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尼泊爾,戀上自由的天堂(一)

作者: 咖哩

導讀決定去尼泊爾,是因為一個最最簡單的原因,以為那裡是離神靈最近的天堂,那麼也應該就是離媽媽最近的地方! 在我的記憶裡,尼泊爾是印度教、苦行僧、喜馬拉雅山、和徒步的代名詞。這個與拉薩相鄰的小國對於我是那麼的陌生和神秘! 從決定這趟尼泊爾之行到出發,只有短短的幾天,這是第一次,沒有查更多的攻略,只是想憑借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神奇的國度。 八天� ...

決定去尼泊爾,是因為一個最最簡單的原因,以為那裡是離神靈最近的天堂,那麼也應該就是離媽媽最近的地方! 在我的記憶裡,尼泊爾是印度教、苦行僧、喜馬拉雅山、和徒步的代名詞。這個與拉薩相鄰的小國對於我是那麼的陌生和神秘! 從決定這趟尼泊爾之行到出發,只有短短的幾天,這是第一次,沒有查更多的攻略,只是想憑借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神奇的國度。 八天的行程,當今天,我重新回到北京這座繁華的都市,坐在我的電腦前,關於尼泊爾的記憶正一頁頁的被掀開,即使在北京寒冷的初冬,尼泊爾的笑容和喜悅仍在漸漸的浮起,讓我忘卻眼前的喧囂,重又回到那個生命如花的寧靜國度… … 當我們的飛機在拉薩貢嘎機場經過了一個小時的停留,重新穿越白雲的時候,一望無際的雪山在我們的促不及防下,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坐過無數次飛機的自己,第一次被玄艙外那無以言表的美麗所折服,層巒的雪山,在藍天和白雲的映襯下,是那麼的威嚴與寧靜。十多分鐘後,廣播裡傳來空姐的聲音:“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飛機現在正在飛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機艙裡一陣的騷動後,被厚厚白雪覆蓋的珠穆朗瑪出現在了我們飛機的右側,在大自然獨有魅力的震撼下,諾大的機艙裡安靜的屏呼凝息,或許,在這個時候,快門是來自五湖四海人們最好的語言。不記得自己拍了多少張珠峰的照片,只覺得隨手的一個鏡頭,都像明信片裡的一樣完美。 經過了45分鐘的飛行,我們順利的抵達了加德滿都國際機場。對尼泊爾美好的記憶也從在這裡的出關開始了!安靜的加德滿都機場比起首都國際機場,簡直小的像一個紅色的小盒子,但在出海關的地方,剛下飛機的各國老外們卻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其中夾雜著包括我們在內的十來個中國的游客。這時,一個海關的辦事人員突然走到我們近前,很熱心的問我們:“Are U from CHINA?”在得到了我們的肯定後,他居然把我們領到了不用排隊的國內通關的通道,讓我們享受了和尼泊爾當地人民一樣的待遇!GOD!第一次體會了原來傳說中的中尼友誼並非虛言! 當然,後面幾天的行程中,這種感受無處不在,尼泊爾人對中國人真的是非常的友好!有意思的是,在買東西砍價的時候,他們都會非常認真地說:“U know, Just because U came from CHINA, I give U the Friend Price!” 說完通常是一個非常無辜的表情,哈,純樸可愛的尼泊爾人啊! 走出機場,隨處可見的竟是荷槍實彈的尼泊爾武裝,要不是來之前對這個景像早有准備,一定會被那些真的衝鋒槍嚇一跳。不過,無論是政府的警察還是毛派的武裝,對待游客都還是非常的友善。或許,他們也知道旅游是尼泊爾這個小國重要的經濟支柱。 VICTORIA HOTEL的人早已拿著排子等在了機場的出口處,一聲熱情的“NAMASTE”,像歡迎一群從異鄉歸來的老友,拎過我們沉甸甸的行李,隨後,他們帶我們上了那兩輛車況實在不敢恭維的面包車。