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虎跳全程36公裡提要第一天
17點50分,從麗江長途汽車站出發。9點45分抵橋頭。
2 瞅准機會逃票,10點07分,進入香格裡拉三中。
3 12點30分,抵達納西雅閣。
4 1點30分,離開納西雅閣。切記攜帶足量的飲水。
5 15點50分,28道拐頂端。
6 17點10分,到達茶馬客棧。17點35分,離開。
7 19點20分,進入Halfway。住宿。
第二天
1 9點20分出發。
2 11點38分,抵達Tinas。用午餐。12點55分,寄包後下中虎跳。
3 17點28分,經天梯返回Tinas。17點50分,告別Tina。
4 18點35分,住宿Woody山白臉。
第三天
1 6點55分出發。
2 7點38分,東環線168,新渡口岔路。
3 9點25分,下渡口客棧,應離開公路抄小路上至東環線161。
4 10點,東環線161,離開公路。
5 11點10分,抵渡口。11點30分,渡江。
6 12點05分,抵大具客棧。可乘中午1點中巴返麗江。
注:時間安排非常寬松,包括了充分的拍照休息繞遠路的時間,負重30斤,後半程腳趾受傷。最初級的菜鳥也絕對能夠勝任。
同伴因事耽擱,我在麗江城內反反復復轉了三遍,踩遍了大大小小的角落,終於下了狠心,一個人上虎跳。專門趕車去長途車站買票,被告知沒有到橋頭的車,只能搭去中甸的車,在橋頭下,因此是不預售票的,上車,有位子買票,沒位子...還是要買票吧。不過我運氣很好,趕最早一班車,空位很多,13.5元。3月18日7點50時從麗江准時出發。發車時要拉鈴,所有的工作人員站成一排向駛離的汽車行注目禮。感覺很像當年的老鄉火車站目送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場景。
逃票
驢友介紹說,即便是淡季,每天也有十多個人徒步,所以一個人也不用擔心,一定有人跟你同行。車上就有一對意大利情侶,也是在橋頭下。9點45分,車抵達橋頭。找了一老鄉問路,他說他正好要回家,熱情地給我帶路。他告訴我,虎跳峽自從設立了售票處,給山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他們卻沒有從收上來的門票錢裡享受到一分好處。前年,山民暴動,砸毀售票處。所以現在賣票的工作人員看到他們都很怕,原則上不惹他們。他讓我跟緊,找機會逃票。正好開來兩輛大巴,趁著工作人員數人的當兒,我們從車的另一側快步通過了售票處。我大氣都不敢出,遵照吩咐不回頭,盯著腳尖一路小跑。路上無任何遮掩物,筆直,我想工作人員肯定看到了背著碩大紅色醒目背包的我,礙於身邊的老鄉,不敢管。
中午吃飯時,其他游客告訴我,他們都買了門票,不過是微面司機代買的,並且熱情地免費把他們從橋頭拉到了長勝村小學。虎跳峽的售票處正是用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方式,安撫著山民,平息了他們的憤怒。
香格裡拉三中——納西雅閣
10點07分,在老鄉的帶領下走小路,進入"香格裡拉三中"。自從中甸升級成了香格裡拉,隨處都可見被強行冠上極其別扭的名稱。從"香格裡拉三中"操場穿過,老鄉突然不見了,很快從前面鑽出來一匹馬,旁邊一修路的小工惡作劇地大喊:"他想騙你騎馬。"我裝作沒聽見,心想,我不騎難不成你還強拉我上馬不成?
