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之前半月前,決定十一去張家界、桂林玩,於是著手准備。
一、行程,這件事比較容易,在攜程、樂途網上搜搜,將有用的資料整理一下,制成行程表。
二、機票,訂到票容易,訂到便宜票就不容易了。原計劃直飛張家界的,無奈機票實在太貴,一悉莫展之時,卻無心插柳找到了辦法。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給旅行社打了個電話,要了份行程,本想借鑒他們的行程篩選一下景點,發現旅行社采用在武漢下機,然後坐大巴到張家界的方法。趕緊搜一下去武漢的機票,奮戰到凌晨一點,終於找到了往返五折的機票,心中得意之余,不禁暗自嘆服:還是這些開旅行社的JS們道行深,真有辦法省錢!
三、火車票,這事可就難了,黃金周不允許異地購票,此事在家是無法解決了,只能碰運氣了。
第一站湖北省武漢市
到達武漢,第一件事就是去火車站買去張家界的票,不出所料,沒票了,輾轉訂了汽車票。“長途臥鋪汽車”,惡夢又要開始了。
品嘗各地美食是旅游中的一項重要樂趣。坐公交車去吉慶街,沒想到整個小吃街沒幾個人在吃飯,這跟網上的旅游攻略說的大不一樣,打聽之後才知道,人家是著名的吃夜宵的地方,中午各店基本處於半休息狀態,菜品也不齊,當然沒人了。打車回頭,在文書巷下了車,這裡也有一條小吃街,熙熙攘攘的甚是熱鬧,特色小吃也不少。細品下來,最好吃的是土豆粉,不過這道菜不是典型的武漢特色,頗有川菜風格。武漢當地的小吃,較好吃的應該是三鮮豆皮和熱干面,還點了一份東瓜排骨湯煲,味道一般,之所以在這裡提一下,是因為到了湖南後才吃到正宗的瓦罐煲湯。
第二站 湖南省張家界市
凌晨到達,汽車站邊找了一個小旅館住下。旅館旁邊就是一個瓦罐煲湯店,第一次吃正宗的瓦罐煲湯(自認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它。張家界市隨處可見瓦罐煲湯店,品種多樣,每種都有食療功效,店家將湯的品種及它的功效制成廣告板,掛在店牆上,你想補哪都有,瓦罐如小碗大小,用錫紙封著,放在半人高的大肚子罐子裡,上桌前用火熱一下就行,吃過東瓜老鴨湯、豬腳湯、排骨湯等等,湯味鮮淳,營養豐富,連續吃了好幾次,仍意猶未盡。
第三站張家界景區
從張家界市到景區1小時的車程,汽車每天N班,坐滿就發車。門票大概245元,因為有軍官證,所以--免費(得意中)。進大門直走約10分鐘,右手邊就是金鞭溪,本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溪流,因為生在了大名頂頂的張家界群山腳下,就變得聞名起來,溪邊一條木制棧道,曲曲折折向前,兩邊的山形態各異,有的像雄鷹,書生,西游記師徒四人等等,正面看是一個樣子,背面看又是另一個樣子。走走停停一個多小時,來到紫草潭,開始上山,依山而鑿的石階,數不清有多少級,兩側是高聳入天的峭壁,抬頭向上望,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人顯得如此渺小,仿佛井底之蛙。
山頂,是今日之行的目的地,也是張家界最美,最震憾的景色,本人自嘆文筆太差,無法用語言表達,只好附上照片,但照片也無法體現出當你站在山頂,俯視滿目挺拔俊秀的峰石時內心的震憾與感動。
第二天,今天最郁悶的一天。坐錯了車,仍從武陵源進入,再一次走金鞭溪,因為前一天運動量太大,雙腿酸痛,速度不如昨天那麼快了,用了3個小時才走出金鞭溪,計劃坐百龍天梯上山,可排隊人太多了,估摸著3個小時也坐不上,改變計劃,去鳳凰。
第四站鳳凰
古鎮去的多了,新鮮感就沒了。鳳凰相比其它小鎮,印像最深的有二件事,一是特色食品,有熏豬臉、熏乳豬、炒蜂蛹、血粑鴨等。照片為證,熏豬臉是完整的一張豬臉,連耳朵帶鼻子的,熏得醬紅、油光光的,成排掛在店外,熏乳豬也是完整的一只小豬,估計剛出生不久,熏好待用,或紅燒或燉菜。蜂蛹是連著蜂巢一窩端的,有蛹也有長成型的蜂,和辣椒呀,花生呀一起炒。不過說得這麼熱鬧,一樣我也沒有吃過,老公倒是點了一份炒蜂蛹,我沒敢吃,看看長長見識就得了!!
