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遊記列表



避“運”游(63)——口外八廟(四十二)

碑亭內立內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御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碑。 (《御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正面]) (《御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側面]) 碑文用四體文字鐫刻,全高八米餘。 碑帽.碑身為一塊整石所造,周圍和兩側都刻有雲龍紋樣。 (兩側都刻有雲龍紋樣) 碑座為一巨石雕成龜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濤紋樣,四角還有魚、蝦、蟹、龜等動物裝飾。 (馱碑贔屃的螭首) 俗話說:摸摸贔屃頭,,啥事都不愁!!! 馱載巨碑的動物是龍首龜身,屬龍種,名叫贔屃。 傳說龍生了九個兒子,它們各有愛好和習性,而贔屃的特點和愛好是喜文采,並有負重能力,所以,讓它馱碑。 在避暑山莊和外八 ...

避“運”游(59)——口外八廟(三十八)

今天是2008-10-01. 國慶節。 今天是我到承德的第四天,也是逗留的最後一天。 洗漱後出門,天氣絕好,是個大晴天。 今天很寬松,只剩一座須彌福壽之廟未看了,時間足夠用了。 我來到承德站前。 各路人馬已陸續抵達承德,正在導游旗的引導下向著各賓館進發,一隊又一隊......... 現在的時間是: 06:30 . 時間還早,我沿著車站路西行,來到承德大橋上。 昨夜放了一夜的水,武烈河碧波蕩漾,群山倒映在水中,真美呀! ...... 07:05. 來到麗正門前。 稍稍晚了點,沒有看到傳說的開門迎客儀式。 由麗正門站登上11路公交車,到興隆街站下車。 路邊小店吃過早餐,向班禪行宮進發。 須彌福壽 ...

避“運”游(60)——口外八廟(三十九)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帝70大壽,長途跋涉2萬余裡前往承德。 乾隆帝十分重視,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特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所以,此廟又稱“班禪行宮”。 “須彌山”,藏語名“扎什”,是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壽”,藏語名“倫布”。須彌福壽意思是像吉祥的須彌山那樣多福多壽。 (鳥瞰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占地36700平方米。 前部是石橋、石獅、山門、碑亭、琉璃牌坊等; 中部以大紅台為中心; 後部有班禪六世及其弟子的住處“萬法宗源殿”等,最後是萬壽塔。 到票務處買門票,票價30元。 (門票) 先不急於進廟,到廟前廣 ...

避“運”游(61)——口外八廟(四十)

須彌福壽之廟東西寬120米,南北深360米,占地3.8公頃。 須彌福壽之廟總平面布局具有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特征,同時融進漢式建築特點。 須彌福壽之廟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布置,兩側建築大體對稱,分前、中、後三個部分: 主體建築大紅台及妙高莊嚴殿居中,南為前導,北為後續。 須彌福壽之廟立體輪廓不同於外八廟任何一座,即突出了自身個性,又豐富了寺廟群的群體色彩。 (遠望山門.攝於2006-09-18.15:00.) 五孔橋北為山門。 (山門前一對石獅.攝於2006-09-18.15:05. ) 門前左右分置石獅一對,下砌墩台。 (山門) (山門匾額) 山門三券門,重台起殿。 門殿面闊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琉璃 ...

避“運”游(58)——口外八廟(三十七)

站在大紅台南側的女兒牆後向南面山下看過去: (鳥瞰大紅台前) 再發兩張昨日我在避暑山莊“二馬道”處拍的小布達拉宮: (鳥瞰小布達拉宮) (鳥瞰小布達拉宮) 現在的時間已是: 17:00 . 下山了! 通過二層摟登踏道而下就到達第二個平面,即東紅台。 東紅台其周圍建二層群樓,群樓中心為二層瓦頂的御座樓。 沿著東紅台群樓底層的出口標識,轉了幾個彎,終於看到了大紅台東側到文殊勝境的蹬道。 一路下山,一路看景,美不勝收! ............. 普陀宗教乘之廟,不僅以樓閣殿宇之宏偉壯觀聞名於世,而且以寺廟與園林之渾然一體完美結合馳名遠近。 寺內山間松柏成蔭,溝谷花草爛漫 ...

避“運”游(57)——口外八廟(三十六)

(權衡三界亭) 東紅台東北角建重檐八角鑾金瓦頂權衡三界亭。 亭門額“權衡三界”。 權衡三界殿內有額:“精嚴具足”。 權衡三界殿內有條幅:“法界現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 權衡三界殿內供銅質鎏金造像吉祥天母,高116釐米,騾子為坐騎,前後有兩面三刀個獸頭人身的小型造成像,底盤為大海。 吉祥天母:俗稱“騾子天王”,是佛教裡的護法神。 佛像造型猙獰奇特,是國內罕見。 整組造像用青銅1196斤,黃金57兩,用工6425個。 據《吉祥天母經》記載,吉祥天母為觀音變像,是達賴喇嘛的護法神。 每年大年初一她騎乘太陽下界巡視各方,驅除妖魔,保佑眾生平安。 藏歷 ...

避“運”游(56)——口外八廟(三十五)

萬法歸一殿是主殿,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都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極其雄偉壯觀。 (鎏金的銅脊獸) (被刮毀的鎏金的魚鱗狀銅瓦) 南群樓通高三層,面額“秘密勝境”。 南群樓東西次間各設一座八方紫檀木塔,通高19米,共九層,塔內原供銅鎏金無量壽佛216o尊,今展出的為仿制品。 通高19米的兩座八方紫檀木塔高出大紅台的台頂,在木塔塔剎上覆建了方亭,重檐四角攢尖頂,黃琉璃瓦綠剪邊。 (兩座八方紫檀木塔塔剎上覆建了方亭) 這兩座方亭就是人們常常看到的普陀宗乘之廟全景圖片大紅台台頂上的兩處尖頂建築。 向東面稍偏南方向看過去,近處是須彌福壽之廟, ...

避“運”游(54)——口外八廟(三十三)

紅台內,五至七層為三層圍樓,每層44間,四面合圍,亦稱群樓。 (群樓內) 群樓一層分置石雕壇城六座,有如來佛、觀音、無量壽、釋迦、大威德金剛、喜金剛,今己無存。 萬法歸一殿是主殿,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都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極其雄偉壯觀。 (萬法歸一殿) (萬法歸一殿匾額) 在圍樓南側三樓再拍一張: (萬法歸一殿匾額) 萬法歸一殿底部因三層群樓合圍,影陰暗,光照對比鮮明,造成了宗教森嚴肅穆的氣氛,是宗教建築上的瑰寶。 群樓空井中心起萬法歸一殿,方七間四角稍間收進一半,重檐攢尖,上覆鎦金魚鱗銅瓦,四脊飾波紋,法鈴寶頂。 迎門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