後來才發現,在尼泊爾,好車幾乎是鳳毛菱角。即使是好車,估計也早被那顛簸的路況晃悠的差不多了。 在VICTORIA,接待我們的是老板的弟弟,一個非常熱情的尼泊爾小伙子。在給我們每人上了一道當地特色的奶茶後,他拿出一個本子,非要我看,哈,架不住他的執著,忍受著一路的疲倦,我翻看著那厚厚大本上各國游客的字跡,原來都是在他這裡住過的人們給他的評價,哈,當然,全部是贊美之詞。不過,這個HOTEL真的值得贊美,這種感覺在我們離開加都的最後一天更深刻的體會到了。 放下行囊,稍做休息後,拿起相機,傳說中的加德滿都,我們來了! 我們去的第一站,是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Kathmandu Durban Square)。尼泊爾一共有三個杜巴廣場,因為當年,國王的三個兒子各自為政,建立了三個王朝。坦白地說,三個廣場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加都的杜巴廣場,只因為一個字“亂”!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古老的寺廟,嘈雜的人群,遍街叫賣的小販,著實讓我大失所望。才呆了不到十分鐘,已經開始覺得耳朵嗡嗡做響了!一直搖著叔叔的胳膊,非常失望地說:“天啊!難道這就是我夢裡的尼泊爾嗎?怎麼這樣啊?我想北京了!我再也不來了!”他摸著我的頭:“小寶寶,既來之則安之噢!” 拿著相機,有一搭無一搭地拍著,尼泊爾的杜巴的確在開始給了我一個很壞的印像。當時想著,這那裡是古跡啊,簡直就是一個大的自由市場。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故宮也可以任由小販的自由進入,那豈不是太可怕的一件事了嗎?!但在離開尼泊爾的時候,我卻理解了,或許,這就是這個民族的自由!這裡是古跡,甚至是世界遺產的保護區,但也是當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尼泊爾人在這裡擺攤,在這裡曬太陽發呆,在這裡朝拜,甚至在這裡談情說愛!杜巴廣場上的城事一幕幕的上演,不為慕名而來的旅人,也不畏荷槍實彈的士兵,他們終究都是過客而已,這裡的臣民才是永遠的主角。 加都的杜巴廣場囊括了近50座尼泊爾12-18世紀的古建築,非常優雅雍容。那些見紋見理的紅色黏土磚牆,那些黑褐色的木雕門窗,那些四方重檐,無一不體現出古典又大氣的氣質。然而,給我印像最深的,卻還是那座神秘的活女神廟。進去的時候,完全是一個誤打誤撞,我一直在諾大的廣場找這座深藏的小廟,卻一直無果。看到一座幽靜的小廟在鬧市中顯得那麼的不同,才走了進去,進去才發現,眾裡尋她千百度,原來這就是那座傳說中的庫瑪麗寺。 庫瑪麗寺就在杜巴的外廣場,它面向宮殿廣場,寺廟很小,三層“回”字形屋子圍出一個中庭。我們進去的時候,看到許多鳥兒在那些美侖美奐極盡精致的木窗上飛來飛去。小小的院落,格外的安靜,除了我們,還有一群六七個人的歐洲游客團。不知道為什麼,在我一踏進這座小廟的瞬間,心裡竟莫名地升起一種敬畏的恐懼。二層的小閣樓上,有兩個成年人正依窗而坐,據說,每天下午的四點多,庫瑪麗會在二層的那個小窗戶上露一下頭,但很少有人能有幸一睹她的芳容。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眷顧,當我們正要往外走的時候,突然,那幾個歐洲的游客一陣騷動,我回頭看的時候,竟然看到身穿紅色錦衣的庫瑪麗正趴在窗口,非常成熟的打扮:畫著濃濃的黑眼圈,金色的首飾,臉上露出一種說不出的奇怪的漠然表情。雖然,知道這只是一個傳說,她只是一個小女孩兒,但,那一刻,就是有一種想頂禮膜拜的衝動,院子裡的每一個人都誠意地向她雙手合十!只不到一分鐘,她就消失在了那個窗口,何其有幸的我們啊! 庫瑪麗是尼泊爾一個神奇的傳說,也是世間唯一被供奉的活的女神。所謂的活女神,是一名尚未發育的少女,她一踏入青春期,就要再選另一少女來頂替。