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九日行之“大朝台”

作者: 單飛的日子

導讀先到東台頂,亦名望海峰,據說天氣晴好時能望見渤海,但那天是陰天,十一點多仍覺得台頂冷風颼颼。這裡建有望海寺,供奉著聰明文殊像。望海寺目前建築比較簡陋,文殊殿居然是平頂的磚房(有點特別),大殿似乎尚未建成,但仍吸引很多的僧俗來此登山朝日。這裡還有一尊巨大的臥佛,我去的時候露天安放著,不知將來是否會專門為其建殿。 東台和北台在一個方向, ...

先到東台頂,亦名望海峰,據說天氣晴好時能望見渤海,但那天是陰天,十一點多仍覺得台頂冷風颼颼。這裡建有望海寺,供奉著聰明文殊像。望海寺目前建築比較簡陋,文殊殿居然是平頂的磚房(有點特別),大殿似乎尚未建成,但仍吸引很多的僧俗來此登山朝日。這裡還有一尊巨大的臥佛,我去的時候露天安放著,不知將來是否會專門為其建殿。

東台和北台在一個方向,道路也是最好的,尤其是去北台的路幾乎就是國道公路了,才一刻鐘就到北台了,途中會經過標志著華北屋脊的石牌坊,北台海拔3058米,是五台山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北台頂上建有靈應寺,靈應寺最初創建於隋代,歷代多次重修,內供無垢文殊菩薩。靈應寺邊是廣濟龍王廟,香火更旺,總覺得五台這邊龍王廟挺多的,鎮裡的萬佛閣供奉的五爺就是龍王,不知道有什麼傳說。2001年起北台新建的文殊殿和龍王殿均為漢白玉石砌築。

下北台後先返回台懷鎮,然後向中台行進。中台頂比較平坦,草叢中露出累累巨石,即所謂的“龍翻石”。從這裡可以看到雲霧下的黛螺頂。中台演教寺紅牆黃瓦,裡面供奉著孺童文殊,大雄寶殿前還有一座頗有年代的藏式佛塔。因為天氣越來越陰暗,司機擔心天氣變壞的話可能走不完全程,在他的催促下我們沒有久留就朝著下一個目標去了,不過司機倒是磨刀不誤砍柴功,順帶稍了一位朝山的人,多收入車資100元(這個價格供大家參考)。

中台和西台離得也不遠,途中時時看到當地人放養在山坡上的牛馬,還有白犛牛呢,這讓寂靜的山路變得有了生氣。當看見一坐掛滿彩色經幡的白塔時,就到了西台頂掛月峰。台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寺中央還有個不小的水池,山頂有水池可不容易啊。正好那天有法事,信徒來了不少,他們都是從台懷鎮徒步上來的,有人還是磕等身頭上來的,真佩服他們!法雷寺廟規模雖小,距其不遠處卻有個提供住宿的場所,規模很大(也是個寺廟?),西台是五台中住宿條件最好的地方了。

最後一站南台錦繡峰和前面四個台不在一條線上,經過獅子窩(有座輝煌的高塔,盡管開始下雨司機還是讓我們下去轉了一圈)和金閣寺後,從風景區西門出去(須登記)走上一條土道。這段路是最差的了,只修了個樣子,顛簸起來和“瘋狂的老鼠”有得一比,不過當地司機還是讓我比較放心滴。8月底已經是夏末了,觀山花的南台上只剩下少許的紫色小花點綴在綠色的草坪上,但這已讓我覺得很滿足了,一邊和司機閑聊、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信徒和佛門弟子關於佛法的討論。誰知過了半山腰後雨越下越猛,最後居然下冰雹了!從來不知道冰雹可以密集成暴雨的樣子,打在車身上辟啪作響,眼前一片灰暗迷朦,下面則是崎嶇且泥濘的山路,感覺我們是在槍林彈雨中前進。花是看不見了也沒心思看了,討論聲沒有了,大家都安靜下來,司機默不作聲緩緩地向前開著車,沒人提出停車或返回,其實山路狹窄根本無法掉轉車頭,何況回去的路一樣看不清。慢吞吞地我們居然在那場冰雹中蹭到了南台頂的普濟寺前,我一直在琢磨是否這條路司機已經熟到閉著眼也能開到山頂呢?!

松了一口氣,至少山頂上比較開闊安全。當車停穩後,讓我們驚訝的是冰雹居然說停就停,藍天白雲此刻似乎觸手可得,如果不是地上鋪了一層似雪的冰雹簡直讓人以為剛剛是否做了一場惡夢,菩薩不會用這種方式來考驗我們吧?順手抓了一把冰雹,好家伙,每顆就像水果羹裡的大西米那麼大。進入寺內信步走到一個平台上竟看見了彩虹,真是意外的驚喜啊!巨大的七彩虹橋在山谷中橫空出世,背景是起伏的翠綠群山,我震撼於大自然的奇妙威力,身邊的佛門弟子更是口呼“佛光”感激菩薩的恩賜。幾分鐘後彩虹消失了,我們才開始參觀寺廟。可能是為了抵御山頂的大風和寒冷,台頂的建築幾乎都以磚石為主,普濟寺中有的建築屋頂還用一層層薄石板鋪就,有點類似南方少數民族的民居。普濟寺裡供奉的是智慧文殊,該寺在五個台頂寺廟中屬於布局最完整的,地方雖不大,但各個殿基本都已落成了。寺廟的平台處是個看風光的好地方,在山腰上所見的紫色小花在這裡平坦的山坡上也零星地開著,只是現在夾雜著很多白色的冰雹顆粒。因為是最後一站而且天氣轉晴,大家就多逗留了一會兒才下山。下山很順裡,6點多就回到了人間台懷鎮,鎮上的人告訴我人間今天沒下過雨。


(東台上的文殊殿)



(北台廣濟龍王殿)



(中台演教寺的白塔)



(西台的文殊殿)



(在南台普濟寺看到彩虹)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