從長勝村小學開始,鄉間公路消失了,接下去的是漫漫"馬"路。很多游記裡的徒步者都是從這裡開始正式的虎跳峽旅程,估計他們都乘坐了"熱心"的微面。接近中午,氣溫一點一點升高,我的外套不停地脫了穿穿了脫,脫了手臂火辣辣的,穿上又熱。隨著海拔抬高,開始我還向老鄉問東問西的搭話,後來只能閉嘴趕路。再後來,老鄉把馬趕到山上去吃草,坐在路邊,嘴裡叼根稻草,憐憫地看著幾個彎道下面,氣喘如牛的我。
在虎跳峽徒步,非常容易絕望,眼前一段漫長崎嶇的山路,好不容易走完,不等你喘口氣,一拐彎,一段更長更崎嶇的羊腸小道在光禿禿的饅頭山上蜿蜒。更何況我還愚蠢的背了三十斤重的大包。當我的休息頻率提高到每二十步一歇時,老鄉提出了騎馬的建議。但無論老鄉怎麼勸說,我一口咬定不騎馬,反正我計劃入住Halfway,之前閱讀過很多攻略,多麼慢速的人走到Halfway也絕對沒問題。老鄉看我鐵石心腸,吹著口哨前面放馬去了,時不時回頭關注一下我有沒有意志崩潰的現像。在爬行途中,有兩個長腿的美國人大步流星超過了我,民族榮譽感在精疲力盡的情況下怎麼也抬不起頭。
納西雅閣
12點30分,抵達納西雅閣,遠遠就可看見,那個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地方。國旗讓我感到了生平從未有過的激動。
在納西雅閣休整的除了我,還有五個日本人。那兩個長腿老美早已不見蹤影。要了一盤番茄炒雞蛋6元,米飯2元,味道就不好挑剔了。搖了搖一升的水壺,還剩大半壺,不想背太多水加重負擔,所以,沒有在納西補充飲水。事後證明,這是——非常非常非常——愚蠢的決定!!!!收拾背包准備上路時,有三人剛剛抵達納西,簡單打了個招呼,有兩人說他們是韓國人,Chonghyeon和Ho。我很驚異第三個韓國人的中文水平竟然如此之好,結果一問是北京的,春兒,他們三人是路上碰見的。春兒說他決心已經動搖了三次了,准備騎馬上28道拐。我扭頭告訴牽馬的老鄉,不用跟著我了,這裡有一筆生意。
28道拐
1點30分,准時從納西雅閣出發。老板娘給我指路,翻過面前的這座大山就是28道拐。又是一座饅頭山。正午的太陽最毒辣,水壺裡的水很快告罄。好不容易爬到幾棵松樹的樹蔭下歇腳,發現旁邊的意大利人正在牛飲,手中抱的是4升裝的農夫山泉大桶,我能做的,只是打開水壺潤了潤嘴唇而已。那人見我如此節約,勸我把外套穿上,這樣體內水分不容易很快流失。
28道拐是山坳裡的s形路線連續爬升,震蕩幅度不大,但頻率較高坡度較陡,光禿禿的石頭山,沒有遮蔭處,正午太陽正好直射這面山,光線在江面上切出了截然分明的一道陰陽界。第一道拐剛爬三步,無論我再怎麼抖,水壺都流不出一滴水了。我開始盤算,一段S形的路線,是算一道拐呢,還是兩道。抬頭看了看,金晃晃的反射著刺眼的光芒,蛇形的曲線看不到盡頭。事後證明,一段S形路線,只能算一道拐。但在當時,我自欺欺人的將它算作兩道拐來給自己打氣。
我越走越慢,覺得自己即將在毒辣的陽光下熔化在黃色的塵土裡,倚在一塊大石上喘氣,五個日本人趕上了我。其中一個在納西雅閣向我打聽路的青年對我有好感,其他四個人便在我面前用日語肆無忌憚地開起了他和我的玩笑,有一個因為笑得太猖狂腳下沒留神滑了一跤,我微笑著伸出手拉他起來,用日文輕聲說,要小心一點喔。五個人頓時像被按了靜音開關,尷尬地一路小跑上山去了。
跟著,春兒騎著馬超過了我,Chonghyeon和Ho也陸續趕了上來。上山的馬匹越來越多,有拉行李的,有馱人的。我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個馬夫詢問有沒有水,山間回蕩著我一次又一次被告知沒有後絕望的哀嚎。我倔強的拒絕了讓馬夫替我背包的建議,手腳並用一步一步往上——爬。當28道拐上只剩下我一人,頭頂傳來了好心馬夫們七嘴八舌的鼓勵:"還有三道了,加油......"
