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婺源4日行

作者: happy走四方

導讀D1:4月24日星期四我們一行四人乘9:35春秋航空9C8822航班前往上海,在浦東機場華美達酒店的神州租車行辦理別克凱悅的租賃手續,於12:20分踏上旅途。在GPS的指引下,我們直接上了滬杭高速,13:45到達楓涇收費口。在休息站的五芳齋快餐廳吃了午餐,又買了一些水、黃瓜之類的補給,繼續上路。伴著公路兩旁春意盎然的田園風光,晚上7:00我們到達了玉山收費站。 我們當晚的住� ...

D1:4月24日星期四我們一行四人乘9:35春秋航空9C8822航班前往上海,在浦東機場華美達酒店的神州租車行辦理別克凱悅的租賃手續,於12:20分踏上旅途。在GPS的指引下,我們直接上了滬杭高速,13:45到達楓涇收費口。在休息站的五芳齋快餐廳吃了午餐,又買了一些水、黃瓜之類的補給,繼續上路。伴著公路兩旁春意盎然的田園風光,晚上7:00我們到達了玉山收費站。

我們當晚的住宿地是紫湖鎮。從玉山縣城到紫湖鎮要經過一段不短的盤山路。由於在玉山縣城尋找加油站耽擱了時間,當我們披著夜色,轉過十八彎山路到達紫湖鎮時已經接近9:00了。酒店老板在路口等候多時,將我們帶到了他的好萊塢酒店。房間較新,條件稍顯簡陋但挺干淨。我們放下行李到對面的耶和華酒店吃飯。晚餐價格雖不便宜,但著實美味可口:竹筍腊肉、鴨腳菜、土雞蛋、滑芋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那只鮮美的清燉土雞,被評為此行四只雞中之最。

