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興城的山海古城

作者: happy_mutong

導讀有關興城的山海古城五月二日小雨 清晨,飄起了細雨,悠悠然,浞濕了大地,空氣格外清爽。雨至午後,天氣漸晴,陽光透過雲層,溫暖、濕潤。窗外的松柏枝上掛著幾顆殘存的雨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銀色的光。不知是因為出游的羈動而感懷天氣的嬌好,還是這濕潤的空氣帶來了輕快的心情。總之,心情無比清朗,滿目的可愛之色。 二十一點,我們踏上了開往錦州的� ...

有關興城的山海古城五月二日小雨

清晨,飄起了細雨,悠悠然,浞濕了大地,空氣格外清爽。雨至午後,天氣漸晴,陽光透過雲層,溫暖、濕潤。窗外的松柏枝上掛著幾顆殘存的雨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銀色的光。不知是因為出游的羈動而感懷天氣的嬌好,還是這濕潤的空氣帶來了輕快的心情。總之,心情無比清朗,滿目的可愛之色。

二十一點,我們踏上了開往錦州的火車。從小就愛聽火車奔跑的聲音,鏗鏹有力,極富規律性。轉過頭,看到一位老鄉,他皮膚黝黑,滿臉的深深的皺紋,不知為何心頭劃過一絲悲涼。想起了艾青的詩“北方是悲哀的”,北方在人的印像中總是有著不太親合的形像,那凜冽的寒風、無情的霜雪怎比得南國的花香、嫵媚的煙柳。但我喜愛這風霜過後的堅韌,經過歲月積澱後的土地更增添了一份質樸、博大的醇香!看起來如此的親切!

五月三日有霧

大霧的天氣籠罩了整個城市。從葫蘆島下車,我們座小巴直奔筆架山。筆架山位於渤海灣之中,距海岸1600多米,海撥78米,總面積1、2平方公裡。筆架山北面與陸地之間維系著一條卵石通道,長1620米,寬10米,潮漲則沒,潮退則現,素有“筆鋒插海”天下奇觀的美稱。因為大霧的天氣,我們根本看不到山,而那條“奇橋”也因潮水的上漲無緣領略它的全貌。只看到相對而流的海潮,便斷定那就是天橋出沒的地方了!花了10元錢,坐上碼頭的快艇,10分鐘就登陸了這座海中仙山。山上綠蔭疊掩,佛香繚繞,加上這霧紗的披掛,又平添了三分神秘。山上有開山老尼的佛台;玉皇大帝的佛像,不時還飄來陣陣的木魚聲,尋音去處,竟是一位算褂的白須老人!

下山時,正好趕上漁民兜售他那鮮活的海蟹,看起肥美無比,忍不住就買了好幾斤。想到中午能有一頓海鮮大餐,這一路的勞頓,也就一掃而光了!

中午乘小巴趕往興城海濱,找了一家海邊的賓館,安置好客房,我們就去飽餐了一頓。吃的一塌糊塗,看著滿桌子的蝦皮蟹殼,堆在一塊兒就像小山似的!不禁感嘆,多麼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呀!

巧的很,趕上了最後一班去菊花島的船。獨自站在船尾,迎著堅硬的海風,耳畔是船漿攪動著海浪的呼嘯聲。仰天長嘯,那聲音竟虛無飄渺,如同這隨風飄搖雨霧,無力與如雷的轟鳴抗衡,沒有一絲回應,便被猛虎的咆哮吞噬了,再也無從分辯。40分鐘後到達小島,沿著海岸,踏著細軟的沙,緩步前行,無意中拾到了幾枚小小海螺。有一枚有些殘破,但因為它優美的線條和身上背負的褐色的細小斑紋,還是決定將它留下,並起名曰“殘缺的美”

傍晚十分,數十只漁船,停泊在海灣中,和著海水的波動,也上下起伏。海上不時有海鷗飛過,它如同孩子般清脆的聲音,更襯托了這份祥和、寧靜。在這兒任何的思想都是多余的,眼前一幅漁舟唱晚的景像。不禁感懷大自然的無窮創造力和這無人能及的大手筆。一位老鄉,提前籃子,在撿拾海白菜,說不定那就是她的晚餐。大海就這樣默默地給予人類不竭的生存源泉。“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人類追求品格之最高境界不就是有如大海般寬博的胸懷嗎!久居那狹隘的都市,害怕的就是心變的如同樹瘤般粗糙不堪!這兒沒有喧囂,沒有浮躁,沒有誘惑,人只有在這兒才是透明的、鮮活的、清醒的。

五月四日風和日麗

距回京的車開還有三個小時,大家決定去古城看看,雖然從其它旅人口中得知古城無趣,但我們還是欣然前往。

古城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明為寧遠衛,清為寧遠州,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明城。古城呈正方形,周長3274米,城設四門,門上皆築城樓。東南角建有魁興樓一座,城中心建鼓樓一座,南街有祖氏石坊兩道。明代天啟年間,袁崇煥在此擊退後金軍,史稱“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如今的古城已被現代文明所侵蝕,十字交錯的主道上店房林立,游客多聚於此。只有殘存的鼓樓、東西南北這四角的城樓和祖氏牌坊巋然佇立,見證著歷史的榮辱興衰。面對著那殘垣斷壁,想像著鐵馬兵戈的戰亂年代,極力追尋著袁將軍的足跡,似乎也有一種無人會登臨意的嘆息。

兩天的興城之行,就在車輪開啟的時候結束了,留下的遺憾就是那座天橋,不過這也許是一份很不錯的回憶吧!

二OO年五月於北京


精選遊記: 葫蘆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