15點50分,我登上了28道拐的頂端。馬夫在懸崖上辟了一條小徑,據說是拍攝上虎跳的最好地點,要收費。我背著一個大包,在峭壁上重心不穩。又不敢把包放下,納西雅閣的老板娘專門囑咐我,28道拐山頂經常發生丟包事件。馬夫都勸我,你走得這麼慢,天黑之前肯定到不了Halfway,還是騎馬吧。我謝絕了,笨鳥先飛吧,沒作停留就下山了。剛走了十余米,我就發現可以清晰的拍攝到上虎跳的全景,完全沒有必要花錢在山頂拍。
下至茶馬客棧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一點也不錯,一尺寬的羊腸小道,沙石路面,我滑了好多次,大腳趾抵得生疼,幸好我帶了行山杖,三條腿走路要安全點。春兒三人追上了我,他們在山頂拍照耽擱了一會兒。於是四人同行。春兒拿出一瓶礦泉水遞給我,我很驚訝他如何知道我缺水。他笑答,在山頂聽見了我的慘叫。看我有點猶豫,他指指背包,說,我還有一瓶呢,你放心喝吧。我這才不客氣地接了下來,不到半分鐘,600ml的水被我一飲而盡,驚人的紀錄。
連滾帶爬的下山,17點10分,到達茶馬客棧。春兒要了好多水,我這才知道他把身上唯一的一瓶水給了素不相識的我。事情過了那麼久,回想起來仍然非常感動。無私地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從小學開始老師就這樣教導我們,這次當我此美德成了受益者的時,感觸良多。
茶馬客棧至Halfway
五個日本人在茶馬看到我時,臉上表情不太好看,為了避免同路的尷尬,他們沒有按原計劃住宿Halfway,選擇茶馬作為落腳點。
17點35分,我們四人從茶馬出發。從茶馬至Halfway,基本都是平路,峽谷下奔流的是金沙江,道路兩邊是雄偉的雪山,景色非常壯觀,不過繞來繞去都是一樣的景色,慢慢的就感到了厭倦,加上一天的疲憊,我們很快就開始留心石頭上刷寫的距離Halfway公裡數。我和Ho兩人拿著相機拍照拉在後面,順便找借口休息。只有Chonghyeon一人當開路先鋒,早早的繞過山的那一邊,然後走回來向我們大喊:還有一匹山。我和春兒對他的體力精力感到非常驚訝,Ho告訴我們,Chonghyeon才從海軍陸戰隊退役,每天20Km的山路是他們的必修課,這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Halfway
19點20分,進入Halfway的廚房,天色已經有點暗了,不過還沒有完全黑下來。Halfway的老板姓馮,非常有名,在此就不多介紹了。
吃晚飯時有一段小插曲,當馬夫向導們知道Chonghyeon和Ho是韓國人時,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韓國人很恨日本人吧。今天一路上山,至少已有三個老鄉問過同樣的問題了。可見中國的宣傳作的有夠到位的,這些山民的家裡連電視手機訊號都接收不到,但卻對韓國人有如此深刻的印像。我也問過他們二人,結果他們都不知道韓國人切小指抗議的事情,估計韓國本土報道的規模還沒有中國大。Chonghyeon一路上都反復耐心地向老鄉解釋,在韓國老一輩的人恨,我們,年輕人,沒有所謂。但在Halfway再次舊題重談,Chonghyeon沒有正面回答,反而狡猾的問:"你們中國人不也很恨嗎?"