D2:4月25日星期五清晨在鳥兒的歌聲中醒來,打開窗戶,綠油油的田地映入眼簾,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頓時使人神清氣爽。我們在小鎮上隨便吃了早飯,又在農貿市場買了些黃瓜、西紅柿,以備爬山時補充體力。順便說一下,我們原計劃是自南索道上山,先到日上山莊安置行李後再游玩。但是酒店老板告訴我們,去北索道的路程只要10分鐘,而且路好走;去南索道則需要40分鐘的車程,山路陡且窄,又沒有護欄,因此我們臨時決定改變登山路線,直接開往北索道。所謂的北索道其實是位於三清山東部金沙黃茅崗的金沙索道,又稱東索道。該索道的成套設備是從世界上最大的索道生產商奧地利多貝瑪亞公司引進,據說融合了180項世界高端索道技術,今年3月8日才剛剛投入運營,我們不知不覺地成了“嘗鮮”一族。索道站等候的游客不多,我們搶在一個旅游團之前登上了索道。金沙索道不愧是目前全國已建和在建同類索道中的第三大索道,吊廂寬敞、明亮、視野極佳,運行平穩、快速,10分鐘左右就到了位於南清園景區的的索道上站。山中游人不多,正顯出三清山清幽的本色。漫步在凌空飛架的棧道上,迎山風徐徐,看白雲漫卷,賞秀峰挺立,聞鳥語婉囀。正當身心俱醉之時,眼前突現一柱巨石,從山谷中突兀而起,直衝雲天。難道是“巨蟒出山”? 許多從南索道上山的驢友都是幾經跋涉,在疲憊之極時才能見到的曠世奇觀,如今這麼輕易地現身眼前,讓我一時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見那巨型花崗岩石柱頂部扁平,頸部稍細,像極了一只眼鏡蛇破山而出,直欲騰空——可不正是那只聞名遐邇的“巨蟒”。巨蟒出山是三清山標志性景觀之一,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岩石柱。峰身上有數道橫斷裂痕,但經過億萬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事實證明,我們乘金沙索道是明智之舉,可以省去許多腳力。過了“巨蟒出山”不遠,“司春女神”就躍然眼中。女神峰是一座海拔1180余米的孤峰,整座山體造型酷似一位端坐玉台的淑女側影。她秀發齊肩,五官清秀,沉靜、安詳地守望著綿延的山巒、廣袤的土地。“司”即掌管之意。據說,她本是神農帝的女兒,司春是三清教祖賜給她的封號,讓她掌管人間萬物生機,使人間花常開,樹常綠,五谷豐盛,年年有春天。繼續前行,眼前不斷閃現奇峰怪石,諸如:企鵝獻桃、狐狸啃雞、狸貓待鼠……可謂步步是景。隨後來到了一處開闊的觀景平台,原來觀“巨蟒出山”的最佳位置是這裡呀。由於此處地勢較高,俯視深谷,可更真切地領略“巨蟒”從谷底躍起的壯觀氣勢。 從觀景台開始拾級攀行,經過小段比較辛苦的路程後到達禹皇頂,也稱玉皇頂。一說,大禹治水曾經此峰;一說,玉皇大帝巡游三清山時曾到此一游。個人比較喜歡前一種說法,後一種說法難逃媚俗之嫌。禹皇頂是南清園景區觀景的至高點。在這裡,氣勢磅礡的“三龍出海”躍然眼前;在這裡,婷婷玉立的“秀峰”近在咫尺;在這裡,高聳林立的群峰變成了腳下的“奇石盆景” ……在這裡,我們消滅了從山下汗流浹背背上來的黃瓜,准備向陽光海岸闊步進軍。陽光海岸位於三清山東部,又稱東海岸。其3公裡長的高空棧道比西海岸建成要晚,最高處1680米,據說是三清山最高的棧道。棧道依崖而建,繞崖而走,宛如一條玉帶沿崖壁逶迤延伸。人行棧道之上,如凌空游走於峰巒峽谷之間。若是加上雲霧繚繞,必得仙風道骨,即可成仙了。可惜這種超凡脫世的感覺此刻難以體會,因為萬裡碧空下的三清山正沐浴在朗朗的陽光下。