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懷古

作者: 高爾基

導讀白山懷古 一晃12年沒去小白山了。 以前讀毛主席詩詞裡有:“故園三十二年前……”還很驚詫,他老人家怎麼三十二年沒回韶山,現在我知道了什麼叫光陰似箭。毛澤東當了皇帝住在中南海,他的老家在湖南,何況日理萬機。我這十二年,沒有離開吉林市,還是個閑人,怎麼就再也沒去呢? 小白山在吉林市大小也算個名勝,雖然沒有北山的名氣大,但是都是在清朝興起的� ...

白山懷古 一晃12年沒去小白山了。

以前讀毛主席詩詞裡有:“故園三十二年前……”還很驚詫,他老人家怎麼三十二年沒回韶山,現在我知道了什麼叫光陰似箭。毛澤東當了皇帝住在中南海,他的老家在湖南,何況日理萬機。我這十二年,沒有離開吉林市,還是個閑人,怎麼就再也沒去呢?

小白山在吉林市大小也算個名勝,雖然沒有北山的名氣大,但是都是在清朝興起的,北山得益於清朝的古廟,小白山則由於清朝官員在此望祭長白山。

小白山在吉林市西南,在現今的豐滿區小白山鄉境內,小白山海拔313.3米,山腳下就是八裡屯,八裡屯離臨江門(清朝叫迎恩門,因為干隆巡幸吉林從此經過)有八裡地,所以叫八裡屯。清朝的統治者認為滿族興起於長白山,就把長白山當成聖山,清朝初年曾經派官員到長白山祭祀,後來因為長白山遙遠,交通不便,清朝政府就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小白山修建了望祭殿。

小白山就是小長白山的省稱,清朝的滿族把小白山叫做“溫德亨山”或“溫德赫恩山”,是祭祀板的意思,因為祭祀時把文書寫在木版上。

《欽定盛京通志》記載望祭殿“正殿三楹,祭器樓二楹,牌樓二座”。望祭殿建成後每年春秋兩季(夏歷二八月)由駐守吉林的寧古塔將軍(後來改稱吉林將軍)率領文武官員到小白山的望祭殿祭祀長白山山神,盛京禮部派遣官員宣讀祝文禮贊。(《柳邊記略》)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乾隆皇帝曾經到吉林巡幸,而且到了小白山的望祭殿祭祀長白山。當時山下還有一鹿囿,飼養梅花鹿數十頭,供給祭祀用,因此吉林八景有“白山鹿囿”一景。

乾隆祭祀後180年後(1934年),滿州國的皇帝(愛新覺羅皇族的末代傀儡皇帝康德)來小白山祭祀。

國民黨時期在小白山上修築了軍事工事,把樹木幾乎砍光了,但是最大的破壞還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望祭殿被徹底夷為平地。

1989年春天,我來過一次,沒有看見什麼望祭殿。

今天早飯後,天氣有些陰,很涼爽,雖然好像要下雨,但是我和媳婦還是決定去小白山一游,因為吉林市的周邊幾乎被我們游遍了。九點多出了門,先在松江買了一卷膠卷,然後乘坐公共汽車去了火車站,換乘9路去豐滿的汽車,去了小白山。

12年前我們是騎自行車去的,(現在基本是告別自行車了)過了溫德橋,就能看見小白山了,我們穿過屯子就上了山。今天上車後我們就告訴了車長要去小白山,車長答應我們告訴我們什麼地方下車。但是過了溫德橋,車長沒言語,我們問她,她說在前面。汽車又開了一會,車長告訴我們可以下車了,我們就下了汽車。

我們往西邊一看,眼前竟然是白山監獄,看來車長是把我們當成探監的了。我們就往監獄的方向走,在路上打聽了一下,就沿著監獄的左手向小白山的方向去了。但是明顯眼前是兩座山,12年前我們去的是右手的一座,而現在眼前的是左手的一座。最叫人困惑的是,山腳下新建了不少民宅,把小白山給包圍了,山就在眼前,但是就是上不去。又打聽了一下,村民告訴我們得一直往左走,才有路上山。我們又問:“山上修廟了嗎?”村民說:“張羅好幾年了,但是現在仍然什麼也有。”媳婦很失望,就想返回,我想既然來了,就沒有回去的道理。也許再來又得12年呢。

走了一會,果然看見了上山的路,路比較寬,也很干淨,比村裡的泥濘的道路好多了。快到山腰看見了一棟房子,房子還沒有竣工,但是我看見了房子上掛了一白色的長條木牌,上面用工整的宋體字寫著:“吉林市乾隆祭祖園建設指揮部”。

終於找到了,以前我們來的不是望祭殿所在的山,這次才是。但是路到了這裡就沒了,我想難道這就是望祭殿?再往右手看,還有一條路,但是比較陡峭,還淨是碎石頭,仔細一看,草叢裡還有一些瓦礫,是青磚和黑瓦的的殘片,看來這裡原來就是望祭殿,我還意外的看見了原來望祭殿的石頭的構件。我們往山上走了一會就到了山顛,山顛的面積不大,也就幾十平方米,望祭殿的地基已經打好了,綁扎的鋼筋聳立在水泥的地基上,鋼筋已經生鏽了,看來已經停工好久了。

在望祭殿的基礎上了望吉林市,還很好看,我們照了幾張照片就下山了,依照媳婦的意思還按原路退回,因為路邊的野草拉腿,她穿的是裙子。我看了一下,基礎的旁邊有一條小路,路不陡也干淨,我們就順著這條路下山了。路邊有一望祭殿的模型,裡面供奉著“長白山之神”的牌位。

走在路上,看前方還有一座山,而且比我們登的還高。我們來時在路上看見的輪廓就是它,而望祭殿所在的山就隱藏在這山的後面。

樹林裡相當干淨而且幽靜,路也很平整,走了一會又回到了我們上山的路上了,我們是在望祭山繞了一圈。

吉林市的四大名山,就這小白山沒開發了。北山是名氣最大的,龍潭山的歷史最悠久,可以上溯到漢唐的高勾麗時代,而且早已經成了公園,49路公共汽車從這裡始發;至於朱雀山公園,雖然距離市區最遠,但是它以它的自然景觀取勝,而且在改革開放以後也開辟成了公園,就歷史來說,阿什摩崖石碑記載,明朝就有人來此造船了。但是只有小白山有過皇帝的足跡。現在就是小白山最荒涼。八旗子弟門都哪裡去了?他們已經忘記了祖宗了。

看來歷史真是個垃圾箱,人們只能看見現實。

走在吉林市新開辟的解放大路上,我們一眼就能看大東門的“八旗園”,北京路的“大清花餃子”,還有水門洞子的“滿族八大碗”,它們的門前一律裝潢著大清炮隊的大炮。不管是不是滿族人當老板,他們都是在利用滿族的文化,但是他們卻無視滿族的歷史,我現在知道了什麼是“數典忘祖”,他們如果能把裝潢門面的錢拿出來一部分,望祭殿就不至於是那樣冷落了吧?

我不是滿族人,但是我為滿族人悲哀。

參考資料:《吉林市地名詞典》1986

〈吉林話舊暨續三不畏齋隨筆〉周克讓

〈北國明珠〉皇甫修文

〈吉林旅游〉康意春

7/29/2001


精選遊記: 吉林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