飯畢,我們來到Halfway的天下第一陽台,三面臨空,對面是巍峨的雪山,腳下是咆哮的金沙江。披著濃濃的夜幕,四下一片寂靜,我們四人坐在長椅上喝著啤酒天南地北海闊天空,滿天的繁星向我們投下點點光輝。不知不覺已聊到深夜,陽台後方二樓房間的瑞典夫婦已經高聲的清了幾次嗓子,我們知道如果再不撤退,大皮鞋就該從天而降了。
洗漱的時候,Ho滿嘴白沫叫住我,讓我瞧瞧他在麗江買的牙膏,說味道有點不對。我一看,是祛斑洗面奶。估計是與售貨員以手勢交流時比劃不到位。
Halfway的廁所號稱天下第一廁,一邊辦事一邊可以欣賞壯麗的雪山,還可以呼吸到其他廁所沒有的新鮮空氣,另外還有無數英雄好漢在牆壁上留下的豪言壯語供你參觀。Halfway有公共淋浴房,但因為停電,小發電機無法應付熱水器的額外電力需要,只有冷水。韓國人很愛干淨,咬牙進去了。不到半分鐘,只聽見Ho一聲慘叫,跳了出來。水管流出的是冰冷的雪山泉水。我們三個人坐在屋裡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見Chonghyeon穿著背心大褲衩晃著濕漉漉的腦袋慢慢悠悠踱了進來,我暗自思忖,這海軍陸戰隊的身體可真不是蓋的。
哈巴狗和阿婆派
早飯春兒要了碗稀飯,Chonghyeon和Ho研究了半天菜單,點了盤"哈巴狗",Hot Dog,因為在哈巴雪山下,改名"哈巴狗",挺有創意的。我正猶豫不決,看見伙房的小姑娘端了一盤金黃色的物體送到天下第一台。叫過來問,答:阿婆派。Apple Pie是也。我也嘗嘗洋派,等了好久,端了上來,金黃誘人,烤得外焦內酥,外形像一粒巨大的稻谷。切開一看,餡兒竟然是手切的新鮮蘋果丁,難怪要等那麼久。我把這塊中西結合的阿婆派切成四份,分給大家。味道很不錯,9元,強力推薦。
吃完飯去第一台合影,Ho發現了一只蒼鷹,在雪峰上空翱翔,此時我105mm的鏡頭相形簡拙,拿來Ho的200mm的鏡頭當望遠鏡使,過了把干癮。
臨走時,沒忘讓老馮用他的驢蹄印章給我們每人"蹬"上一腳作紀念。眼饞那些打了編號的鐵掌,只有登上哈巴雪山的人才有資格獲得這個特殊的榮譽獎章,老馮的驢皮書上一一詳細記錄了獲獎"掌"人的詳細情況,姓名,獎掌編號,來自哪裡,登山路線,登山時間。我信誓旦旦地向老馮保證,我的名字一年後也會出現在驢皮書上,天曉得我的豪情壯志能不能延續那麼久。
Tinas雞爪子
告別老馮,9點20分出發,又是昨天一樣平坦彎曲的山路,不過一路上有羊兒作伴,增加不少情趣。途經瀑布,人在水簾中穿行而過,拍下了最好的一張照片。翻過一座坡度很陡不斷落石有點危險但不高的小山丘後,就開始了下山。昨天下28道拐時,我滑了幾次,大腳趾已經血紅,回家後看醫生,說是由於大力的衝擊抵觸,使大腳趾甲從根部折斷,實際當時早已經脫離了甲床,但我不知,只道腳趾扭傷,想可能一會兒就好了。下山時重心前傾鑽心的疼,砂石路面又非常滑,只能側向移動。
11點38分勉強走到Tinas。點了赫赫有名的土雞湯,的確名不虛傳,每人17.5元。春兒好心給大家撈雞塊,海軍陸戰隊員看見雞爪子怪叫一聲,差點沒一屁股坐到地下。原來他們認為雞頭雞爪是極其駭人的東西,棄之不用。不知韓國有沒有唐人街,鳳爪一定價格很低。
Tina家養了一條藏獒,三餐吃的都是游客剩下的土雞湯,體積可想而知,想去她家偷雞的估計蝕的可就不止一把米了。狗兒子一個多月大,滿院子亂串,我喂了它們好多巧克力,還抱著玩兒了很久,當時春兒就提醒我,可能有跳蚤,我沒在意。唉,第二天就發現腰上竟然被跳蚤咬了十幾個包,紅紅的像一串腰鏈。
日本浪人
