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游的最後游覽,便是去浙北的烏鎮。出杭州城,上滬杭甬高速往上海方向而去,沒多久就看見路邊“烏鎮”的出口。但車並沒有出去,而是繼續前行,在一個叫做“屠甸”的出口出去的。原來,要到烏鎮,必到屠甸——這裡是杭白菊的出產地。
這幾天來,先是下了黃山,在湯口被請喝了毛峰。然後去西溪濕地路上,又被請喝了龍井。這下到了桐鄉寶地,自然少不了要被請喝菊花茶。還在車上,導游MM就告誡我們,杭白菊裡最好的是蕾菊,而且在其他地方還買不到,她會找經理簽字,三罐一百元。
一下車就被帶入一個房間,照例是先給你來一杯清馨的菊花茶,吊起你的胃口。然後開價,蕾菊一罐80元,兩罐150元,今天買兩罐送一小罐。導游MM立馬上去,告訴菊花姑娘,3罐100元,我找你們經理簽字。看來這早已是慣例,菊花姑娘開始甩賣。我們本就愛喝菊花,之前的購物一概只當看客,決定最後一次還是意思意思一下吧,於是買了3罐。
買了菊花,這下才前往烏鎮而去。到時11點多點,導游問我們是否先吃午飯,我們自然如此如此,免得飢腸轆轆,到了烏鎮零食不斷。
烏鎮的天頗有些怪異,明明是艷陽高照,可一會兒就來雨了。當你撐開雨傘,沒走幾步,雨又飄然而去。而收起雨傘,走不了幾步,雨又來了。如此反復,真像頑皮娃娃,專跟游客搗蛋。
烏鎮曾名烏墩、青墩,以水為街,以岸為市,依河築屋,街橋相連,“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具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烏鎮景區分東柵和西柵兩片,各有風味。導游只讓我們去了東柵。走行在狹窄的東大街上,進江南百床館、江南民俗館、江南木雕館,可以領略到江南木雕的無窮魅力,不得不為那些木雕藝人的高超技藝拍案稱奇。到觀前街,進茅盾故居和立志書院,可以想像一下這位文學巨匠當年讀書時的情景。
繼續沿觀前街前行,突然到了一個開闊的地帶。臨河一邊,建有一戲台,台上正在演唱桐鄉花鼓戲,可惜聽不太懂,游客大多匆匆而過。倒是這戲台的建築頗值得品味一番,台有兩層,底層用磚石圍砌 ,進出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後部有小梯通樓台,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裡。樓台分前後兩部分,後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寬敞明亮;前部是戲台,正對廣場和修道觀。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 ,莊重中透著秀逸 。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據說是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後雖有損毀,但自1919年修繕後就保持至今,歷史價值不可低估。
修道觀旁屋有一翰林第,內塑有一翰林像,不知何許人也,未及細看。進得屋去,有一上演皮影戲的地方,可以在橫木條凳上稍坐,看片刻皮影戲再出來。
走完東大街和觀前街,印在門票上的東柵的主要景點也就基本看完,剩下最後一個彙源當鋪,那是要過一座叫做應家橋的石拱橋,走到常豐街才能看到的。彙源當鋪五開間的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的櫃台,四周高牆圍護,煞是氣派。
約好2點上車,當鋪出來就急匆匆沿著東市河的另岸趕往停車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