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之行—准備篇

作者: 枯樹臨風

導讀什麼時候動的去西藏的念頭呢?想想,還真記不太清了,總歸是很久了。開始還只是個夢想,認定此生是要去一回西藏的。及至青藏鐵路通了車,那是真的蠢蠢欲動了,徐千雅的一首《坐著火車去拉薩》聽得人是躍躍欲試的,恨不得立馬就上路。進入2009年,去西藏就被提上了日程,初步決定8月初進藏。為此,還特地裝備了數碼單反相機——佳能EOS 40D。 烏魯木齊沒有直達拉薩 ...

什麼時候動的去西藏的念頭呢?想想,還真記不太清了,總歸是很久了。開始還只是個夢想,認定此生是要去一回西藏的。及至青藏鐵路通了車,那是真的蠢蠢欲動了,徐千雅的一首《坐著火車去拉薩》聽得人是躍躍欲試的,恨不得立馬就上路。進入2009年,去西藏就被提上了日程,初步決定8月初進藏。為此,還特地裝備了數碼單反相機——佳能EOS 40D。

烏魯木齊沒有直達拉薩的火車,只能中轉。感覺在蘭州中轉是最合理的。不計中轉候車時間,用時在48小時左右,兩個半天,一個整天。全程票價硬臥中為800元。

和周圍人聊起去西藏的事,有人建議自駕,而且可以同行,覺得也挺好。整理了一份自駕游西藏的行程,備用。

西藏自駕游行程

第一天:312國道,烏魯木齊→紅柳園(850km)。

第二天:215國道,紅柳園→格爾木(640km)。

第三天:109國道,格爾木→那曲(830km)。

第四天:109國道,那曲→當雄(170 km)→納木錯(60 km)→拉薩(220 km)。

那根拉山口、念青唐古拉山觀景台、羊八井。

第五天: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

第六天:318國道,拉薩→林芝(400 km)。

米拉山、中流砥柱、尼洋河。

第七天:318國道,林芝→波密(230 km)。

巨柏園、色季拉山(觀南迦巴瓦峰)、林海、魯朗(品賞石鍋藏雞)、排龍、通麥天險。

第八天:318國道,波密→然烏(130 km)。

然烏湖。

第九天:318國道,然烏→林芝(360 km)。

米堆冰川、雅魯藏布大峽谷

第十天:西藏306省道,林芝→加查(320 km)。

拉姆拉錯。

第十一天:西藏306省道,加查→澤當(200 km)。

雍布拉康。

第十二天:西藏101省道,澤當→曲水(125km)

西藏307省道,曲水→江孜(195 km)

西藏204省道,江孜→日喀則(90 km)。

岡巴拉山、羊卓雍錯、白居寺。

第十三天:國道318,日喀則→定日(240 km)→珠峰大本營(120 km)→定日(120km)。

珠峰、絨布寺。

第十四天:國道318,定日→日喀則(240 km)。

扎什倫布寺。

第十五天:國道318,日喀則→拉薩(260 km)。

第十六天:拉薩,休整。

第十七天:國道109,拉薩→安多(470 km)。

第十八天:國道109,安多→格爾木(690 km)。

第十九天:國道215,格爾木→紅柳園(640 km)。

第二十天:國道312,紅柳園→烏魯木齊(850 km)。

行程總裡程8450公裡。

確定了進藏,就開始著手准備,泡各個旅游論壇,搜集整理了一些資料。

進藏裝備

一、包

二、登山鞋

三、衣褲

只要保暖,透氣性良好就行了。

四、睡袋

睡袋能給你帶來一點在野外很難找到的溫馨感,而一個好的睡眠環境,是你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必備條件,西藏那股酥油味你得有思想准備,所以還是帶個睡袋。

五、太陽帽和太陽鏡

西藏的紫外線很強烈,加上高原風大,日照強,這兩樣東西還是帶上的好,而且還能扮酷,也沒什麼份量的,何樂而不為呢。

六、防曬品和唇膏

這在西藏可不是女孩子的專利,大家最好都帶上,想想鼻子褪皮流血,嘴唇坑坑窪窪的感覺,可是不好受的哦。

七、水袋和餐具

水袋最好能保溫,這樣在寒冷的環境中或許能多給你點動能。

八、手電,防水火柴和蠟燭

西藏通電的地方很少,所以這些照明裝備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九、食品

在高原體力消耗是巨大的,但西藏的飲食你不一定能習慣,而且在野外是很少能吃上東西的,所以一些高能食品還是要准備的,常見的便攜高能食品有巧克力,水果糖,麥片,肉類罐頭,魚干肉干,壓縮餅干等,反正盡量少帶一些流性食品,很麻煩的,另外有種叫漱口膠的口香糖據說能替代刷牙的功能,這在無水條件下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大家記住了自己享受的同時不要隨手就把大自然給迫害了,切記。

