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意念裡,山川形勝之地,總是人傑地靈,而山因人愈顯其名,人因有山可使英魂長居,山名人名相得益彰,從而締造出一種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的絕佳效果,這樣的所在,我們搜索枯腸大約可以想出幾處,而將山之精神與人之節操糅合得如此貼切的,我們便不能不說到綿山了。
??綿山,即《史記》所述“文公環綿上山中而封之”的“綿上山”。《左傳》稱綿上,後因春秋晉國功不言祿、志在政治清明的介子推被焚於此,又叫“介山”。介山,便是春秋高士介子推先生的休止處。山巔有介子推塚並祠存。
??介子推,晉國大夫,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稱介子。介子推出身事跡見諸文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