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歷江南古鎮之紹興

作者: 草淨沙

導讀吃 孔乙己令鹹亨酒店名滿神州,也使紹式名菜成了來此旅游者品味古城食文化的一大流行“食尚”。於是,梅干菜燜肉、油炸臭豆腐、酒浸棗子等傳統紹式名菜是越吃越香、越吃越流行。 住 星級賓館一般價格在300元左右,衛生條件不錯的小旅館價格在20~40元/床。 玩 1.紹興安昌古鎮中的紹興師爺博物館門票10元;2.紹興東湖景區門票25元;3.紹興蘭亭景區門票35元;4.紹� ...



孔乙己令鹹亨酒店名滿神州,也使紹式名菜成了來此旅游者品味古城食文化的一大流行“食尚”。於是,梅干菜燜肉、油炸臭豆腐、酒浸棗子等傳統紹式名菜是越吃越香、越吃越流行。



星級賓館一般價格在300元左右,衛生條件不錯的小旅館價格在20~40元/床。



1.紹興安昌古鎮中的紹興師爺博物館門票10元;2.紹興東湖景區門票25元;3.紹興蘭亭景區門票35元;4.紹興會稽山景區(大禹陵、百鳥園、香爐峰)(含景區電瓶車)門票100元;5.紹興魯迅故裡(魯迅故居、魯迅祖居、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筆下風情園)門票60元;6.諸暨五泄景區(含船票)門票80元(停車費10元)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幫、魚米之鄉”,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建都紹興,臥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紹興印像

水墨紹興 別樣味道

想像中的紹興是一幅千年古鎮的水墨畫。白牆黑瓦,石板路,小橋,彎彎曲曲的河道,魯迅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周作人的烏篷船,鹹亨酒店門前潦倒的孔乙己……

現實中的紹興卻是另一種印像,就是特別有味道,無論是嗅覺還是視覺,都那麼的別具一格。進入城區是一條十幾公裡長的公路,近郊農村的民居顯然都是近幾年新建的,一棟棟小而別致的小樓如歐洲童話裡的建築,兩側多是工業區,廠區寬闊,綠化極好。進入市區,是一種現代化城市的氣息,店鋪林立,銀行與網吧都不少,新建的居民區樓群有歐式的意味,卻沒有大都市的喧鬧嘈雜,城市潔淨而安靜,乍一見面,更多的是新興發達城市的印像。

穿過繁華的街道,不經意間來到了有名的鹹亨酒店門前,原址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風格,然而顯然重新翻修過,卻還在營業,門前刻意放置了一座孔乙己的雕像,仿佛在吃著花雕酒,與路人討論著“茴”字的幾種寫法。周圍已建起了許多同樣叫鹹亨的酒店,卻是現代化飯店的做派,與原址頗不協調。古街是一定要去的,古街就在鹹亨酒店門口,在古街上走走便能感受到濃濃的紹興味道,古色古香的建築,烏篷船在兩邊穿行,還有整條街都彌漫著臭豆腐的味道。朋友說來紹興老酒不可不喝,開而飲之,入口淡而略酸,酒勁卻是大的,不覺間已昏昏然了。 尋著課本游紹興

中小學的課本上有太多紹興的影子,很多人都是借此認識並熟悉紹興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都出自大文豪魯迅之筆,自然他也成了紹興的紅人。據說“魯迅故裡”總共耗資近四億元人民幣,為紹興鎮城之寶。

青瓦白牆的魯迅故居、魯迅祖屋、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一座魯迅博物館,占了整整一條街。魯迅故居是魯迅出生和成長的地方。穿過一條窄窄的小弄,便會看到魯迅家的灶間。在《少年閏土》的回憶裡,魯迅和閏土就相識在此,這份真摯的友誼也許是從此開始的。

