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春深

作者: lao_cai

導讀銅雀春深鎖寂寥◇老財 京深高速公路從冀南大地上穿過,高速公路上車輛穿梭,喧囂而繁忙,道路兩側是寧靜而蕭瑟的田野和村莊。河北省臨漳縣三台村就緊鄰高速公路,在村子裡甚至可以聽得到高速路上疾馳而過的車輛的呼嘯聲,然而它卻平靜得一如我們在任何偏遠地區見到的小山村,絲毫沒有理會身邊的喧囂和繁忙。如果不是按圖索驥,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村子, ...

銅雀春深鎖寂寥◇老財

京深高速公路從冀南大地上穿過,高速公路上車輛穿梭,喧囂而繁忙,道路兩側是寧靜而蕭瑟的田野和村莊。河北省臨漳縣三台村就緊鄰高速公路,在村子裡甚至可以聽得到高速路上疾馳而過的車輛的呼嘯聲,然而它卻平靜得一如我們在任何偏遠地區見到的小山村,絲毫沒有理會身邊的喧囂和繁忙。如果不是按圖索驥,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村子,這個曾經有著歷史輝煌的小村子,可能就被我們忽略而錯過了。

在三台村西側有一個高高的土台,台上台前散落著一些看似古樸的建築,這裡就是鄴城三台遺址。如果說三台並不那麼著名的話,那麼三台之一的銅雀台恐怕就大名鼎鼎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詩句,使得銅雀台幾乎是婦孺皆知。

折戟沉沙鐵未消,

拿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台是金鳳台、銅雀台和冰井台的合稱。這三台原是古都鄴城宮殿苑林區內的一個兼軍事了望、歌舞歡宴、賦詩行文的場所。然而鬥轉星移、歲月洪荒,如今古都鄴城早已灰飛煙滅,三台也僅存金鳳一台。

一、 古都鄴城

我對歷史知識一直抱有很高熱情,可是紙堆裡的歷史總讓我感到抽像,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地點,總是格格不入,很難在腦子裡形成一個整體印像。曾經嘗試用時間坐標把一個時期的事件、人物、地點連接起來,可到頭來還是支離破碎、模模糊糊的印像。可是,當我參訪某個歷史事件發生地的時候,腳踏著曾經轟轟烈烈的土地,看著若有若無的遺跡,那些曾經的記憶以及重新的了解,就很容易在腦子裡扎下根基。對於這古老的鄴城,也是如此。

鄴城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故都”。我輩多是從學習 “西門豹治鄴”、“河伯娶妻” 等古文時聽說鄴城這個名字的。史實上,春秋時齊桓公就已經開始建築鄴城了,直到隨文帝楊堅攻打北周,鄴城被焚毀的數百年間,這裡充當過六朝都城。

戰國時期這裡是魏國鄴縣縣城。戰國初期魏文侯即位時,任西門豹為鄴縣縣令。西門豹在治鄴期間,破除迷信,興修水利,政績卓著、福澤一方,有詩稱贊他的功績曰:“持酒登堂酬西門,鄴城千載甘棠芬”。西門豹破除迷信、整治巫婆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傳頌。其中以惡治惡的辦法,每次聽來都覺得很解氣,再復述一次又有何妨。故事說的是西門豹初到鄴地,得知漳河水勢狂暴,常常泛濫成災,百姓深受其害。而地方官吏非但不治理河患,反而與巫婆勾結,把漳河泛濫說成是河伯顯靈。謊稱只要每年挑選美女,送給河伯做妻,便可避免水患。於是,他們便以為“河伯娶婦”的名義橫征暴斂。鄴地的百姓在天災人禍的雙重壓迫下,貧困交加,紛紛逃亡外鄉,流離失所。西門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為“河伯娶婦”的儀式上,借口所選的姑娘不漂亮,勞駕老巫婆到河伯那裡走一趟,告訴河伯,等找到更美的姑娘,過兩天再送去。先後把老巫婆和徒弟們扔進河裡。嚇得貪官們個個驚恐萬狀,叩頭謝過,再也不敢提為“河伯娶婦”的事了。之後西門豹有興修水利、整治水患,使得鄴城農業豐收、社會穩定、富甲一方。