十、藥物

我多列舉些吧,藥這東西還是有備無患。

1、抗高原反應:高原安、紅景天、葡萄糖口服液、西洋參含片、諾迪康。

2、止痛類:高原反應的最大症狀就是頭痛,可帶藥物有百服寧、必理通、白服靈、克痛、止痛散、芬必得等。

3、感冒類:在高原什麼都行,就是別感冒,一旦感冒就會引起肺氣腫等急性高原病,大家可以多帶些板蘭根之類的感冒衝劑,天天喝,沒有副作用,能起到預防作用,而如果稍有感冒帶來的不適,可以服用康泰克,白加黑等感冒片劑。

4、腸胃類:初上高原,飲食稍有不注意就會引起腸胃疾病,可帶上黃連素、庀呱酸、瀉利停、江中健胃消食片等。

5、營養類:金施爾康、魚肝油、維生素片、21金維他。

6、外用類:創可貼、風油精、雲南白藥、眼藥水、藥棉、紗布、繃帶、達克寧等。

7、其他:暈車的當然要帶暈車藥啦,容易上火的要帶上牛黃解毒丸,牙疼的要帶牙周寧,心髒不好的要帶上速效救心丸,勸告大家心髒有毛病的人最好還是別去西藏,危險很大的。

十一、攝影裝備

最好還是帶兩個機身,因為西藏的美景會讓你有一股虐待快門的衝動。還有鏡頭,UV鏡,鏡頭紙,吹氣球,三腳架,閃光燈,備用電池等,這些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吧。

十二、證件,金錢

身份證/單位證明/邊境證/現金、銀行卡。

西藏主要景點介紹

一、拉薩

1、布達拉宮(門票200元/人)

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早期的布達拉宮已毀,現今人們看到的是清代建築,是17世紀以來的歷代達賴不斷擴建的結果。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的中心,古城西北約2公裡的紅山上,最高處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宮殿。占地面積36萬多平方米,高177.19米,東西長360多米,由紅宮、白宮兩大部分組成,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紅白相間,群樓重疊,是集宮殿、城堡、陵塔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

紅宮主要用於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務,紅宮內安放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

布達拉宮收藏和保存的大量歷史文物有佛塔、塑像、壁畫、唐卡、經文典籍,還有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玉冊、金印以及金銀器、玉器、瓷器、琺琅和工藝珍玩等。

2、八廓街

八廓街是隨大昭寺的修建和人們對該寺的朝聖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這四座宮殿即為八廓街最早的建築。

大昭寺建成後,引來了眾多朝聖者朝拜,日久逐漸踏出環繞大昭寺的一條小徑,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圍陸續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築,為遠道朝聖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紀後,隨著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之一。

八廓街保留了拉薩古城的原有風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塊鋪成,旁邊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築。街心有一個巨型香爐,晝夜煙火彌漫。街道兩側店鋪林立,有銅佛、轉經筒、酥油燈、經幡旗等宗教用品,氆氌、皮囊、馬具、鼻煙壺、藏刀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繪畫、手絹藏毯等手工藝品。此外,早晚信徒繞大昭寺按順時針方向轉經也成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觀。

3、大昭寺(門票75元/人)

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之後寺院經歷代擴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

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尼泊爾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8歲等身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4、納木錯 (100元/人)

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裡,南北寬30公裡,面積1920平方公裡,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納木錯湖濱廣闊、水草豐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場。每當夏初,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野犛牛、岩牛等眾多野生動物也經常出現。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

在公元12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噶舉派創始人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認為是勝樂金剛的道場,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諸佛、菩薩、擴法神集會在納木措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羊年僧人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一次就感到心滿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這一活動,每到藏歷羊年的四月十五達到高潮,屆時信徒如潮如雲,盛況空前。

納木錯的形狀像靜臥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廟,即東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爾瓊白瑪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像征著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這些寺廟的牆壁上有許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據傳納木錯是帝釋之女,念青唐古拉之妻,被善男信女視為必去的神聖之地,從古到今香客不斷。

5、羊八井地熱溫泉 (30元/人)