吃飯時,聽見堂屋總是在反復放"月光下的鳳尾竹",奇怪的是每隔三秒就會有一聲極不協調的響音,既有規律,令人噴飯。放下碗筷,一探究竟,只見一垂腰長發滿面髯須的男子捧著葫蘆絲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裡的演奏示範,非常專注地學,只是不知如此天賦要吹成旋律得花多長時間。Tina介紹說:"這是一日本游客(難怪打扮成日本浪人的模樣),一個半月前帶著——那個",手往牆角一指,"到這裡投宿,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每天都很認真的學葫蘆絲,上個星期跑到‘山泉住了兩天就回來了,說還是媽媽這裡好。"他叫Tina"媽媽"。牆角靠著一直徑10cm的光滑木柱,柱高約一點五米,中空,看上去分量不輕。有點像水煙槍,但體積大很多,難不成是防身武器?Tina說這是樂器,並請來浪人給我們演奏一曲。曲子只有兩個音調"啊——嗚",連續重復,乍一聽很像西藏喇嘛吹的法號。演奏完畢,浪人很有禮貌的向聽眾行禮,轉身接著學他的葫蘆絲。我們也很有禮貌的拍手鼓掌,說心裡話,能把這麼沉的柱子吹出聲音已經很不簡單了。
張老師家中虎跳
12點55分,我們把包寄在Tinas,只背了相機和水,輕裝下中虎跳。
從張老師家旅館下去一截,就是張老師家的收費站,10元/人。這段路就已經顯示了中虎跳奇陡奇險的特點,如果害怕,大可不必賣票緣路返回,因為下面的路更艱險。有點兒試用的感覺,覺得不好你就不掏錢。我們就遇到了好幾個被嚇住的游客,寧可不看這中虎跳,也不願丟了小命。下中虎跳的路其是岩壁上開出來的一條土路,坡度大得你順勢一倒就可以躺在路上,我的大腳趾疼得都沒了知覺。下到谷底,仰望天空,如同井底之蛙,兩邊的山陡峭險峻,從雲端直插谷底,真不敢相信自己是從上面走下來的。
虎跳峽南北走向,決定了只有正午陽光才能照射到谷底,其余時間陰冷而黑暗。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陽光普照的時候。中虎跳和上虎跳不同,沒有官方指定的虎跳石,張老師家有一個,順著箭頭爬上巨石,照了幾張順利會師的像。要麼原路返回,要麼前行至聽濤渡看另一個中虎跳爬天梯。一是不想走回頭路,二來那麼陡的路一想到要爬回去我就信心全失。所以我們繼續前行。
聽濤渡中虎跳、天梯
原來中虎跳搞副業的只有張老師一家,游客越來越多,搞旅游產業的人就多了起來。壞處是游費越來越高,好處是路越來越好走。在山上就有人自告奮勇給我們當向導,說中虎跳沒有向導絕對會迷路,那是瞎說,搞旅游收費的人家多了起來,自然會給你提供服務,中虎跳的巨石上有很清晰的箭頭,顏色不同,路線就不同,收費的人會告訴你不同顏色的箭頭的區別,順藤摸瓜,再簡單不過了。
聽濤渡就是其中一家。搭了一座橋,少繞點路,過橋費5元。聽濤渡這邊也有一個中虎跳,個人認為比張老師家更為壯觀,觀中虎跳說穿了就是看有落差時的金沙江。聽濤渡這邊的落差更大。中虎跳沒有專門的觀景台,江邊無數的巨石你可以隨便選擇,沒有欄杆,巨石上隨處可見"後果自負"的警告。
第一次離危險如此接近,在巨石上拍照的我們只能用手勢來交流,咆哮的金沙江不斷向我們吐著唾沫,在自然神力面前一種本能的恐懼使我照相時的笑容都有些不自然。
看完中虎跳,可以走一線天直接到核桃園,我們的包還寄在Tinas,所以決定爬天梯回去。天梯5元,是焊在崖上的鋼筋梯,比起下中虎跳的路,這種垂直爬升的方式要省力的多。可惜天梯只有那麼短短的一截,剩下的路還是和下中虎跳的路一樣,不過坡度緩了許多,也沒有那麼危險,和28道拐差不多。
路上遇到一個下來接應我們的老鄉,他說是聽濤渡的女老板派他來的,因為看到我一個女生,怕出什麼危險。他告訴我們,前天來的一幫寧波游客,其中有一個女孩爬到一半就抱住梯子號啕大哭,無論她男朋友怎麼勸,都不敢再往上爬,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最後她男朋友在上面拉,老鄉在下面用肩膀托住她的屁股,慢慢拽了上去。女老板擔心我重蹈覆轍,所以叫老鄉來關照一下。