活女神庫瑪麗的挑選其實非常復雜:要從釋迦族金銀匠四五歲的女兒中挑選。首先,眼睛的顏色牙齒的形狀等外形特征中,庫瑪麗需符合32種要求;第二關,把女孩子關到一間黑屋子裡,恐怖的聲音下,有戴著魔鬼面具的男人跳舞,到處擺著血淋淋的牛頭,只有始終保持冷靜的女孩子才能進入下一關;最後,未來的活女神要在一大堆珠寶中,挑出前任庫瑪麗的物品。成為庫瑪麗後,她就和家人搬到庫瑪麗寺定居,接受教徒的頂禮膜拜,直到青春期或不小心受傷流血,才開始下一輪的庫瑪麗選拔。 從這個挑選的過程和她的生活中,就能夠知道這樣一個女孩子,她的人生將多麼與眾不同。所以我一直偷偷認為她的人生會很悶,不過也許她的父母很喜歡,因為他們將擺脫貧困,畢竟貧窮是世界上最無奈又無法隱瞞的事之一。如果宗教一點,可以說,這是命運安排。但我的想法總是做凡人比較快樂。所以在走出那座小寺廟的時候,一直對那個將擁有無比財富的小女孩兒心生同情!但,或許,我並沒資格同情她。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興許她喜歡這樣的被尊崇的生活,或許她有屬於她的快樂、信仰和想法!WHO KNOWS! 從這些表現上,還是濕婆和巴瓦娣有趣,他們住在濕婆—巴瓦娣廟(Shiva Parbati Temple),這座寺也在杜巴廣場,很小的一座廟,在二層中間有扇窗戶開著,濕婆神和他的王妃巴瓦娣就從那個窗口探出頭來,濕婆留著小胡子,就是20世紀著名畫家達利的那種翹著的胡子,很戲劇化,而巴瓦娣則衣著艷麗,與夫君站在一起,神態親昵。國內很少有這樣的神,事實上,我在別處也沒見過這樣的人性化的人像——當然,區別是庫瑪麗是活女神,濕婆和巴瓦娣只是精美的雕像。 離開紛繁的加都廣場,回到我們親切的VICTORIA,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在窗外不時飄來的印度音樂聲中,我們很快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第二天清晨,陽光毫不吝嗇地在第一時間灑滿了房間,真喜歡這裡天天陽光燦爛的好天氣!今天,是我們行程中安排最為密集的一天,猴廟(Swayambhunath)、博大哈大佛(Bouddhanath Stupa)、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巴德崗(Bhaktapur)、那加廓特(Nagakort) 猴廟(Swayambhunath)顧名思義,就是有著許多小猴子的廟宇。在這裡,小猴子享有許多人不能享有的特權,可以優先品嘗信徒的祭品,可以進出信徒不能進出的房間,哈。不過話說回來,不僅僅是猴子,生活在尼泊爾的動物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動物了。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市場,還是莊嚴肅穆的寺廟,你都可以看到它們旁若無人地散步、嬉鬧、睡覺。在尼泊爾的日子,我一直對叔叔說,如果真有來世,我要選擇做尼泊爾的牛,因為尼泊爾的牛實在是太幸福了。在尼泊爾,牛是神的化身,是不允許被傷害的。於是,牛成為了尼泊爾的上等公民,人必須遵守的一切規則,它都不需遵守。幾頭牛躺在馬路中間曬太陽,或者慢悠悠地穿過街道,所有的司機和行人都得無可奈何地等著。這幾乎成為了尼泊爾一道奇特的風景。還有尼泊爾的狗狗,簡直是世界上最懶的狗狗,因為我們在尼泊爾的幾天時間裡,就很少看到它們清醒的樣子,看到的只是整日整日的酣睡。 離開猴廟,當我們的車抵達漫天經帆的世界,我們知道,這就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塔——博大哈大佛(Bouddhanath Stupa)了!據說,這裡是中國西藏喇嘛最最集中的地方,當然,在這裡行走,最好對達賴之類的敏感詞彙少提為妙!博大哈大佛和猴廟一樣,是擁有著一雙大眼睛的佛塔,在尼泊爾,這雙“佛陀沉思”(all seeing eyes)的大眼睛無所不在。