魯迅家在街上並不起眼,是普通江南士紳的樣子,百草園還在,皂莢樹依舊高大,菜園和水井也是普通人家的樣子。踏入百草園,魯迅筆下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樹都一一展現,雖然園子依舊荒蕪,但魯迅兒時在此捉蟋蟀、拔何首烏藤的情景卻能浮現眼前,或許也只有這裡留著魯迅最純真、最自由的歲月。在這裡我看到了課本中出現的大多數場景,連閏土的小氈帽都親眼見到了。三味書屋也在同一條街上,上課的地方很小,魯迅的課桌在一角,桌上刻的早字仍在,駐足凝想,幾個少年讀書的樣子宛若眼前,卻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街上多是經營當地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的商店,有一家頗有意思。一位老先生端坐堂前,長袍花鏡,山羊胡,老學究的樣子,以一手蠅頭小楷抄寫著扇面。一旁的店員介紹,只要你報出姓名,他便可以即興賦詩,並寫在扇面上,看其字,很有些功底。

情有獨鐘烏篷船

烏篷船又叫腳劃船,小船兩頭尖翹,中間覆蓋半圓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籬,上塗桐油黑漆,紹興方言稱黑為“烏”,故稱“烏篷船”。船老大穩坐船頭,手腳並用劃著船槳,行駛頗快。坐上烏篷船,晴日裡極目眺望,遠山如黛,雲水蒼茫,兩岸桃紅柳綠,粉牆黛瓦和古色古香的長廊,清風白雲,洗心拂肩;近處風兒卷起浪花,在腳下翻動,錯落有致。

小小的烏篷船雖沒有北京昆明湖上的船氣派,也沒有杭州西湖的船雅致,但這小巧玲瓏的烏篷船卻是水鄉的一種像征。小船在煙雨蒙蒙中緩緩行駛,雨滴滴落在嫩綠的柳枝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如魚兒在水中戲浪,別有一番情趣。聽船夫介紹,他們從小就在水邊生活,有一副好腳力,中間會穿行在地下河道裡,空間變小,所以要換手劃槳,比較費力,不過總體上來說速度很快,1公裡的路程只要十來分鐘。

古樸紹興的現代情愫

紹興是一本飄在水上的書,從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漂流至今,余下的歷史文脈,令古今游客無不徜徉於山間湖畔,流連於老街古巷,駐足於名人故居。翻開這本水上的書,也許才能真正領略到水城紹興的別致情韻,感受到流連於古典與現代之間的獨特風情。

龍山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立志復國之地,如今少了戰爭的血腥味,滿山蔥蘢的翠色和掩映其間的雕梁畫棟讓人只感到一種寧靜的美麗。它的邊上有一條極幽靜的小路被稱作情人路,綠陰蔥蔥,干淨的柏油路蜿蜒地依山而行,空氣中有花兒淡淡的氣息,耳邊常能傳來鳥兒的鳴叫聲,行於其間,浪漫的氣氛已不必刻意去營造了。

龍山腳下便是紹興的中心———城市廣場,它的熱鬧和現代正好與龍山的靜謐與古典交相輝映。現代的大劇院和展覽館以及隨樂起舞的噴泉迎接著傍晚前來散步的人們,而遠處的大善塔以及潺潺流過的河水和水岸邊古意濃濃的茶樓酒肆又在夜色中傳遞著古老的韻律。

品味黃酒發祥地東浦

電視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裡出現過不少東浦的鏡頭,那純粹沒有破壞的水鄉之美叫人心向往之。東浦因電視劇而走紅,卻依舊保持著安靜古樸的本質,人們悠閑地做著自己的事,大嬸在河邊洗著衣服,戴烏氈帽的老漢劃著烏篷船緩緩前行。

紹興本地人把東浦鎮叫做“酒窠”,因為這裡是紹興黃酒的發祥地。鎮上有一座叫“新橋”的三眼石拱橋,橋上一對聯:浦北中心為酒國,橋西出口是鵝池。來到東浦,想看的就是地道的釀酒工藝,聽說這裡幾乎人人都會做酒,且家家做酒、年年做酒。正規的黃酒釀造要經過浸米、蒸飯、攤飯、落缸、發酵、開耙、灌壇、壓榨、煎酒這幾道工序。東浦人自家釀酒卻沒有這許多步驟,但濃郁的酒香卻是相同的,同樣滲入了這座古鎮的空氣中,滲入了酒鄉每一個人的血液裡。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