女老板多慮了,天梯比我想像的安全多了,它外面還焊了一圈保護欄,人在鋼筋框裡爬行,不必擔心往後一仰會掉下去,何況梯子的每一級蹬子都有十公分寬,踩上去非常平穩,不容易踩滑。我只恨天梯只有那麼短短的兩段,不然上中虎跳該是多麼省時省力的事情啊。
老鄉每天都背著背簍在天梯的終點賣水,得到了聽濤渡老板的允許,條件是無償幫助爬天梯有困難的游客。老鄉很有意思,小溪裡上上下下錯落有致的擺著可樂礦泉水,天然的冰櫃兼展示櫃,我們每人都忍不住買了一瓶,冰涼爽口。虎跳峽內的所有山泉都不能喝,裡面有大量的硫,喝了會拉肚子。
他在虎跳終了一生
坐在那裡和老鄉聊了一會兒天,我問了一個自下中虎跳就一直困擾我的問題。中虎跳那麼險,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有沒有人在這裡出過事。老鄉說,這麼多年一直沒有。除了幾年前的一個青年男子,接近晚上6點,他在張老師那裡交了錢,別人都勸他,太晚了,看不到什麼景色,明天再下去。他執意要去,從此沒了音信。幾天後,下游攔網捕魚的人發現了一具撞得血肉模糊的屍體,還有一個背包。背包裡的筆記本上留著他的遺書,說自己已經走了三年,全國各地都游遍了,今日為虎跳峽的氣勢所震撼,決定在這個神奇的地方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我挺佩服這個人的,要知道,站在距離洶湧澎湃的金沙江只有一兩米的地方,要克服那種人類本能的恐懼縱身躍入需要極大的勇氣。
虎跳峽開始陰冷起來,老鄉收拾東西和我們一起上路,經過兩天的跋涉,我的體力降到了最低值,相機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由春兒接管,我只背了一壺水拿著一根很輕的行山杖,仍然拉在隊伍的後面,好心的老鄉就一直拉著我上山。
Woody山白臉
17點28分,終於跌跌撞撞的回到了Tinas。春兒因為假期問題要當天返回麗江,Chonghyeon二人打聽了幾個人,關於下游有沒有"美麗的景色"的問題,最後決定和春兒一起走。我還是決定留下來走完全程。從Tinas到橋頭只能包車,因為要搭從中甸返麗江的末班車,太晚了就只能住橋頭了。Tina的老越野十幾公裡竟要50元。
17點50分,送走春兒三人,心裡有點失落,一路上全靠三人的幫助,依賴感已經養成,接下來的路就得一個人孤獨的走了。
從Tinas到渡口的路是平坦的柏油馬路,很緩的下坡。經過了有名的山泉旅社,院子裡坐了很多老外。看看天色還早,決定再往前面走一截。18點35分,到了Woody山白臉,村北的最後一家旅店。
Woody的規模挺大的,馬路兩邊三幢兩舊一新的樓房,有干淨的淋浴房和充足的熱水。一人住雙人間,10元。晚餐要了份青椒炒肉絲10元,米飯2元。
和老板娘坐著聊了會兒天。Woody是虎跳峽開得最早的旅館,可自從夏山泉娶了瑪莎後,外國人基本都住山泉了,生意被搶了不少。老板娘說瑪莎年紀很大,脾氣很古怪,村裡人都不喜歡她,結婚不多久,就和夏山泉鬧翻了,現在一個人在橋頭開了個咖啡館,很少回來。我在橋頭也看見了,"瑪莎的咖啡館"。
原來公路沒有修好的時候,物資運送基本靠馬匹,最難走的部分就是Tinas旁邊的大深溝,現在修了大橋省了半天的路程。一到雨季,大深溝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飯。有一次Woody雇了一個馬隊拉著幾十箱啤酒在這裡正好遇上泥石流,一匹馬後腳滑了下去,馬夫舍不得自己的馬,死死拉住韁繩想把馬拽上來,沒想到連人帶馬都摔了下去。馬夫家人找Woody索賠,盡管不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借了8萬元息事寧人。還有一次,老板娘晚上趕路,在大深溝她聽見頭頂一陣隆隆的響聲,還沒來得及看,本能的一收腹,一塊巨石砸在路上,離她的腳尖只有兩公分。