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這雙尼泊爾之眼,讓我感到敬畏。 在博大佛,和叔叔偶遇了一對尼泊爾當地的小雙胞,開始是我在拍照的時候,她們一直在我後面羞澀地笑,後來干脆拉過她們一起合影,呵呵,叔叔從包裡拿出了幾塊從國內帶去的巧合力,沒想到她們竟愛不釋手,高興地吃了一路,在我們離開博大佛的時候。還專門跑來和我們一直揮手說再見,呵呵,太可愛也太純真的兒童了! 下一站是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坦白地說,這個寺廟是自己最不想去的。因為,這裡是尼泊爾人送別親人的地方,剛剛經歷的逝去,還依然刻骨銘心,實在不想再去看任何有關離去的畫面。但同行的人堅持,又不想對別人細訴理由,只好隨同前往。 我們到達Pashupatinath的時候,正好是正午時分,太陽暖暖地照耀著巴格馬蒂河,也照耀在河畔的台階上。 巴格馬蒂河是恆河左岸支流,無疑是一條聖河。河邊一字排開十多個高低相間的石台子,河對面是一排白塔。這些石台子是印度教徒的火葬台。印度教徒以最後魂歸恆河為人生的最終目的,他們把去世親人的骨灰撒在流往恆河的大小支流,有助死者的靈魂得以永生。 老者在岸上歌唱,雙手合十;一群鴿子從金色的塔頂掠過;幾只猴子在起伏的屋頂間跳躍;寺廟裡不斷傳來鈴聲及唱歌聲;朝覲聖河的人們在河邊沐浴淨身;蓬頭散發的苦行僧照例招呼游客照相。在這裡,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平靜,沒有慟哭,沒有悲哀,似乎生命的輪回就是這樣的平常!眼前的一切雖不至於令我大徹大悟,但讓我對人生的理解更多了一些。 或許,真的是人生如夢,夢如煙。 離開帕斯帕提那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了我此行最最鐘愛的巴德崗(Bhaktapur)。 巴德崗還是那個對中國人友好親善的巴德崗,還是那個藝術典雅的巴德崗。外國人750Rs的門票,憑借中國護照50Rs就可以搞定。柔和的陽光,在建築上投下光芒,並制造出陰影,有種謙和的華麗。 其實關於巴德崗,我真的沒有多少話可說,只要記住那個英國人說的就足夠了,他說:“如果有一天即使整個尼泊爾都不存在了,只要巴德崗還在,就值得你飛越大半個地球去看它。”它到底特殊在哪兒?就在於它是真正活著的古城。加都的杜巴廣場也很好,人們也把它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汽車、摩托車轟鳴著從古老的廟宇下經過,現代化的街道甚至購物中心近在咫尺。帕坦小城也很精巧,不過偶爾散落的遺跡還是太不起眼,杜巴廣場也太像一個商業化的旅游景點了。巴德崗則不同,在差不多一平方公裡的古城裡,幾個世界級的古跡廣場被眾多密如蛛網的小巷連接著,很少車馬喧囂,沿著紅磚鋪就的古樸道路,目不暇接的廟宇、精美的木雕石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城。你是否能想像,在古城中心的陶彌黑廣場上,高大雄偉的尼亞塔波拉廟前,人們無視於旅行者的存在,無視於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只關心著自己的生活和宗教,他們泰然自若的生活態度讓我由衷地喜歡。在巴德崗的Durbar Square,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那高高的廟宇台階上,曬著太陽,感受著幾個世紀的歷史帶給這座古城的味道。在這裡,現代文明似乎離我們是那麼地遙遠,寧靜的廣場讓你不忍心用哪怕一點點的現代化去打亂她的美麗。時間可以那麼清晰地在你的指尖流淌,在歷史的滄桑裡,我們奢侈地沉醉著… …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