遠眺,山巒起伏連綿而色朦朧;近覽,峰林蔥郁嶙峋而色如黛,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陽光海岸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就是橫空出世的全透明玻璃觀景台。觀景台突出棧道,三面懸空,地面用透明的玻璃打造。立於台上,放眼望去,群山峽谷盡收眼底,大有凌雲飛駕之感;俯看腳下,深淵萬丈,松濤滾滾,又不禁叫人膽戰心驚。另外,還有飛架高空的鐵索橋、蕩蕩悠悠的渡仙橋,都為東海岸增添了一份游趣。在從東海岸前往三清宮的途中,有一條上行的叉路,有路標指示:前往玉京峰。玉京峰乃三清山主峰,海拔1816.9米。早聽說“不登玉京峰,難得三清妙。”但也知玉京峰是三清山最消耗體力的景點,登頂需要充沛的體力與頑強的毅力。正躊躇不定,山上走下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看到我們猶豫不決的樣子,老人鼓勵我們說:“登頂只需40分鐘。我這麼大年紀了,一上一下才用了1個小時,你們肯定沒問題的。”受到鼓舞,我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一眼望不到頭的石階,開始艱苦的攀登旅程。這條路遠離喧囂的游覽主路,蜿蜒曲折地掩映在蔥蘢的樹林中,十分幽靜、清涼。依著山勢修建的石階高低不平,長著青苔,有些可能由於年久,棱角都被磨得圓滑,有的石塊已經松動,加上陡峭的山勢,走起來稍有些吃力,但與一馬平川的水泥、混凝土路相比更具登山的樂趣。我們氣喘吁吁地爬到一片相對寬闊的高地,放眼望去,許多山峰已經在腳下,而玉京主峰仍需仰視才見。一線通往頂峰的小路近乎直上直下,掩映在樹叢中隱約可見——那就是我們即將克服的最後一道難關,前進!前進!前進進!林間不時傳來鳥兒婉轉的歌喉,路邊絢爛的野花在向我們招手。伴著這樣的鳥語花香,我們終於登頂了!看那千峰萬壑盡在腳下,胸中頓時升起“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壯情懷。峰頂沒有寬闊的平地,多巨石,三面皆為懸崖峭壁,強勁的山風吹得人有搖搖欲墜之感。此處有幾處摩崖石刻:東側岩壁上鐫有“玉京峰”、“德配天地”;西側兩塊巨石並立,上書“天下名山”、“仙境”。上書“玉京峰”的岩頂平坦,中間凸起一方石,據說上刻有棋盤,傳說是太上老君與眾仙下棋處,因稱“棋盤石”。可惜我們事先並不知曉,所以沒能親自攀上看個究竟。三清山的奇、秀之美勿庸多說,而其雄、峻之美,只有登上玉京峰方才真切體會。為了去三清宮,我們沒有按照慣常路線由好漢坡下山,而是原路返回。前往三清宮的道路穿行於成片的松林中。松樹是三清山一絕。由於受高山氣候影響,三清松的造型千姿百態,有的破岩而出,有的垂掛峭壁,有的環抱纏繞,有的相依並生,毫不遜色於黃山奇松。及到三清宮時,我們已經有些疲憊。因聽說三清宮早年毀於一場大火,現存道觀是新建的,而且有朋友在此還上過財迷心竅的道士的當,我們就只在宮外觀瞻了一下就離開了。我們本打算直奔西海岸,卻由於路標的不明晰而誤入迷途,來到了飛仙台。飛仙台盡頭是一開闊的岩頂。立於其上可觀三清宮全貌。前方無路,我們原路返回,找到進入西海岸的道路。西海岸與東海岸木板、鋼板、石板交錯的路面不同,全程皆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三千多米沒有一級台階,游人可以舒適地在峰谷間移步觀景。盡管如履平地,西海岸還是要比東海岸險得多。棧道一側壁立千仞,一側深淵萬丈,路面最窄處連一米都不到。為了凸顯凌空飄架的特點,棧道在建設中盡量避免打撐立柱,尤其在一些直角崖壁處采用“飄檐式”結構,巧妙但確實驚險,特別是像我這種有些恐高的游人,行至此處,必得緊貼崖壁,戰栗緩移。