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遊記列表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馬甲篇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馬甲篇 清幽山谷,可以沒有面包,但人的精神世界不可以蒼白……。孤獨並不可怕,有時候,孤獨也是美麗的。人需要孤獨,需要安靜…… ——摘自羅葉紅的《公主的微笑》 【前言】 當我趁著酒興,告別了阿胖、王牌和他們的“黃埔軍校”,一個人孤寂地騎行在前往馬甲的山路上。零星散落的村子裡,小孩子總是有值得他們歡快的笑聲,稚嫩好奇的眼神,是他們認知外界的起點。明媚的陽光下,他們嬉戲著,老人舒坦地倚在暖暖的牆角邊看著,深邃的目光,透露出了漫漫歲月的痕跡。豁達的笑臉,似乎在憧憬著田間地頭的好收成。從炊煙裊裊的莊子經過,我的腦 ...

閩南隨筆:刺桐花開

閩南隨筆:刺桐花開 唯有夜來蝴蝶夢,翩翩飛入刺桐花。 ——宋·劉昌 ——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 【花言】 四年才輪一回的2月29日,我和一批“白骨精”、“小金牛”們去大霞美考駕照。一路上兩旁的行道樹開著紅火、艷麗的花朵,遠遠望去宛如朝霞般映滿了清晨的天空,真是美極啦。或許吧,這就是霞美地名的由來。可以肯定的是,霞美人愛美,尤其愛花。就在考試場的北面,一座規模宏大的花卉城,讓霞美的名字家喻戶曉。養花和考駕照現在已經成了熱門的時尚,考試點、花卉城又恰巧相繼地落戶霞美鎮,這裡隨即被叫做了大霞美,用來區別周邊許多同名的地方。在這之 ...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河市篇

題記:沒辦法,玩戶外的就是有點拽!——摘自古古新語 一 很久很久以前,聽過這麼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見當年羅馬帝國是如何的強盛,雖然羅馬軍團的鐵騎最終沒能踏進神州大地的泱泱之國,但是馬可·波羅的腳步還是來了,透過海上“絲綢之路”的刺桐港上岸,見識了蒙古鐵蹄下興盛的大元中國……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贊不絕口的“東方第一大港”(位於洛陽江畔的的泉州後渚港,古稱刺桐港),曾經的“漲海聲中萬國商”景像,隨著大明王朝“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浩浩蕩蕩的艦隊之後,開始跌落了“萬劫不復”的歷史低谷,徒留一處沉浮於潮汐之間的港口碼頭,讓人捧卷興 ...

閩南隨筆:翁山紀行

閩南隨筆:翁山紀行 早有耳聞英都鎮的正月初九,是一個熱鬧、隆重的民俗節日。一直以來總認為是與“天公生”(俗稱,專指玉皇大帝誕辰)有關,在閩南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天上最大有“天公”,地上最大是“母舅公”。由此形成的家家戶戶大年卅夜要先敬“天公”,後拜祖宗的習俗,來祈求新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母舅公”則是結婚時最有公信力的證婚人,歷來是被尊為坐“大位”的主角。 也早有聽說侖倉、英都的“水暖”、“潔器”生意,行銷全國,和水頭的“國字號”石材市場一般規模。實際上這都是南安地瘠民貧的縣情使然,歷來不就有“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說嗎?假 ...

2008年春節福建省自駕游記三

2月7日,從泉州返程,覺得一路開到寧波太晚也太累,臨時決定順途找個地方走一下,次日回寧波,幾乎是在到高速太姥山出口前幾分鐘才決定去太姥山,路已建好,可以直接開到山腳下(山中)停車場,門票95元/人,山上很冷,買了帽子,風光應該是不錯的,有很多山洞,年輕體力好的可以去走一下,記得帶上手電筒,我們有些地方沒去,因此2小時左右就回到停車場。不建議冬季去,風太大,時間充裕可在山上住一晚,次日凌晨觀日出。 晚上在山下的秦嶼鎮住宿,街上有很多的旅館,兩人間大都在60—80元,最好的一個也就120元,當地開飯店的老板很勤勞,大年初一晚上很多都在營業。 2月8日, ...

崇武古城

崇武,崇尚武備之意。因為其地處險要,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的崇武只是一個小鎮,屬於惠安,而惠安又是泉州下的一個縣。 此去崇武,一看是惠安女。就是戴著鬥笠,披著頭巾,短上衣,寬筒褲的女子,傳說勤勞賢惠。我們確實也發現了這點,很多重活也都是她們干。先是遇見在海邊用鑽子在岩石上敲海蠣的惠安女,然後在古城中發現推著一板車的石頭的惠安女,最後在菜市場看見賣著海鮮的惠安女。凡是有勞動的地方,她們無處不在。從年齡上來看,她們至少都有40以上了,或許比較顯老也不一定,但沒有年輕的。也許這種傳統的裝束正在悄然消失。 她們的頭巾五顏六色,但上衣一般 ...

泉州西街

來到泉州5天,前期工作差不多結束。今日有空,經打聽,得知西街比較古老,於是開心與同事前往。 也許是生活在城市中太久,習慣了車水馬龍,習慣了高樓大廈,遇見西街,破破舊舊的感覺,別是一番滋味。拿著相機哢哢地拍,全然不顧周邊人的目視。 泉州的鐘樓,上面是鐘,下面是紅綠燈,真會利用。旁邊的建築是騎樓。("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 (騎樓) 典型的騎樓建築,近照。據說這樣方便於逛街,由於這邊天氣變化突然,遇見下雨也不怕,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概才在這一帶風行。 (騎樓近照) 所謂老街,當然是一些比 ...

閩南隨筆: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使訴諸文字的掙扎注定了徒勞無益,卻是唯一可以孤注一擲的依賴。 ——摘自攜程游記《戀戀桃花源》 天氣漸冷,偶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頓感溫馨,尤取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意境,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場風雪。可惜江南一帶近年少雪,更別提是閩南啦。就算閩北山區,偶爾下點霜,便會讓孩子們驚奇不已的。 第一次真正經歷風雪是在鄭州,那是人生最寒冷的一個冬天。懷揣著一種“誇父逐日”的夢想,為了一份鄭重的承諾,把H一個人孤單地拋在人生地不熟的小城,奔波在中州冰冷的街道。傍晚,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不期而遇,幸好帶著笨重厚實的軍大衣,但單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