聊天中間,正巧遇到下午天梯賣水的老鄉來串門,原來他是Woody的老表。老板娘立刻換了一副嫌惡的神情,搞得老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沒趣的傻坐了一會兒,就訕訕地離開了。老板娘告訴我,他很窮,到現在還沒錢娶媳婦兒。鄙視的神情令我心裡有點不舒服,告辭上樓睡覺了。
新渡口
因為要趕大具到麗江的班車,我6點就起了床。周圍沒有一點聲音,看不到一點光亮,像創世紀前的混沌,在城市長大的人真的很難有這種感受。峽谷中呼嘯而過的冷風吹得我像受了驚的貓,全身汗毛唰的一聲豎了起來。真是自己嚇自己,我背著包又回到房間,決定亮一點再走。
6點55分,伸手大約可見五指,我壯著膽,打電筒上路。路遇數條鐵鏈拴住的凶猛攔路狗,幸好柏油路夠寬,我一一繞過。我的腳步聲在山谷中回蕩,就像身後另一人的步伐,搞得我疑神疑鬼如驚弓之鳥,越走越快,不斷回頭,警覺地觀察周圍的地形,頭腦中不停模擬著應對突然襲擊的方法及逃跑路線。
7點38分,走到新渡口岔路口,路碼"東環線168"。受點驚嚇也好,注意力分散,走得飛快,也不覺得累。看到對岸下新渡口的小路又陡又滑,我的大腳趾已無法承受,所以決定繞路走平坦的老渡口。
天亮了,警惕性消失了,腳步也慢了下來。已經可以看到對岸的大具,手機才恢復信號,一下收到三十幾條全球呼信息,虎跳峽內電視手機訊號全無,連固定電話都沒有,因為鋪設成本太高。全球通廣告打得多好啊,連國內這麼著名的旅游點信號都覆蓋不到,真不知道峽谷內出了狀況該怎麼辦。
途遇陣雨,五步開外艷陽高照。往江對岸一看,正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烏雲間射出一束陽光,正好籠罩大具的村莊,像上帝召喚的神光,像漆黑的舞台打出的一個特寫。陽光中的大具泛著金色,沐浴在薄薄的晨霧中,一幢幢白色的農家小院和村外綠油油的稻田分外分明。我停下來拍了數張片子,這是我一生中所見過最難忘的難得一見的美景。
奇怪的老人
繞過山頭,面前是一段很長的"C"型公路,中段崖邊一個物體引起了我的主意。遠遠看去我以為是一條奇怪的狗,一動也不動。走進一點,才發現是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面向深淵,如同一座雕像。更近一些,看清這是一位老人,衣衫襤褸,風吹得爛成一條一條的前襟呼呼作響。足足二十多分鐘,老人胳膊都沒動一下,也不知道他在這裡站了多久。我開始以為他被凍僵了甚至凍死了。當我從他身後走過的那一剎那,他忽然轉過身,嚇了我一大跳。老人面部深褐色,骨瘦如柴,講納西話,我聽不懂,他用手比劃,路上正巧開過一輛中巴,他指著中巴大叫,又指著地上的一個包袱卷。我覺得好像他是在問我要錢坐車,但是這裡離永勝村走路只要不到一個小時。我覺得有點奇怪,猶豫不決,老人越說越激動,我有點害怕,跑開了。走了好遠,我偷偷回頭看了一眼,老人又恢復了原來姿勢,像一座佇立在崖邊的石雕。我越走越後悔,但回頭給他錢,又沒有勇氣。
老渡口
9點25分,經過下渡口客棧,問老渡口怎麼走,一個年輕人順著公路指向前方。公路開始向山上延伸,老渡口的岔路還遙遙無期,我有點懷疑地圖上標的公裡數,走了幾公裡都沒看見一個人可以問路。
10點,東環線161,道路兩旁出現房屋,問路後,離開公路,往老渡口方向走。