非常值得稱贊的是棧道建設者的環保理念:為了保護山中的一草一木,棧道遇景繞景,遇樹留樹,所以如果你只顧低頭走路,當心“吻”上路中央好客的古木。當我們即將走出西海岸時,看到了記載棧道修建情況的《西海岸記》,方知這長余四千米的棧道只用了短短的5個月就修建而成,並且無一人傷亡,真是奇跡啊。一天馬不停蹄的游程使我們疲憊不堪。我們決定在日上山莊美美地飽餐一頓,於是又一只土雞的生命終結了。D3:4月26日星期六由於昨天的體力消耗太大,我們放棄了清晨看日出的計劃,吃過早飯後便向一線天進發。一線天恐怕是除了玉京峰外最耗體力的景點了。299級台階,70度陡坡,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從兩塊巨石的夾縫中仰望天空僅見一線白光。在起步的最初階段,累了可以到石梯兩側的休息平台稍事喘息,這裡平台還有著好聽的名字,如:如:希望島、太陽島、幸運島等等,大概是為了給游客一些鼓勵和安慰。然而,隨著道路愈來愈窄,坡度愈來愈陡,不僅休息島再也找不到了,想找個暫時停腳的地方都難。我們只好抓住鐵索,集中精神,一刻不停,生怕一不留神就滾下山坡。幸好時間還早,沒遇上大批游客。難以想像如織的游人如何通過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處。一線天之後的路程叫做“連升三級”,需要接連攀登三段石梯,每段的坡度都在50度上下;最長的一段有近百級石階,最短的第三級也有44級。走完了“連升三級”,海拔高度立升100余米。累是累了點,所幸“升了級”;若是貪圖省力由上而下逆行游覽,豈不成“連降三級”了?上得高處,遙對高聳入雲的玉京峰,想起我們昨天登頂的壯舉,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欣賞過玉女開懷、萬笏朝天、天狗望月等景點後,我們又返回了“司春女神”的觀景台。由於正值周末,此刻的觀景台萬頭攢動,人聲鼎沸,昨日的清涼、幽靜不再。不禁暗自感慨:我們希望三清山的美景被更多人所知,但游人紛至沓來又可能使美景失色,世間之事多是難以兩全的吧。很快我們到達了金沙索道站,乘上了下山的索道。回眸群峰,思緒似乎還留在青山翠谷中。再見了,集秀、奇、雄於一身的三清山。告別三清山,我們迅速踏上趕往婺源的旅途。此時是10:30分。我們用了1個小時經德婺高速到達了婺源。因為時間頗為緊張,途經月亮灣時沒有停車拍照,直奔第一站——“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婺源自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鄉村”後名聲大振,一夜之間成了旅游熱土。這一點當我們初到李坑時實實在在地體味了一把。偌大的停車場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旅游車輛。游人熙熙攘攘,導游小旗漫天飛舞,濃重的商業氣氛混著正午熱辣辣的陽光讓人有些煩躁。單景點門票已經停售,取而代之的是多景點聯票,婺源人精明的經濟頭腦可見一斑。我們選了最便宜的一種票,可自由選擇三個景點,接下來的路線也就隨之明晰了:李坑—曉起—江嶺—理坑。一位年青女子走來和我們搭訕,問我們是否找吃飯的地方,她家是游覽點之一,可以去她家看看。我們本不喜歡這種兜售方式,不過女子看上去樸實,且我們也確實飢腸轆轆,於是便跟了她向村裡走去。從亦古亦今的“李坑”牌坊開始就是一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景像了。九曲十彎的小溪裡停靠了一排竹筏,勾起了我們泛舟溪上的興致。