西漢和東漢初年是魏郡首府。到了東漢末年,董卓篡權,各地紛紛討伐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後,自領冀州牧,占領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當時袁紹以鄴城為冀州牧的駐地。這段歷史總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和“官渡之戰”的故事。

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攻入鄴城,之後開始了大規模修建鄴城的時期。曹操以鄴城為陪都,鄴城的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都城格局也成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典範。近來的考古發現,古鄴城的區域在現今臨漳縣鄉菜影響和習文鄉境內。古城格局有東西橫貫的大道,把都城分成南北兩個區域,南區為居民區,北區為宮殿區,另有南北走向的中軸路,這樣的都城建築格局不僅影響了以後個朝代的都城建設,甚至還影響到了日本。這個時期政局相對穩定,曹操修建了以娛樂目的為主、軍事目的為輔的三台,並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文學新風。許多出自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至今仍膾炙人口。銅雀台雖然早已不復存在,時至今日仍有人如我輩,仰慕銅雀台之盛名前來鄴城遺址仿古憑吊。

在曹魏之後,後趙、前燕、東魏、北齊等朝代前後以鄴城為都城。後來,楊堅攻占北周,鄴城被焚毀。從此鄴城便日漸衰敗,到宋朝時已經不足一個縣的建制。

如今的鄴城,在經歷了千余年的兵荒馬亂、戰火紛飛、天災人禍,已經消損殆盡,僅存一座金鳳台,偏居臨漳縣三台村的一隅。

二、 金鳳台遺址

三台最初為曹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從鄴城的整體布局來看,它們位於北城區(宮殿區)西側。三台南北向排列,依次是金鳳台、銅雀台和冰井台,它們各自獨立,相互之間又有鐵梯相連。從功能來看,資料和現今台上的展覽都說有軍事了望的作用,但依我看這三台更主要的是歡宴賞景、賦詩作歌的娛樂場所,尤其是冰井台,就是用來冷藏食物用的。這個時期北方政局相對穩定,曹氏父子邀親朋好友相聚銅雀台,舉杯暢飲、吟詩作賦,何等快活。

由於戰亂和漳河洪水,冰井台已經蕩然無存,銅雀台僅剩一低矮的土台,唯有金鳳台還保存有比較完整的夯土。因為銅雀台在詩詞歌賦中出盡了風頭,金風台在很長時間裡冒銅雀台之名受人景仰。現存金風台遺址包括夯土台、台南一座文昌閣、一座碑廊,碑廊後有台階通向台頂,台頂有一院落,辟展室3間,遺址已經開辟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初冬的薄日照耀著金風台,也照耀著懶洋洋的人們。我來到的時候,遺址的門虛掩著,看樣子已經很長時間不曾有人造訪了。路過的村民衝這門裡高喊一嗓子,隨即走出來一位中年婦女,手裡正織著毛線活兒,售了門票,把毛線活兒放在門房,轉身向台頂走去,我想她是去開那鎖了很久的展室的門去了。我掏出唯一的從網上找到的資料,開始仔細地踏訪這千年的古跡。

文昌閣是一座2層樓閣,灰磚建造,有文獻稱閣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對,造型古樸、雕工精細,如今不見實物,只在台頂展室內有照片介紹。閣的建造年代不得而知,但有古樸之風,牆上有說明稱20世紀80年代後期曾經修復過。閣的二樓北側牆壁上清晰可見“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標語,可見,即使這座建築不很古老,也應該是經歷了些風雨的物件。

所謂碑廊實際上是個三開間的過廳,廊內存放著碑刻和殘破的石雕,碑刻多是歷朝歷代歌詠三台的篇章。文獻上說這裡有一方元代時刻“鄴鎮金風台洞清觀首創之碑”,碑額雕刻六龍盤結,典雅別致,有較高藝術價值。尋遍碑廊,發現有殘碑半截斜靠於碑廊北側牆壁,塵遮土掩,面目依稀。碑首雕刻的確古樸豪放,只可惜已殘缺不全。仔細看,那雕刻古樸簡約,不似龍形,不像如今多見的明清遺碑那般精細寫實,有一種寫意般的豪放氣概。

