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遊記列表



避“運”游(39)——口外八廟(十八)

(避暑山莊.外八廟.大清全盛圖) 由普佑寺山門處東行約80米,小路的北面就是廣緣寺。 廣緣寺位於普佑寺東,建於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 廣緣寺是一座由普寧寺堪布喇嘛擦魯克喇嘛為表示對皇帝的敬誠之意,個人出資建造的寺廟,占地面積0.45公頃。 它也是外八廟中最後建成的寺廟。 (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攝於上世紀30-40年代.[轉貼]) 老照片中最右邊的建築就是廣緣寺。 廣緣寺是一座漢式四合院式的寺廟建築,由山門、天王殿、大殿、佛樓組成。 (文保碑) 廣緣寺東、南、西三面是圍牆,北面以自然山嶺為屏障,形成一座封閉完整的長方形院落。 山門面南三間,正中石匾門額名“廣緣寺 ...

避“運”游(37)——口外八廟(十六)

普佑寺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這一年適逢乾隆皇帝50壽辰,其母皇太後70壽辰的喜慶之時。 這一年又值清軍出兵西北,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亂,這是繼平定准噶爾達瓦齊、阿睦爾撒納叛亂後又一次取得平定叛亂的勝利,從而徹底結束了西北邊疆地區90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和平。 在平定達瓦齊、阿睦爾撤納叛亂中,准噶爾部的一支——達什達瓦部以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協同清政府作戰,為平叛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 乾隆皇帝為了安撫達什達瓦部眾,在他們的請求下,決定將其遷至熱河。 達什達瓦部不畏艱險,歷經干辛萬苦遷至承德,特別是他們將被阿睦爾撤 ...

避“運”游(38)——口外八廟(十七)

(大方廣殿老照片[轉貼]) 山門正北是大方廣殿,面闊七楹,進深五間,單檐廡殿頂。 殿前有聯“妙相現莊嚴仁敷華梵,慧因資福德喜洽人天” 殿內有聯“法演大乘妙因宗海藏,福覃諸界慈願溥恆沙”。 大方廣殿前東西兩側建有配殿各三間。 東配殿內供有三尊密宗護法金剛. 西配殿內供有觀音. 文殊 .普賢三大士,佛像均為木雕,現在僅存有基座 。 大方廣殿與東西配殿僅存基址: (大方廣殿《玉佛展》) 二進院落。 前為天王殿,面闊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頂,兩側設腰牆、腰門。 法輪殿建在二進院落中央 。 (法輪殿老照片[轉貼])) 法輪殿即佛說法的大殿,面闊進深均為七間,周圍有 ...

避“運”游(36)——口外八廟(十五)

大雄寶殿位天王殿正北,是前半部二進院落的主體建築。 座基高1.4米,用青石雕砌成須彌座式,殿前設月台,前後各出三階,月台東西各出一階。月台及殿基各角設石雕螭首,月台上置大型銅鼎四個(現存鼎座)。 (大雄寶殿[轉貼]) 大雄寶殿殿面闊七楹,進深五間,中央五間設隔扇,兩邊盡間裝檻窗,殿後中央三間設隔扇,東西四間封實牆。 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屋頂,復綠剪邊黃琉璃瓦,殿脊正中置銅鎦金舍利塔,下檐為五踩單翹單昂鬥拱,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鬥拱。 上檐正中懸:“大雄寶殿”陡匾,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書寫,漢文為乾隆御筆。 下檐正中懸黑泥金漆匾,乾隆御筆“金輪 ...

避“運”游(35)——口外八廟(十四)

沿著廟前街東行,來到了普寧寺山門前。 山門外停滿各種車輛。 雖然已是下午,依然是游人如織! 據說普寧寺是北方地區香火最盛的寺廟。 普寧寺也是外八廟景區內唯一可以進香的寺廟。 普寧寺平面布局分前後兩部分,四進院落。 以金剛牆為界,前半部為漢族迦藍七堂式,後半部為藏族三摩耶廟式。 主體建築貫穿於中軸線上,呈縱深式對稱格局。 普寧寺廟前廣場 普寧寺廟前原有廣場,東、西、南各有木制牌坊一座,中有打鬼亭,今均無存。 清代,每年的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和正月初八至十五日,普寧寺都要主持舉辦廟會,外八廟的喇嘛齊集於此,進行大型的“跳步踏”音樂舞蹈表演 ...

避“運”游(34)——口外八廟(十三)

(避暑山莊.外八廟.大清全盛圖) 清乾隆二十年五月,清政府派班第為大將,出兵討伐厄魯特蒙古准噶爾部的反動頭目達瓦齊叛亂。清軍直達新疆的伊犁,達瓦齊聞訊逃到天山之南,被維吾爾族首領霍集斯擒獲,壓解到清軍營內。准噶爾部另一個反動首領阿睦爾撒納在霍集斯擒住達瓦齊後仍繼續叛亂,並勾結沙皇俄國等外部勢力,當遭到強大的清軍攻擊後,阿睦爾撒納兵敗逃亡俄國。 兩股叛亂軍隊被剿滅後,乾隆為了紀念兩次平叛的勝利,在承德避暑山莊為厄魯特四部(准噶爾、杜爾伯特、輝物和碩物)上層貴族設宴封爵,因為清王朝政府信奉藏傳佛教,故仿西藏桑鳶寺,在山莊北部修建了清王朝第 ...

避“運”游(33)——口外八廟(十二)

向西面稍稍偏北方向望過去,可以看到近處的武烈河上的安遠廟橋以及遠處位於獅子溝北面的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乘之廟。 (安遠廟橋) 拉近鏡頭看,看到兩座大紅台: (兩座大紅台) 北面的普寧寺被安遠廟的院牆所擋,拍不到。 廟前廣場西北角的低矮的牆垣外是近40米深的陡峭的山坡。 山坡的松林間有一條小路通向武烈河上的安遠廟橋方向。 現在的時間是: 13:00 . 下山,去大佛寺(普寧寺)看看。 下山的小路不難走,很快到了山下。 穿過鐵軌(承隆線),很快就來到武烈河上的安遠廟橋處。 走到橋中部向南望去,變化太大了!!! 武烈河東面的河堤外已建成大片的高檔別墅住宅, ...

避“運”游(30)——口外八廟(九)

(避暑山莊.外八廟.大清全盛圖) 安遠廟屹立在避暑山莊之東的山崗上,它東依巍峨屹立的磬錘峰,西瀕潺湲清澈的武烈河水,與避暑山莊隔河相對,古剎莊嚴,殿閣巍巍。 (遠眺安遠廟[轉貼]) 從圖片看,安遠廟非常壯麗。 很可惜,由於近年來在廟周圍種植了高大的喬木,遮擋了圍牆與門樓,此景已難見到了! 嬌陽當空,我終於來到了安遠廟前: (安遠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取得了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的徹底勝利。 為了安撫在平叛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對維護祖國統—作出巨大貢獻的達什達部,乾隆皇帝決定將達什達瓦部遷往當時清王朝在塞外的政治活動中心——避暑山莊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