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

作者: 飛天zhu

導讀婺源一夜成名!當江氏回鄉祭祖的腳步踏上那塊土地的瞬間,婺源頓成旅游新貴. 然而,到過婺源才知道,它的成名不僅僅是因為游者的嘩眾取寵,還因為它接近著現代工業文明但尚未被現代工業文明征服.與現代都市這個妖艷開放的美女相比,它還是個純真未去的村姑. 預備去婺源的那個早上,下著瓢潑大雨.一行二十人,面面相覷.去還是不去?去,如果雨一直下怎麼辦?不去,采購的幾箱零� ...

婺源一夜成名!當江氏回鄉祭祖的腳步踏上那塊土地的瞬間,婺源頓成旅游新貴.

然而,到過婺源才知道,它的成名不僅僅是因為游者的嘩眾取寵,還因為它接近著現代工業文明但尚未被現代工業文明征服.與現代都市這個妖艷開放的美女相比,它還是個純真未去的村姑.

預備去婺源的那個早上,下著瓢潑大雨.一行二十人,面面相覷.去還是不去?去,如果雨一直下怎麼辦?不去,采購的幾箱零食,礦泉水怎麼辦?TNND,領頭狠狠抽完一支煙,大手一揮,說:去!多捎上幾副麻將.就算是只能打麻將,也他媽的要到婺源去打.

二十人分座四輛車,浩浩蕩蕩地向婺源駛去.景德鎮離婺源不過百來公裡,開車一個半小時可到.走了一個多小時後,雨慢慢停了,但天上還有很多雲,光線陰沉.等到快進婺源境內的時候,雲已逐漸散去,這時看婺源遠山,被一層薄霧纏繞,正好化解了山的猙獰和銳利,而此時光線逐漸明亮,透過薄霧映射在婺源清一色的白牆黑瓦的平房上,似黑白老片,說不出的干淨平和.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江灣.江灣,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是不是.其實它就是一個村名,類似於中國其它鄉鎮的"於莊","張家".婺源是個文化氣息很濃厚的地方,就像一個潦倒的老秀才,雖然落魄,但仍處處體現出書香門弟的清韻,從它給自己村鎮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江灣,曉啟,賦春,清華......

在江灣,我們見到了江氏祖屋,如今已是斷瓦殘垣."不見它起高樓,不見它宴賓客,只見它樓塌了.".呵,悠悠歲月,漫漫歷史.

故鄉!故鄉!故鄉何處?從大處說,我們從彼邦來,回彼邦去,地球是我們歇息的驛站,安能稱作故鄉?從小處說,我們的祖先遷徒又遷徒,最初的出發地到底在哪裡?若干年後,三峽移民的後代會知道原來奔騰呼嘯的三峽電壩才是他們的故鄉?現代區域流動如此頻繁,再也沒有故鄉了,那被我們稱之為故鄉的地方,只是我們的家鄉.

肉身之故鄉尚可追溯,靈魂之故鄉呢?為何會有從未相識的人和物讓我們似曾熟悉,倍感親切,潸然淚下?那人那物,可是來自靈魂之故鄉?

呵,扯遠了.還是回到婺源.中國的廊橋(就是裡的那個廊橋)比較少見.在婺源有一座.名叫彩虹橋,通體紅色.從遠處看,像是由幾個亭閣銜接而成.橋身由巨木搭成.經過這麼多年風吹雨涮,中間又有數次洪災,橋身卻不腐爛,令人驚嘆.然而更叫我們興奮的是它的旁邊還有一個大水車,直徑約有兩米多,正被河水推著轱轆轱轆地轉呢.水車的後面,裝著一個碾米機關.確實是只能稱為機關,因為是通過一連串巧妙的連接構成.當然,現在已經用不上它了,因為有碾米機.但在許多年前,這個地方比街道還熱鬧:老嫗少婦,壯男村姑,穿過彩虹橋來排隊碾米.碾房內,碾米捶子此上彼下,稻殼飛揚;碾房外,少兒嬉戲,鬧聲如潮.......

我對建築知之甚少,但亦知徽派建築在古代建築中占有一席之地.江西毗鄰安徽,學來不少.在婺源就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商宅,各有特色,且在幾進幾廂,朝向擺設等方面各有講究.但不論何種特色,多少講究,卻都在防火,通風,排水,采光等處表現出驚人的妥貼與關懷.

其實說是豪宅大院,除掉庭院,主樓並不十分寬敞.但是因為每一扇門,每一扇窗和屋檐都有非常精美的木雕,有人物四郎探母表現孝道,有動物麒麟代表吉祥,有花草牡丹代表富貴,在天井和後院內還有石雕,也都富有寓意,雕工老到,所有房內並不顯得逼仄,反而處處透露出一種奢侈的人文氣息來.造一幢這樣的房子至少要兩年半時間.與古代這些有點錢又追求品味的小資們相比,現代小資們有派頭,有行頭,骨子裡卻缺少他們的細致典雅,悠閑從容.

有一個小姐的閨房,在二樓,很有意思,閨窗正對著大門.想來小姐日日在窗前繡花,偶爾透過簾子窺探外面的世界.長大了,又可站在閨窗前打探前來提親的人.待到待嫁時日,天天焦急地候在閨窗前等著夫婿.等來了,遠遠地看一眼,便臉紅心跳,不敢看,又想看......這閨窗叫人浮想翩翩,我忍不住掀起簾子來看,同事走過來說:這麼遠,怎麼看得真切,一不小心就嫁個大麻子.呀!嚇的一口氣跑到一樓,春夢就此打破.

來婺源之前,曾聽人說過,婺源最美的地方是清華.站在小橋上,看下面流水人家,好似欣賞一幅寫意山水畫.然而天空中又下起了雨,開始有風吹過.等了許久,只見風大雨大,終不能成行,怏怏而返.心中一直遺憾.憶念至今,所以在游完半年後,終於還是提起筆記下一切.

何時,一定要專程去一次清華.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