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的300年華誕

作者: (蘋果)

導讀北緯60度的聖彼得堡,眼下正是白晝時節,就在這個太陽不願落下的時候,5月27日她迎來了自己300歲的生日,隆重的慶典活動讓全世界都感覺到這座城市的閃耀光彩。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東部涅瓦河三角洲的40多個島嶼上,面積607平方公裡,人口540萬人。早在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入海口的兔子島上建造了聖彼得堡要塞,防止瑞典人從海上襲擊,到1709年波爾塔瓦大捷宣告擊敗 ...

北緯60度的聖彼得堡,眼下正是白晝時節,就在這個太陽不願落下的時候,5月27日她迎來了自己300歲的生日,隆重的慶典活動讓全世界都感覺到這座城市的閃耀光彩。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東部涅瓦河三角洲的40多個島嶼上,面積607平方公裡,人口540萬人。早在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入海口的兔子島上建造了聖彼得堡要塞,防止瑞典人從海上襲擊,到1709年波爾塔瓦大捷宣告擊敗瑞典在波羅地海的霸權後,彼得大帝決意將其擴建為城市,並於1712年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之後到1918年的200多年裡,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聖彼得堡不能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但她卻是目前規模龐大而保留完整的帝國之都,是歐洲版圖上的城市經典。市內河流縱橫,流水緩緩,400多座橋把陸地連接在一起,因此有著“北方威尼斯”的美譽。乘車穿行這座城市,無數的河流與橋梁晃動著明亮的水影,讓聖彼得堡亮麗起來,顯得更加開闊、坦然、深邃和優雅。漫步在涅瓦河邊,在那城市的背影裡,看那寬闊的水面安靜地流淌著,看藍天白雲中的一抹紅霞,有一種天堂般的感受。

聖彼得堡的大街上不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她的每個角落,都飄逸著清淨、幽雅和古樸的韻味。帝國的威嚴與藝術的優雅相融合,巴黎的遺風和童話的浪漫相襯托,無論你到哪裡,無意之中都會被一種藝術的力量感染著,身邊仿佛回蕩著一首悠揚的旋律。

聖彼得堡的迷人之處更多在於它像是一個巨大的建築博物館。城市建築雄偉、高雅,而多層次的遠景,水和石頭的結合,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給人敞亮一新的感覺。城裡郊外有1000多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包括548座宮殿、庭院和大型建築物,32座紀念碑,137座藝術園林,此外還有大量的橋梁、塑像等等。其中,著名的有彼得堡羅要塞、彼得堡羅大教堂,以及要塞附近的彼得大帝小舍、海軍部島上的彼得大帝夏花園、華西裡耶夫島上的緬希科夫公爵府、涅瓦河畔的伏羅佐夫大臣府和斯特羅加諾夫大臣府、斯莫爾尼宮、冬宮、大理石宮等等。這些18世紀的建築,充盈著俄國早期巴洛克式建築的典型風格。

來到聖彼得堡,最留戀的就是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的冬宮,高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呈封閉長方形,是一座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建築,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冬宮初建於1754年,1837年的一場大火將其焚毀,1838年重建,整座建築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逾4.6萬平方米,宮內有廳室1057間。這座昔日的俄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被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奇博物館,與美國的大都會、法國的盧浮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冬宮內珍玩收藏極其豐富且價值連城。18世紀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創建了“奇珍樓”,並專門從德國購進225幅名畫,藏於樓內,並將奇珍樓稱之為“艾爾米塔奇”。如今,在冬宮寬敞明亮的展廳裡,共有各類文物270萬件,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7個部分,並按地域、年代順序陳列在350多間展廳裡,展覽線路加起來有30公裡長,因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

聖彼得堡不僅有經典絕倫的冬宮,還有引以為自豪的夏宮。位於芬蘭灣南岸森林中的夏宮,距市區約30公裡,占地近千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其外貌簡樸莊重,內部裝飾華貴,堪稱經典之作,其輝煌華貴在世界上有著廣泛的影響。

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夏宮,並每年來此度夏,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裡舉行。1934年後,夏宮辟為民俗史博物館。現在她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其建築豪華壯麗,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

來到這個古老的帝國之都,須要去訪問一下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這艘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長124米,寬16.8米,1903年起服役。在羅馬神話中,“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她喚醒世界,送來曙光。1917年,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在“阿芙樂爾號”上向全國廣播《告俄國公民書》,晚21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了“十月革命”的開始。1948年11月起,它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物和中央軍事博物館分館,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們參觀、瞻仰。

聖彼得堡的三百年,每個世紀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時代的變革和發展讓這座建築藝術之都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從十八世紀彼得大帝按照自己的宏偉意志建市立都,締造了帝國時代,到十九世紀跟隨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成為國家現代經濟的代表,又到二十世紀的十月革命、反法西斯戰爭和東歐巨變,這個城市成為世界近代史的一個縮影。而這個不安生的城市也三次易名,1914年至1924年改稱為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後這裡改稱列寧格勒,直到1991年前蘇聯解體,它又恢復了聖彼得堡的名子。

如今,人們聚集在俄羅斯這個最具西方特色的城市裡,隆重慶祝聖彼得堡300歲華誕,好像這個不甘寂寞的城市在新世紀裡又要一展亮麗的風采。

(2003年5月28日)


精選遊記: 聖彼得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