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雪山白雲間(二)--塔爾寺

作者: 天山雪魚

導讀出得機場,乘機場巴士到市區,換的士直奔東大街。西北美食,我們幾個慕名已久,先前做功課討論時饞蟲在肚裡早已轉了千百回了,住處自然選在了距莫家街、大新街這些美食街幾步之遙的成林大廈。的士司機是個頗像胡軍的帥哥,很是健談,我們順便就打聽了去塔爾寺的方法價錢。到酒店丟下行李,便上街call來胡軍同學,沿西塔公路殺奔塔爾寺去也。 (塔爾寺門廊) 塔 ...

出得機場,乘機場巴士到市區,換的士直奔東大街。西北美食,我們幾個慕名已久,先前做功課討論時饞蟲在肚裡早已轉了千百回了,住處自然選在了距莫家街、大新街這些美食街幾步之遙的成林大廈。的士司機是個頗像胡軍的帥哥,很是健談,我們順便就打聽了去塔爾寺的方法價錢。到酒店丟下行李,便上街call來胡軍同學,沿西塔公路殺奔塔爾寺去也。



(塔爾寺門廊)

塔爾寺是藏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黃教的六大寺之一,其他五寺分別是拉薩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蔔楞寺。宗喀巴這位開宗立派的牛人,他的佛像是藏區見得最多的佛像之一。座下有六大弟子,其中兩個就是達賴和班禪。傳說他誕生以後,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燃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袞本” (十萬身像)的名稱即源於此。宗喀巴去西藏6年後,其母香薩阿切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發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後,為學佛教而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1幅,並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指宗喀巴出生處的那株白旃檀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起銀塔,取名“蓮聚塔”。此後幾百年間,圍繞著這座純銀打造的佛塔,逐漸建起了大殿、佛堂、經院,慢慢成為了正式的格魯派寺廟。據說塔中的菩提樹伸根到殿前,又長出枝干樹葉,現在仍然活著。所以我們去時,殿前那顆傳說中的菩提樹下干干淨淨,落下的葉子都作為神物被信徒僧眾揀走了。

塔爾寺裡頭還有幾件有趣的東西。其中護法神院子兩邊的樓上,站著兩排藏區各種野獸的標本,據說有幾百年了,像征著藏教的赫赫佛法武功。



(護法院野獸標本)

另外酥油花、堆繡、壁畫被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堆繡就是立體的唐卡,所用顏料都是礦石制成,上面飾以寶石。這裡說的礦石,可不是銅鐵之屬,指的是金銀瑪瑙、珊瑚、綠松石、像牙這些昂貴的東東。。。堆繡更大的價值,在於制法復雜,大型堆繡的制法現在已經失傳了。塔爾寺大經堂兩側懸掛的十六羅漢堆繡,價值連城,已經是鎮寺之寶。 酥油花則是用凝固的酥油雕刻成的大型塑像,講述佛教故事,其中百花盛開,栩栩如生,是每年由專事藝術方向的喇嘛精心制作的,還要每年評比其中的翹楚向信徒展示。

寺前的8座如意寶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頂,根據釋迦牟尼一生重要經歷和傳說建成。



(塔爾寺八塔)

至於銀塔金瓦這些黃白之物,去過重要喇嘛廟的兄弟估計都不會感覺太驚異了。古時藏區政教合一,寺廟往往也是占有土地、牲畜、農牧民戶等生產資料的領主,各有勢力範圍,擁有管理世俗事務的權利,掌有大量僧兵,黃教的藏區四寺甚至對西藏政權更迭起著重大作用。所謂六大寺、十三神廟,無一不是藏有大量珍寶文物。若是有活佛靈塔的所在,如布達拉宮,那更是金銀珠寶幾千斤幾千斤的計算,保證你看得眼暈了。



(塔爾寺僧人)

順便提一句,到這種歷史悠久的寺院,若是幾人同行,請位導游隨同講解是相當必要的。就算請不到導游,也要蹭聽講解,否則無法知道各處精彩的典故來歷,一番游歷也就遜色很多了。後來我們游覽班禪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時,沒能請到導游,大家逛得頭暈腦漲,還誤入後山,被這位可愛的藏族小朋友毫不客氣地趕了下來。



(藏族小娃娃)

直到快出寺門了,才遇到一個旅行團圍著導游聽講解,我們自然旁聽了一把。幾分鐘的講解,讓我們頓有雲開霧散,恍然大悟之感,有如MARCO POLO之於帝國時代,black sheep wall之於星際爭霸。

出得寺門,根據之前多方打探的結果,攔到了回西寧的便宜的士。司機是位老師傅,退休前一直走川藏和青藏線,說起林芝如數家珍。問起包車去青海湖的價格,他報了四百,這個價格已經比三人報團要劃算了,更不用說包車對於我們游玩拍照的便利。大家心動了。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