羊八井位於拉薩市西北90公裡的當雄縣境內,方圓7000公裡。溫度保持在47℃左右,是中國大陸上開發的第一個濕蒸汽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熱發電站。西藏地處高原,溫泉數量居全國之冠。羊八井這裡有規模宏大的噴泉與間歇噴泉、溫泉、熱泉、沸泉、熱水湖等。羊八井還擁有全國海拔最高的水泉,以及罕見的爆炸泉和間歇溫泉,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

羊八井最美的時候是每天的清晨,由於空氣比較冷,羊八井地熱田一帶總彌漫著白色霧氣,地熱田產生的巨大蒸汽團從湖面冒起,如人間仙境。如果運氣好,碰上熱水井噴發,更可一睹沸騰的溫泉由泉眼直衝雲霄的場面,十分壯麗美觀。沐浴的地點是一個露天的游泳池。由於水溫太高,需要先經過2個露天水池的降溫,才能供游客洗浴。在它的周圍遠遠的可以看見雪山,在這樣的環境下洗溫泉,確實是一種享受。尤其在冬天的時候,跳進溫泉裡看漫天飛雪,感覺說不出的浪漫愜意。

二、林芝

1、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兩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由於南峰所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板塊構造運動強烈,造成南峰地區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因而使南迦巴瓦曾很長時間以來成為未被人類登上的最高的一座“處女峰”。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一陡峭的斷崖絕壁,直達谷底。而其西北則伸延出一條長長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連接,高峰如鋸齒,如刃鋒,頂上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南迦巴瓦峰南邊是乃彭峰,兩山之間發育著3條巨大的山谷冰川,一直往下伸延到郁郁蔥蔥的林海裡。南迦巴瓦峰北面隔江相望的加拉白壘峰,海拔7234米,為一鞍形雙峰山,也是終年雲遮霧鎖。

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到墨脫縣雅魯藏布江出境處的巴昔卡,從海拔7782米的皚皚白雪的峰頂到蕉葉搖曳的熱帶風光,這樣反差強烈對比鮮明的氣候帶就在直線距離不足兩百千米的南迦巴瓦南坡下順序排開,也造就和組成了一道完整無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帶譜。

在這裡你既可以看到生長著香蕉、龍腦香、扇尾葵等熱帶獨有植物的熱帶雨林,也能看到生長著刺栲、香樟、楠木的山地闊葉林,還有鐵杉、喬木杜鵑組成的山地暖溫帶針葉林,藤狀杜鵑、墨脫冷杉,蒼山冷杉等組成的寒溫帶針葉林,灌木杜鵑、報春花、驢蹄草和許多不知名的花朵組成的高山寒帶灌木草甸帶,總之能想到的都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令人嘆為觀止。

2、雅魯藏布大峽谷(門票150元/人)

林芝地區米林縣派鄉以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位於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附近,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長達496.3公裡,險峻幽深,侵蝕下切達5382米,它的長度超過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美國克羅拉多峽谷(長440公裡),深度超過了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秘魯科爾多峽谷(深3200米左右)。

雅魯藏布大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內雨林等九個垂直自然帶,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完整的地方,這裡彙集了許多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雅魯藏布大峽谷懷抱南迦巴瓦峰地區的高山峻嶺,冰封雪凍,它劈開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條長長的濕舌,向高原內部源源不斷輸送水汽,使青藏高原東南部由此成為一片綠色世界。

雅魯藏布大峽谷裡最險峻、最核心的地段,是一從白馬狗熊往下長約近百公裡的河段,峽谷幽深,激流咆哮,至今還無人能夠通過,其艱難與危險,堪稱“人類最後的秘境”。由於雅魯藏布大峽谷環境惡劣、災害頻繁,構成人們很難跨越的屏障和鴻溝,其落後與閉塞,使墨脫成了高原上的“孤島”、遠離現代社會的“世外桃源”,至今少有人涉足。

1994年,我國科學家組成一科學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才揭開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神秘面紗的一角。

三、昌都

然烏湖

然烏湖長約25公裡,整個湖呈狹長河谷狀,湖寬12公裡,由3個上下相連的湖泊組成,面積18.4平方公裡。湖面海拔3800多米。然烏湖地形地貌奇特,風光旖旎。

然烏湖北面有著名的來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邊。每當冰雪融化時,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然烏湖邊是綠草茵茵的草場和綠油油的莊稼;湖邊山腰上則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和灌木叢林帶;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疊起伏的雪山。

