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遊記列表



湮沒的祠堂(二)

家譜詳細記載了修家譜的目的、意義及家規、禮儀等一切行為規範。朱熹、範仲淹等歷代名流的文章都收錄在內。讀這部家譜,讓人能觸摸到實實在在的中國儒家文化的軀體。感受到對悠遠歷史的叩問後情感的雲湧和心靈的沉澱。據譜記載,歷史上的江東一帶地廣人稀、水土肥沃,加上又遠離京都,因此元末紅巾軍起義後不久便揮師南下,進犯江東。由於連年的戰爭,嚴家合族很自然地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甚至是消亡的威脅。於是,為避戰亂,舉家千裡迢迢遷徙到了皖南牯牛降的大山之中。在中國儒家文化最為神聖的“綱常”和“節義”的驅使下他們在潛意識裡深深的痛恨著異族的統治。所以,即使 ...

漫游在黃山

公元1587—1641年,中國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遍游中國名山大川後盛贊: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漸江和尚迷戀黃山飛瀑奇峰,畫筆不輟。 歲月之河流尚,震懾世界第一奇山的黃山榮獲了太多的贊嘆和美譽。 1990年,國際大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項目官員桑塞爾博士說:“在我看過的山中,這是最特殊的。最絕妙的,再好沒有了。”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住馮·德羅斯特先生翹起大拇指說:“黃山——中國的名片,我為她驕傲。” 今天的黃山憑藉著自身的極品資源和堪稱模範的旅游管理躋身世界最美麗的風景區之列。 方圓250平方公裡的面積,處處是景; 154 ...

《臥虎藏龍》黃山翡翠谷(情人谷)

位於黃山風景區東部湯口鎮山岔村的翡翠谷,在今年的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節上一展其迷人風采;由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四項大獎。影片中許多美麗的風景就是來自這風光秀麗的翡翠谷。情有獨鐘翡翠谷 1999年的9月,《臥虎藏龍》攝制組在幾經比較以後,選擇翡翠谷拍攝部分外景。翡翠谷又叫情人谷、愛谷,整個景區深約15公裡,源於黃山千溝萬壑的清清泉水,在翡翠谷中因勢變化而形態各異,或奔流而下,或積水為潭,或飛瀉為瀑,最具代表性的是谷中有一百多個大小池潭,水質純淨,美如翡翠,被人們稱為“人間瑤池仙境,天下第一麗水”。與麗水交相輝 ...

西遞明、清民居群概況(之三)

(1)村落選址布局特色:西遞村依山傍水,同自然融為一體。古村落的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村落選址建設,注重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整個村落的整體輪廓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取得和諧統一,具有很高的審美情趣,體現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風貌。(2)水、街、巷空間和村落空間特色:西遞村以敬愛堂、追慕堂為中心,沿前邊溪、後邊溪呈帶狀布局。寬度約3米的正街、橫路街、前邊溪、後邊溪街等四條街道,構成村落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條保存完好的古巷弄幅射全村。在 ...

西遞明、清民居群價值評定(之四)

1、西遞是中國古村落的傑出代表。西遞保持了完整的古村落原型,有精良的建築藝術和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設計,構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風貌,有著顯著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皖南傳統村落中具有很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古村落,是最具鮮明特色和風格的文化鄉村範例,是研究地域文化、歷史的活化石。 2、西遞是以徽文化為背景,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徽州是程、朱理學的發詳地之一,是一個文化“高密度”的地區,被人們譽為“禮儀之幫”、“東南鄒魯”。由於徽商的崛起和興盛,為西遞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從此,學風日盛、人文郁起、英才輩出,出現極盛時期,在文化 ...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五)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它北靠黃山余脈雷崗山,西傍浥溪河、羊棧河。古村落由400多年歷史的水圳,穿村而過,在村中心和村南分別形成兩處大小不等的水面──月沼和南湖,控制著整個村落的形態,形成宏村獨特的、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和景觀價值的村落風貌。村內街巷多依水而建,采用石板鋪地。村落平面采用仿生學“牛”形布局,水圳是牛腸,月沼是牛心,南湖是牛肚,村頭二株大樹為牛角,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為牛身,跨溪四座古橋是牛腿,維妙維肖。全村現有14-19世紀古建築103幢。2000年11月宏村列入世界文化 ...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五)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它北靠黃山余脈雷崗山,西傍浥溪河、羊棧河。古村落由400多年歷史的水圳,穿村而過,在村中心和村南分別形成兩處大小不等的水面──月沼和南湖,控制著整個村落的形態,形成宏村獨特的、具有很高藝術價值和景觀價值的村落風貌。村內街巷多依水而建,采用石板鋪地。村落平面采用仿生學“牛”形布局,水圳是牛腸,月沼是牛心,南湖是牛肚,村頭二株大樹為牛角,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為牛身,跨溪四座古橋是牛腿,維妙維肖。全村現有14-19世紀古建築103幢。2000年11月宏村列入世界文化 ...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歷史沿革(之六)

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志性建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地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財富,為光宗耀祖,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設的兩次高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齊、汪升平父子,請風水先生何可達“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引西溪水入村,開鑿百丈水圳,擴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後100多年,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