香四溢的鴨爪,就在街頭上的小攤買的。

在翠坊街上乘622到何山橋下,被一摩托三輪1元錢送到楓橋風景名勝區。25元門票,如要進寒山寺票子得另買。整個的一個現代再造景區,把可憐的楓橋圍在其中,詩人的意境都被淹沒在現代人的俗氣中了。

其實寒山寺應該從楓橋路進去,20元門票。當然你要在楓橋邊上背一背張繼的夜泊詩,惡心惡心這位千年前的古人,那得從邊上饒上一長段路再付25元進。而且這段路上充斥著全國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

出楓橋路坐游3到火車站,4:39分乘上T字頭火車回上海。就這麼又一次地親近了下蘇州。

消費詳細單:

22日(第一天)

上海公交車及地鐵 (2+5)*2=14

火車票 15*2=30

502路 4*2=8

游四 1*2=2

電力賓館 160

三輪車 4

石家飯店 91

超市 9+4+3=16

23日(第二天)

早上的面 3.5+4=7.5

三輪車 6+4=10

靈岩寺門票 1*2=2

香火錢 若干

拐杖 6

嚴家花園 30*2=60

臭豆腐及中午的面 5+4+4.5(悶肉面)=13.5

622路及游三 大概 (1+1)*2=4

楓橋景區 25*2=50

火車站飲料 3.5+2.5=6

火車票 15*2=30

上海地鐵及出租 5*2+9=19

總計:約550元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