10點20分,經過又一個村莊,發現明顯的下渡口箭頭。腳疼得一跛一跛的,脫下鞋一看,白色的襪子竟然被血浸濕了。腳跟不知什麼時候磨了個大血泡,破了,大腳趾烏黑,鮮血不斷從指甲縫裡往外滲。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能往前走了,走到大具再說。貼了四張創口貼,換了雙薄點的襪子,咬牙繼續上路。
從原上下渡口的路,"沙石路",沙灘加鵝卵石,馬走在上面馬蹄直往下陷,走一步退半步,我這樣的腳本來下坡已經夠嗆,一腳踩下去,還要往前溜一截,大腳趾都要骨折了,疼得我滿頭大汗。
11點10分,我才走到江邊,幾十分鐘的路我走了近一個鐘頭。11點30分,和一個英國人,兩個意大利人一起坐船渡江,10元。老渡口的金沙江一改虎跳峽的暴躁,寧靜的就像一潭湖水,是個拍照的好地方。船老大說遠一點的停靠點離大具更近可以少走點路,不過逆水行舟要多加10元,要我翻譯給外國人聽。我一看,不過逆流而上50米而已,看不慣如此欺負外國人和我這個中國人,拒絕翻譯,老大只能作罷。
船一靠岸,一個男人和一條狗就迎了上來,說他有去麗江的中巴,不用走4km去大具坐。此人叫和福軍,大具客棧老板。一路上都可以看見他刷在公路上的箭頭和廣告。從渡口上到平原又是沙灘路,沉重的大包使我的落腳點不斷下沉,我拉在了後面。和福軍說,我帶他們三人先走,你跟著狗走就行了,它認識路。可憐的狗跟我一樣,四個爪子在沙灘上不停地刨不住地打滑,刨的頻率很快,但速度很慢。
大具客棧
12點05分,跟著狗走到大具客棧。和福軍告訴我,可以在岔路上攔從麗江到寶山的車,沒必要返回麗江走回頭路。於是我臨時改變決定,當晚住宿大具客棧。
和福軍和夏山泉是很好的朋友,夏山泉的電話就是他的電話。由於虎跳峽內手機不能使用,固定電話沒有鋪設線路,所以和福軍就買了一個發射功率很大的子母機,有效範圍十幾公裡的那種,母機在大具客棧,子機在山泉旅館。現在虎跳峽裡好幾家旅館都采用這種方式打電話。
和福軍的玻璃上還貼了一張顯眼的合影照片,他說中間的那個人是胡錦濤的兒子。我看了看,白白的,的確有點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夏山泉到認為是真的,那人說想吃火腿,夏山泉就立即打電話讓和福軍給他連夜送過去。款待了一行四人幾天,硬是不收一分錢。我問到瑪莎,和福軍說脾氣是有點古怪,可能是中西方文化差異,但夏山泉又不敢離婚,因為絕大多數客人都是衝著瑪莎的面子才住進來的。
我告訴和福軍我早上7點就出發了,他很驚訝。更驚訝的是,我竟然沒看到他在公路上刷的箭頭,繞了那麼遠的路。正確路線是,從下渡口客棧旁邊的小路直插上去就是東環線161。而我沿著公路包了一圈,多走了四五公裡路。
晚上找和福軍要了本老外送給他的旅游指南看,中間少了好多頁。原來老太太看不懂撕去當手紙用了。書中對於虎跳峽的旅游提示是:村民大多喜歡縮短行走的距離和時間,不知是當地人體力太好還是一種宣傳手段。告誡是,買東西時一定告訴村民你沒有多少錢。並且標注了"我很窮""我沒錢"的拼音,讓老外用來討價還價。老外也變聰明了。
虎跳峽部分旅館聯系信息
1 Halfway 雲南省中甸縣虎跳峽鎮永勝本地灣中途客站674402
馮德芳電話:1398870052213988779726
網址:www.half-way.nettigerleaping.51.net (好像都停掉了)
2Da Ju Inn大具客棧麗江縣大具鄉小米地(離渡口15分鐘) 674121
和福軍0888-5326160
3Da Ju Snow Flake Hotel大具雪花旅館0888-532609113578374451
(好多人都介紹從渡口步行4Km到這裡乘車返麗江,其實可以直接在和福軍那裡乘車,少走3Km路,除非是自虐傾向嚴重的驢。大具客棧才是始發站,然後才開到雪花那裡上人。私營中巴,發車時間靈活,一天兩班,早上7點半,中午十二點半,大多晚點發車,來不及了給和福軍打個電話等一會兒也沒問題。)