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游記

作者: 金蛇君

導讀新 安 江 游 記 3月14日晚,我們一干喜歡徒步的驢友,包了輛大巴,前往向往已久的,號稱十裡畫廊的新安江,准備一睹她那迷人的風采。 位於歙縣境內的練江,漸江在浦口彙合後稱為新安江。它發源於休寧縣馮村海拔1363米的高峰六股尖。涓涓山泉、條條飛瀑,盤山繞嶺,穿峽過洞,千回萬轉,自崇山峻嶺中流出,彙成江水,在屯溪與橫江合流,經歙縣而注入千島湖,再過� ...

新 安 江 游 記

3月14日晚,我們一干喜歡徒步的驢友,包了輛大巴,前往向往已久的,號稱十裡畫廊的新安江,准備一睹她那迷人的風采。

位於歙縣境內的練江,漸江在浦口彙合後稱為新安江。它發源於休寧縣馮村海拔1363米的高峰六股尖。涓涓山泉、條條飛瀑,盤山繞嶺,穿峽過洞,千回萬轉,自崇山峻嶺中流出,彙成江水,在屯溪與橫江合流,經歙縣而注入千島湖,再過新安江電站大壩,彙入富春江、錢塘江、再由西向東,一瀉千裡,奔向東海。它在地理書上稱為錢塘江支流,全長293公裡,流域總面積達1.16萬平方公裡。我們在半夜到達宿營地雄村。雄村離歙縣縣城十來公裡。就在練江的江邊。大家下車後,馬上打開帳篷,在村口大中丞坊這座牌樓前的一大片空地上扎營。

雄村不大,但名勝古跡不少。如大中丞坊,建於1762年,牌坊上鐫刻了明.清代曹氏家族中舉者和顯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還有竹山書院,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很大,亭台樓閣,一應俱全。可惜我們因為要趕路,一大早就要離開,只能遺憾地看看那緊閉的大門。雄村沿江的地方又名桃花壩。早春3月,桃花還沒完全開放。這裡有個渡口,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向徒步的終點深渡進發。清晨,練江上霧氣彌漫,既看不到對岸,渡船也不見蹤影。大約半小時後,太陽突然鑽破雲層,萬道金光直射江面。我們在驚嘆大自然的造化的同時,也看清了對岸。這時渡船也出現了,只見它隨著搖櫓的一上一下,很快就到了我們面前。大家一湧而上,三十多人的隊伍,把船擠得滿滿的。練江並不寬,不一會,我們就過了江,每人一元的船費,很便宜。上了一條公路,我們的徒步開始了。二十五公裡的路,要在一天裡走完。還好是沿著江走,又不負重,大家有說有笑的,走的非常輕松. 新安江是一條山江河流,它像一條閃閃發亮的銀練,穿行於錦峰秀嶺、山鄉古建築之間。兩岸邊綿數百裡,翠崗重疊,郁郁蔥蔥;千仞石壁,臨江卓立;百丈飛瀑,向谷空懸;江流澄碧,水色如鏡;風光綺麗,嬌柔嫵媚。唐代孟浩然有詩贊曰:“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李白當年游覽後則描繪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南宋學者沈約曾以《新安江水至清見底》為題,賦詩紀勝:“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還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更把它刻畫得溫媚無比,秀色可餐:“皺底玻璃還解動,瑩然 綠卻消醒。泉從山谷無泥氣,玉漱花汀作佩聲。”新安江之水,不論深淺,都清澈見底;也不管春夏秋冬,都皎潔如鏡。這是新安江的一大特色。

我們驢隊中間有好多攝影高手,當然不會錯過這大好景色。一路走,一路不斷地“哢嚓”。漸漸地,隊伍拉得很開,經過不斷的提醒和催促,總算沒把隊伍分成幾截。很快,我們來到了浦口。這裡是兩江彙合處,也是新安江的開始。江面漸寬。江水清澈,兩岸徽派民居青瓦白牆,倒映在江中,甚是好看。在浦口,我們第二次擺渡。過江後,繼續沿著江邊走。有時是公路,有時是村裡的青石板路,或者是機耕路。一路上,早熟的油菜花已經開了不少,那金黃金黃的顏色,把新安江沿岸打扮的分外亮麗。村頭田間,各種各樣的鮮花次第開放,五彩繽紛,香氣撲鼻。一個個碩大的柚子掛在樹上,引出了我們太多的口水。到了南源口村,我們實在走不動了,便在江邊的雙亭坐下休息,喝水,吃干糧,補充了點能量。從南源口到下一個鎮坑口,總有十來公裡路。路上景色一般。只有一座攔河大壩,可以吸引我們些許的注意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們在大壩上看到了另一隊來自上海的驢,坐在那裡休息,吃干糧。雖然我們沒時間和他們打招呼,因為要趕路。大家互相之間的鼓勵還是少不了的。這時已近正午,太陽當空,新安江靜靜地淌著,不發一點聲響。大家走的很熱。離坑口還有很長一段路。我們在路過一個小村莊時,干脆也停下來吃午飯。又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我們借坐休息的院子,是一家上海老鄉。路見鄉親,分外親切。老兩口七十多了,身子骨很硬朗。對我們非常熱情,又是遞水,又是讓坐,把灶頭讓給一些講究的驢們煮面吃,衛生間借給女同學梳洗。還不肯收一分錢。真應了那句:親不親,家鄉人的老話。