另一件令我難忘的是苗家女的歌聲,美景如果能配上美妙的音樂,便會使人更心曠神怡,留戀忘返.就好像周莊因為有了架船娘的樸實的歌聲而使人忘記時間,回到了古老而清悠的江南水鄉。而麗江夜間嘈雜的酒吧搖滾又把人帶回到的現實,帶回到世俗中一樣,江中小船上苗家女那特有的原聲態地歌聲,如雨點般滴落在水面又彈起,更加清脆婉轉。至今只要閉上眼睛,回想那歌聲,便又好像回到那個名叫鳳凰的小鎮,甚至還能聞到沱江水略微帶點土腥的味道。在鳳凰呆了一天,下午5點左右趕回吉首,晚上11點還要坐火車去柳州。有點遺憾沒有看到晚上沱江放船燈的景色。
從吉首到柳州7小時,沒有買到臥鋪票,也沒有買到硬坐.只有站票。因為一直在家鄉讀書,沒有經歷過類似客運高峰, 這次旅行算是休驗生活了。
第五站 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小學語文課本裡就有篇文章介紹過桂林,此番身臨其境,便覺此話不假。傍晚來到興坪,乘一竹筏駛向那夢一般的圖畫中,江水碧綠清幽,微風拂過,波光粼粼,一叢叢竹子,簇擁在岸邊,兩岸一座座青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挺拔而不失圓潤,壯麗卻不乏柔美。極目遠眺,遠處群山在夜色和雲霧的掩蓋下,只看到一團團灰色剪影,似有似無,若隱若現。
第二天去遇龍河漂流,早早起床,就是為了遠離嘈雜的人群和炎熱的太陽.七點不到,我們倆就坐上了竹排,船夫將竹槁插入河底,使勁一撐,竹排使無聲無息的向前滑去.遇龍河兩岸的風景與漓江不同,漓江的山與水相連,而且山形獨特,令人稱奇,而遇龍河的岸邊是大片稻田,山離得很遠,只看得到連綿起伏的輪廓,展眼望去,竟看不到一個人影,此時的遇龍河還籠罩在晨霧中,四周靜悄悄的,偶爾聽到幾聲布谷鳥或是其它小鳥清脆的叫聲.沒有人說話,也不需要說話,只要用眼睛看這美麗的世界,用耳朵聽這動人的聲音,用心去體會這世間少有的寧靜.
說完了美景再說說美食,名氣最大的要算啤酒魚了,一排十幾家飯店都打著“央視滿漢全席金牌”的招牌,隨便找了一家,價格真是貴呀,鯉魚38一斤,鯰魚48一斤,最小的一條也要2斤以上,心疼呀,只點了一盤魚,兩碗米飯,一瓶啤酒,一百好幾沒了,味道不能說不好,但也沒什麼特色,老公說他回家也能作出這味來——吹!還是民間美食對咱胃口,街邊到處都有米粉攤,在俺們東北只有過橋米線,沒見過米粉,點了一碗,味道還真不錯,米粉要比米線更滑更爽口,接連著幾天靠它填肚子了。
第六站 武漢
又回到武漢,幾天前只是匆匆而過,並沒有仔細瀏覽,今天有大把時間卻又不知道去那。先去黃鶴樓,然後坐公交車過長江大橋,去對面的晴川閣,實在沒地去了,就去了武漢動物園,有軍官證又不用花錢,只為打發時間。最後買了些麻辣鴨脖,帶回去孝敬老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