然烏湖本身也是經過不同時期冰川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巨大古冰川谷地。200多年前,發生大崩塌,巨大的垮山堆石堵塞帕隆藏布形成今天的然烏湖,至今可見巨大的甭積岩塊堵塞在湖口谷地。

四、山南

1、羊卓雍錯

羊卓雍錯,藏語意為“天鵝池”,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東西長130千米,南北寬70千米,湖岸線總長250千米,總面積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羊湖岔口較多,像珊瑚枝一樣,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湖內分布有10余個小島,大的可容五六戶居住,小的則僅有百余平方米。

羊卓雍錯屬低濃度鹹水湖,每年11月中旬開始封凍,冰厚可達0.5米。湖中盛產細鱗魚、西藏裂尻魚、高原裸鯉等。這裡還是藏南最大的水鳥棲息地,每逢冬季群鳥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島一帶,天鵝、水鴿、黃鴨、魚鷹以及斑頭雁都非常地多。

羊卓雍錯西側還矗立著不少著名的高峰,如姜桑拉姆峰和解崗速松峰等,都是旅游、攀登及探險的好去處。在羊卓雍措偏西的南岸,浪卡子縣城往北約10公裡處是桑丁寺。桑丁寺有長達300多年的歷史,其活佛轉世傳承制度已延續了十二世,屬噶瑪噶舉派香巴噶舉支派(即“白教”)。值得一提的是,它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廟,寺廟裡除了主持以外都是男僧侶。

2、拉姆拉錯(門票50元/人)

拉姆拉錯為一高山淡水湖,湖面積約一平方公裡,形似橢圓,猶如群山環抱的一面鏡子,景致秀美。湖面結冰期約7個月。夏天解凍以後,時而風平浪靜,水清如鏡;時而無風起浪,彤雲密布,還不時發出奇特的聲響,出現各種奇妙景像。

湖面積雖然不大,但在藏傳佛教轉世制度中,它有著特殊地位,因爾備受信徒們敬仰,每年尋訪達賴喇嘛、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靈童前,都要到此觀湖下相。每年藏歷四至六月,許多善男信女前來這裡朝聖觀景。據說多人同觀,所見各異。

明正德四年(1509年)達賴二世根敦嘉措在附近修建了曲科傑寺,為高原奇特風光增添景色。

3、雍布拉康(門票60元/人)

“雍布”藏語中意為母鹿,因扎西次日的山勢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扎西次日山東北方向約400余米的地方有一名為“噶爾泉”的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據說此泉水能治百病,到雍布拉康朝拜的老百姓多來此喝水淨身。

相傳雍布拉康是吐蕃第一任聶赤贊普居住的宮殿,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為一幢三層建築,第一層距地十數級石階,前半部為門廳,廳外是一個帶檐的小平台。從門廳往裡是佛殿,殿堂內供奉三世佛和歷代贊普塑像,另外還有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及吐蕃兩位著名大臣吞米桑布扎和祿東贊的塑像,造型精美,甚為傳神,為西藏早期雕塑。

第二層亦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三面環繞矮牆的平台,後半部是帶天井的回廊。後部是一座方形高層碉堡望樓,與前部相連,均以石塊砌成,巍峨挺拔,氣勢雄偉。南面山坡平緩,可自山下盤旋而上,宮門前有石階數十級。

最初的雍布拉康只是一座面積不大的宮殿,後由五世達賴喇嘛擴建,才逐步成為一座佛教寺廟。現除部分僧房外,還有一間專供歷世達賴喇嘛來此禮拜時居住的臥室。

六、日喀則

1、扎什倫布寺(門票55元/人)

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創建的,始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以後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

步人寺院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築物就是措欽大殿。措欽大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裡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喇嘛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後面的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是彌勒殿,東側為度母殿。

釋迦殿內供5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鎏金銅像,據說像體內有釋迦舍利,還有宗咯巴的頭發以及根敦珠巴的經師西繞森格的頭蓋骨。度母殿藏語稱卓瑪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銅像,兩旁還有泥塑的綠度母像。“度母”是濟世度難的觀世音化身,為藏傳佛教所崇拜。

彌勒殿,藏語是“強巴康”,建於明順五年(1461年),所供彌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兩旁為根敦珠巴親手塑的觀音和文殊菩薩像,是扎什倫布寺最古老的塑像。

大彌勒殿內供奉1914年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主持鑄造的鎏金青銅彌勒坐像,像高22.4米,蓮座高3.8米,總高26.2米。造這座像時,用銅115000千克,黃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種珍貴寶石1400多顆,僅大佛像的眉間,就鑲嵌有特大鑽石1顆,蠶頭大的鑽石30顆,珍珠和其他寶石60多顆,是世界上最大的銅佛坐像。