穿過碑廊沿台階拾級而上,至台頂,有一門,題額曰“金風台”,兩側有聯曰:袂聯銅雀曾做得宮苑春夢王霸事業,襟帶漳水自映出豪傑氣像名士節參。對聯署名孔令德撰寫,不知孔氏何許人士,但無論聯的氣魄,還是書寫的筆韻都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想必撰者和書者都是當地文化名士吧。

台頂院落辟展室3間,其一展出鄴城考古發現的出土文物,在此建都的歷朝歷代的疆域情況,曹魏陪都鄴城的城區概況,鄴城的歷史沿革,由於鄴城過早衰敗,有價值的文物已經所存無多。其二介紹鄴城城郭概況,並展示有根據考古結果制造的鄴城模型沙盤。其三介紹建安文學和建安七子,並立了建安七子的塑像。整個展覽雖然簡陋,但也言之有物。台頂的院落裡有一些已經修復的石刻雕像,列隊般地排列在甬道兩側,但看不出這些雕像與金風台有何關系,雕像本身似乎也沒什麼太大的文物價值。

在金風台周圍有些灰磚平房建築,都掛著“游人止步”、“住所”字樣的牌子,還有一塊“臨漳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牌子,有並非游客模樣的人員閑散漫步其間。文獻記載台的周圍曾有房屋135間,想必這些平房意在恢復這些房屋,但又閑置可惜,權作文物保護管理所吧。

很顯然,歷史的洪流無情的衝刷著、蕩滌著一切沉渣,曾經輝煌過的古都鄴城,在經歷了千余年的衝刷和蕩滌後,已經消失殆盡,即便是著掛著臨漳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金風台遺址,至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想得起,連他的子孫後人也顯得沒有多少耐性,簡單的門票、簡單的展覽,漫不經心地接待來訪者。有關介紹鄴城的資料也不多見,如果不是有備而來,多半會失望而去。這也是我上面啰裡啰唆地詳細介紹遺址情況的原因。

三、 建安文學

如果說探訪鄴城和三台遺址是慕名而來,那麼把建安文學的發源地與鄴城聯系起來,則是意外收獲。我雖對建安文學一知半解,但也記得曹操《龜雖壽》中幾句詩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可見建安文學影響之大。借此機會,剛好重溫一下有關知識,豈不快哉。

建安本是東漢獻帝劉協年號,公元196—220年共持續25年,建安文學史至東漢末年到魏初這個時期內的文學,持續大約四五十年。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後世對它的評價也是異常的積極。一般把它的成就概括為:造就了大批優秀的詩人,其中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劉幀、阮瑀、徐翰、陳琳、應瑒)和蔡琰(蔡文姬)等為代表人物;開創了文學創作的新時代,使中國詩歌這一最具抒情優勢的文學形式由民間正式走進藝術殿堂,尤其是五言詩的創作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進入了繼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後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時代,作家們表達個人對社會的看法,抒發對人生、對理想的追求,面對動亂的社會、漂泊的人生,產生的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參與,有“建安風骨”、“漢魏風骨”之說。

四、 銅雀春深

曾經輝煌的鄴城,在經歷了千余年的兵荒馬亂、戰火紛飛、天災人禍之後,已經消損殆盡,只留下一個土台還在提醒人們它曾經存在過。榮華散盡,返璞歸真,銅雀台已不復存在,但銅雀春深遺風依然故我,任外界風起雲湧,小小的三台村依然風平浪靜,任你喧囂,我自寂寥。偶爾有人想起來這裡看上一眼,也是匆匆地來,匆匆地去,甚至不能給小村留下一絲漣漪。

相關資訊:

1. 鄴城三台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三台村,距冀南工業城市邯鄲大約40公裡。京深高速公路磁縣/臨漳出口後大約10余公裡,干路有明顯標志。

2. 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這裡,可以在磁縣縣城租車前往。遺址雖在臨漳縣境內,但距離磁縣縣城10余公裡,比距臨漳縣城還近一些,而且,磁縣在交通干道上,有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和京廣線鐵路經過。

3. 這一帶歷史古跡眾多,有西門豹祠、藍陵王高庸墓、北朝墓群等,磁縣縣城的城隍廟大殿名氣不小,邯鄲的響堂山石窟、安陽的殷墟遺址也都距此不遠。用一兩天時間,來個訪古游還是值得的。


精選遊記: 邯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