於是我們暫別喧鬧的人群,在幽綠的水面上獨享清涼。或許那份“偷得浮生半日閑”悠然自得感染了路邊的游客,於是我們成了別人相機裡的一道風景。上岸後我們隨著女子穿過一片菜園直奔她家。她家有兩所宅院。舊宅建於清代中葉,因祖上做銅綠生意,稱“銅綠坊”。她是從浙江嫁到這裡的,自然就是銅綠坊的女主人了。她告訴我們,古時用糯米飯裹在銅上,發霉後銅的表面就會生成一種綠色的銅鏽,就叫銅綠,用來作殺蟲劑。銅綠坊已經成為李坑一個重要景點,旅游團隊進進出出。新宅的二樓辟為客棧:銅綠坊舒心客棧。房間看起來清靜、整潔,是個休憩的好地方。無論老宅、新宅,其廳堂的條幾上都擺放著座鐘、鏡子和花瓶,通過諧音隱含“終生平靜”的意思,屬典型的徽派民居陳設(婺源歷史上隸屬古徽州)。等我們參觀完了宅院,午飯也備好了。荷包紅鯉魚不可不嘗,這是婺源紅、綠、黑、白四大特色之一的“紅”。這種鯉魚因其頭小、尾短、背高、腹圓,立在桌上好像江西民間的繡荷包而得名。土雞嘛,既然從三清山一路吃來,婺源的當然也不能錯過,看來我們這一路注定“雞”不可失了。飯菜好吃又不貴。銅綠坊的女主人很淳樸,多一分錢都不肯收,而且還熱心地給我們當起了導游。李坑建村於北宋年間,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村民多姓李,最著名的人物是南宋年間的武狀元:李知誠。李知誠故居院內有一棵樹齡500余年的紫薇,樹干、樹枝已經枯萎,衰老不堪,但仍年年開花。正堂上書“尚武堂”,足以說明主人是習武之人。李書麟故居是一個木材商的舊宅。頗有特色的八字門正對著一面照壁。照壁有避邪、遮擋的作用,在南方民居中並不少見,一般是建在院子中。而在婺源,照壁都建在大門外。據說是因為婺源人視門前天地、山水為院,所以將照壁建在門外。正堂“存德堂”是一處喜堂。堂前的木條案長近四米,在婺源古建築中極為罕見。李坑村四面環山。登上村後的小山頭可俯瞰李坑村概貌。但見粉牆黛瓦的明清古宅參差錯落,村街巷內溪水貫通,青石板路縱橫交錯,各色小橋飛架水面,正是“小橋、流水、人家”畫卷的完美呈現。行到村中心,一座古亭佇立在路中央,名“申明亭”,建於明朝末年,是當年村民聚集議事的場所。古時每當村民有爭議、糾紛的時候,宗祠就召集全村老少來此評議是非,排解爭端、懲辦惡人,因說它是李坑宗法制度的見證。亭邊,一座歷史悠久的石拱橋橫跨溪上,龍門石上刻有“通濟橋”字樣。村中一橫一縱兩條溪水在此回合,由東向西從橋下汩汩流過。此景叫做“兩澗流清”,又叫“二龍戲珠”。 東西縱流的溪水為母龍。南北橫流的溪水為公龍,緣於溪口處有兩個龍角似的小石礅。村中兩水相激,從古時風水上講極為不利,但用通濟橋鎖住,用申明亭鎮住,就化解了不利。沿溪水西行又見一府第——大夫第,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他本是一個經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後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他的大夫官銜就是那時捐來的。大門上方的門罩重瓦鋪蓋,戧角飛檐,既美觀又能遮雨。飛檐下方的磚雕細膩精美,據說在文革時期,主人用黃泥將其遮蓋得以保存至今。屋子上方有一個天井,主要是為了采光和通風。古時徽州商人常年在外經商,家中只有婦女、老人和孩子。為了防盜、防火,其房屋外牆的一大特點就是高而無窗,所以屋內,尤其是廳堂的光源就來自天井。另外,徽州人認為水意味著“財”。下雨時,雨水納入天井,蘊含“財不外流”之意。房屋右側有一間跨院,當地稱“小姐樓”。樓上有一個向外街探出的美人靠,是小姐觀景的地方,傳說也是小姐拋繡球選女婿的地方。