位於寺院東部的7座靈塔殿,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覺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禪靈塔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米,金銀為底,銀皮裹身,嵌有珠寶玉石等物,塔內放有四世班禪遺骨。寺內牆上的壁畫主要以人物傳記為主,有禮佛圖,十八羅漢圖等。

寺內藏有珍貴文物多種,其中價值較高的要算懸掛在“加納拉康”內清乾隆皇帝的畫像和收藏在此的各種文物:有宋、元、明、清時代的影青、青花、龍泉等名貴瓷器,有絲或織綿的佛像卷畫,有玉石、水晶等工藝品,有題款的明代銅佛等,這些都是傳世的珍貴文物。

2、珠穆朗瑪峰(進山費180元/人,400元/車)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聖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峰頂終年積雪,一派聖潔景像。珠峰地區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譽為地球第三級。

珠峰山腳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同時,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裡。

其實絨布寺和珠峰大本營還有大約8公裡的路程,如果自己帶有野營裝備,也可以住在珠峰大本營裡面,需要自己帶爐具作飯。在登山季節,大本營有西藏登山協會的聯絡官駐扎在這裡,那時候可以從聯絡官手上買到少量的食品和飲水,但是價格較貴,大概要比拉薩貴3倍。啤酒要10元/聽。

離珠峰不遠處便是登山檢查站。查完了進山手續,便放行直走。40公裡後可以到達一個很小的小村叫扎西宗,這裡有2、3家幾乎沒有什麼蔬菜的小飯館,可以湊合吃一點東西。再繼續走約30公裡翻越錯拉山口的時候可以看到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排成一列的壯觀景像,從這裡下山再走20多公裡就可以到達珠峰大本營。

在珠峰大本營,可以找珠峰郵政所的管理人,在他那花兩元錢可以蓋一個珠峰紀念的郵戳,再把明信片留在郵政所裡投遞,半個多月後內地的朋友就可以收到這張頗有價值的明信片了。

3、白居寺 (門票40元/人,帶相機進入另交15元)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布敦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築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紀末至十五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的典型樣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具有紀念碑性質的大型建築群。

白居寺被稱為西藏塔王。這座寺廟以它巧妙利用地形地貌的建築布局、擁有宏偉別致的“十萬佛塔”和對西藏佛教各教派兼容並蓄的氣度為人仰慕,同時還以獨具風貌的建築、雕塑、壁畫藝術而享有盛名。

白居寺主寺共3層,主體建築為錯欽大殿,殿門已油漆一新,並安裝了電燈。大殿正中窗下掛滿了民國初期杭州都錦生織造的彩色織錦羅漢“唐卡”,後殿“覺康”內金酥油燈照耀著殿堂,“文革”中被砸的銅釋加牟尼像已經修復,供奉在大殿的正中。

大殿二層的東西配殿,為聞名西藏的泥塑羅漢堂,供奉著文殊菩薩和泥塑羅漢共二十多尊,形像逼真,造型神態各異,為明代泥塑羅漢的藝術珍品。寺廟裡的藏戲大袍、藏戲服裝都是用明清時代內地出產的緙絲、刺繡、織錦等絲織品縫制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約有100多件。

4、絨布寺(門票35元/人)

絨布寺建於1899年,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創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

絨布寺位於珠峰北麓的絨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頂約20公裡。寺院分新舊兩處,舊寺位於新寺以南3公裡處,靠近珠穆朗瑪峰,尚存蓮花生大師當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蓮花生大師手足印的石頭和石塔等。

新寺建成於1902年,絨布寺一度規模較大,曾有十幾座屬寺,有的還在尼泊爾境內,後因歷史原因被毀。現今主寺下面有8個附屬小寺,包括一個尼姑庵。

由於絨布寺距珠峰頂約20公裡,所以這裡已成為從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營。從這兒向南眺望,是觀賞、拍攝珠峰的絕佳地點。

進藏費用

1、汽油費

按9升/百公裡油耗計算,8500公裡約需765升汽油,5.2元/升,約需4000元。

2、住宿、餐飲費

按住宿50元/人.天,餐飲40元/人.天計算,4人,20天,約需7000元。

3、門票

只參觀主要景點,估計1000元/人,4人,約需4000元。

費用總計15000元。

我的博客地址:http://ghh1006.blog.***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