新安江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兩岸的風光,還在於它那明亮清澈的江水。 那一彎江水,有它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潭、灘很多。宋代詩人權德輿的《新安江路》中曾有兩句詩寫道:“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清代詩人黃仲則詠曰:“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休寧縣境內的冰潭,被稱為“新安第一潭”,四周峰高林密,修竹遍野,被峽谷擠成的狹流至潭口時,水面豁然開闊,宛如自天而降的天河和瑤地,虛幻柔美,神廳莫測,另外,休寧縣境內的江潭、月潭等也頗有名氣。到了歙縣,則有漳潭、綿潭、瀹潭等,此三潭景色深幽,其周轉帳是著名的“三潭枇杷”的產地,名聞遐邇,引人入勝。新安江不僅灘多,且灘灘都有奇麗的風光。例如,位於屯溪的新安江段的大溪灘;清晨,舉目遠眺,前方群山的倒影在水中時隱時現,江中竹筏、木筏、行船上的問話聲、斧砍聲、木頭撞擊聲,聲聲相聞,朝陽升起時,眼前又呈現出“日出山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畫境。這種清幽絕塵,秀美自然的景色,給人留下的印像深刻難忘,回味無窮。我們吃飽喝足,以最快的速度到了坑口。這時,從前方開路的先遣隊那裡得到消息:14點45分有最後一趟班船可以到深渡。我一看時間,正指在14點,我們離碼頭樟潭還有3公裡路。而且還需擺個渡。時間很緊。大家本來很放松的心情,又一下緊張起來。立刻上路。從樟潭到深渡,還有8公裡的路,不過這段路坡陡草深,走的人很少。我們決定從水路到深渡。既省力,還可以看到從樟潭到深渡新安江最美麗的一段江面。這時,大家生怕趕不上船,也無心看風景了,只是低頭趕路。突然,又聽一聲大喊:大家別急,我把班船控制了,現在就在船上。原來是我們的領隊,不知道在那裡就上了那艘班船。大家聽到這個消息,興奮的不得了。不但沒減速,反而走的更歡。很快就到了渡口,班船已經在那裡等著我們了。沿新安江上游順流而下,兩岸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盡入眼簾;奇峭俟秀的峰巒,淡雅清麗的田園村落,具有明清時代建築特色的民居、石橋、古塔、水埠等,處處可見。若四季游江,則景色各異。春天,兩岸山花爛漫,猩紅的、鵝黃的、絳紫的、雪白的、一團團,一簇簇,將綠色點綴得令人陶醉。特別是那些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更是俏麗多姿,使人目不暇接。夏天,馳名中外的“三潭枇杷”由青變黃,碩果累累,逗人喜愛,秋天,正好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季節,兩季山坡上的楓樹、烏柏樹、白果樹、紅葉樹等,成片成片的紅一塊、黃一塊、綠一塊,“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到了冬天,特別是“霜降”以後,兩岸的柑桔林內桔果壓樹,立船頭遠望,恰似在綠色翡翠上綴滿顆顆紅寶石,游船仿佛在畫廊中航行。

值得一提的是,樟潭有一棵千年大樟樹,樹干粗大,需多人合抱。非常壯觀。可惜,現在去看,要收30元門票。我們的先遣隊因為先到樟潭,有幾位膽大的趁人不注意,從邊門溜了進去,有幸一睹此樹的風采。其余人等只能從他們拍回的照片中領略古樟的雄渾和魁偉。我們站在船頭環顧,陡峭的高山上樹木林立,碧綠蒼蒼,汪洋如海;岩頂下面的瀑布,若匹練掛在山間;峭壁上,山花似水,倒映水中,五彩繽紛的大自然風光可盡收眼底。此時眺望江水,街房、大橋、船影,仿佛置身於無我之境的畫面之中。2個小時的水路,很快就結束了。我們戀戀不舍的上了深渡的碼頭。回望新安江,如碧玉,似翡翠,洋洋灑灑,緩緩流淌,一直奔向遠處的千島湖。

在古代,徽州的交通運輸主要依賴於新安江,因此,它在當時可說是牢牢地掌握著徽州的經濟命脈。如今,交通狀況和交通手段雖大有改觀,但新安江在生態環境和現代化建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仍是顯著的。近年來,國家對新安江的綜合開發利用工程已著手進行。計劃在“小南海”附近築一大壩,並且改造新安江水電站大壩,重新疏浚河道,使上游水位升高,進而全線通航,恢復屯溪至杭州的古航線,使交通運輸和旅游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到那時,一條“下天堂,出新安,行千裡,游三江”的現代化水上旅游路線即告建成,其上游許多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將吸引更多的中外旅游者前來領略,觀賞新安江風光。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