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 summergyl

導讀下午的重頭戲是布達拉宮。這個名字太熟悉而這個地方卻又太陌生,所以一時間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它。這個宮殿太有名了,有名到在很多人心裡可以拿它和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相提並論;有名到或許再多說一遍它的名字,就連沒去過的你也覺得耳朵都聽出了老繭。這樣的盛名之下它還會是原來的它麼?限制每天進入的人數,限制每小時游客的參觀速度,禁止帶任何利器 ...

下午的重頭戲是布達拉宮。這個名字太熟悉而這個地方卻又太陌生,所以一時間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它。這個宮殿太有名了,有名到在很多人心裡可以拿它和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相提並論;有名到或許再多說一遍它的名字,就連沒去過的你也覺得耳朵都聽出了老繭。這樣的盛名之下它還會是原來的它麼?限制每天進入的人數,限制每小時游客的參觀速度,禁止帶任何利器火具上去,除了上飛機我還從沒有遇到一個地方是需要嚴格安檢後才能進入的地方,那麼布達拉宮就是這樣了。

站在拉薩城區裡的任何一個屋頂望去,遠處總會有它在那裡。白牆紅頂圍繞著中間的紅宮,這裡已經成為一種標志。公元631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為了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興建,當時有999間,加上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火被嚴重破壞。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政權重建布達拉宮“白宮”,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西藏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修建了“紅宮”。從此它不斷被擴建,到1936年十三世達拉喇嘛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今日的規模。1959年前這裡是五世達賴之後歷代達賴起居生活和從事政教活動的場所,也是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權力中心。

布達拉宮意為菩薩住的宮,整體布局由下到上分別是“雪” 、白宮、紅宮,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中“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說”,通過建築布局的對比,藝術的渲染了佛法的神威。它地處海拔3700多米,以紅山為基點,依山而建。其中紅宮內供有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是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被視為宇宙中心和須彌佛土的像征。而目前對游客開放的地方,大約只占整個宮殿面積的50分之一。

前往布達拉宮的台階很高,烈日下行走,真的是對體力和信心的考驗。不過當你覺得很累走不動的時候,你也就到了。門票100元也是在上面才收的。這裡的藏族檢票員很剽悍也不那麼隨和友善,大概是看到每天無數的人來來去去,對布達拉宮很心疼的緣故吧。

來這裡的游客的確太多了,踩在狹窄的木質樓梯上,我聽到地板發出“吱吱”的聲響,我也覺得心疼。它的歷經滄桑是否經得起現代化的交通網絡而帶來的洶湧人流呢?成就一段歷史往往需要幾代人的智慧和上千年的積澱,而這些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顯得異常脆弱。不用任何武器,只要永無止息的人潮就可以將其摧毀,真的希望,布達拉宮的命運不會如此。所以後來聽到為了保護它以後某年某月將會謝絕參觀的消息後,一邊覺得幸運,一邊也覺得如果真是這樣,即便從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它,也甘心情願。畢竟這樣做也是一種善舉,為了保存歷史、維護信仰。

布達拉宮裡的內容實在太多,游覽的人群速度也很快(有管理人員維持秩序,不允許速度太慢),走過的地方很快就被記憶遺忘。印像最深的就是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靈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黃金包裹,共用去黃金3721公斤,上面鑲有無數寶石,各個都價值連城。聽一旁的導游介紹建造靈塔的規模是以相應達賴喇嘛的政績功德為依據的,所以從靈塔的高度所使用的黃金數以及鑲嵌的珠寶情況,就可以判斷每世達賴的政績。顯然,五世達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所有的達賴喇嘛靈塔中唯獨沒有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據說是因為他在流放時下落不明,未找到其肉身。但糾其根源或許和他在位時未守清規戒律有關吧,否則怎麼連個紀念都沒有呢。

在布達拉宮的兩個多小時只能算是走馬觀花,無可奈何卻也只能如此。離開那裡,我們便趕緊聯絡明天去納木錯和珠峰的車子,國慶期間車費水漲船高,車輛也比較緊張。選了幾個旅行社,旅店老板也熱心的幫我們聯系了一位藏族司機。大家都猶豫不決,最後在我和christine兩個對車一竅不通的“車盲”拍板下,我們定了巴桑師傅的豐田越野車,後天出發去日喀則和珠峰。其實在車子開來我們兩個不懂裝懂的驗車時,和巴桑師傅簡單的幾句交談就立即讓我決定選擇坐他的車。他說他從沒讓他的客人失望過;他說他的車況好但價錢也比較貴讓我們自己考慮;他說他不會寫字,如果交了訂金他就把今年的運營證給我作為交換。他帶著藏族口音的普通話說得很好,就這麼定了。匆匆和同伴交待好已聯系的去納木錯的面包車後,我一個人先去瑪吉阿米定位子,已是晚上五點多。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