因為要繼續趕路,我們走馬觀花地游完了主要建築,告別了一路給我們義務講解的銅綠坊女主人,離開了李坑奔下一個景點:曉起。

半小時後,我們站在了下曉起的村口。吃了一碗甜甜的當地特色涼粉後,我們循著指示牌游覽了繼序堂、禮耕堂等古建築。沒有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那些古老的典故都藏到檐角瓦後去了,青磚雕梁也似乎失色了許多。在小巷中穿梭時巧遇網上頗有名氣的汪老師,熱心地給我們指去往上曉起的路,但終因時間關系沒能成行。後來看過許多游記介紹,上曉起才是曉起村的精華所在,十分值得一去,心內不勝遺憾,只能留待以後彌補了。

如果說李坑的游覽屬於“走馬觀花”,那麼曉起一游就只能算是“蜻蜓點水”了。一些片斷零落地印在記憶中:青山綠水、粉牆黛瓦、瓜棚豆架、田壟菜畦、參天古樟、彌漫著樟香的窄巷,還有那“革命”風雨的遺跡。

終於在日落前趕到江嶺。沿著盤山公路上行,每轉過一道彎,我們就發出一陣驚呼,這漫山遍野的綠啊,青翠欲滴,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回環盤繞。我平生第一次見到這麼壯觀的梯田,躍出心靈的那份驚喜和贊嘆是無法形容的。遺憾的是油菜花期已過,可以想像,這裡金黃遍鋪時定是一份讓人嘆為觀止的美。群山環抱中的小小村落寧靜如世外桃源。透過萬綠掩映下的粉牆黛瓦,我仿佛看到了“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的田園氣像,想必那裡的人們一定過著“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的悠然生活吧。我們很有種衝動想進村探訪一下,可是道路實在坑窪,只好作罷。

17:45——已是炊煙升起的時間,我們盼望理坑的村口就在不遠的前方。可是轉過一道又道彎,繞過一座又一座山,暮色越來越濃,理坑似乎依然很遙遠。我們不停地向路人打聽著方向,以確保我們行駛的軌道依舊正確。終於,19:20,在大山深處、路的盡頭,理坑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此時,天已完全黑了,進村的道路坑窪不平。幸而我們在半路上“撿”到的一位老伯充當了我們的向導,否則真難想像我們在回環如棋盤的理坑村是如何的舉步維艱。老人姓余,是理坑村的一名教師,兼職導游。他剛送走一個旅游團隊,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我們,搭了我們的順風車。我們沒有預訂住宿,余老伯家是一所老宅,經營著客棧生意,但聽我們說想去翠竹山莊,他毫不“強買強賣”,熱心地把我們送到了翠竹山莊。感動之余,我們約他明早做我們的導游。翠竹山莊的老板叫余榮開,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一定使他分外驚喜,樓上樓下、裡裡外外地忙著給我們收拾房間,還特意跑到村裡為我們買來米酒。實話講,這裡的條件比之前看到的李坑差很遠,但是每人10元的價位也算物超所值了。我們邊吃飯邊同余老板聊天,余老板則是邊聊天邊整理新采的茶葉。除了經營客棧,茶葉生意是許多人家的另一收入來源,翠竹山莊當晚就住著一位前來收購茶葉的茶商。閑談中了解到村中居然還有酒吧,我們好奇地想去看個究竟。一踏進茫茫夜色中,我的神經就不自覺地緊繃起來。窄巷中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手電筒幽幽的光亮勉強供給腳前巴掌大的地方。負責值夜的狗們已經上崗了。一旦踏進某只狗的勢力範圍,它就會發出令人發指的高吼,讓人“聞”而卻步。我一邊戰戰兢兢,一邊暗恨這些“惡”狗破壞了我心目中柔美的鄉村夜色。終於聽到潺潺的水聲,眼前也漸漸有了燈光,估計我們已經到了理坑最繁華的地帶了。有詩雲:“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掛著旗幌子的一定是傳說中的酒吧了。我們隨意走入其中一家,屋內從頂棚到牆壁,從吧台到桌椅都是清一色的竹木。吧台上方懸吊著各色竹筒,大大小小,一字排開,是向買酒的客人免費提供的酒器。屋子的一角有台電腦,向客人提供免費上網服務。門邊的牆上掛著留言簿,上面是走過路過的驢友留下的感言。小小的竹屋,黃黃的燈光,甜甜的狀元紅,香香的桂花酒,此情此景讓我驀然產生一種恍若隔世的錯覺,於是在留言簿上寫下“丟掉了塵世的記憶”。D4:4月27日星期日早上6點,余老伯如約而至,帶著我們走街串巷逐一介紹。理坑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以余姓居多。勤學苦讀、崇尚理學的風氣使這個深山僻壤的小山村成為有名的進士村。明朝末年至清朝中葉為理坑的鼎盛時期,出了尚書、大理寺正卿、司馬、知府等大批高官,因此與商賈華宅眾多的李坑相比,這裡保留了更多的達官府第,如: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歷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等等。余老伯真是盡職盡責,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做詳細、細致的講解,還不時提醒我們要“注意聽講”。游到金家井時,余老伯更是攀下井沿,親自演示井壁上坑槽的作用。認真的余老伯讓我產生一種愧疚:我們借短暫的時間“到此一游”想要記住理坑幾百年的淵源實在太難了。記得一位驢友曾說過:“要了解理坑,至少要在這裡呆上一年。”

印像頗深的是天官上卿。它的主人是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牌樓式的石庫門兩側是窄窄的八字牆,所謂“衙門八字朝南開”——這八字牆代表了主人較高的地位。上堂青磚鋪地,大小木作上都沒有復雜的雕飾,凸顯明代建築簡樸的特點。整座房子建造成內部方正,圍牆卻不規則的形式,體現主人外圓內方的處事風格。余懋衡一生為官清正,據說告老還鄉時,皇帝特選數尾紅鯉魚賞賜給他,荷包紅鯉魚就是這樣傳入婺源的。相比天官上卿,清初兵部主事余維樞的“司馬第”的則多少顯示了清代建築重雕飾的特點。大門檐下為靈芝磚拱,拱下刻“富貴卍字”花坊。室內橫梁、門窗或雕花紋,或雕戲劇人物,工藝精細。

原本想看一看曉起汪老師推薦的“雲溪別墅”,但聽說別墅的主人因收入分配問題與村委鬧意見,現拒絕參觀。繞到昨晚酒吧所在的河邊,不禁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薄薄的晨霧還未散去,裊裊的炊煙已經升起;遠處青山隱隱,近處綠水幽幽;粉牆斑駁,倒映在寧靜的水面;水邊三三兩兩的婦人在洗濯……好一幅優美的水墨畫卷。余老伯頗有些驕傲地告訴我們,這條發源於黼閣山的理源溪呈S狀環抱理坑,風水上優於穿村而過的溪水。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七點鐘,翠竹山莊的余老板前來喊我們吃早飯。回山莊的路上看到很多人端著碗筷站在街邊、蹲在門口,邊吃飯邊同過往的鄰裡打招呼,空氣中彌漫著樸素、親切的生活氣息。在山莊門口的台階上看到了昨晚第四號土雞留下的最後的生命軌跡,心頭掠過一絲虛偽的不安。

早飯每人5元,饅頭、油條、雞蛋、粥,挺豐富。早飯過後准備告別,熱心的余老板為了不讓我們留下遺憾,特地跑去和雲溪別墅的主人交涉了一番,於是我們終於見到了這所別墅的廬山真面目。大門內是一個很大的庭院,院內種著花卉、果樹;正廳為開放式,兩側為廂房。這些與理坑其他宅院的建築風格頗為不同。因為我對“刁民”一向沒有好感,而且網上也有驢友對該主人待客的態度頗有微詞,所以簡單看過之後就離開了。余老板一直把我們送到村口,同我們揮手告別。如果有機會,我想我還會來的。我由衷地盼望旅游業的東風把富裕帶給理坑淳樸的人們,也誠摯地祈禱富裕後的理坑仍恬靜有如世外桃源。

從婺源趕往上海的時間顯然有些緊張,可是途經延村時又依依不舍地進去走街串巷了一番。至此該同婺源說再見了。婺源之美,美在於家園與環境的渾然天成,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周汝昌老先生曾經談到,“人定勝天”是西方人的理念,中國人自古講求的境界是“順應自然,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求得發展”。婺源應該就是對這種理念最好的詮釋吧。

附:此行費用

吃:1060元(3早4中4晚、小吃、水等)

住:1160元(三清山下:150元/標間;三清山上:410元/標間;理坑:10元/人)

行:6191元

青島-上海機票:309元/人

上海-青島機票:540元/人

租車:1660元(別克凱越1.6自動)

過路過橋費:515元

汽油費:570元

停車費:50元

玩:1600元

三清山:150元/人,金沙索道上下:110元/人

婺源三景點聯票:110元/人

理坑:20元/人

人均總消費約2500元。



(三清秀峰)



(巨蟒出山)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



(梯田人家-江嶺)



(理學淵源-理坑)


精選遊記: 三清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